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死後引發政治危機太子早逝,引發諸子爭位,第一次漢化失敗

2021-02-28 沙僧談故事

公元1294年春,正月二十二日,一代雄主元世祖孛兒只斤·忽必烈,這位鐵木真的親孫子,託雷第四子,元憲宗蒙哥弟 大蒙古國第五任可汗,實際元朝的開國皇帝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但還沒有頒發繼位詔旨,忽必烈就駕崩了。忽必烈四十五歲登基,在位三十五年。時年79歲。蒼鷹,終於消融於藍天之中。而在場的三名重臣分別是:平章政事不忽木、御史大夫月魯那顏,以及太傅伯顏。何人登基成為最大的政治問題,還有就是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在九年前就已經去世,按照儒家禮法應該是由真金兒子繼位,真金有三子,分別是甘麻剌、答剌麻八剌以及鐵穆耳。但答剌麻八剌也已經病死。因此太子之位只能從甘麻剌和鐵穆耳之中選擇。應該說,如太子真金不死,元 朝完全可以像清朝一樣漢化,自幼受儒家思想教育的真金漢化已經已經是十分明顯,可惜最終早逝,元朝喪失了第一次漢化的時機,但元朝以後所有的皇帝都是真金的直系後裔。

歷史記載,由於真金自幼在漢儒的薰陶下成長,參與朝政以後重用漢臣,主張採行漢法,親近儒生。而實際上,真金是出於政治利益的考量,才親近漢臣,如果真登基也就未必了,而漢臣們在無力與蒙古貴族和色目集團抗衡的情況下,大力扶植真金,寄希望於未來的明君。可惜的是,在長期的鬥爭中,仁德敦厚、年輕單純的皇太子真金早逝。這只能說是遺憾了。

元朝與歷代封建王朝不一樣的地方在於,他不禁後宮幹政,所以元朝的太后幹政十分突出,真金太子的長子梁王甘麻剌作為嫡長孫,自然是皇位最佳的繼承人,甘麻剌年紀已經31歲,長期主政漠北,任軍方主帥。各個方面都十分適合,尤其重要的是,忽必烈在真金太子死後,就把長孫召回,為長孫甘麻剌專門設置「內史府」,應該把這位孫子當接班人來培養。所以忽必烈皇后察必希望甘麻剌登基。但長子不得母后喜歡。

甘麻剌與三子鐵穆耳皆由真金太子妃伯藍也怯赤(又名闊闊真)所生,但問題是老三也想當皇帝,而且他得到了母親的支持,因為真金太子妃闊闊真對長子並沒多少感情,她更喜歡幼子鐵穆耳。鐵穆耳文才武略都不錯,曾統軍平定地方叛亂叛亂。公元1293年(忽必烈死的前一年),忽必烈賜鐵穆耳「皇太子寶印」,現在最大的問題在於,忽必烈生前並沒有刻意講明要立哪個孫子為帝,但可以肯定是,忽必烈傾向於嫡長孫甘麻剌。要不然,長孫也不能一直於後宮撫育,所以,忽必烈皇后察必意見應該也是忽必烈的意見。

元朝皇位立儲之如此周折和繁瑣,確實與蒙古人立儲制度的不完善有關,即便皇帝真有遺旨,也不足為憑,除非太子真有實力,要不然就會另則新君,正是由於制度的缺失,宗室部族和主要朝臣新君推立的過程中就尤顯重要。此外,老皇帝的皇后的意見也是重要依據,忽必烈南必皇后,弘吉剌氏。忽必烈繼後,南必頗有政治手腕,但她的政治能力來自忽必烈,忽必烈一死。皇后的政治能力就不行了。但顯然南必沒有預料到這一點。

忽必烈病危時,只有不忽木、伯顏與月魯那顏三個人侍疾,親眼看見忽必烈咽氣。這樣一來,南必皇后想在忽必死後攝政的可能性就不存在,因為她無法捏造忽必烈的臨終遺旨。不忽木、伯顏與月魯那顏也怕這個老娘們垂簾聽政,於是去找闊闊真商議立儲之事,實際上就是三個顧命大臣和準太后闊闊真的分贓協議。闊闊真召三人問及立儲之事,御史大夫月魯那顏理直氣壯:「臣受顧命,太后但觀臣等為之。臣若誤國,即日伏誅。宗社大事,非宮中所當預知也。」話說得有理有據,闊闊真「然其言,遂定大策」。話可以這麼說,但事不能這麼辦,於是一番密謀之下,決定立真金三子鐵穆耳為帝。

這裡仔細說說這位闊闊真,她所以能成為真金太子妃,還有一出類似傳奇戲曲的故事。忽必烈壯年時代外出打獵,途中口渴,發現路旁有一個蒙古包,便與從人下馬,進去討馬奶酒喝。帳房內,只有一妙曼女子在整理駝茸。見忽必烈等人入帳,這姑娘不慌不忙,不卑不亢,表示說:「我家有馬奶酒,但我父母兄弟卻不在家,我一女子不能擅自把東西給你們。」忽必烈聽此說深覺有理,轉身欲去。姑娘又道:「我一人在家,你們自來自去,好像不太妥當,不如稍等一會兒,我父母就回來。」果然,話音甫落,姑娘父母回家,看見貴人到來,馬上端上馬奶酒招待忽必烈一行人。豪飲狂吃一頓,一行人離開。忽必烈在馬上嘆道:「如果能娶這樣的女子為媳婦,該多好呀!」日後,太子真金到了結婚年齡,不少貴臣薦女,忽必烈皆搖頭不允。一位老臣當日與忽必烈打獵,知道皇上意中所屬,私下一番「調查」後,上報說那姑娘仍未嫁人。「世祖(忽必烈)大喜,納為太子妃。」這位姑娘,正是闊闊真。這個「故事」顯然是瞎編,蒙古女子生性豪放,與陌生人講話交流都屬於正常現象。這不過是為了體現闊闊真天生的太子妃而已。

果然,闊闊真入宮以後,深得忽必烈夫婦歡心,很孝順公公和和婆婆,有一次真金太子有病,忽必烈來太子宮探視兒子,見床上有用金絲密織的臥褥床具。忽必烈惱怒,斥責太子說:「我一直以為你本性儉素,怎能用這種奢侈之物!」太子真金惶恐之下不能自辯。還是兒媳婦會來事,闊闊真忙跪下,大包大攬:「平時太子從不敢用如此貴重之物。現在他病重,怕溼氣侵體,才用上這種東西。闊闊真簡直是胡說八道,如果兒子這麼說,肯定挨罵。但兒媳婦這麼說。老公公就接受了,也是看誰說,

忽必烈駕崩以後,正式昭告天下,蒙古諸王皆集上都,等新君登基,闊闊真又當著眾大臣們的面,將傳國玉璽親自授與鐵穆耳。公元1294年,至元三十一年四月十六日,29歲的鐵穆耳正式登基,也就是元成宗。改元「大德」。追授其父真金為皇帝,為元裕宗,尊太母元妃為(闊闊真)皇太后。定忽必烈廟號為世祖。但問題是,大哥甘麻剌就心甘情願啊,不願意也沒辦法,上有母后闊闊真,下有權臣擁護,弟弟鐵穆耳已經當上皇帝,甘麻剌也只好順從,八年以後,甘麻剌鬱鬱而終。甘麻剌雖然沒當上皇帝,他的兒子也孫鐵木兒登基稱帝,也就是後來的元泰定帝。也算不錯,死後被兒子追封為皇帝。

元成宗鐵穆耳在位十三年,守成之君。在位的時候,幹的最大一件事情就是出徵八百媳婦國之元軍損失慘重(不是有八百個媳婦)。還有就是為了籠絡漢族士紳,加封孔子為「大成至聖文宣王。元成宗鐵穆耳沒有兒子,在其駕崩以後,經過一番博弈,由真金已經早死的二兒子答剌麻八剌兒子海山繼位,也是就元武宗。這位早死答剌麻八剌很有意思,他很不受忽必烈待見,但他留下的兩個兒子都當皇帝了,長子是元武宗,次子是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這以後有機會和大家說說。

相關焦點

  • 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像極了明朝開國太子朱標
    實際上,在元朝亦有類似的情況,忽必烈的太子真金,和朱標可謂同樣的人物。真金是元世祖忽必烈的次子,忽必烈的長子朵兒只早夭,於是繼承權便落到了真金的頭上。關於真金的出生,有一段傳奇的故事。真金出生的這一年,中原地區有一位得道高僧海雲法師,一路向北雲遊到了漠北草原。
  • 《忽必烈傳奇》系列之汗位繼承風波(一)
    其次,裡頭有些情節,我第一次看的時候覺得扯淡,可後來才知道並非沒有史料依據。那麼今天的文章就從拖雷系和窩闊臺系對汗位的爭奪說起。由於這個問題比較大,我決定以連載的形式逐個情節地扒一扒。不符合史實的我會予以說明,有史料依據的我會貼上原文。【情節1】忽必烈是成吉思汗最喜愛的孫子。臨終前他指定窩闊臺為繼承人,並暗示幾位心腹大臣,窩闊臺百年以後,請他們扶持忽必烈。
  • 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繼位之爭,忽必烈靠什麼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這時,兀良合臺也已經從交趾經邕州(今廣西南寧)、桂州(今廣西桂林),北指潭州(今湖南長沙),並與忽必烈取得聯繫。忽必烈與兀良合臺對鄂州形成南北夾攻的形勢,南宋朝廷十分震驚,急派賈似道以右丞相兼樞密使,駐軍漢陽,援助鄂州。但是,這時傳來了阿里不哥謀繼汗位的消息。
  • 為什麼羅晉總在哭,從《鶴唳華亭》看太子的壓力有多大?
    目前上映的《鶴唳華亭》,不少觀眾詬病羅晉飾演的太子蕭定權為什麼總在哭,這還真不能怪羅晉,任何一個朝代,太子的位置都很不好坐。古代中國嫡長子為太子最終成為皇帝的只是少數,秦漢兩代二十六個皇帝,以嫡子繼承皇位的只有三位,東漢更是一個也沒有,兩宋十八個皇帝,嫡長繼承的只有三位,明十六個皇帝中只有五位。(楊鴻年、歐陽鑫《中國政治史》)可見該爭的還是會爭,特別當上太子後,面臨的不穩定因素實在太多,其中最主要也最具決定性的就是老皇帝的喜好。
  • 蒙古國子嗣為何尊崇成吉思汗,卻極度反感忽必烈
    公元1259年8月,大蒙古國的大汗蒙哥病逝於南侵途中,他的弟弟忽必烈與阿里不哥為了爭奪汗位大打出手,最終忽必烈勝出,成功繼位。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大元,確定以大都為都城,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 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蒙,為何被蒙古人稱之為叛徒?答案很簡單
    忽必烈建立了強大的元蒙,為何被蒙古人稱之為叛徒?答案很簡單1206年,鐵木真建立蒙古帝國,尊汗號為「成吉思汗」。之後幾十年時間裡,大蒙古國屢次對外侵略擴張。成吉思汗在位的時候,他先後攻滅了西遼、西夏、花剌子模、金朝等國。他去世之後,新可汗又進行了2次大規模西徵。
  • 為何拖雷家,忽必烈四兄弟都是皇帝?
    蒙古大軍雖被西歐稱為「黃禍」,但成吉思汗的偉大之處,令無數政治軍事家折服。他所創立的四大汗國和宗主國元朝統治了中亞、東亞一、兩百年,直到現在還有一個蒙古國。窩闊臺汗國由於窩闊臺接替了成吉思汗的大蒙古國汗位,他的領地被封給了自己的子孫。在貴由汗去世後,拖雷系的蒙哥汗繼承蒙古汗位,窩闊臺汗國被察合臺汗國兼併。伊爾汗國蒙古帝國第三次西徵後建立,建都巴格達。蒙哥上臺後,任命二弟忽必烈經營漠南,攻打大理,開始了對南宋的徵伐。
  • 東吳「二宮之爭」始末:不只是兄弟相殘,更是孫權一生最大的錯誤
    不過,和很多宮廷權爭,基本只是皇帝、皇子們和他們的心腹隨侍,部分利益相投的親信大臣們參與;爭位、爭儲總歸有一方勝出,一方失敗截然不同的是,三國孫吳孫權在位時,爆發的孫和、孫霸儲位之爭,卻導致參與爭儲的這兩位皇子一死、一廢,可謂兩敗俱傷。
  • 政治醜聞引發危機!又一國瀕臨內戰邊緣,外媒:後果不可預測
    一個國家的元首太過於隨意,往往會引發難以預料的後果,巴西總統博索納羅就因爆發政治醜聞,將巴西推向了瀕臨內戰的邊緣。5月25日,俄羅斯塔斯社報導,巴西爆發政治醜聞,可能引發內戰。周日,巴西多名退役將軍和數十名退役軍人發表了一封公開信,信中警告巴西政府部門之間的體制性危機可能引發內戰,而加劇巴西政治危機的責任在最高法院代表。
  • 北安王那木罕:忽必烈的嫡幼子,因當過俘虜,被父親勒令終生不見
    隨同那木罕出鎮阿力麻裡的諸王中,勢力最大的是蒙哥汗系諸王和阿里不哥諸子,他們內心深處對忽必烈還是不滿的,所以,那木罕統領大軍的穩定性是很有問題的,但那木罕和他汗父一樣自信,卻並不覺得有什麼問題。在為二哥的逝去傷心難過之餘,那木罕還是暗自雀躍不已,三哥忙哥剌早已病死,如今太子哥也突然沒了,自己就是汗父唯一嫡子,是不是代表失之交臂的太子之位要失而復得?
  • 朱元璋的兒子,歷經明朝6位帝王,還曾經造過反,他是誰呢?
    除了太子外,朱元璋把這些兒子分封到了全國各地,希望他們能夠拱衛大明,預防外敵。不過說起眾多皇子,其實出名的並不多,也就太子朱標以及老四燕王朱棣了。朱標做了很多年太子,可是還是與皇位無緣,英年早逝了。而朱元璋和太子朱標也上演了一段完美的佳話。
  • 神鵰中忽必烈為蒙古鞠躬盡瘁,為何現實中蒙古國後人對其評價不佳
    前言:俗話說落葉歸根,中國人的傳統便是落葉歸根,所以,生前入家譜,哪怕是死後也要入祖墳。家族是中國人的情感寄託。哪怕是天子,照樣要有尊宗的概念。可是,在歷史上,忽必烈身為元朝皇帝,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蒙古貴族為統治階級的統一王朝,可偏偏蒙古後人對其評價不佳,甚至視其為叛徒。
  • 於正新劇引發網上服飾之爭,歷史不容改變
    網上的服飾之爭11月1日,漫畫博主@old先 在社交媒體發布了一組「古風混搭」漫畫。隨即有國外網友質疑「圖中的帽子和服飾都是韓國的」。同樣是本月初,遊戲《閃耀暖暖》的韓國網絡伺服器開服後,公布的一組套裝因「漢服」「韓服」之爭引發討論。遊戲方面將爭議套裝下架後,卻有帳號屢次發表「辱華」相關的過激言論。最終,遊戲關閉了在韓國地區的運營服務。幾天前,演員許凱在社交媒體曬出自己出演新劇《尚食》中的古裝形象,卻被網友質疑像「韓國古裝電視劇」。
  • 為什麼忽必烈一即位,蒙古汗國就四分五裂,他究竟幹了什麼?
    關鍵,忽必烈就是四個字:地位不正!為什麼這麼講?因為蒙古大汗的汗位傳承,自打成吉思汗那時候開始,就是推舉制的。1219年,成吉思汗準備揮師西徵。他與皇后們話別,也遂皇后說:「諸皇子中,嫡出的共有四人,主上千秋萬歲後,應由何人承統?您頂柱般的御體一倒,象群雀般的國民由誰來管?」
  • 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是如何協助丈夫興盛大元朝?
    元世祖忽必烈之妻昭睿順聖皇后察必察必皇后出自元朝後族弘吉剌家族,是濟寧王按陳的幼女,嫁給忽必烈後守第二斡兒朵。察必是忽必烈祖母光獻皇后的侄女,論輩分則是忽必烈的小姑母。而忽必烈的原配、守第一斡兒朵的帖古倫,正是察必的侄子脫憐的女兒,也就是察必的侄孫女。
  • 也先之死:內部大清洗引發叛亂,也先命喪黃泉!
    也先之死:內部大清洗引發叛亂,也先命喪黃泉!
  • 颱風改變歷史:說說忽必烈兩徵日本
    他即位後很快發出了進攻日本的指令。忽必烈對日本有著明確的政治目的。第一,自唐代最後一代遣唐使之後,日本已經數百年未通中國,如果日本向忽必烈表示臣服,有助於增加元帝國的權威性,對忽必烈鞏固權力頗為有利;第二,當時元帝國正在對南宋發動最後的進攻,而日本是南宋的重要貿易夥伴。從切斷其外援的角度,獲得日本的臣服頗為重要。
  • 秦王忙哥剌:忽必烈分身之一,配雙印開二府,真金最大的競爭對手
    成吉思汗鐵木真在開疆拓土後,分封諸子到世界各地,窩闊臺汗在位時也給兒子們搞分封,到忽必烈上位後,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當然也要去分封自己成年的兒子們。年長的嫡子、庶子都已經出鎮,唯獨排行老二的忙哥剌卻遲遲沒有封王出鎮,而是被老父親留在身邊,因此就被後人揣測,或許在至元初期,忽必烈心中的太子人選就是忙哥剌。但隨著時間的消逝,忙哥剌並沒有如願以償的被冊立為皇太子,忽必烈心中的天平反而傾斜到燕王真金身上。
  • 曹丕、曹植奪嫡之爭
    面對曹操的長期考驗,曹植恃寵而驕、放浪形骸,最終導致曹操的失望;曹丕戒急用忍、矯情自飾,取得了一批朝臣和士族的支持,贏得了太子之位。雖然曹操在臨死之際改變想法,意圖由曹植嗣位,但也被曹丕成功化解。曹丕成為奪嫡鬥爭的最終贏家,並代漢自立為帝。地位尷尬的長子       曹操共養二十九子。
  • 成吉思汗的「戰神」重孫,曾遠徵匈牙利,忽必烈到死都沒能遏住他
    成吉思汗不僅自己能徵善戰,他的後代兒孫們也個頂個得了不起,如果繼承人太平庸,統治者會頭疼,如果繼承人太優秀,統治者更頭疼,因為很容易引發骨肉相殘的內亂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