宜興校園霸凌事件已處理,網友一句「早就預料到了」,感覺酸酸的

2021-01-12 輝常關注

前兩天,一段校園霸凌的視頻在江蘇宜興社交網絡曝出,一群女生狂扇一女生巴掌,讓她跪下喊「爸爸我錯了」,還叫囂:「要不要我給你報警?報警他們也找不著我。「視頻中,兩女輪番掌摑、踢打一女生,並推她的頭撞向玻璃窗,讓人隔著屏幕都感到心疼。

今日,有記者從渭南市合陽縣公安局了解到,此事已處理。兩名打人女生和錄製視頻者,其中一人因未滿14歲,不予處罰。兩人未滿16歲,不予行政拘留。

一起讓太多人無比憤怒的事情,就這樣落幕了。有網友說,早就預料到了。其實,這話聽起來夠酸的,可是,施暴者都是未成年人,人家有未成年法保護著呢,奈何?一邊是未成年人該受到保護,一邊是層出不窮的校園霸凌事件,被欺負的未成年人無法受到法律的保護,尷尬不?

對此,還有網友評論說,這樣處理還不如不處理,這是助長校園霸凌,反正都沒事,現在知道上饒女孩她爸爸用自己的方式保護愛女,是沒辦法的辦法,為什麼那麼多網友支持了。

對於這樣的處理結果,想不通歸想不通,但是,警方的處理並沒有錯。事實上,未成年人犯罪被免刑責,並非孤例。難以忘記的是,湖南沅江12歲少年弒母案,沅江泗湖山鎮的12歲男孩吳某因不滿母親管教太嚴,持刀將母親砍了20多刀,致母親當場死亡。而吳某因未達到負刑責年齡,最終被釋放並返回學校繼續上學。廣西壯族自治區岑溪市誠諫鎮石橋村一名13歲少年殺害分別為8歲、7歲和4歲的兒童,最終也只是送收容所教養3年。這樣的案例,真的枚不勝舉。

修改未成年犯負刑責的年齡,民間呼聲已日漸高漲。但是,很多權威專家並不認可。北京師範大學刑科院中國刑法研究所副所長彭新林認為,我國刑法對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是綜合考慮我國歷史文化傳統等因素,經過了歷史的檢驗,不宜貿然降低。簡單地降低責任年齡並不能有效遏制未成年人犯罪,而且反而會帶來許多新的問題。

小編一直堅持認為,單一的年齡劃線有失偏頗。因為個人的身體發育不同,有的小孩十一二歲就牛高馬大了,身體條件與成人的傷害程度相差無幾。假如追刑責的年齡降低到12歲,以後12歲以下未成年人出現惡性傷害事件,又該怎麼說?總之,該不該負刑責本該綜合考慮事件的性質和具體情節。具體情況具體對待,這也符合對於成人犯罪處理的一貫原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別說現在的未成年人心智不成熟,有的反而是更成熟。有的孩子深知自己不管造成什麼後果,無需擔責,因而肆意妄為。法規存在的一些軟肋,明顯寵壞了一些孩子。在宜興的這起校園霸凌案中,幾個打人者的囂張氣焰令人髮指。個人認為,相關法規是該改一改了,未成年人犯罪,已經絕然不是專家們所說的個案。

對待未成年人犯罪該如何處理,歡迎您發表高見!

相關焦點

  • 韓國藝人校園霸凌事件的羅生門
    圍繞學生的,除了好好學習還有繞不開的校園暴力和霸凌事件。
  • 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荷蘭各界攜手應對,共建和諧校園
    以制度為保障,荷蘭學校、教師、家長、社會機構攜手應對校園暴力 為了解決荷蘭校園內嚴峻的霸凌行為,荷蘭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反霸凌舉措,且已初見成效。根據荷蘭在線的消息,2014年,14%的荷蘭小學生每月會遭受多次霸凌,2016年這一數字降到了10%。
  • 《少年的你》魏萊和陳念:「校園霸凌」背後,沒有贏家
    隨著媒體的關注,事件不斷發酵,這才使事情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很多時候,校園霸凌似乎容易被簡單地誤以為是「同學之間鬧矛盾」,「小孩子之間,哪有什麼大不了的事」……某些成年人的這種主觀認知,使得大量的校園欺凌事件得不到足夠的重視和有力度地處理,息事寧人常常成了優選級的應對方式。
  • 校園霸凌事件屢屢上演,受害者的角色其實早就註定,父母該警覺了
    前幾天我又以個例為題展開分析,結果又有網友說我覺得個例太特殊,不符合大眾情況。正所謂一人難調眾人味,看著越來越多的網友站出來為我指正我其實還是感覺很欣慰地,在此對各位說上一句,大家辛苦了。今天和各位繼續討論一個尖銳的話題,就是當孩子成為校園霸凌事件中被欺凌對象時所引申出的問題。誠如小學老師最喜歡引用的典故名叫一個巴掌拍不響。
  • 女孩被逼下跪喊爸爸:校園霸凌者,既侮辱了道德,又打敗了法律
    又是一起未成年人校園霸凌事件,而且霸凌者有恃無恐,態度還十分囂張。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每隔一段時間就會以熱搜的方式出現在大眾眼前,網友們憤怒,家長們痛心,然而這些事件卻似乎永遠無法根除,並且被看到的霸凌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那看不到的又有多少?
  • 聚焦校園霸凌:究竟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
    所謂校園霸凌,是發生在校園內外,學生間的一方蓄意或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實施欺負、侮辱,造成另一方身體和心理傷害、財產損失或精神損害等的事件,其具有低齡化、群體性和反覆性等特點。二、是什麼導致了校園霸凌?(1)家庭因素家庭是人們成長的搖籃,一個家庭的教育決定著一個孩子對待事物的態度和方式,同樣也影響著孩子的性格和品質。
  • 「喜塔臘學姐」出沒,校園霸凌比宮鬥還恐怖
    孩子有其天性特點,怎麼清晰界定在實際操作中有難度;即便界定清楚了,怎麼去處理?處理最終的目的是什麼?我認為學校不是法院,不是評判的角色。關於校園暴力學校都無法判定,何況是一個孩子。    如今打開百度只要打上校園霸凌,全是相關的圖片、視頻、事件。但是校園霸凌的結果卻是寥寥無幾。每次熱搜一出校園霸凌。起初我們是憤怒,但是現在我們更多的,是害怕,是無力。還有人關注結果嗎?
  • 《少年的你》反抗校園霸凌,中國首部直面校園霸凌的電影!
    校園暴力的新聞,我們屢見不鮮,甚至近年來愈演愈烈。而校園霸凌是世界範圍內存在的老問題了,在電視裡、微信、微博上我們可能閱讀過很多次這種新聞報導。在痛心的同時,卻無法知道那些經受過暴力的孩子們最終怎麼樣了。人民日報評論,電影《少年的你》上映,把校園霸凌話題帶入公眾視野。相比劇情,現實更殘酷。校園角落裡的暴力,可謂不少人的童年噩夢,甚至是一生難走出的牢籠。
  •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處理?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此時的家長們該如何處理?校園霸凌是近幾年來非常普遍的一個問題,在很久之前我對於校園霸凌的了解只限於各種電影,電視劇中的情節,但是沒想到在現實生活中竟然真的有校園霸凌的存在,而且從性質上來說還非常的惡劣。
  • 聚焦校園霸凌,《聲之形》這部絕美的動畫電影其實是個校園霸凌事件的後續…送票!
    如果男主是霸凌的主要實施者,那冷漠的同學就是整個過程的加害者。在純愛動畫的連番轟炸下,這部作品深刻剖析校園欺凌主題,實在讓人驚喜。不管後來他們的外在看起來進步到了何種地步。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不是無原因的排斥,而是有理由的排斥。因為它讓人無力反抗,並且也讓人理直氣壯。@栩先生:作為成年人,我們應該反思。在很多時候,校園霸凌都會被定義為一個相當具有中國特色的詞兒——「鬧著玩」。
  • 山西祁縣校園霸凌事件:學生被10餘人霸凌211天,已患抑鬱症
    一中學生遭遇菸頭燙手、嘴巴被塞鋼管、鬍鬚被燒等「校園霸凌事件」,前後共211餘天,被家長發現時已患有中度抑鬱症——這是發生在山西祁縣職業中學的一個真實事件。據受害人表示:從2018年10月8日到2019年5月7日,累計211天,李某某等10餘人在宿舍對他長期實施欺凌及毒打。
  • 傅首爾兒子、施柏宇都遭遇過校園霸凌,旁人卻對校園霸凌態度不一
    《少年的你》這部電影講的是校園霸凌,很多人講真正經歷過校園霸凌的人,看電影時會犯噁心。我認為是那些會讓孩子感覺心理會受到傷害的,如:暴力(包括語言和身體)、排斥、孤立、冷落等,孩子明顯排斥的行為。前陣子有一個新聞,就是一個7歲的小女孩被男同學強行往眼睛裡塞了數十張紙片。我看到這個新聞時,換位想了一下,如果小勳被這樣對待,我會非常、非常心疼和氣憤。可是,這樣嚴重的事件,那個學校的校長卻回應:他們就是鬧著玩,沒有惡意的。
  • 校園霸凌:根本原因是不理解什麼是「惡」
    關於校園霸凌的新聞,可謂是屢見不鮮,幾乎每隔兩三天,各大新聞都能出現相關事件的報導,比如說:1月3日微博網友爆料,河北省邢臺市清河縣一名初一女生劉某姿在上個月底,不到十天的時間內,遭到7名同學的多次毆打。家長趕到學校後才知道,在學校寄宿的孩子因為和寢室一女生發生矛盾,便被寢室7個女生合夥兒欺凌。
  • 網曝女孩被霸凌「跪下喊爸爸」:欺凌者均不滿14歲
    視頻中,幾個看起來初中生模樣的女孩圍著一個瘦弱的女生,讓她跪下喊「爸爸我錯了」,被霸凌的女孩不敢反抗,只能跪下,用手擦著眼睛。其中一位霸凌者見狀大聲呵斥道:「不準哭!給我笑!(避免造成二次傷害,故不放置視頻及其他截圖)7月22日,@宜興警方 發布通報:警方迅速介入,核實相關情況。已於當晚找到受害小女孩季某某,並及時受理案件展開調查。22日中午,視頻中相關涉事人員(均系未成年人)在監護人陪同下,主動到公安機關接受詢問。
  • 從《少年的你》看媒體如何報導校園霸凌
    (圖片來源:微博)周冬雨在採訪時坦言,即使這次票房過高,以後也不想要和易烊千璽再次合作,原因竟然是「這樣大家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他身上了」。儘管是一句玩笑話,但也從側面反映出了易烊千璽粉絲力量的龐大。支持四字弟弟」的強烈呼聲背後是粉絲經濟的力量。
  • 馬思純自曝遭校園霸凌,林允反應微妙,曾被曝將學妹打到耳膜穿洞
    提到校園霸凌,不少人都曾看見過亦或是親身經歷過,並對此深惡痛絕。這並不是小眾事件,圈內不少藝人都曾自曝過慘遭校園霸凌的經歷,如楊冪會以高情商的方式化解矛盾,但並非所有人都是楊冪,大部分人遭遇校園霸凌只能默默忍受,不敢反抗。
  • 校園霸凌:那些被踐踏的少年
    沒錯,校園霸凌帶來的不僅是肢體上的傷痛,更是一顆顆被扭曲的心靈。早在2014年,美國國會研究服務指出,美國5歲到12歲的學生中有超過20%的學生表示自己曾經被霸凌。從整體上看,每年下半年校園安全事件的發生頻率整體要高於上半年,節假日、開學以及畢業季校園安全事件頻發。校園暴力、校園欺凌、設施安全、意外傷害等事件為多發事件。校園霸凌事件層出不窮,這些原可以在美好純潔的青春裡快樂成長的少年被霸凌這層陰霾牢牢的包裹著,忍受著無盡的黑暗和欺壓。近年來,呵斥和反對校園霸凌的呼聲越來越高,對校園霸凌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刻。
  • 女生遭遇校園霸凌,在宿舍被毆打,學校的處理方法讓人大跌眼鏡
    校園暴力、校園欺凌已經成為我們口中最沉重的話題。不僅給學生帶來了極大的身體上的傷害,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健康。學生家長不希望這種事情發生在家裡的孩子身上。校園生活應該是一種非常簡單而美好的生活,但它卻因為這個沉重的話題讓人感到難過,希望所有的孩子可以在外面學會保護自己,更不能欺負別人。在晉中發生了這樣一件校園霸凌的事情。一個小女孩在宿舍被幾十個人圍毆。經過十多分鐘的毆打,小女孩的心理和身體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然而,學校的處理方式卻讓家長們不滿,傷了他們的心。
  • 校園霸凌,學生成長的噩夢
    小夥伴們上學的時候,遇到過被校園霸凌的事情嗎?多發的校園霸凌事件反應出了很多問題,大家不禁要思考了,現在的孩子怎麼了,其實不只是現在的問題,一直以來都有這個問題存在 。也是很棘手的。圖片來源於網絡校園內外,多人成群結隊以多欺少,無端生事,造成傷害同學的事情沒少發生。給這些同學留下了沉重的心理陰影。對以後出入社會都有很大影響,成為一段屈辱和噩夢。
  • 在"校園霸凌"的陰影下,我們的孩子何去何從?
    但警察沒有確鑿證據證明胡小蝶被校園霸凌,而被找去談話的陳念,也不肯開口講,最終只好不了了之。施暴者害怕陳念說出了真相,從此就將霸凌目標轉移到了她身上。回到教室,一灘不明紅色液體出現在了她的椅子上;回家路上,被故意絆倒,甚至要遭受多人的拳打腳踢;上排球課,被同學孤立,被用排球砸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