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博士說中醫|《流浪地球》裡的未來食物,其實是一味廣東地道藥材……

2021-02-20 廣東省中醫院

春節放了那麼多天的假,大夥為賀歲檔貢獻票房了沒?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今年賀歲檔第一位,被稱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至今已狂攬超20多億元總票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部科幻片裡的人氣美食——蚯蚓幹呢?

讓朵朵在離開地下城時駐足饞望的「榴槤味蚯蚓幹」,名字聽起來很帶感呢……而吳孟達飾演的姥爺為了救孫,還帶了一包陳年蚯蚓幹給獄警試圖賄賂,上面還出現了「地龍」二字,滿滿的復古感,似乎是很拿得出手的厚禮。

而且淘寶很快就出了同款!(咳咳,真的不是廣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較真地想過,蚯蚓好吃嗎?吃起來口感怎麼樣?其實吳京早在訪問中,提過自己在特種部隊呆過18個月,曾以蚯蚓為食,說蚯蚓吃起來是這樣的——

「我們吃饅頭夾蚯蚓,或者拿著蚯蚓就往嘴裡吃,裡面蛋白質非常的豐富。南方的蚯蚓呢,就比較粗,裡面內容比較肥北方的蚯蚓比較細,但是放在嘴裡,你嚼它的時候生命力比較強,就是彈得比較有勁,打在嘴裡有點兒像跳跳糖雲南的蚯蚓就有鹹味的,但不腥。

聽起來……

還是一種體現風土特色的食物~

蚯蚓幹成為未來食物的設定,也不完全是一個「吃土」的玩笑。蚯蚓「吃的是土,長的是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

而且一查嚇一跳,蚯蚓竟是非常安全的藥食同源食品,2009年地龍蛋白還被我們國家列為「新資源食品」。

作為食品的蚯蚓介紹如下:

新鮮蚯蚓蛋白質含量佔20%以上,乾燥體可高達50%-70%以上;含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種類齊全到基本符合WHO/FAO規定的優良蛋白質中必需胺基酸含量應佔胺基酸總量40%的標準。

此外,蚯蚓油脂含量在5%~8%之間,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可以調節人體血脂,預防和治療因高血脂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還有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抗癌等功效,因此作為研發新型保健產品的優質原料。

蚯蚓還富含微量元素、維生素B1、B2、核苷酸等。

當然,畢竟蚯蚓是腐食動物,鮮吃的風險就不用多說了。熟食來說,據說蚯蚓菜式在不少地區也有出現,大都以烹、炒、炸、煎為主,味道鮮美。性寒微鹹,具有較高的保健作用。

比起鮮食,「地龍」即蚯蚓幹的土腥味略重,象《流浪地球》裡做成榴槤味地龍幹也是有道理的,說不定重口味「更銷魂」些。

也許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電影裡唯一出現的未來食物竟然是蚯蚓,那麼醜陋、卑微,甚至沒有眼睛鼻子只懂在黑暗裡默默生存的蟲子?!

但,也許你低估它了。這可是比《雪國列車》吃蟑螂還靠譜的未來食物設定。

達爾文就說過,蚯蚓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生物」。

當然他是從物種進化與地球生態上說的。因為蚯蚓,地球土壤才可保持疏鬆、多孔、通氣和透水,植物才能生存,動物才能活命。更了不起的是,蚯蚓能吃幾乎所有的有機物!蚯蚓吃了土中腐質,分泌再排出的蚯蚓糞,對植物助養功能驚人,可使農作物增產30%。

我國對於蚯蚓的認識與利用更早了。僅僅在藥用上,就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下品,時稱「邱蚓」,後來歷代本草也基本都有記載。

儘管中國人最早叫它「邱蚓」,但歷代醫家卻將作為藥用的它稱為「地龍」,是各地一味地道藥材。

鉅蚓科的動物,包括參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還有櫛盲環毛蚓,只要被乾燥了,都叫「地龍」。

當然還是有區別的,前一種參環毛蚓乾燥體,習慣稱為「廣地龍」,主要產自廣東番禺、順德、新會、江門、佛山等,還有海南及廣西欽州地區、梧州、南寧等地;後三種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櫛盲環毛蚓,就習慣稱為「滬地龍」了,產地主要在上海、河南、山東、安徽等地。

藥用冠之「龍」名,當然是體現中國醫家的重視。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胡世雲表示,翻查醫書的臨床應用,可以看到很多古本草經大多用「地龍」單味入藥或入複方。比如:《千金方》中單味用幹「地龍」治齒痛;複方用「地龍」的,就有著名的補陽還五湯,那是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治療中風的一張名方。 

  

古今藥理說    

蚯蚓入藥可清熱鎮驚又利尿通絡

胡世雲表示,傳統中醫藥認為,「地龍」性味鹹寒、無毒,入肝、脾、膀胱三經。具有清熱、鎮驚、利尿、通絡等功用,外用還可塗丹毒漆瘡等。

而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也證實,「地龍」確實有解熱鎮靜,抗驚厥、抗菌、溶血栓、平喘利尿、降壓等作用,現代醫學多用來治療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症。

1. 治療產後缺乳

取「地龍」幹品5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紅糖50克,分2次口服,連服5天服藥後將乳汁大增。

提醒:結合辨證施治,症實者配疏肝解鬱,虛者補氣養血,則效果更佳。

2. 清熱平喘

取地龍幹20g,核桃20g,分心木3g,瘦肉250g,老陳皮1瓣(2~3人量)。將所有材料衝水洗淨,瘦肉切塊,放入燉盅內,加1000ml水燉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提醒:哮喘人士,發作期或緩解期均可服用。

不是挖條蚯蚓出來洗洗就能藥用,「地龍」有專門的炮製方法——

「地龍」炮製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二月取陰乾」。

而現代製藥,就一般把蚯蚓洗淨,分散在水泥地面上曝曬,使其快速脫水曬乾,即製成蚯蚓幹。

胡世雲解釋,蚯蚓炮製藥用必須快速曬乾,以嚴格控制「扳機酶」的啟動,否則不僅重量會減輕而還會藥用價值受損。

醫學上,為了提高臨床療效,還常常應用進一步的炒制、滑石粉制、甘草水制等處理,加工好的「地龍」要貯藏在乾燥容器內,放置在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王軍飛   責編:宋莉萍

相關焦點

  • 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有什麼區別嗎?
    喜歡看電視的朋友可能經常在電視聽到過精選地道藥材這些話,在生活中我們也能夠常聽見道地藥材這類詞語,不少人就會有疑惑,道地藥材和地道藥材這兩者指的是相同的藥材嗎,如果是有區別的話,那麼這些區別體現在哪裡呢,帶著這些疑惑,下面就和重慶銘醫堂名老中醫一起看看地道藥材和道地藥材是一樣的嗎,
  • 胡博士說中醫 | 中醫告訴你,為什麼吃早餐那麼重要?
    9點以後就是脾經當令了,脾經能夠通過運化把食物變成精血,然後輸送到人的五臟去。中醫講「胃喜溫惡寒」。另外,從經絡的角度講,十二經中足陽明胃經屬胃,是一條陽經,因而早餐進食溫熱的食物,對提振胃氣、補充陽氣很有好處,不僅養胃,也有利於食物的消化。簡單來說,它講的是不同時段,人體氣血運行的變化規律。類似於我們現在理解的「氣血運行的生物鐘」。它與飲食相關的時辰主要有三個。
  • 電影裡的「蚯蚓幹」 真的能吃嗎?聽聽杭州中醫怎麼說
    近日,電影《流浪地球》高分大熱,大家最有印象的,除了影片中反覆出現的「北京第三區交通委提醒」外,怕就是下面這個「硬通貨」了。電影中,蚯蚓幹成為了大熱零食。為什麼大家都愛吃蚯蚓幹呢?蚯蚓幹也能吃?這也成了影片一大謎題。
  • 流浪地球•科幻、現實與未來漫談
    》,還有《瘋狂外星人》上映後都很火爆,《流浪地球》更是創下了40多億元的票房記錄,可見受歡迎的程度。有人說,《流浪地球》大火,是開創中國科幻電影新紀元,也有的稱之為新時代的。筆者作為一名科幻迷,當然也為之興奮。有人看科幻片,感覺就像神話故事。其實科幻與神話還是有區別的。神話故事不需要解釋,比如嫦娥奔月是怎麼奔的?而科幻故事就要交代清楚,不管是奔月也好,奔火星也好,他是乘坐什麼交通工具,是如何飛行的等都要加以說明。科幻寫作的特點,從名稱上似乎也能識別一下。
  • 《流浪地球》破46億之後,郭帆說中國科幻電影未來在「工業化」
    (《流浪地球》導演 郭帆) 「感謝我們的觀眾,其實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觀眾看到了,只是不說。」對於《流浪地球》取得的成績,郭帆在上海電影節金爵論壇上感慨。最直觀的影響在於,它讓中國科幻電影終於「有本可說」,即便現在這個篇章裡,故事還不夠長。
  • 松陽有位省城來的中醫博士,大家都說好
    松陽有位省城來的中醫博士,大家都說好!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她~下午2點不到,縣中醫院中醫館8號門診室前已經排起了長隊。家住蓮都區的尹女士,一大早就自駕趕來松陽,「我很早就聽朋友講起,松陽有個省裡來的中醫博士很厲害,今天我終於有時間自己開車過來了,想找她幫我開點中藥調理身體……」尹女士一邊排隊,一邊跟記者說。而她口中的這位省裡來的中醫博士,正是朱慧萍。
  • 《流浪地球》:地球可以流浪,但生活決不能流浪
    說起流浪地球,我們知道它現在很牛逼,除卻逆襲史,除卻它的票房,它的厲害在於它所帶來的社會影響,它帶給中國的是科幻電影的崛起以前我們說科幻,說科幻電影,更多的是在好萊塢裡面找安慰,漫威裡的蜘蛛俠、鋼鐵俠、綠巨人、雷神等超級英雄是我們對於科幻電影的認識,他們就像一個標誌,打開了我們對於科幻電影幻想的大門,它從個人安危上升至國家安危,甚至將視角安置在宇宙這個大範圍內。而大火全網的《流浪地球》又到底是憑藉什麼火起來的呢?
  • 關注地球的現在和未來,不讓地球去流浪,世界末日永不來
    ,正是電影《流浪地球》想要表達的要旨與內核。電影中有一段臺詞,說人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關心一種名字叫錢的東西,忽視了地球的生存與未來,因此需要付出更大的代價,推動地球去流浪,遠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
  • 《流浪地球》:原著裡這些虐心的情節,電影沒有拍
    我和靈兒緊緊拉著手,和其他孩子一起戰戰兢兢地朝甲板走去,去面對我們人生中的第一次日出。…………終於,我們看到了那令人膽寒的火焰……我感到自己的喉嚨被什麼東西掐住了,恐懼使我窒息……是不是覺得很不可思議?但在小說故事的設定中,這一切都合情合理。
  • 《流浪地球》這句話已來到現實中!蘇州交警魔性標語牌刷屏,皮一下很開心
    《流浪地球》劇照看過《流浪地球》的觀眾肯定對這個細節記憶猶新,吳孟達飾演的姥爺為了救出自己的外孫,竟然帶著這包陳年蚯蚓幹去找警察疏通關係。可見在未來的地球上,這樣的一包陳年蚯蚓幹有多金貴!《流浪地球》劇照不少觀眾看到這裡,可能就要有疑問了:這未來人類怎麼對蚯蚓情有獨鍾呢?蚯蚓到底能吃不能吃?
  • 也許在未來,我們也要像電影《流浪地球》那樣,帶著地球流浪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講述的是太陽急速膨脹即將吞噬地球,人類面對這種困境選擇帶著地球一起流浪。其實在兩代人之間的關係,最好的方式是包容和理解彼此。無論作為子女的你現在的社會身份是什麼,是學生也好,是上班族也好,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壓力。父母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也有很大的壓力,特別是當自己的子女還未成年,他們就是"三明治"一族,上有老,下有小。一直都要承受來自於兩方面的壓力,他們的生活也不易呀!
  • 流浪地球中的地球真的可以流浪嗎?
    流浪地球可以說這些年來中國科幻片的巔峰之作。說心裡話,郭帆導演將劉慈欣的作品導的很出色。在細節和情節方面真是無可挑剔。與某些科幻電影中將大樓p上屏幕就是未來的敷衍形成了天壤之別。 大家看到我這個題目可能感覺我又是個噴子。但事實並非如此。
  • 《流浪地球》中最大的「漏洞」,研究員:推動地球等於自取滅亡?
    引言:今年春節檔一部不被看好的電影成功逆襲成為了票房冠軍,它就是《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所呈現的特效可以說十分精良,觀眾們看了之後直呼過癮。然而它畢竟是科幻片,有專家指出了電影暴露出來的最大「漏洞」,推動地球就等於自取滅亡。
  • 《流浪地球》:流浪了西方,永駐了中華
    我們知道,好萊塢的主人是猶太人,已全球範圍流浪了2000年,對土地沒有歸宿感(一直不被允許持有土地,總是夢回迦南),所以在好萊塢關於地球末日的《星際穿越》裡,地球毀滅了,倖存者繼續流浪。其實關於他們,我們往往還因為民族感情(極為厭惡他們的侵襲,視其為蠻族、胡人),忽略一個關鍵的客觀事實。
  • 臺媒評《流浪地球》:未來的世界需要中國價值觀
    中新網2月15日電 臺灣《旺報》15日發表評論稱,《流浪地球》成為了大陸電影走出去的一個代表,成為西方認識中國的一扇窗戶。世界期待通過電影等多種方式來認識大陸,大陸也需要承載思想價值的作品來闡述自己的理念。在一個互動越加頻密、誤解誤判加深、人類未來更多未知的世界,需要更多的中國價值觀。2月10日,山西太原某影院,民眾正在影廳觀看電影《流浪地球》。
  • 《流浪地球》不及格?看看外國影迷怎麼評價!
    《流浪地球》大年初一上映以後,今天票房已經突破了20億,超過了《復仇者聯盟3》的國內票房,豆瓣評分也維持在了7.9這樣一個較高的位置。不過雖然口碑和票房都不錯,《流浪地球》還是在網上引起了很大的爭議。不少網友在豆瓣上給流浪地球打出了一星的差評,表示這部電影「從演員到剪輯都非常業餘」。
  • 流浪地球2定檔2023 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26日,《流浪地球2》宣布定檔2023大年初一,前作主要角色劉培強的扮演者吳京發來VCR,暗示自己會回歸續集!那麼,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流浪地球2定檔2023!導演曝光流浪地球2新亮點!
  • 關於中醫的8大謠言,坑害中國人很多年,騙了你很多年
    你說快還是慢?  再比如,你感冒發燒了,肺炎了,張仲景的一劑麻杏石甘湯就讓你退燒治好你的肺炎,你說快還是慢?  再比如你七天沒有大便了,肚子脹得難受,張仲景的一劑大承氣湯就讓你大便通了,你說快還是慢?  中醫從不一味追求快還是慢,一切以合適你的才是王道為標準。
  • 流浪地球,宇宙鄉愁
    「流浪地球」計劃啟動地球為什麼流浪電影《流浪地球》改編自中國科幻作家劉慈欣2000年發表的短篇小說《流浪地球》,劉慈欣憑藉這部作品獲得中國科幻銀河獎特等獎。不久的未來,太陽發生了災變,太陽系不再適合地球生存,人們不得不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奔向新家園。
  • 《流浪地球》裡哪些黑科技靠譜
    據實時數據,上映至第8天的《流浪地球》票房已達23.92億元,超過《復仇者聯盟3》23.91億的中國票房成績,躋身中國電影票房總榜前十。國產科幻果然也有出頭之日。正所謂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 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電影用心了,趕上好的機遇,自然就爆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