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從0到1設計出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這個專欄有點特別的地方,就是有次序的關係、有先後的關係。最佳的閱讀順序就是從第1篇按照順序看到今天要寫的第10篇,因為這個先後之序,是由邏輯學本身的基礎之間的聯繫決定的。如果不按照這個順序去閱讀,就會產生邏輯跳躍,後邊的文章就很難看了。
在這裡有一條編織邏輯框架的線索:事物-性質屬性、關係屬性、本質屬性--> 屬性-->概念-->內涵、定義、外延、劃分-->判斷-->假設-->推理-->論證。
正是通過這條線索,去從0到1建立起一個邏輯框架,繼而,從1到N讓這個框架不斷地生長,生長的過程:屬性框架--->概念框架--->判斷框架--->假設框架--->推理框架,直至今天要探討的邏輯框架!
從這些分立的邏輯學基礎概念,去設計出來一個邏輯框架,通過這個框架把這些概念編織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個框架本身有很多的聯繫路徑,通過這些聯繫路徑把這些概念聯繫起來。從此這些基礎概念不再是分立的,而是有聯繫的,是一個有著結構的整體。我們可以透過這個結構去看邏輯學,去看邏輯思維。前邊所學的專欄文章,最好按照順序閱讀,不要跳躍,一篇一篇按照順序讀下去。
即使是一個小白,也能從0到1設計出一個簡潔的邏輯框架從0到1設計出一個簡單的邏輯框架,那啥是框架,啥是邏輯框架呢?用框架法學習邏輯學,就是把各個概念銜接成一個更大的框架!從0到1,今天開始真正建立一個最小的邏輯框架,屬性的邏輯框架!框架是可以生長的,如何從屬性框架,生長成一個更大的概念框架!一個更大的框架,把屬性、概念、定義、內涵、外延、劃分銜接起來屬性框架,概念框架、判斷框架,框架是可以一步一步有序生長的!判斷框架生成新的路徑,去銜接假設、假定,生成假設框架!最小的屬性框架,一步一步,直至今天的推理框架!有點意思了!這是今天要寫的是第10篇文章,如何從推理框架生成成論證框架呢?那什麼是推理呢?那什麼是論證呢?論證跟推理有什麼聯繫呢?大家比較一下推理與論證的核心區別在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