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了毛姆的《刀鋒》。之前,看過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寓意人生的理想與現實,原型是高更。
這本書的結構,感覺與《月亮與六便士》的結構差不多,都是以第一人稱的身份,在敘述,在觀察,並融入其中。
到了《刀鋒》這本書,只是作者直接用上了自己的名字毛姆,或許是為了更添加一種真實性,以及自己也能夠更好的融合到這本小說的生命體驗之中。
有人說,《刀鋒》中拉裡的原型是哲學家維根斯坦,真偽不得而知,不過到了後半部分,的確有很多關於哲學、宗教的討論在裡面,即使作者本人一直強調自己不想說這些奧義。
《刀鋒》,主要以男主人公拉裡的兩條線為線索。一條是情感線,一條是他追尋人生意義線。
拉裡出差的時候,22歲左右,準備與未婚妻結婚,他自己認為一年有3000法郎收入,完全夠用。但是未婚妻並不這樣認為,直白地告訴他,自己想要想要享受各種物資的快樂,想要買各種能夠自己帶來快樂的東西,還要有車。拉裡滿足不了她這些欲望,兩人談崩了,分了。
拉裡與未婚妻分手後,消失了差不多10年時間。期間,他還與一名叫蘇珊的女人有過一段情感。他並不愛她,那是一種憐憫。蘇珊在走投無路,帶著一個女兒的情況下,拉裡帶著蘇珊,去鄉下小住了一段時間。這段日子,蘇珊覺得這是自己人生中最快樂的日子,但是她也感受到了拉裡並不愛她,只是沉浸在他自己的世界裡面。
後來,拉裡還與一個索菲的女子結婚,可是索菲最後卻由於自己的墮落逃避了這段婚姻,讓人唏噓。
如果說,拉裡的情感線是他的肉體生命的話,那麼他追尋人生的意義的線可謂是他的精神生命的線。
很多人都覺得拉裡很怪,但是為什麼會這麼怪,書中也是浮光掠影地做了交代。在鄉下小住,拉裡就曾告訴蘇珊,之前有一個比他大幾歲的人為了救他而犧牲,他一直揮之不去、耿耿於懷。
隨後,拉裡去了印度,追尋人生的意義。插一句,之前賈伯斯也曾踏上過這片土地,不過賈伯斯最終是沒有找到什麼的,一直到最後信了禪宗。
拉裡去印度之後,第一次露面,見到毛姆的情景,可以明顯看出他的怪異。當時,毛姆都不能夠認出他來了,打扮像一個乞丐一樣。他告訴毛姆,自己剛剛從印度回來。
隨後,拉裡用意念、催眠的方式,神奇的治好了他之前未婚妻的老公,這讓毛姆都大為吃驚。只是,拉裡說,這其實不神奇,他只是自己治好了自己,他只是接受了我的想法而已。神奇。
這有點類似於《夢盜空間》裡面,把自己的想法,輸入別人腦中的感覺。
拉裡對毛姆說,自己一直花了很長很長的時間,去思考人生的意義,到底是為了什麼?並且,與毛姆探討了很多關於哲學與宗教的觀點,包括並不限於成長、平衡、衰退、解體、再成長,那好像就猶如大海裡面的一滴水,蒸發後,入雲朵,下雨落大地,進河流,再併入大海一般。
人生何嘗不是,父母的結晶,成長,結婚,生子,變老,這或許就是人生的意義,生命的體驗。人生,終歸是大自然的一種生命體,終歸是要遵循一種自然規律的。
誠如《刀鋒》的書名,刀鋒,腳踏在刀鋒走過,方能解脫,但是何其難,所以,人生的意義,生命的體驗,一切種種,很多時候,其實就是一種生命成長的體驗。
那是一種,冷熱自知,苦樂自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