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正公(曾國藩)千古名言

2021-02-07 劉安仁

安仁按:這是我2014年11月28日就裁選好的,當時費了很大的心血。讀者可熟讀30到100遍成誦,可以一句句讀,一個月就爛熟了,將極有益個人修養,受教者必終身受用無窮。曾文正公千古名言,常讀常新!

 

 

 一:做聖賢君子

1.凡人無不可為聖賢,絕不系乎讀書之多寡。

2.聖門教人不外敬恕二字。

3.人德八本,習勤、崇儉、謙謹、敬恕、毋貪、去私、專一、有恆。

4.人苟能自立志則對聖賢豪傑何事不可為?何必藉助於人,「我欲仁斯仁至矣」,我欲為孔孟則日夜孜孜惟孔孟之是學,人誰得而御我哉?若自己不立志則雖日與堯舜禹湯同住,亦彼自彼我自我矣,何與於我哉?日月逝矣,再過數年則滿三十,不能不趁三十以前立志猛進也。

5.人之精神不可無所寄

6.古人以有恆作聖之基。

7.人必,然後業可大可久。

二:志恆誠

1.凡人才高下視其志趣,卑者安流俗庸陋之規而日趨汙下,高者慕往哲隆盛之軌而日即高明。

2.士人讀書,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恆。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觀海如井蛙之窺天皆無見識也,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此三者缺一不可。

3.堅其志,苦其心,勞其力,事無大小必有所成。

4.古之成大事者,規模遠大綜理密微,二者缺一不可。

5.凡人做一事便須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見異思遷做這樣想那樣坐這山望那山。人而無恆終身一無所成

6.用功不求太猛但求有恆。

7.用功譬如掘井,與其多掘數井,而皆不及泉,何若老守一井,力求及泉,而用之不竭乎!

8.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欲求變之之法總須先立堅卓之志。

9.驕惰未有不敗者,勤字所以醫惰,慎字所以醫驕。此二字之先須有一誠字以立之本。

三:專精讀書法

1.凡事皆貴專。心有所專宗而博觀他途以擴其識亦無不可,無所專宗而見異思遷此眩彼奪則大不可。

2.凡讀無益之書皆是玩物喪志。

3.學貴初有決定不移之志,中有勇猛精進之心,末有堅貞永固之力。

4.凡人為一事以專而精以紛而散,荀子稱「耳不兩聽而聰,目不兩視而明」,莊子稱「用志不紛,乃凝於神」,皆至言也。

5.凡言兼眾長者必其一無所長者也。

四:勤、懶、惜時

1.於清早單開本日應了之事,本日必了之。

2.每日臨睡之時默數本日勞心者幾件勞力者幾件。凡事之須逐日檢點者,一日姑待後來補救則難矣。

3.百種弊病皆從懶生,懶則弛緩,弛緩則治人不嚴而趣功不敏,一處遲則百處懈矣。

4.誰人可慢?何事可弛?弛事者無成,慢人者反爾。

5.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敗,天下古今之人才皆以一傲字致敗。

6.欲戒驕字以不輕易笑人為第一義,欲戒惰字以不晏起為第一義。

7.古之成大事者,多自克勤小物而來。

8.天下事當於大處著眼,小處下手。

9.遇棘手之際,須從耐煩二字痛下功夫

10.《記》雲「君子莊敬日強」,我日日安肆日日衰苶,欲其強得乎?

11.以勤為本,以誠輔之。勤則雖柔必強,雖愚必明。誠則金石可穿,鬼神可格。

12.天可補,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復追,其過如駟其去如箭矢,雖有大智神勇,莫可誰何?光陰之遷流如此,其可畏也,人固可自暇逸哉?

13.慎能遠禍,勤能濟貧。

14.凡菜茹手植而手擷者其味彌甘,凡物親歷艱苦而得者食之彌安也。

15.天下事未有不從艱苦中得來而可久可大者也。

16.總須腳踏實地,克勤小物,乃可日起而有功。

五:自新

1.不為聖賢便為禽獸;不問收穫但問耕耘。

2.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

六:識人

1.一生之成敗皆關乎朋友之賢否,不可不慎也。

2.觀人四法,講信用,無官氣,有條理,少大話。

3.觀人之道以樸實廉介為質。有其質而更傅以他長,斯為可貴,無其質則長處亦不可恃。

4.古之人修身以避名,今之人飾己以要譽。所以古人臨大節而不奪,今人見小利而易守。

七:君子品格

1.人總宜以真心相向,不可常懷智術以相迎距。人以偽來,我以誠往,久之則偽者亦共趨於誠矣。

2.君子有高世獨立之志而不與人以易窺,有藐萬乘卻三軍之氣而未嘗輕於一發。

3.君子之處順境兢兢焉,常覺天之過厚於我,我當以所餘補人之不足;君子之處逆境亦兢兢焉,常覺天之厚於我,非果厚也,以為較之尤逆者而我固己厚矣。古人謂境地須看不如我者此之謂也。

4.君子赴勢甚鈍取道甚迂,得不苟成業不苟名,艱難錯迕遲久而後進,銖而積寸而累,及其成熟則聖人之徒也。

5.我輩辦事成敗聽之於天毀譽聽之於人,惟在己之規模氣象則我有可以自立者,亦曰不隨眾人之喜懼為喜懼耳

6.『困心橫慮』正是磨練英雄玉汝於成。李申夫嘗謂餘,慪氣從不說出,一味忍耐徐圖自強,因引言曰:「好漢打脫牙和血吞。」此二語是餘平生咬牙立志之決。弟來信每怪運氣不好便不似好漢聲口,唯有一字不說,咬定牙根,徐圖自強而已。

7.沅弟謂雪聲色俱厲。凡目能見千裡而不能自見其睫,聲音笑貌之拒人每苦於不自見苦於不自知。雪之厲雪不自知,沅之聲色恐亦未始不厲特不自知耳。

八:遠離小人

1.趨時者博無識之喜,損有道之真。

2.巧辯者與道多悖。

3.越自尊大越見器小。

4.好談己長只是淺。

5.傲人不如者必淺人,疑人不肖者必小人。

6.好飾者作非之漸,偏聽者啟爭之端。

7.姑息必成大過,面譽必至背非。

九:天命

1.事功之成否,人力居其三天命居其七

2.凡辦大事以識為主以才為輔凡成大事人謀居半天意居半。

3.盛時常作衰時想,上場當念下場時。富貴人家不可不牢記此兩語也。

4.小心安命,埋頭任事





相關焦點

  • 誰才是歷史上最厲害的文正公呢?
    千古名臣魏徵 在「王與馬,共天下」的東晉,王導是唯一榮獲兩個字的諡號——【文獻】。該諡號是東晉最高的諡號。 曾國藩 三立的文正公,有宋朝的範仲淹、元朝的耶律楚才、明朝的方孝孺、清朝的曾國藩。
  • 倪可老師應邀作《讀曾國藩一生、品曾氏家道智慧》視頻講座
    2020年9月16日,倪可老師《讀曾國藩一生、品曾氏家道智慧》精品課程正式開始錄製。此次系列專題課程部分由教育部社會相關司發起、中華文化促進會主辦、上海財經大學協辦,將邀請海內外學者名人企業家政府領導社會賢達共同參與,分享家道智慧。
  • 曾國藩:即使再一無所有,也不可放棄這2個點,或能助你走向成功
    曾國藩,清末的四大名臣之一,被譽為「千古第一完人」,信仰儒學教育,繼承了最大的散文流派桐城派,卻又區別於桐城派,自成一種流派,人們稱之為「湘鄉派」。曾國藩同時也是湖湘文化的代表,對我國的文化史有重要的影響。曾國藩的文風,影響了一代人,清末民初的著名文學家嚴復、譚嗣同等,都受到了他的影響。
  • 其教育方法就隱藏在曾國藩的書信中
    在清王朝晚期,曾國藩在朝中的地位最高、權力最重,在位長達二十年,曾常年在外統兵,每天經過他手裡的銀錢不知有多少,幾乎隨時都可以喝兵血自肥,而且所冒的風險極少,但是他卻對僚屬宣誓:「不取軍中的一錢寄回家裡」,而且是數十年如一日無違誓言,去世後只給家人留下了兩萬兩銀子,除鄉間的老屋外,在省中未曾建造一間房子,也未曾買過一畝田地
  • 曾國藩的這4句警世名言,熟記於心,句句經典,受益終身
    曾國藩被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名氣是非常大的,能夠被後代世人尊稱為「中華千古第一人」不僅僅是他能夠很好的約束自己,讓自己不斷前進,他同樣讓自己的家族能夠經久不衰,能夠提拔很多的有才之士,這樣的曾國藩,自然是蘊含著很多的智慧和見識的。
  • 所謂「千古完人」的曾國藩,他是如何戒色的?值得普通人學習
    千古完人「完人」一詞常出現於中國古典名著,多指德行完美之人。關於曾國藩是否是「千古完人」,從曾國藩初次為朝廷效力開始,到他死後的上百年時間裡,一直都是爭論不休的狀態。「千古完人」的分量不輕於聖人,某種程度上還高過聖人。
  • 「千古完人」曾國藩的交友之道:交友要雅量,做人要氣度
    他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名言警句流傳下來,其中《曾國藩家書》中更體現了他的學識造詣和道德修養。一.交友要雅量曾國藩曾說交友貴雅量,意思就是說,交朋友要交寬容大度的人。俗話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和別人交往的時候,做到這一點是很有必要的。在和朋友相處之中,你帶別人寬容,就很容易獲得別人的好感。寬容地對待朋友,在你有困難的時候,別人也會幫助。
  • 曾國藩建議:在打拼事業的途中,若堅持不下去,可以讀讀這三句話
    後人對曾國藩的評價是:「千古第一完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張之洞中,曾國藩一定是第一位。他是封建王朝幾千年統治之下的楷模。曾國藩曾經說過這樣的三句話,給了那些處在迷茫中行走的人一個方向,曾國藩的話對後世影響深遠,很多人都將曾國藩當成是自己的人生導師,激勵自己。所以如果你在打拼事業的途中,堅持不下去的話,那麼可以讀一讀曾國藩的這三句話,肯定會讓你受益匪淺,豁然開朗。
  • 「千古第一完人」曾國藩肺腑之言:為人不可太聰明,說話不能嘴太笨
    曾國藩是我國晚清四大名臣之一,他一生腳踏實地、勤勤懇懇,立下功勞無數,後世稱他為"千古第一完人"。實際上,曾國藩也不是打小就擁有過人的智慧。在他年輕的時候,曾國藩也曾不斷學習,一心只為功名利祿,因此吃了不少虧。30歲之後,曾國藩就發誓,不做衣冠禽獸,要做聖人。
  • 8句曾國藩的經典名言,可做座右銘,寫作文也好用
    (曾國藩)適用於「奮發有為」、「心懷壯志」等主題。比如,寫「心懷壯志」時,可以像寨主這麼用:曾國藩年輕時,心懷壯志。為了激勵自己,寫下了「不為聖賢,便為禽獸」的座右銘。在他看來,君子立志,要有民胞物與之量,內聖外王之業,而後不忝於父母之所生,不愧為天地之完人。
  • 曾國藩比較色,還沒有小偷腦子好使,最後怎麼成為千古第一完人呢
    #曾國藩大家並不陌生,是我國古代著名的的心理學家,政治家,書法家,文學家等,還被稱為千古第一完人,而且你想不到他竟然挺好色的,還比小偷還笨,讓我們來解一下,不一樣的曾國藩。曾國藩原名子城,字伯涵,號滌生,被後世稱「曾文正」,曾國藩小的時候非常笨,可以說天賦並不高。一天晚上,曾國藩在家裡讀書,可是有一篇文章他讀了很多遍,也背了好久,就是背不下來,一遍一遍地讀,一遍一遍的背,夜已經很晚了,還是沒有背下來,這可急壞了另一個人。
  • 【微歷史】左宗堂李鴻章劉銘傳是如何走進曾國藩視野的?
    一個手無縛雞之力、胸無用兵之策的文弱書生,曾因兵敗走投無路,兩次投水、多次以劍自刎未遂,還給兒子寫絕命信,叮囑子孫後代永不再帶兵徵戰——而正是這樣一個人,最終成為駕馭千軍萬馬的最高統帥,打出了「無湘不成軍」的傳奇,並被朝廷封為一等勇毅侯,成為清代「文人封武侯」第一人。  曾文正公這段歷史相信不少人耳熟能詳,也經常有後人好奇:一介書生憑什麼立下千古武功?
  • 曾國藩:正式升授為禮部侍郎,手裡第一次有了實權
    文/一隻孤獨的老鷹生活百味雜陳,世界其實很美好《曾國藩家書》與生活系列道光二十九年二月初六。這一年曾國藩38歲,這封家信寫給父母的,又報喜了,大約兩年前曾氏升授的是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銜,當時只是兼任,掛個名而已,部門的事務都沒法接手。
  • 曾國藩篡改《李秀成自述》此處被發現,其欺世瞞天之欲,昭然若揭
    本來,清廷是要求曾國藩獻俘北京的,但曾國藩似乎是在害怕什麼,聲稱要按駱秉章殺石達開、僧格林沁殺陳玉成成例,匆匆把李秀成處死了。作為事後交待,曾國藩整理謄抄了一份《李秀成自述》上交軍機處,原稿自存。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孟森、陳寅恪等等史學家都熱切呼喚和敦促曾家後人公開原稿,但曾家後人置若罔聞,秘不示人。到了1944年,因曾家有後人在廣西通志館工作,在通志館的一再強烈要求下,曾家全體成員開過家庭會議,勉強同意由通志館成員呂集義先生到他們抄錄《李秀成自述原稿》並拍攝照片。
  • 世說曾文正公嘉言
    世說曾文正公嘉言 作為曾國藩的超級粉絲,梁啓超於民國初年編輯《曾文正公嘉言鈔》,親撰序文贊曰:「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絕倫之天才,在並時諸賢傑中稱最鈍拙,其所遭值事會,亦終身在拂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並不朽,所成就震古爍今而莫與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於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歷百千艱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銖積寸累。
  • 《冰鑑》《挺經》,都不是曾國藩所著
    曾國藩在日記裡說,「端莊厚重是貴相,謙卑含容是貴相。事有歸著是富相,心存濟物是富相」。於是,書商捧出了《冰鑑》,說是曾氏相人之術。曾國藩在家書裡說,「人之氣質,由於天生,本難改變,惟讀書則可變化氣質」。於是,書商捧出了《挺經》,說是曾氏處世之道。
  • 曾國藩最終能打敗太平天國的原因,原來是這樣的
    讀太平天國洪秀全,讀湘軍曾國藩,始終在思考:曾得到那麼多人民擁戴的洪秀全和他的太平天國,為什麼最後讓曾國藩讓湘軍給打敗了?為什麼太平軍越打越少,越打越不能打?而湘軍越打越多,越打越能打?諸多因素中什麼才是最主要的? 翻讀湘軍,除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堂等人,一個湘軍將領引起我的注意,他叫彭玉麟,人稱「彭打鐵」.何謂「彭打鐵」?不徇私情,秉公執法,狠!
  • 毅勇侯曾國藩怎能建起萬米豪宅?他日記中的十七個字讓人寒毛直豎
    在權利和官帽買賣中,即使我們熟知的「正人君子」「鐵面聖人」也不能免俗,清朝「八大文正」之一、有「古今第一完人」之稱的曾國藩,也是靠做官發財致富的。 咱們今天不討論曾國藩在歷史上的是非功過,之所以把他拿來說事兒,是因為實事求是地說,曾國藩還算比較正直清廉的。我們通過這個比較正直清廉官員家的流水帳,就能管見一斑而知全豹,找出清朝不能不亡的根源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