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濟南清末繁華商業老街,如今仍有人居住,恍若隔世!

2020-12-23 齊魯壹點

老濟南清末繁華商業老街,如今仍有人居住,恍若隔世!

文|月上西樓

圖|網絡截圖

曾經老濟南西城濼源門至外圩子城一片為老西關。歷經元、明、清、民國數百年的發展,這片居住區的範圍東自五路獅子口,西至順河街,北起城頂,南到上新街、南新街,且今天的城頂街,回民小區一帶聚居區內以城頂、永長街和西青龍街為主要幹道,與禮拜寺街、倉巷、小倉街、石棚街、麟趾巷、新街、土街、長春觀街、飲虎池街,斜街等街巷相連成片,構成了西關特有的穆斯林民族特色居住區。回族同胞們在這裡繁衍生息,對這座城市特別是工商業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現位於回民小區西北方向的麟趾巷,東起城頂街,西至麟祥門,長約460米,寬4米,青石板路面,是一條連接老城與商埠間的重要道路。街道兩旁於元末或明初時已有人居住,到了清朝,因街上多住有孤貧人家。故街名「孤貧巷」。清乾隆《歷城縣誌》載:「曰麟趾巷,舊名『孤貧巷』」。街道麟趾巷一名,是人們期盼脫貧致富,能有一個富裕興旺的生活,遂以吉祥嘉語而名為麟趾巷的。以此來看,「麟趾」的街名,寓意深遠,這取名之人當是飽讀書經,廣有閱歷的文化官人。

清末民初濟南開埠後,西邊的商埠充滿商機,並很快繁榮起來。由於圩子牆相隔,商埠與老城之間的往來,都要繞經圩子城北邊的永鎮門或南邊的永綏門(杆石橋),這不僅給交通帶來不便,且極大影響著經濟的發展,因之開闢新門勢在必行。於是,在光緒三十四年(1908)新開普利門。繼之又於1916年,在普利門南,永綏門(杆石橋)北新開麟祥門(麟祥橋)。

新開的城門向東正對著麟趾巷的街口,往西連接經四路,這裡逐漸形成了一條往來的交通要路。城門亦借街名取為「麟祥門」,以象徵吉祥如意,就是城門西邊的街道,也相跟著叫麟祥街、麟祥南街。

新開了麟祥門後,舊城南關一帶的商賈攤販,尤其是以司裡街、所裡街、正覺司街、後營坊街為代表的眾多街巷百姓,向西前往大觀園、新市場一帶購物遊玩,便經山水溝、馬跑泉、大板橋、五路獅子口、長春觀街、土街、麟趾巷的這條近道,出麟祥門後西去。一時間裡,街上車水馬龍,往來人員不斷,十分的風光熱鬧。這麟趾巷街名起得好,它同街巷北側的西券門巷、郝家巷、冉家巷、柴家巷,及稍東邊的神堂巷、剪子巷、篦子巷,共同形成了西關有名的八大巷,待柴家巷改稱普利街後,便將大庵巷調入,加之進出城門的都先走到這裡,因之麟趾巷在濟南小有名氣,人們便大都記得它。

據說,當年西關有名的趙家牛肉老店,馬家水果雜貨老店,金家商鋪等等都在城頂街,永長街,麟趾巷的老字號;與估衣市街西面的丁字街以北,筐市街口的伊康糕點鋪、普利街的草包包子鋪、便宜坊、宏濟堂阿膠廠等老字號,經估衣市街西,城頂街,麟趾巷,麟祥門或取道普利街,普利門連接城西的商埠區,匯聚成老濟南繁華一時的CBD商業區,且當年富賈雲集。(那時還沒有共青團路)

如今的那些些老街都已成老照片了,過去老西關商業街上繁榮的街景鋪面都成為了歷史。

唯有綠地高塔下的一段麟趾巷仍在目睹著城市的發展巨變!

(個人手機拍攝於2018年麟趾巷一段)

麟趾巷,街巷不長,是現存能見證老濟南開埠之後,西關商業繁榮的歲月筆記!有極高的歷史研究價值!(不可忽視了,且唯一一條保存著老濟南西關歷史的寶貴老四合院的舊街)

有時走過這條老街,巷子兩側還能看到過去商鋪門面房和舊門板。當面對老屋舊巷時, 已物是人非。房子陳舊了,院落沒落了,有的出租給外客,有的荒廢待倒,若不及時修繕,且岌岌可危!

(個人手機拍攝於2018年麟趾巷一院落)

那天在尋訪濟南的那些老街途中,偶遇麟趾巷內的一些院落裡,舊時的四合院、堂屋、廂房、過堂屋、仍有住戶居住,驚見!清末民初建的茅廁還在使用中。

(個人手機拍攝於2018年麟趾巷清末院落)

百年的街巷,百年的老宅,百年老樹仍在,可百年來的人們已成了歷史!老濟南的舊街老巷,現在還有幾條?能保留一條老街,就是保留了一段珍貴的歷史留給後人,為一善事,功不可沒!

一座缺少歷史文化的城市,雖經濟發達,而對於後人還能記住什麼?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杭州蕭山這條老街,太有煙火氣了!仔細逛會有很多驚喜
    清末民初,是義橋商業的全盛時期,老街的直街和大小巷弄開設著各類的商行、店鋪、作坊、驛館、酒樓、茶肆,有300多家,可見當時的熱鬧和繁華。如今的老街,已然經過改造,煥然一新,頗為清新,雖然街上店鋪不多,可絲毫沒有破敗之感。與許多景區老街相比,義橋老街的生活氣息分外濃厚,沿街的許多房子都有居民居住,商業味道不重。為了躲避太陽,大部分房子都關著門。
  • 「夜讀」煙雨迷濛的隆務老街
    公元1765年,沿隆務老街民主上、下街開始修建商人居住地,這一時期土木建築的興起和各民族宗教文化的不斷融合,成就了隆務老城區的雛形。至清末民初,隨著全國各地商業和西南地區民族經濟文化的不斷交流和興起,大量漢族遷徙至此,並帶來名目繁多的先進技術和文化,由此,隆務老街城區也不斷得到擴大。
  • 老街記憶,重回那條曾經繁華的街道
    惠安縣北門街,曾經是惠安縣城最為繁華的街道,幾十年前,來自泉港驛坂、塗嶺,甚至是莆田仙遊、楓亭的商人都來這條街上進購商品。隨著環中新花園一帶新的商業大街的開發和商品樓的建起,原本繁華的古街逐漸被淡化。幾年前的四大片區改造中就包含北門片區,這條古街差點淹沒在城市化進程中。
  • 濟南經二路,曾經的「商埠繁華第一街」
    濟南是一座擁有很多歷史故事的城市,每一條街巷,每一棟建築,似乎都包含著如煙的往事。漫步在老街巷中,既能觀察到老建築的光影,又能發現現代生活中的美,這其中「二大馬路」就是老濟南的代表。1934年二經路形成的繁華商業區,「二大馬路緯四路」就成為了這片商圈中的「金銀地」。經二路是當年商業、金融、郵政中心,擁有著若干的「第一」和「之最」。第一代的柏油馬路和配套設施,百年法國梧桐林蔭大道,道路兩側目前還保留著部分當時的建築。
  • 宣城北門老街竣工:重現宣城老街熱鬧的景象
    大家期盼已久的北門老街項目竣工啦!宣城發布記者了解到,市城建集團目前正在積極招商,希望通過注入好的商業業態,為北門老街賦予新生命,重現老街熱鬧的景象。
  • 瞿溪老街:繁華雖褪 記憶猶存
    老屋  見證一段繁華的紙業史  200多間明清建築格局、商住結合、木頭結構的兩層樓,樓面的木柱、陽臺、欄杆上雕刻著山水花木、飛禽走獸、才子佳人,沿街屋後分別有舊時「大住戶」的祖屋,獨具浙南特色的斜頂、黑瓦、挑簷、木樓等都構成了記者對老街古建築的初步印象。
  • 這些老街,勾起了無數人的童年回憶……【凝固的時光】
    現在在濟南的老街中,芙蓉街可能是最熱鬧的。無數的小商小販,在路兩邊各據一攤或一店,但他也是滄桑的,是熱鬧的,又是幽靜的。就象濟南這座城市,將古樸與現代融於一體。就象濟南人,在匆匆忙忙的現代生活中,依然保持著溫厚與淳樸。
  • 冬日來北海老街,感受不一樣的美好
    北海老街是一條有近二百年歷史的老街,始建於1821年,初建時稱為昇平街,位於外沙橋頭的三婆廟往東至金魚巷口路段,寬約4米,全長約200米。清朝道光元年昇平街始有外來移民自西往東建造商鋪,清鹹豐五年,珠場司移駐昇平街,負責行使治安、稅收等職權。清光緒年間的廉州水師行臺、龍門協臺、常關以及清末至民國初年的釐金廠亦設於昇平街。
  • 萬商匯聚,繁華將啟!濟州老街元旦盛世開街
    >這裡將成為一處集「吃、住、娛、遊、購、雅」於一體的全景式生態文化休閒娛樂購物中心2021年1月1日,濟州老街將盛大開街流水潺潺青石路,古色古香老味道老街,往往承載著一個城市活靈活現的記憶,如同成都「寬窄巷子」、無錫「拈花灣」、濟南「寬厚裡」,「濟州老街」也將為濟寧的記憶。
  • 11條快被遺忘的老上海老街老弄堂,你還記得多少?
    無意間聽到《老街》一句句歌詞如時光穿梭機一般瞬間將我帶回那個屬於巷弄的年代這些老上海老街老弄堂裡發生的故事,是唱不完也說不完……窄窄的長長的過道兩邊老房子依然升起了炊煙巷尾老爺爺賣的熱湯麵味道瀰漫過舊舊的後院
  • 粉絲:恍若隔世!
    回顧過往,恍若隔世!來看下成毅不同年齡的狀態對比!你最愛哪一個時期?
  • 珍貴視頻流出:這樣的老閔行,你肯定沒見過!
    閔行版「清明上河圖」動起來了珍貴影像再現「小上海」繁華閔行老街地區東起南溪路,西至滬閔路,南瀕黃浦江,北至新閔路,共佔地22公頃,被橫涇河劃成河東、河西兩片,曾因其繁華熱鬧而被譽為「小上海」。商業活動由閔行外灘向北輻射擴散,形成鎮南部為商業區,鎮北部為居住區的格局。這是從黃浦江往岸上拍攝的一段視頻,可以看到當時的閔行鎮沿岸泊船相連、一路綿延,渡口的繁華熱鬧,與張文華老人筆下的手繪圖相吻合。請點擊下圖1920年代,閔行鎮人李英石、黃申錫修築滬閔南柘公路,開設滬閔南柘長途汽車一路向南直達閔行鎮。
  • 嶽陽城的老街深巷
    歷盡滄桑,嶽陽城倖存下來的幾條老街深巷,儘管容顏憔悴,但依然頑強地顯示出這個城市的歷史厚重和文化尊嚴。它所擁有的空間和形態,保持著老嶽陽的民俗風情和古樸韻味。 人在世上走,刀在石上磨。清時,曾在此巷設有長江水師遊擊署衙門,故名遊擊巷。攝於2018年5月。 傳統的剃頭挑子在街頭巷尾堅守著一席之地。攝於2011年3月。
  • 曾經北海最繁華的街,如今夜市成特色,更是當地擺地攤的好去處
    隨著夜幕降臨,全國各地的主要商業街區,都湧進一輛輛特別的車子。是的,「地攤經濟」火了。相對於曾經的髒亂差,如今的「擺地攤」更多了一些文明引導,有序經營成為地攤的新樣子,佔道但不影響交通的臨時攤子,讓買賣更加有序。地攤的湧入,也讓一座城市多了些煙火氣息。
  • 老廣州風情刷屏朋友圈,民國風、南洋風、歐式風讓人慾罷不能
    讓人恍若來到外灘但它不是上海 是阿朗啊這裡綠樹掩映下的教堂洋樓恍然以為置身於歐洲但它不是英法義大利一定要去沿江路走一走那是老廣心中的外灘、「十裡洋場」沿江路與長堤一帶曾是廣州最繁華的街道,老字號林立 廣州吃貨
  • 2020年高考結束後的那一刻,塵埃落定,恍若隔世
    我走過去,看著母親,我發現她在這一年裡迅速地老去。她眼角的皺紋又深了,但是她嘴角的微笑一直沒有改變過,似乎比以前更加溫暖,感覺隨時會把我融化掉一般。母親笑著說,你終於考完了。我說,是的媽媽,我考完了。塵埃落定,恍若隔世。
  • 中山最古老步行街,街道冷清,繁華已成歷史,仁裡街堅守的老裁縫
    或許是隨著周邊商業不斷發展吧,興建了很多新的商業街,這古老的街道也就慢慢淡出了人們的視線。也有說因為中山市的薪資待遇不高,導致很多外來務工者流失。我想不管是什麼原因,孫文西路步行街的蕭條也是事實,繁華已成為歷史!
  • 老街 · 老院 · 老情懷(四十二)中山路 南段
    曾經的記憶,隨著老街一次次的改造,已然碎片、模糊與淡忘。與老人們聊起中山路的過往,他們都很興奮,哪裡哪裡我知道,在哪兒有個什麼店.然而當看到現如今的照片時,回憶似乎瞬間被割裂,眼中滿是陌生與迷茫。中山路廣西路路口。
  • 東門老街曾代表老深圳:繁華已經不如往日,仍是很多特區人的回憶
    本文洞悉深圳市的東門老街。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深圳市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地方,但其實新深圳也有古老街區,東門老街正是這樣的一個地方。在深圳市東門老街是一個可以直接被稱之為「老街」的地方,它也是「老深圳」的一個代表,也是很多特區人的回憶。在2020年的,深圳市東門老街的繁華已經不如往日,也需要再次更新換代。下面是深圳市東門老街所在地的地圖,紅圈地方也是兩條軌道交通交匯的地方。
  • 銅鼓小夥原創歌曲唱老街聽得要哭了!【視頻】
    他在銅鼓老街出生長大,這裡是他最熟悉的地方。一個人一遍遍走在老街,眼前的荒涼讓他的心裡非常感傷。他寫了一首歌,唱出了許多銅鼓人心中的無奈!>小小銅鼓縣三家豆腐店 那時的人特別多 好多店面開著門那時老街很靈魂 現在變的很陰沉隨著改革和拆遷 好多人都在搬遷那時的人很簡單 現在再也不簡單那些都已是從前,要想回去特別難希望老街變古城 城裡多少人相逢 雨遇來山霧蒙蒙 古城像個老英雄旁邊有個萬物朝天 仙羊寨也在旁邊 那裡與我一線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