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半,本土最受歡迎的原創圖片新聞公號
一鍵 關注,感受山西攝影報導者的力量
視覺部主任微信:kingbackL
圖片採編投稿郵箱:sxrbsjz@126.com
■點擊關鍵字獲取更多精彩:
85後變性藝人|中國版「歐巴馬」|古代道士的現代修行|探訪女居士|美女紋身攝影師|美女記者轉型做婚禮|三個人的學校|男扮女反串|90後美女射箭教練|五旬女警玩健美|「麻糖」老朱|璐璐的醋藝人生|未婚媽媽「夫人秀」|美女木藝匠|晉劇大武生|女舞者開賓利送外賣|探秘男科醫院女護士|超五星酒店美女保安員|延安走出「紅孩兒」|「無指」老師山區養蜂育人|夜店美女總監月入五萬|美女教師山頂幼兒班|90後美女愛北路綁子|探秘天下鑼鼓第一村|90後女廚師月入過萬|女研究生首登擂臺搏擊|交城女孩蛻變北京酒店老總|獨臂養蠶人|夜店女DJ|豐胸4000例年薪百萬|
《攝氏度》第710期
欄目主編/劉昱
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李現俊
本期責編/王琪、張春穎
山西新聞網視覺部出品
今年76歲的師貴生老人,是山西省臨汾市襄汾縣南辛店鄉南辛店村一名普通的農民。其祖上是做木梳的手藝人,幼小就在父輩的耳濡目染下,學習手工梳子製作技藝。17歲時,便可以熟練地製作木梳了。在南辛店木梳鼎盛時期,隨著師家後裔的遷移,曾流傳到山西文水和陝西韓城一帶,甚至傳到了內蒙、甘肅,並在當地發展成業。如今,師貴生老人雖然年事已高,但依舊保持著祖祖輩輩手工制梳的初心,每天都在堅持手工製作木梳,為的就是讓這項傳統手工技藝能夠更好的傳承發展下去。2019年,南辛店木梳被評為襄汾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山西新聞網特約攝影師:李現俊)
南辛店村位於襄汾縣境內西北隅,西倚姑射山,東傍汾河水。據史料記載,南辛店,古稱木梳店。據明清兩朝編撰的《襄陵縣誌》記載:南辛店,人多作木梳者,又名木梳店。1937年的《中國實業志》山西卷中也記載了關於南辛店木梳產業製作、銷售資料。南辛店村曾流傳著「一村男人半村匠」的古話,說的就是家家戶戶、祖祖輩輩手工製作木梳的事兒。
南辛店村做梳子距今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現在手藝製作人普遍年事已高,年輕人對傳統工藝不感興趣,木梳製作手藝傳承困難,製作行業日益萎縮,行業經營十分困難,製作技藝面臨失傳。師貴生老人看在眼裡,痛在心裡:「如果在我們這代人手上把南辛店手工木梳製作的傳統技藝丟失了,將是最大的遺憾,首先對不起老藝人。」
為使這項傳統手工技藝傳承下去,師貴生老人自費組織村裡人去河南,進安徽,跑浙江,實地考察取經,最終大夥吃了定心丸,開始學習傳承木梳製作手藝。
董躍平和董建平兄弟倆在師貴生老人的鼓動下,最早加入到了製作木梳的行列。如今,半年過去了,他們的製作技術趨於成熟,家中木梳料胚存儲過萬件,還有了自己的名號,基本上具備了手工批量製作的條件,向師貴生師傅交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手工木梳製作的效率很低,如果讓工廠代工,生產出模型之後再自己手工打磨,根本做不出自己想要的感覺。因為流水線生產方式跟手工製作差別很大。所以,最後師貴生老人還是選擇繼續純手工製作木梳。
梳子的製作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和審美取向。不同時期人們不同的思想觀念和審美情趣賦予了它獨特的文化意蘊和價值。新石器時代梳子上的裝飾工藝流行刻畫技術,在梳體上刻畫或鏤出弧形、S行等紋飾;商周時期仍以刻畫技術為裝飾主體,紋飾有雲氣紋、幾何形紋等;從戰國時期開始,梳子的裝飾出現了繪畫和浮雕工藝,通過漆描或雕刻,賦予了豐富的吉祥寓意和美好祝願。
梳子,古稱櫛,是梳子和篦子的總稱,齒稀的稱「梳」,齒密的稱「篦」,又合稱梳篦。梳篦與笄、簪、釵、環、步搖、風冠、華盛、發鈿、扁方並稱古代八大髮飾。在伴隨人類文明進步的進程中,一把小小的梳子,幾乎貫穿了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
師貴生老人常說:「做梳子憑的是手下的感覺,一拉一扯,都是有節奏的,身體還得配合好,聽聲音,鋸幾下,就知道鋸到啥地方啦。」
鋸、刨、銼、磨……數道工序之後,一把精緻的手工木梳就誕生了。據師貴生老人說:「做梳子不難,難在手工製作程序繁多,工藝要求極高,每天只能製作十幾把。」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和現代機械化工具的運用,傳統手工技藝已逐漸萎縮幾近失傳,曾經久負盛名的木梳店已漸行漸遠,目前在南辛店村裡僅有一兩家還在從事木梳加工製作。
自古以來,製作梳子的原料有很多種,如象牙、骨、石、玉、銅、竹、木等。在南辛店,手藝人做木梳的原材料一般都選用上百年的木料,最常用的就是棗木。因為棗木的木質堅硬,紋理清晰,色澤柔潤,《本草綱目》就有記載,常用棗木梳梳頭可以活血健腦。
師貴生老人從去年開始就有意識地在鄉間收集所有以前用來製作木梳的老工具。接下來,他計劃再儘量多找一些原來做過木梳的老手藝人,辦個培訓班請老手藝人們來授課,把南辛店這個非物質文化遺產繼承下來,傳承下去,保護起來。
隨著時代的變遷,手工製作梳子技藝幾近失傳。近年來,當地積極發揮傳統木梳產業優勢,大力推動木梳非遺傳承和文化產業發展,在木梳製作傳承人師貴生老人的帶動下,更多的村民加入到了手工製作木梳行列,先後生產出高中低檔木梳20餘個品種,讓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師貴生老人介紹道,木質全紅的木梳,選擇原材料起碼得是樹齡上百年的老樹,寓意著鴻運當頭;木質紋理兩邊白,中間紅的木梳,寓意著白頭偕老;一邊白一邊紅的,就是一心一意。梳齒細密、體型最小的木梳是特意給當地婦女們做花饃時用的工具。
師貴生老人家裡面存放著大大小小製作木梳的工具,好多都有一百年的歷史啦!年輕人已經很難叫得出這些工具的名稱。師貴生將這些製作工具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倍感愛惜,每天做完木梳後都要進行檢查、維護與保養。
如今,師貴生老人和他的幾個老朋友已經開始帶徒弟,流傳在南辛店村「一村男人半村匠」的古諺語,已經逐漸成為了現實,對於未來,他們充滿了憧憬,期待木梳製作春天的到來。
視覺團隊&品質微刊-Vision
劉 昱
主 任|山西新聞網視覺部
TA說:「失敗的團隊沒有勝利者,勝利的團隊成就每個人。知道不等於做到,做了不等於做好,做了是零分,做到是百分。」
辦公電話:0351-4281473
個人微信:kingbackL
傳稿郵箱:sxrbsjz@126.com
宇 巍
副主任|山西新聞網視覺部
TA說:「有一種信仰叫做攝影,願更多的志同道合之士加入我們,共同開啟攝影創作之旅。」
辦公電話:0351-4281473
個人微信:yuweigsy
傳稿郵箱:sxrbsjz@126.com
張春穎
編 輯|山西新聞網視覺部
TA說:「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匯成我們精彩的人生。用鏡頭記錄美好的瞬間,用圖片講述身邊的故事。」
辦公電話:0351-4281495
個人微信:zhangchunying0929
傳稿郵箱:sxrbsjz@126.com
蘇 航
記 者|山西新聞網視覺部
TA說:「用不懼一格的構圖法則,不加修飾的鏡頭語言。自然、流暢、客觀且真實地講述身邊故事。」
辦公電話:0351-4281495
個人微信:a379949333
傳稿郵箱:sxrbsjz@126.com
陰 豪
記 者|山西新聞網視覺部
TA說:「只有好照片,沒有好照片的準則。對於偉大的攝影作品,重要的是情深,而不是景深。」
辦公電話:0351-4281495
個人微信:i-momoo
傳稿郵箱:sxrbsjz@126.com
王 琪
記 者|山西新聞網視覺部
TA說:「看有溫度的影像,做有溫度的採訪,進行有溫度的編輯,山西視覺志,與你同行。」
辦公電話:0351-4281495
個人微信:wmc4199
傳稿郵箱:sxrbsjz@126.com
1.發送作品至郵箱sxrbsjz@126.com,請將您個人真實信息(姓名、聯繫方式)附在郵件內。
2.添加《山西新聞網視覺志》公眾號Asxsjz,獲取更多。
3.支持我們,請轉發,請點讚。
4.如您有類似新聞線索、人物故事題材,請直接回複本公號後臺,或微信添加:kingbackL,我們將派攝影記者/攝影師跟進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