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希區柯克和科恩兄弟學大師級俯拍技巧

2021-02-08 影視工業網


焦點影業《月亮升起之王國》

俯拍是個在電影藝術中,被實踐認可的非常好的拍攝技巧。這類拍攝手法可以被運用到各種鏡頭中,可近可遠。雖說俯拍的畫面可傳達出各種不同的涵義,但大多數時候攝像師和導演都用俯拍鏡頭表現弱勢和被動。


記住這些,讓我們來看一些佳篇名作中用到的高位俯拍鏡頭,以及這些鏡頭傳遞的信息。

原文:Frame a High-Angle Shot Like a Master Cinematographer
http://www.premiumbeat.com/blog/frame-high-angle-shot-professionally/
譯:周喆


標準俯拍鏡頭
一個標準俯拍鏡頭會把人物框定在手腕以上的位置(同時鏡頭朝下),就是從與仰拍角度完全相反的方向拍攝。與仰拍一樣,俯拍總是能通過鏡頭語言給觀眾一些暗示。很多時候,在獨特的反轉拍攝中,俯拍和仰拍會一同出現,以加強角色個性的表現。


華納兄弟《伸冤記》
在上面這個鏡頭中(來自希區柯克《伸冤記》),攝像機鏡頭位於角色的正上方。通過這樣的俯拍,希區柯克傳達了一種緊張感和同理心。很多標準的電影攝像鏡頭都會用中景拍攝,而俯拍則大多數用更寬更廣的角度。


城堡石娛樂《肖申克的救贖》
《肖申克的救贖》中弗蘭克 • 達拉邦特(Frank Darabont)的標誌性鏡頭就是一個典型的出色的廣角拍攝。達拉邦特和他的攝像師羅傑 • 狄金思(Roger Deakins)通過鏡頭傳達了一種解脫與自由的情感。用起重機把攝像機高高吊起,通過移動推攝,主角安迪(Andy)身邊有更多的地面被拍攝到鏡頭中。


派拉蒙影業:《驚魂記》
可以說,最擅長用俯拍鏡頭的導演就是阿爾弗雷德 • 希區柯克。他的很多部電影中都有俯拍的鏡頭,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驚魂記》(Psycho)中阿博加斯特(Arbogast)去見他母親那一幕。在這一幕中,希區柯克實際上運用了兩種不同的俯拍技巧。一開始當阿博加斯特上樓時,鏡頭在角色上方。希區柯克在這裡運用了高位俯拍和遠景漸近的鏡頭,給畫面增加了緊張感。這不但能讓觀眾感受到主角阿博加斯特逐漸走近的效果,同時也能在鏡頭中展示更多的環境擺設。


廣角俯拍
希區柯克在《驚魂記》中運用到的第二個俯拍鏡頭就是下圖這個。他用了一個標準的廣角鏡頭來進行俯拍。這樣的畫面充分展示了無力感。這樣一個畫面(攝像機在人物的頭頂)刻畫了主角阿博加斯特所處的環境很危險,也暗示了主角最後的死亡。

派拉蒙影業:《驚魂記》

廣角俯拍也能夠很好的捕捉到角色神情的改變,比如下圖《復仇者聯盟》中的一個場景。導演喬斯 • 韋登(Joss Whedon)和攝影師西穆斯 • 邁克加維(Seamus McGarvey)運用俯拍來捕捉雷神索爾(Thor)和美國隊長(Captain America)面對侵入者奇塔瑞人(Chitauri)的反應。

漫威影業:《復仇者聯盟》

當拍攝的鏡頭跟隨著一個物體移動,那這樣的廣角俯拍效果就會更有效,比如在《哈利·波特與死亡聖器》 中。導演大衛·耶茨(David Yates)與攝像師愛德華多·塞拉(Eduardo Serra)在劇中布置了一個俯拍鏡頭,然後當伏地魔逼近哈利時,跟著一起推進。這就很容易給觀眾傳遞一種伏地魔的勢力在逼近哈利的感覺。然後緊接著他們用了一個低位仰拍的角度,拍攝哈利掐住伏地魔的脖子,拽著自己的宿敵一併躍下的場景。

華納兄弟:《哈利 波特與死亡聖器》

移動的鏡頭可以帶來很多不同的視覺感受,特別是當移動鏡頭被用來銜接兩種不同的拍攝手法時。攝像大師羅傑·狄金思在科恩兄弟(Coen Brothers)的《逃獄三王》中將俯拍鏡頭運用到了極致。狄金思先將一個中景鏡頭對準主角喬治·克魯尼(George Clooney)。然後,當角色開始望向天空,向上帝請求幫助時,攝像機開始向上升起,直到鏡頭形成一個俯拍角度,剛好將絞刑繩索定格在畫面上方。請看下面的短片來感受移動鏡頭和俯拍的結合能帶來多大的情感渲染。
影片來源: Movieclips


從人物視角出發的俯拍鏡頭
目前我們已經講了標準的中景和遠景的俯拍畫面,其中有一些是與移動鏡頭一併使用的。現在我們來看另外兩個非常經典的俯拍鏡頭。下面的兩個鏡頭主要著重在畫面結構上。首先先看一個從人物視角出發的俯拍鏡頭。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在他 1942 年的作品《海角擒兇》中使用過這樣的手法,但他將這個手法在 1958 年的電影《迷魂記》中運用到了極致。在下面的這個鏡頭中,我們看到由吉米·史都華(Jimmy Stewart)扮演的斯科蒂·弗格森(Scottie Ferguson)掛在一座大廈的邊緣,有一隻手朝他伸去。通過將攝影機放在和那個想要解救我們的主角的人一樣的位置,希區考克讓觀眾充分體會到了這個英雄所在的處境是多麼的危險。

派拉蒙影業:《迷魂記》

俯拍鏡頭再一次通過畫面語言傳遞了影片情緒,增加了敘事性,以及幫助觀眾進入一種緊張的氛圍。
另一個角度可以看下面這個畫面。這個畫面截自電影《公民凱恩》,吉姆·蓋提斯(Jim Gettys)在一個政治集會上向他的對手,查爾斯 • 福斯特 • 凱恩(Charles Foster Kane)望去。導演奧遜·威爾斯(Orson Welle)和攝像師格萊格 ·託蘭德(Gregg Toland)布置了這個場景。他們將鏡頭對準蓋提斯,從高位拍攝了蓋提斯從上往下看正在演講的查爾斯·凱恩,展現了蓋提斯的權利。而在這個鏡頭裡,觀眾基本上看不清凱恩的樣子。

雷電華影業:公民凱恩

正如所有其他的電影攝像技術一樣,俯拍鏡頭僅僅只是一個工具。運用俯拍時切忌不要喧賓奪主。俯拍鏡頭和所有其他電影製作的技術一樣,是用來提升影片的敘事能力與情緒表達的。

你最喜歡的俯拍鏡頭有哪些?歡迎留言!

另外,總是在膜拜大師,你對大師到底有多了解???

點「閱讀原文」測測,6道題見真章!

相關焦點

  • 這些大師級別的特寫,都是營造張力的典範
    在觀察生活的同時養成自己的喜好,比方說我喜歡黑跟白,喜歡在黑白裡找東西,還喜歡顏色深處的變化,而這些東西每天都可以不同。其他人可能喜歡別的,最關鍵的是深入感受之後,要呈現出自己的影像方式。——李屏賓跟著大師學攝影系列第六期:如何拍出攝影大師風格的特寫鏡頭。
  • 世界上的攝影大師,解析起來套路也就這幾種!
    其實很多導演都會有偏愛的攝影師,比如科恩兄弟和羅傑·狄金斯;比如諾蘭和瓦利·菲斯特(現在掰了,瓦利·菲斯特轉行做導演了);比如保羅·託馬斯·安德森和羅伯特·艾斯威特;比如賈樟柯和余力為;比如張藝謀和趙小丁;等等。只要導演和攝影師一來電,就會有奇妙的化學反應。只有攝影指導發光了,電影和導演才能大放異彩。
  • 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經典電影盤點
    以下是希區柯克在電影事業方面的經歷和成就:1920年以字幕設計員的身份進入電影界。1922年執導個人首部電影《第十三號》。1925年開始獨立執導電影。1926年自編自導的懸疑片《房客》成為奠定其拍片風格的作品。1929年執導的驚悚片《訛詐》成為英國首部有聲電影。1935年執導的懸疑片《三十九級臺階》為間諜驚悚片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 希區柯克逝世40周年:「恐怖大師」的純粹電影
    浴室裡的尖叫、黑色群鳥盤旋、精神患者獰笑著的注視......希區柯克在電影史上留下的這些經典場面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也為驚悚類影片樹立了優秀的標準線。這位精明的導演所創作的許多電影敘事技巧,直至今日也被視作最有效、最富情感衝擊力的電影模式。那麼是什麼定義了希區柯克的風格,那必須是他的技巧。
  • 【試讀】《希區柯克電影製作大師班》你希望講一個怎樣的故事?
    本書讓希區柯克的電影講座惠及所有的電影愛好者,託尼·李·莫瑞爾將希區柯克對電影的洞見有機無縫地融入到電影的製作流程中,包括從前期籌備到電影宣傳的全過程。這不僅包括了業已成為準則的做法和技巧,同時還有不少對希區柯克作為作者導演的敘述和介紹。因此本書不僅適合於對電影製作有所抱負的電影學生,同時還是讀者了解希區柯克的有趣讀物。
  • 獲得最佳俯拍視角的三個技巧
    杭州已經下了一個月的雨沒有停了,所以本期我們就來分享一些室內拍攝技巧,教大家用最簡單的方法實現完美的俯拍。
  • 1958丨《迷魂記》看電影大師希區柯克如何運用Dolly Zoom
    「Dolly Zoom」絕對是電影史上最華麗的拍攝手法之一,始於電影大師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 看「懸疑大師」希區柯克的電影藝術
    《精神病患者》又名《驚魂記》,是由希區柯克導演的恐怖驚悚電影,在IMDb排名第41位,以其動人心魄、吊人胃口的懸念手法著稱於世。它的創造者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世界頂級懸念大師、電影藝術大師,他代表了一種電影手法的精神,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希區柯克不僅是藝術大師,還是娛樂片高手,他的經典之——《精神病患者》正是一部身非藝術與商業的電影。
  • 希區柯克與《驚魂記》
    這位世界公認的大師級導演在懸疑片和恐怖片這兩個領域裡都是當之無愧的開拓者。他幾乎一生都在致力於懸疑電影的創作,不但突破了好萊塢製片制度的束縛,而且創造並完善了製造懸念的藝術,已然成為了「懸疑」二字的代名詞。
  • 《房客》:讓希區柯克成為「希區柯克」
    ,同時也是全世界公認的「懸疑大師」。但通過這次拍攝經歷,希區柯克在德國學習到了很多拍攝手法和技巧,並且在兩年後推出了第一部真正意義上的「希區柯克式影片」也就是這部《房客》希區柯克認為默片是最純粹的電影形式,在《希區柯克與特呂弗對話錄》裡,他曾坦言:「在寫一部電影劇本時,必不可少地要區分對白成分和視覺成分,只要可能,就更注重視覺效果而不是對白。
  • 希區柯克有多胖?比胖還胖.
    這個麥高芬事實上成了電影大師希區柯克講故事的一種方式。家族陰謀》(1976),包括他最著名的幾部影片,像《三十九級臺階》(1935)《眩暈》(1958)和《驚魂記》(1960),希區柯克就一直在恐嚇他的主人公和觀眾,他半真半假地說他自己小時候受了這個世界的很多驚嚇,現在輪到他來恐嚇世界了。
  • 《驚魂記》——懸念電影大師希區柯克的代表作品,細思極恐。
    驚悚懸疑電影作為獨立一個電影類型,與恐怖電影和魔幻電影有著本質的區別:恐怖片主要是以令人恐懼視覺畫面和強刺激的聲音營造恐怖效果,主要還是對人感官上的直接刺激而產生現影興趣,而驚悚類影片則是更多的以寫實手法設置精神上的懸疑讓人產生心理上的震撼與心跳加速的感覺。
  • [光影大師]瘋狂與優雅——科恩兄弟與羅傑•狄金斯
    科恩兄弟在前三部作品中使用的攝影師是後來導演了《黑衣人》三部曲的巴裡•索南菲爾德,但索南菲爾德在為科恩兄弟拍完了《米勒的十字路口》之後便轉型做了導演,科恩兄弟只好另請高明。他們曾對《1984》和《席德與南希》這兩部英國電影的影像有過深刻印象,於是就向拍攝了這兩部電影的狄金斯發出了橄欖枝,請他為《巴頓•芬克》掌鏡。
  • 影向標 | 這部科恩兄弟的作品,其實被低估了
    有些東西也有點弱,但想到這不是科恩導演而是克魯尼就當然原諒他咯。Btw,中譯名太差,《迷鎮》就差不多了,留點想像空間怎麼了,還非得加個俗氣的尾巴。字幕翻譯也有些錯誤和生硬。不要被爛名字誤導。2. 大奇特:8分老電影研究者,自由撰稿人。
  • 《奪魂索》:恐怖大師希區柯克的一次偉大電影實驗
    1924年,兩名天才學生,同時也是同性戀伴侶的19歲納森·李奧波德和18歲李察·勒伯,被控綁票謀殺了一名14歲少年。其謀殺的真實動機如今無法確切,但該案件卻讓恐怖大師希區柯克完成了一次堪稱偉大的電影實驗。1948年,希區柯克根據這一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奪魂索》上映。
  • 3分鐘,掌握攝影大師們的套路
    在拍攝一些複雜的場景時,拍攝角度的選取非常重要,這時就需要導演和攝影師兩人的精密配合,而如何使自己的鏡頭處在最佳的拍攝位置,也是攝影師們最常考慮的問題。跟著大師學攝影系列第一期,如何像康拉德·霍爾拍出完美的遠景鏡頭。這個系列在每周日會持續更新,從各種攝影的角度分析攝影,研究這些攝影大師們,在工作上,是怎麼把一個理論放到實際應用中的。
  • 大師中的大師,從《蝴蝶夢》看懂希區柯克的懸疑之道
    希區柯克在好萊塢初來乍到,而且此時他已經和塞爾茲尼克的經紀公司籤訂了長約,只能忍氣吞聲,違背自己的之前的想法,拍攝了一部塞爾茲尼克的作品。這也是為什麼雖然電影獲得了最佳影片獎項,希區柯克卻始終認為這個獎是頒給塞爾茲尼克的。
  • 希區柯克電影:看到了吧?他總愛偷窺
    喜歡惡作劇的希區柯克,經常會把偷窺這種人類的本性,跟禁止的欲望和恐怖的樂趣聯繫在一起,通過躲在角落裡拿著攝像機的人,讓觀眾剝開真相,獲得真理,隨後輕描淡寫地告訴所有人:這只是一場電影。但這一場電影,遍布天才與瘋狂的印記,從1920年拍到1976年,從無聲拍到有聲,從英國倫敦拍到美國好萊塢;影響無遠弗屆,感受歷久彌新。事實上,法國人最早表現出對希區柯克的高度推崇。
  • 被收入電影學院做教材,大師希區柯克最純熟作品之一
    > 今日推薦|《驚魂記》為什麼說希區柯克是電影大師
  • 從「製造懸念」到「英式幽默」,解析希區柯克的《三十九級臺階》
    文:宿夜花在我們談論希區柯克的作品之時,通常情況下,會先入為主地討論「好萊塢時期」的希區柯克,其最具影響力的代表作《後窗》、《驚魂記》、《迷魂記》正是在50年代的美國影壇創造的。而當系統地了解希區柯克的作品體系時便會發現,進入好萊塢之前的希區柯克,在英國影壇已經頗有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