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化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搬進小區中。小區的建築越高,住的人就越多。在這樣的集群生活圈中,社區的清潔綠化、公共設施、治安維護等問題需要統一管理,於是最初的社區物業管理應運而生。
原本,業主與社區居民之間的關係應該是相互合作、相輔相成的,但近年來,業主與社區之間的糾紛頻頻發生。
物業對於每個社區來說,都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作為一項為業主服務的機構,物業服務已經成為很多人買房時必須要考慮的因素之一。畢竟業主會一直跟物業打交道,誰也不想遇到一個不負責任的物業。
自物業出現以來,物業與業主之間的話題就沒有停止過。一方面,很多業主覺得物業總是會「亂收費」,平時管理也非常的多,自己的錢買了小區卻不做自己的主人。
另一方面,物業也很委屈,明明處處為業主考慮,卻得不到主人的理解和認可。在眾多「矛盾」之下,有的小區乾脆取消了物業。
陝西省西安市的一家小區就是一個「物業自治社區」,一開始,小區是有物業進行管理的,然而,由於多年來物業不作為等現象,物業管理委員會的委員們將原有物業趕走,開始實行「物業管理業主自治模式」。據悉,這樣一來,5年內社區就節省了100多萬!
其實,業主這種自主管理模式,未來可能會成為很多住宅物業管理的方向。要知道,在許多老社區,當涉及到改造或投資成本時,許多不負責任的物業不願意掏錢。如果物業真的不能為業主服務,業主就不會走上物業自主之路。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社區會選擇改變物業,而也有小區直接放棄物業,開始「自治」。現在,關於物業的負面消息是非常多的,很多物業只知道催收物業費,卻很少幹實事。
其實物業的亂收費行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超出核准的價格收取管理費。2。擅自提高收費標準,賺取收費差價。3。擅自增加項目建設,而將費用分攤給業主。
如今,很多小開發商在沒有任何運營經驗的情況下成立了物業管理公司,很容易導致社區管理混亂、收費混亂的局面。
業主擔心物業不可靠,物業也擔心自己賺不到錢。然而,物業行業的油水是非常大的!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30家上市物業企業的總收入達到395億元,平均收入為13.16億元。
一個行業之所以存在,肯定是有道理的,物業也需要運營費用,所以賺錢也是無可厚非的。然而,在一些高檔住宅區,每個家庭一年的物業費並不是小數目!當房地產業快速發展的時候,物業自然會成為開發商「賺大錢」的手段之一。
然而,一旦進入一個行業的人越來越多,自然就會出現「魚龍混雜」的情況。當然,造成物業與業主之間的矛盾,除了上述「物業為了賺錢亂收費」、「收費不作為」之外,其實業主也有部分原因。
現在很多小區內的混亂幾乎都是業主造成的。例如寵物隨地大小便、私人房屋亂建、破壞綠化、佔用車位等。這些人不聽從物業的勸阻,結果就產生了衝突。
說到這裡,業主與物業之間的關係就像中國特有的「婆媳關係」。雙方必須共存,但生活中有很多火花……
在我看來,趨於功利性的物業和以前公益性質的社區管理簡直是兩碼事,真正激怒大眾的絕對不是高昂的物業費給家庭生活造成的負擔,而是物業公司拿了錢,卻沒有達到專業化的程度。
雖然也有那些非常負責的物業,這樣的物業自然也會被業主擁護,但是我更相信,那些只知道收錢卻很少幹事的物業公司也不少!如果物業公司無法履行合同裡承諾的內容,那麼隨著市場的優勝劣汰,這些讓人怨聲載道的物業必然會被那些高效專業、規範井然的物業公司所取代。
維護小區的環境,需要需要物業和業主的共同努力。物業公司在收錢後就應該履行自己的義務和責任。而業主也不要「得理不饒人」,多體諒一下物業,不要做一些損失不利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