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皮書》:既不是黑,也不是白,游離在人群中,我應該去哪?

2020-08-21 烹茶語職

「是的,我住在城堡裡,孤身一人,有錢的白人付錢讓我演奏鋼琴,因為這讓他們覺得自己很有文化,但當我一走下舞臺,在他們眼中,我立馬就變成了一個黑人而已,因為這才是他們真正的文化,我獨自忍受輕視,因為我不被自己人接受,所以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我甚至不夠男人,告訴我,託尼,我是誰?」

這是電影《綠皮書》中,謝利博士對於自己身份的一段描述,在這段話中我們可以看到「孤獨、偏見、歧視、茫然、痛苦」等情緒,這是一個找不到歸屬的人對自己靈魂的拷問。

深入其中,我們不禁也對自己產生疑問,「我是誰?」,人們似乎只有找到自己的身份,找到自己的陣營,才能從中得到安全感。

毫無疑問,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曾榮獲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第76屆金球獎等26個獎項,在影片中,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

託尼是一家夜店的服務員,他擅長開車,具有一定的格鬥技巧,因為一次意外,他所在的夜店暫停營業了,失業後的託尼在朋友的介紹下,來謝利博士這應聘司機。

開始,託尼以為謝利是一個醫生,面試之後才發現,原來謝利是一個黑人音樂家,這一次他要去南方進行巡迴演出,需要一個司機全程安排他的行程。就這樣,託尼和謝利踏上了八個星期的南方之旅,同行的還有謝利博士的兩個音樂合作夥伴。

一路上,託尼逐漸發現謝利博士的秘密,看到博士所經受的不公,也逐漸改變了他心中對於黑人的偏見,而謝利博士在託尼的影響下,找到了自我,獲得了陪伴。

這是一部講述路上經歷的電影,兩個人、一段音樂,幾乎是構成整部影片的核心三要素,接下來,我們將從這三個方面深入的解讀這部影片。

一、謝利博士


在遇見託尼之前,謝利博士完全無法清楚的界定自己的身份,身為黑人,卻從小生活在白人的世界,他並沒有人們眼中任何和黑人相似的習慣,但卻因為膚色從小忍受人們對黑人的歧視。

從小,謝利就和母親學習鋼琴,機緣巧合下有機會進入一所知名的音樂學院學習,他是那所學校裡唯一的黑人。之後,他在唱片公司的要求下,放棄古典音樂轉向流行音樂,因為唱片公司認為沒有一個人能夠接受黑人鋼琴家演奏古典音樂。

即使謝利居住在華麗的城堡,昂貴的飾品裝點著他的房間,他擁有一個高高在上的王座,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他只是一個娛樂大眾的黑人而已,沒有朋友,不和任何人交往,這也是為什麼他如此孤獨。即使名氣響亮,但是在一個不接納他的環境裡,臺上他是鋼琴家,臺下卻是不被歡迎的黑人。

一直以來,他用的自尊建立保護屏障,在一次演出休息中,主人不允許作為黑人的他在自家上廁所,於是他便和託尼回到自己的旅館解決。

富有的他寧願住在一個破舊的旅館,原因只是因為這裡歡迎作為黑人的他居住。他希望自己被真正的接納,而不是眾人僅僅把他當作是一件演奏音樂的工具,只在需要的時候表現虛偽的友誼。


他在白人的世界裡得不到尊重,就連黑人也無法接納他。在影片中,有這樣一個場景,因為汽車拋錨他們停留在周邊是田野的路上,謝利博士從車中走出,遠處正在勞作的黑人們看到一身西裝革履的他們,面露怒容,謝利在他們的目光下無措地坐進車中。


在最後一次演奏會中,再一次描述了謝利博士遭遇的不公,遠道而來的他被告知儲物室就是他的更衣間,除此之外,來演奏鋼琴曲的他並不被允許進入餐廳吃飯,而為他音樂而來的人們就在餐廳中用著晚餐。

這一次,他反抗了,他拒絕了演奏,轉身來到一間黑人酒吧,在這裡他為貧窮的人們奏曲,獲得極大的滿足。

二、託尼

託尼是此次南方之旅的另一重要參與者,他既是司機、又是保鏢、又是助理,他負責安排好謝利博士的一切事宜,確保他能夠趕上每一場音樂會。

在影片中,託尼對黑人的態度在開頭和結尾是有巨大的轉變的,起初他和大部分白人一樣不喜歡黑人,對他們喝過的杯子都要丟掉,但是和謝利博士一起奔波的日子裡,他看見了西裝筆挺的謝利博士的體面背後的心酸,他欣賞謝利的音樂,也因此不理解為什麼謝利要忍受他人這樣的蔑視。

他自己是一個肆意灑脫的人,看著謝利博士作繭自縛的約束自己,他告訴他,「放鬆、享受、不就得了,我父親說過,不管你做什麼,都要做到極致,上班就認真的工作,笑就盡情大笑,吃東西時,就像是最後一餐那樣去享受」

他用這樣的態度影響著謝利,在影片中他兩次出頭為謝利博士解決巨大的麻煩,他把謝利當成是自己的朋友,他理解謝利的不一樣,知道這是一個複雜的世界

在最後一次演奏會中,託尼從謝利博士的兩個演奏夥伴中得知了為什麼謝利放棄北方三倍的薪酬來到南方進行演奏,因為謝利博士想要去往南方這個對黑人偏見最大的地區,打破他們的偏見

這時謝利博士想進餐廳吃飯,但是被服務員攔住了,三個人中只有託尼站起來為謝利解圍,而謝利的演奏夥伴呆在原處一動不動。

最後,他們去了一家黑人酒吧,在那裡託尼聽到謝利彈奏的音樂,他們覺得很開心。

影片的最後,謝利不再孤身一人,他來到託尼的家和他們一起度過聖誕節。

三、音樂

音樂,跨越地域、跨域種族、跨域一切的物質,它使得每一個人獲得快樂。

電影中選取「音樂」作為一個重要的要素,在影片中謝利之前所演奏的音樂都只是在為富人演奏,只是一種富人彰顯自己有文化的一種手段,人們享受音樂,卻不尊重彈奏音樂的人,這裡的音樂被扭曲了。

然而,在最後一次的黑人酒吧中,謝利從音樂上獲得了真正的快樂,這裡的人不僅接受他的音樂還接受他這個人。

謝利第一次獲得解脫,他找到了歸屬,他想以後每月都舉辦一次這樣免費的音樂會。

兩個人駕車一起返回紐約,路上託尼太過疲憊,本來打算在小旅館歇下算了,但是謝利希望託尼能趕回去和家人團聚,所以接替託尼一路開車送他來到家門口。

之後,謝利聽從內心的想法,主動來到託尼家,和他們一起過聖誕節,預示著兩人之間深厚的友誼以及新生活的開始。

電影的名字「綠皮書」,其實是「黑人出行指南綠皮書」,它意指從小生活在白人世界的黑人鋼琴家渴望得到認可接納的故事。

在生活中,很多時候都會被分成兩大陣營,有時候我們清楚的被劃分在一個陣營,但是有時我們卻游離在兩個陣營之外,不被任何一個地方所接受。

最後,引用一句張國榮的歌詞送給大家,「我就是我,是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天空海闊,要做最堅強的泡沫」。


相關焦點

  • 《綠皮書》:黑+白=綠
    先說明一下,標題中的「綠」是指和平和諧,也是我最愛的顏色。有關種族歧視題材的電影太多了,但《綠皮書》拍出了難得的深刻與溫情。黑人鋼琴家老闆唐和僱傭的白人司機託尼,這種身份的搭配一看便有故事。最喜歡唐被託尼逼迫著在車上吃炸雞的那段,還有唐在雨中發出「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所以我是誰」的吶喊。再加上不用替身苦練三個月鋼琴技藝的敬業精神,這個奧斯卡最佳男配實至名歸。記住了影片中最動人的一句情話。「愛上你是我做過的最容易的一件事。」
  • 《惡童》黑不是黑 白不是白
    開頭隨著黑色烏鴉,以搖晃的運動鏡頭的駛入轉到寶町的房屋,讓我想到了高三集訓的時候被惡童畫集臨摹作業統治的恐怖。換個角度來說,能在考前被老師拿來留做作業一定有他的原因:有點怪異但卻精美的美術設計,稀奇古怪的造型,對比強烈充滿異域色彩的配色,還有登峰造極的鏡頭運用。影片主要圍繞著黑與白兩個角色講述,或許導演想要表達的也是黑和白的相互救贖。
  • 我是誰?《綠皮書》講述的平等與探索之路
    《綠皮書》是去年年初在中國上映的一部奧斯卡最佳影片,但時到今日,我才有幸得以一觀其貌。為什麼是綠皮書?說起綠皮書這個名字,它來源於美國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版的一本黑人旅行指南。與影片中簡陋的小冊子不同,現實中的綠皮書更加全面,是一本正經的旅遊手冊。在影片中,「綠皮書」變成了一個表現電影的反對種族歧視主題的符號化象徵。這部影片裡的表現卻並不那麼政治正確。光鮮亮麗的黑人和窘迫粗魯的白人,傳統角色形象的顛倒給人以黑色幽默;被丟進垃圾桶裡的玻璃杯和汽車上的炸雞,彰顯著歧視無處不在。
  • 天堂影院丨《綠皮書/Green Book》解讀黑與白的界限
    (臺) / 綠書<完整版電影在本文下方>《綠皮書》簡介 「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麼我是誰?」這是電影《綠皮書》裡最扎心的點,也呈現出男主最核心的痛苦。故事情節很簡單,黑人演奏家Don要去南方巡迴演出,需要一位靠譜的司機。白人Tony所在的酒吧整頓,他暫時失業了,為了賺錢養家,原本對黑人很歧視的Tony接受了這份工作。Tony是那種煙不離嘴、一言不合就上拳頭,屬於底層社會的粗野之人,但他講理,看重尊嚴,也尊重雪利。
  • 《綠皮書》式的「政治正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
    豆瓣影評中,署名@玉弓的網友寫了這樣一段話:「《綠皮書》是一部目的性非常明確的電影,我仿佛看到其導演在銀幕上不停蹦高並大喊口號:我政治正確要得獎!我支持種族平等應得獎!!我力挺同性平權該得獎!!!」專業地諷刺了該片的「政治正確」。同時,不少網友還扒出了這部影片在美國所引發的爭議,特別是忽視唐·雪利博士家人的意見而片面地採用白人視角敘事等。
  • 《綠皮書》:這是一場富含人生哲理的靈魂拯救、人生求真之旅
    在電影《綠皮書》中, 黑人音樂家的形象已不再是主流文化中黑人為奴的身份, 而是一位在一舉一動中透露著高貴氣質、擁有堅定的人生態度和極高道德水準的高高在上的黑人鋼琴家。相反, 他僱傭的白人司機卻是一個舉止粗俗、文化鄙陋、愛吃炸雞、愛聽流行音樂的泛泛之輩。
  • 微影評|《綠皮書》—Green Book(2019)
    Green Book(綠皮書)全稱是「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嚴格來說,這不是一本書,而是一本黑人司機的行路指南。每年入圍的奧斯卡影片我幾乎都要追一下,不乏有讓我首刷看不進去的影片,比如微影評|《愛樂之城》—La La Land(2017),但《綠皮書》一開場就吸引了我。片中多處非常鮮明的對比,一如膚色的黑與白,極為明顯。
  • 《綠皮書》:黑與白你怎麼看?該片改編自真人真事
    有個朋友建議他去參加一位音樂博士為了尋找司機所舉辦的面試。當他到達豪華公寓後,發現這位博士是個名叫唐的黑人古典樂鋼琴家,鋼琴家正需要一個司機,負責在他舉辦南方巡演時的接送工作。當然,兩人心裡都十分清楚,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種族隔離嚴重的南部地區,他們很容易身陷麻煩之中,但託尼需要錢,而唐需要一個能照顧他的專業司機。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託尼從一開始的因為黑人修理工用過的杯子都必須扔掉,到最後主動去維護唐博士,轉變是悄無聲息的,也許是一次次的出面解決問題,也許是見識到了唐博士的才華,也許是兩人之間的默契。不過,兩個人最終能夠跨越種族成為朋友,是邁出了極大的一步。
  • 綠皮書:對不起,我們不是朋友
    這裡是老金侃大劇,我是老金,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綠皮書》。種族問題一直存在著,尤其在西方國家格外普遍,黑人和白人之間好像有一條沒有辦法跨越的『鴻溝』,但綠皮書作為2019年的奧斯卡的最佳影片佳作,這部反對種族歧視的作品,在我國上映之後,引起了不小的反響 。新世紀的發展,世界變得越來越公平,種族歧視問題在慢慢減少,白人和黑人也能做朋友。
  • 《綠皮書》影評——中間人
    近是乍一聽故事的梗概,很多人都會感到奇怪 為什麼不是黑人司機和白人鋼琴師的故事呢?導演巧妙的運用了這個反差感來吸引觀眾,為電影增加了更多的可看性,可謂是獨具匠心。故事以美國南部田園風光為背景色,為整個故事烘託了輕快的氛圍。
  • 《綠皮書》真的不是肯德基植入廣告?
    文 | 魏水華 大多數中國人觀看《綠皮書》是奔著2019奧斯卡的光環去的。
  • 雙形象分析神奇黑人不黑,白人救世主不白,生活不需要《綠皮書》
    導語"我獨自一人住在城堡裡,那些白人富翁花錢讓我給他們彈鋼琴,是想讓自己顯得有文化,但只要我一下臺,我又變回了那個他們不屑一顧的黑鬼。因為那才是他們真正的文化,而我只能獨自承受這種輕蔑。而且我也不被自己人所接受,因為我跟他們也不是一類人。如果我不夠黑,也不夠白,還不夠男人,那你告訴我,我到底是什麼?"
  • 《綠皮書》:最高級的炫富,不是有錢任性,而是家庭幸福
    文/羅小可五一假期小編看了《綠皮書》這部今年獲得奧斯卡5項大獎提名的影片,豆瓣評分高達9.2分,感慨也頗多。電影講述的是唐·謝利這位黑人鋼琴家和白人司機託尼之間兩個月巡遊演出的人在囧途,由開始互慫到後來相知,展現出超越種族和階級的溫暖友情。其實,電影《綠皮書》中美國五十年代種族歧視這個話題很有看點。
  • 《綠皮書》
    種田人目光仇視,仿佛下一秒的鋤頭就要砸向謝利博士;謝利博士的目光更多的則是悲痛——我為種族平等而戰,為何我的同胞還要仇視我?此外,謝利博士在性取向方面還有些許的不同。這種種的原因疊加在一起,終於在他們從警察局放出來的一個暴雨的夜晚爆發。「我不夠黑也不夠白,甚至不夠男人,那我到底是誰?」這幾句話深深觸動了託尼。在喝醉後被打也沒有失態的謝利博士,只因為聽到託尼說:我很清楚自己是誰之後,在暴雨中咆哮。
  • 《綠皮書》最打動人的是什麼?
    這種孤獨來自於白人社會對黑人的不公平和歧視,也來自與與同膚色同胞的巨大的經濟、文化差異,更源於用實際行動去突破社會階級的不被理解與質疑。在音樂方面的成就背後,是一夜夜的孤獨與酒。永遠用禮貌、高雅的微笑去面對舞臺上的榮光,去解決生活中的不公待遇。可這種笑容不是不堪一擊的,因為它早已在屈辱的生活中變得呆板僵硬。都說家是溫馨的港灣,但孤獨的唐都不曾與自己的兄弟聯繫。
  • 《綠皮書》奧斯卡金像獎影片,白與黑的碰撞,一路旅程,一路驚喜
    文/小曹我們一路奮戰,不是為了改變世界,而是為了不讓世界改變我們。天氣變冷了變熱了,是因為為了讓我們懂得周圍人的溫暖和清涼。 ——《熔爐》第91屆奧斯卡,《綠皮書》提名諸多,並拿下金像獎、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創劇本等獎項。
  • 撕掉綠皮書,讓白色世界和黑色世界成為一個世界——電影《綠皮書...
    文/謝慧敏2019年上映的美國電影《綠皮書》據說是近十年來獲奧斯卡獎影片中最好的片子,我相信。我還相信,它在美國國內的得分率要遠高於國外,畢竟置身在同一個語境下,更能感同身受。品片子如同品茶,你越了解其文化,就越能夠體會其意境,就像中國人更能欣賞《末代皇帝》。
  • 既能演傻白甜又能演反派的趙麗穎,在現實生活中卻不是傻白甜
    我覺得,她真的很可惜。儘管她很紅,還是非常非常可惜。不是可惜她嫁給了年長十歲的馮叔叔,也不是可惜她早早生子。即使是特工楚喬,經歷諸多磨難,在劇情中,仍然逃不開「所有男主都愛我」的大女主本質,趙麗穎拍戲拍得瘦掉好幾斤,也難以在這樣的劇中發揮出真實的水平。《知否》中終於開始有脫離這類劇的苗頭,結果產後又來了《有翡》。
  • 綠皮書電影感想—這不是幸福,是悲情生存之書(綠皮書開箱文)
    某天他受僱當非裔美籍鋼琴家Don Shirley的司機,陪他到美國南部巡迴演出,這一趟兩個月的旅程,讓兩個人往後的人生再也不一樣… 此篇文章分為「關於綠皮書」、「個人感想」和「史實比較」三個部分:Part 1:關於綠皮書電影中Tony拿的綠皮書就是這一本,書名為《The Negro Travelers' Green Book》,1936年的初版書名為《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