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纏綿悱惻的悲情故事。一個芭蕾舞演員瑪拉和一個度假的軍官洛伊,因為逃避空襲在防空洞裡相遇了,互生好感,離別時女孩瑪麗將自己的護身符送給了軍官洛伊。
情不知何起,卻是在初見時便已水滴心泉花開無聲。
當晚洛伊放棄了和將軍共同用餐來劇場觀看瑪拉的表演,瑪拉表演結束後隱瞞著芭蕾舞團的所有者和洛伊約會。兩人迅速墜入愛河。
第二天本來應該離開的洛伊,又得到兩天的假期,就向瑪拉瘋狂表白,然後兩人到教堂結婚。由於錯過了法律規定的時間,只能第二天上午再來。
可是就在當晚,洛伊就被臨時徵調,到了前線。而瑪拉因為到火車站分別,錯過了演出被劇團開除。
洛伊讓自己的母親來照顧瑪拉,可是就在兩人會面之前,瑪拉看到了陣亡名單上軍官洛伊的名字,語無倫次,讓軍官的母親誤會,提前離開了。
瑪拉迫於生計,只能出賣肉體生存。在幾個月後,她在車站招攬生意的時候,卻意外見到了自己日思月想的洛伊。
洛伊將她帶回自己的家。他出身於一個有著軍隊榮譽血統的貴族,家裡所有人都善良且友善。但是瑪拉卻不能原諒自己,為了維護洛伊和他的家族的榮譽,在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時刻,瑪拉選取了用死亡洗刷自己的恥辱……
影片的戲劇化雖然有些小漏洞,但並不影響該片故事性,該片的故事讓人動容,也成為電影史上三大愛情悲劇電影之一。
該片片名在開始時中文譯為滑鐵盧橋,卻與拿破崙的滑鐵盧容易混淆,後來定名為《魂斷藍橋》。關於「藍橋」,還有一個中國古代的美麗的傳說。
相傳古時候有個叫尾生的人,與一美麗的姑娘相約於橋下會面。姑娘遲遲沒來,尾生為了不失約,水漲橋面抱柱而死於橋下。這座橋就叫做藍橋,所以有殉情之意。
唐傳奇裡記載的藍橋,是裴航遇仙女雲英的地方,二人經歷重重考驗結為夫婦,東坡詞「藍橋何處覓雲英?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納蘭詞「漿向藍橋易乞,藥成碧海難奔」,說的都是裴航這個故事。可見這部影片就是由悲劇終結。
張愛玲說:每一個愛情故事的開始總是燦爛如花,而結尾卻又是沉默如土。
而戰火中的愛情,更加如狂風暴雪中的燭火,如洶湧海浪中的小舟,圓滿的機率微乎其微。
戰爭開始,槍響之後,沒有贏家。無論是正義的一方,還是非正義的一方,開戰之後,都會兩敗俱傷,電影在殉情的故事之外,還暗含著反對戰爭的主題。
這部電影是費雯麗若干部優秀電影中的一部,發行於1940年。
影片沒有什麼氣勢磅礴的大場面,有的只是朦朧的美的視覺享受和優美的意境。故事的內容也簡單直白,流露出對感情的執著和堅貞。
故事的開頭美好,結局卻悽慘收場,讓人唏噓嘆息。
電影在表現手法上也是詳略得當的,在瑪拉被迫淪落街頭出賣肉身的時候,她醜陋的行為沒有過多的鏡頭,在羅伊尋找她的時候,他被人帶到了這些瑪拉平時出沒的地方,他立刻就明白了,沒有過多的言語和鏡頭表現瑪拉墮落時的鏡頭。這也表現了瑪拉本質上是純潔的,就連導演也不忍心展示她那些不堪的鏡頭,保持了她完美的形象。
只是在最後才拍攝了她獨倚欄杆,在藍橋上面對奔馳而來的軍車,毅然地走向消逝,鏡頭留下的只是散落的手提包和吉祥符。
從始至終,瑪拉展示給觀眾的是完美的、純潔的,這就讓觀眾產生了對瑪拉的同情。她對完美愛情的捍衛,她內心的苦痛讓她無法掙扎著活下去,她選擇了離開。
彩雲易逝琉璃碎,美好的東西總是容易消逝。悲劇給人以美的震撼和內心的啟迪。渴望美好,熱愛和平,是我們永恆的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