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上就是我們中國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春節,不知道各位家裡要準備怎樣豐盛的年夜飯一起過年呢?而在日本,日本也有著被稱為「年菜」的料理,但與我們的年菜卻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那麼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日本的年節菜吧。
年菜的差別
雖然說稱呼看似差不多,但內容上確實是有著天差地別的。
首先,我們的年夜飯大多是根據自家的口味與喜好製作,對於種類和製作方法都沒什麼特別的講究;而日本的年節菜,無論是每一層的菜品內容還是加工方式,幾乎都是有著特定要求的。
其次,我們的年夜飯,講究的是「團圓」,各種菜餚裝在盤子裡,擺得滿滿一大桌才夠氛圍;而年節菜是將各式各樣的菜擠在四四方方的盒子裡,一層一層地摞起來。
最後,也是最明顯的不同,眾所周知,日本是不過春節的,年節菜自然也就是在1月1日新年伊始才會吃,而我們的年夜飯大多是除夕夜才吃的。日本的御節料理
日本的年節菜統稱為御節料理,也就是正月跨年時候製作的料理,其標誌便是將年節菜裝在四四方方的小盒子裡。然而這個小盒子的由來也是頗有講究的。
裝御節料理的小盒子,叫做重箱(じゅうばこ、jyuubako)。看御節料理一層一層的形態大致也能看出,「重箱」的意思不是說盒子很重,而是代表著重疊之意。按照日本的講法,緣分就是一重一重的交織在一起的意思。
御節料理將多重祝願相合,凝聚到層層疊疊的重箱中。一般分為四層,從上到下分別稱作一重、二重、三重和與重。在日語中「四」與「死」同音,因此和我們一樣,日本也將「四」視作不吉利的象徵,所以御節料理的第四層不叫四重,而叫與重。
而為什麼御節料理要裝在盒子而不像我們裝在盤子裡呢,這就要聯繫到不少日本相關的文化了。
首先,裝在盒子裡一層一層摞起來,有著「疊加福氣」和「疊加喜慶」的意思。其次,日本和我們飲食習慣有所不同,是和西方相似的分食制,也就是每個人吃自己一份一份的食物就好,很少像我們一道菜幾個人你一筷我一筷的合餐制吃法。將食物裝在小盒裡,也自然更貼合日本人用餐的習慣。最後,在以前的日本,新年的超市和飯店都是休息關門的,因此要做御節料理,就要早早準備好,選用容易儲存的盒子,這樣,即使在新年當天沒吃完,也是可以保存幾天繼續吃的。
年節菜又有怎樣的講究和寓意呢?
堆放料理的方法、料理的組合,根據地域、家庭、社會規範各有不同,下面介紹最具代表性的堆放方法。正式的是五層盒。從第一層到第四層放菜餚,第五層則要預備作為接受年神賜予福氣的地方,但隨著時代發展,一到三層的形式變得更加常見一些。
一重:黑豆、鰊魚子、小鱔魚等表示祝福的小菜其中,幹青魚子、黑豆和沙丁魚乾叫做「三種餚(さんしゅこう)」或「三つ餚」,這是不可欠缺的東西。在關西則用醃牛蒡代替沙丁魚乾。
數の子(幹青魚子):兒孫滿堂,子孫繁榮。由於是ニシンの子,所以還有「雙親健在」的意思。
黑豆:勤勉(音同「豆子まめ」)勞動,踏踏實實(音同「豆子まめ」)的生活。
沙丁魚乾:由於沙丁魚原本是肥料,所以叫做「田作り」,「 五萬米」,祈求來年豐收。
醃牛蒡:像牛蒡一樣深深紮根代代永續。用研磨棒破開則是祈願開運
二重:伊達卷、金團這類甜點伊達卷:「伊達」表示華麗。捲起來和書籍捲軸等很像,用以祈願知識文化昌盛。
慄金丸:慄叫做「勝ち慄」很是吉利。寫作「金團」是由於金黃色很吉利有蓄財的意思。
甘露子:寫作「長老喜」、「 千世呂木」,祈願長壽。
三重:魚、蝦等燒好的海鮮鰣魚:希望像鰣魚那樣出人頭地
鯛魚:加上「喜慶」
蝦子:長壽到腰都變彎了
與重:野菜類煮物等山上長的植物蓮藕:由於藕有空洞,希望能預見未來
芋頭:因為會長很多小芋頭,象徵兒孫滿堂
薩摩芋頭:象徵出人頭地,因為會長小芋頭象徵兒孫滿堂
慈姑:有著大的嫩芽表示「喜慶」,會長很多小的象徵兒孫滿堂
牛蒡:紮根深處代代永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