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歡作樂》和《刀鋒》是毛姆晚年的作品,一本關於女人,一本關於男人及人生的意義。
毛姆目光獨到敏銳,文筆活潑犀利,讀起來酣暢淋漓又忍俊不唆。同時,他的小說都是都是描述性的,落筆是一段故事、一種狀態、一個片段,儘管書中人物情態各異,彼此糾纏不清,情節迂迴曲折,時常進退維谷,毛姆都將自己定位於展示者,沒有用任何標準判斷和衡量其中人物的所作所為,甚至都沒有給出應然的方向,以至於部分讀者可能會感到毛姆有些不知所云。
在毛姆的作品中沒有非黑即白的標籤式人物,任何人都是有「灰度」的,因而也更加寫實,充滿吸引力,讓人不禁思索自我在故事中的境況下會做出什麼抉擇。周邊的環境、他人的看法、理性的盤算之下到底包含著什麼樣的真意,以及個體的選擇對社會場景產生的各種影響。 毛姆對人性的深刻認識,源於其豐富的人生閱歷。讀毛姆的書,可以細細體會他所經歷和認知的人生,也更能通過觀察和理解各種情節,加深對自我的認識以及對因各種受限制而無法接觸到的社會的認識。《尋歡作樂》主要刻畫了一個有爭議的女性羅西。她美麗、天真、熱愛生活,但對感情並不專一, 但這個對婚姻不忠的女人卻洋溢著一種無比純潔、如同春天所散發出的清新氣息來。毛姆在書中以第一人稱視角評價她:「她好像林中空地上的一個池塘,既清澈又深邃,跳到裡面去會覺得很暢快,即使一個流浪漢,一個吉普賽人和一個獵場看守人在你之前曾跳進去浸泡,這一池清水也仍然會同樣地清涼,同樣地晶瑩澄澈。」 這是一個不受世俗束縛,勇於追求一切美和浪漫,也不專屬於誰,心隨意動,只為自己的精彩而活的女人。
《刀鋒》是毛姆在七十歲完成的作品,是一部有著哲學意蘊的小說。描寫了一個叫拉裡的人,在戰爭中目睹好友的死亡之後,開始反思人生,追尋生命的真意。從放棄令人稱羨的職業、與深愛的女友因為觀念不同而分手,拉裡走上了一條少有人走的道路,用他自己的話說「你沒法子不問自己,人生究竟是為了什麼,人生究竟有沒有意義,還僅僅是盲目命運造成的一出糊裡糊塗的悲劇。」在尋求答案的路上,拉裡從沒有停下腳步,「我要走遍世上每一條路,經歷深沉的悲傷、莫名的哀愁、無盡的喜悅,只求放手一搏,體驗人生,追求靈魂中的星辰」。他流浪了十二年,最終在印度得道,最後他放棄父親的遺產打算回到紐約,做一名計程車司機,享受平靜的自由。毛姆在書中對他的評價是:「他沒有野心,不要名;他最厭惡成為知名人士;所以很可能安心安意過著自己挑選的生活,我行我素,別無所求。他為人太謙虛了,決不肯使自己成為別人的表率;但是,他也許會想到,一些說不上來的人會像飛蛾撲燈一樣被吸引到他身邊來,並且逐漸和他的熱烈信仰取得一致,認為人生最大的滿足只能通過精神生活來體現,而他本人始終抱著無我和無求的態度,走著一條通往自我完善的道路,將會作出自己的貢獻,就如同著書立說或者向廣大群眾發表演講一樣。」 正所謂「剃刀鋒利,越之不易;智者有雲,得度者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