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未完,真本散失,真是人生的一大恨事。其中很多人物的最終結局,都沒有交待。比如賈寶玉的婚事,他到底和誰結了婚?林黛玉還是薛寶釵?他最後是出家了,還是和史湘雲白頭偕老,做了「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其實,根據前八十回裡的判詞、詩詞歌賦等諸多線索,我們也能猜出個八九不離十。林黛玉是投河而死,因為她說過「寒塘渡鶴影,冷月葬花魂」,寒塘、花魂,不都說明黛玉的死與水有關嗎?
而最後寶玉娶的當是寶釵,可是婚後不久,賈家敗落,寶釵便逼迫寶玉,總是要求他去讀書,求取功名,好重振家業。而賈寶玉一貫厭惡讀書,在寶釵的逼迫下忍無可忍,便離家出走,拋下寶釵獨守空閨。
到最後,寶玉無一技之長,成了乞丐,碰巧遇到了已淪為歌妓的史湘雲,二人結合,相伴到老,這便是第三十一回所說的「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或許各位會問,你這些推測有根據嗎?還是自己的臆想。當然不是我瞎猜,前八十回裡是有證據的。
在第二十八回裡,薛蟠請寶玉到酒樓喝酒,酒桌上眾人行酒令,分別以悲愁喜樂四字開頭,描述女兒。各人的酒令都暗示自己妻子未來的命運,寶玉的酒令是這樣的: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女兒喜,對鏡晨妝顏色美。女兒樂,鞦韆架上春衫薄。
這四句正是暗示著寶釵的命運。 「女兒悲,青春已大守空閨」是說寶玉離家出走之後,寶釵獨守空閨;「女兒愁,悔教夫婿覓封侯」,寶釵讓寶玉讀書,求取功名,也就是「覓封侯」,可是逼得寶玉最終「懸崖撒手」,一走了之,所以才後悔。
後面的「女兒喜」和「女兒樂」兩句,則與寶玉無關,應該是指寶釵與賈雨村的交往,因為賈雨村曾說「釵於奩內待時飛」,釵就是寶釵,賈雨村,姓賈名化,表字時飛。這句話就是暗示寶釵最後嫁給了賈雨村。
而蔣玉菡的酒令是:女兒悲,丈夫一去不回歸。女兒愁,無錢去打桂花油。女兒喜,燈花並頭結雙蕊。女兒樂,夫唱婦隨真和合。
很明顯,這四句說的是襲人的命運。寶玉和寶釵成親後,襲人是姨娘,當然伴隨左右。可是寶玉離家出走,所以「丈夫一去回歸」。本來賈家已經敗落,寶玉一家的生活很苦,所以「無錢雲打桂花油」
結合上下文的伏筆和批語來看,寶玉離開寶釵的過程也很容易猜得到。而襲人未能像寶釵那樣獨守空閨,而是嫁給了蔣玉菡,過起了小康生活,所以後兩句是「結雙蕊」、「夫唱婦隨」!
其實,寶釵的判詞也有線索,指明了寶玉寶釵的婚姻並不美滿。寶釵的判詞是「可嘆停機德」,停機德的典故出自《後漢書·列女傳》,河南郡的樂羊子遠出尋師求學,因為想家,只過了一年就回家了。
他妻子正在織布,知道樂羊子回家的緣故後,拿起剪刀就把織布機上的絹割斷。以此來比喻學業中斷將前功盡棄,規勸樂羊子繼續求學,謀取功名,不要半途而廢。薛寶釵可是說過「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的女子,她這種往高處走的願意,必然要在賈寶玉的身上得到實現。
可是判詞上說是「可嘆」,這就有些悲劇的意味了。寶釵自然是有停機德,可是令人「可嘆」,自然是說白白有這個「停機德」了。如何是白有呢?就是有了也沒處用,有了也沒有效果,那不就是意味著寶玉沒有聽夫人寶釵的話,不求取功名,棄她而去嗎?
那隻「終身誤」的曲子,也有線索:
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
舉案齊眉的典故出自《後漢書·梁鴻傳》:「為人賃舂,每歸,妻為具食,不敢於鴻前仰視,舉案齊眉。」梁鴻的妻子特別尊重他,準備飯菜時,在梁鴻跟前從不仰視,而是把託盤高舉,與眉毛齊平,恭敬地侍奉梁鴻。
寶釵是個封建妻子的樣板,她對寶玉也是舉案齊眉,但是,她讓寶玉關心仕途經濟,讀書考科舉,這就是寶玉無論如何也接受不了的。寶玉不聽,怎麼辦呢?寶釵還是喋喋不休地勸他。
在第二十一回「賢襲人嬌嗔箴寶玉 俏平兒軟語救賈璉」中,庚辰本的批評中曾提到後面有「薛寶釵借詞含諷諫 王熙鳳知命強英雄」這樣一個回目。
寶釵借詞諷諫誰呢?當然是丈夫賈寶玉了,可是出乎意料,寶玉不但沒聽,反倒被逼得發了瘋。最終,賈寶玉與寶釵撕破臉皮,寒了心,再加上家族的經歷,黛玉等人的死去,他便懸崖撒手,離家出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