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放了那麼多天的假,大夥為賀歲檔貢獻票房了沒?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今年賀歲檔第一位,被稱為「開啟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流浪地球》,至今已狂攬超20多億元總票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這部科幻片裡的人氣美食——蚯蚓幹呢?
讓朵朵在離開地下城時駐足饞望的「榴槤味蚯蚓幹」,名字聽起來很帶感呢……而吳孟達飾演的姥爺為了救孫,還帶了一包陳年蚯蚓幹給獄警試圖賄賂,上面還出現了「地龍」二字,滿滿的復古感,似乎是很拿得出手的厚禮。
而且淘寶很快就出了同款!(咳咳,真的不是廣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較真地想過,蚯蚓好吃嗎?吃起來口感怎麼樣?其實吳京早在訪問中,提過自己在特種部隊呆過18個月,曾以蚯蚓為食,說蚯蚓吃起來是這樣的——
「我們吃饅頭夾蚯蚓,或者拿著蚯蚓就往嘴裡吃,裡面蛋白質非常的豐富。南方的蚯蚓呢,就比較粗,裡面內容比較肥。北方的蚯蚓比較細,但是放在嘴裡,你嚼它的時候生命力比較強,就是彈得比較有勁,打在嘴裡有點兒像跳跳糖。雲南的蚯蚓就有鹹味的,但不腥。」
聽起來……
還是一種體現風土特色的食物~
蚯蚓幹成為未來食物的設定,也不完全是一個「吃土」的玩笑。蚯蚓「吃的是土,長的是蛋白質」,營養價值很高。
而且一查嚇一跳,蚯蚓竟是非常安全的藥食同源食品,2009年地龍蛋白還被我們國家列為「新資源食品」。
作為食品的蚯蚓介紹如下:
新鮮蚯蚓蛋白質含量佔20%以上,乾燥體可高達50%-70%以上;含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種類齊全到基本符合WHO/FAO規定的優良蛋白質中必需胺基酸含量應佔胺基酸總量40%的標準。
此外,蚯蚓油脂含量在5%~8%之間,不飽和脂肪酸含量高,可以調節人體血脂,預防和治療因高血脂引發的心腦血管疾病,還有調節血糖、延緩衰老、抗癌等功效,因此作為研發新型保健產品的優質原料。
蚯蚓還富含微量元素、維生素B1、B2、核苷酸等。
當然,畢竟蚯蚓是腐食動物,鮮吃的風險就不用多說了。熟食來說,據說蚯蚓菜式在不少地區也有出現,大都以烹、炒、炸、煎為主,味道鮮美。性寒微鹹,具有較高的保健作用。
比起鮮食,「地龍」即蚯蚓幹的土腥味略重,象《流浪地球》裡做成榴槤味地龍幹也是有道理的,說不定重口味「更銷魂」些。
也許很多人想不通,為什麼電影裡唯一出現的未來食物竟然是蚯蚓,那麼醜陋、卑微,甚至沒有眼睛鼻子只懂在黑暗裡默默生存的蟲子?!
但,也許你低估它了。這可是比《雪國列車》吃蟑螂還靠譜的未來食物設定。
達爾文就說過,蚯蚓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生物」。
當然他是從物種進化與地球生態上說的。因為蚯蚓,地球土壤才可保持疏鬆、多孔、通氣和透水,植物才能生存,動物才能活命。更了不起的是,蚯蚓能吃幾乎所有的有機物!蚯蚓吃了土中腐質,分泌再排出的蚯蚓糞,對植物助養功能驚人,可使農作物增產30%。
我國對於蚯蚓的認識與利用更早了。僅僅在藥用上,就最早記載於《神農本草經》,將它列為下品,時稱「邱蚓」,後來歷代本草也基本都有記載。
儘管中國人最早叫它「邱蚓」,但歷代醫家卻將作為藥用的它稱為「地龍」,是各地一味地道藥材。
鉅蚓科的動物,包括參環毛蚓、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還有櫛盲環毛蚓,只要被乾燥了,都叫「地龍」。
當然還是有區別的,前一種參環毛蚓乾燥體,習慣稱為「廣地龍」,主要產自廣東番禺、順德、新會、江門、佛山等,還有海南及廣西欽州地區、梧州、南寧等地;後三種通俗環毛蚓、威廉環毛蚓、櫛盲環毛蚓,就習慣稱為「滬地龍」了,產地主要在上海、河南、山東、安徽等地。
藥用冠之「龍」名,當然是體現中國醫家的重視。
廣東省中醫院主任醫師胡世雲表示,翻查醫書的臨床應用,可以看到很多古本草經大多用「地龍」單味入藥或入複方。比如:《千金方》中單味用幹「地龍」治齒痛;複方用「地龍」的,就有著名的補陽還五湯,那是清代醫家王清任《醫林改錯》治療中風的一張名方。
古今藥理說
蚯蚓入藥可清熱鎮驚又利尿通絡
胡世雲表示,傳統中醫藥認為,「地龍」性味鹹寒、無毒,入肝、脾、膀胱三經。具有清熱、鎮驚、利尿、通絡等功用,外用還可塗丹毒漆瘡等。
而現代藥理及臨床研究也證實,「地龍」確實有解熱鎮靜,抗驚厥、抗菌、溶血栓、平喘利尿、降壓等作用,現代醫學多用來治療高熱神昏、驚癇抽搐、關節痺痛、肢體麻木、半身不遂、肺熱喘咳、尿少水腫、高血壓等症。
1. 治療產後缺乳
取「地龍」幹品50克,加水500毫升,煎至300毫升,加紅糖50克,分2次口服,連服5天服藥後將乳汁大增。
提醒:結合辨證施治,症實者配疏肝解鬱,虛者補氣養血,則效果更佳。
2. 清熱平喘
取地龍幹20g,核桃20g,分心木3g,瘦肉250g,老陳皮1瓣(2~3人量)。將所有材料衝水洗淨,瘦肉切塊,放入燉盅內,加1000ml水燉1.5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提醒:哮喘人士,發作期或緩解期均可服用。
不是挖條蚯蚓出來洗洗就能藥用,「地龍」有專門的炮製方法——
「地龍」炮製的記載,最早見於《神農本草經》:「二月取陰乾」。
而現代製藥,就一般把蚯蚓洗淨,分散在水泥地面上曝曬,使其快速脫水曬乾,即製成蚯蚓幹。
胡世雲解釋,蚯蚓炮製藥用必須快速曬乾,以嚴格控制「扳機酶」的啟動,否則不僅重量會減輕而還會藥用價值受損。
醫學上,為了提高臨床療效,還常常應用進一步的炒制、滑石粉制、甘草水制等處理,加工好的「地龍」要貯藏在乾燥容器內,放置在通風乾燥處,防黴、防蛀。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何雪華
圖@視覺中國,部分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王軍飛 責編:宋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