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亂的一代:純粹的暴力純粹的惡!你怕了嗎?

2021-02-20 影君子

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錯亂的一代》不是一部有著三幕戲結構(開端-中斷-結尾,並相應地設置高潮點)的類型片。

14歲就憑是枝裕和電影《無人知曉》拿下坎城影帝的柳樂優彌,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很能打也很扛打的失學少年,他在被一群來路不明的人暴打之後,忽然開始漫無目的地攻擊路人。隨後一個愛看熱鬧卻很膽小的逃學少年也加入進來,兩人一路從小巷打到鬧市區,從小混混打到普通市民,最後鬧出人命,警察出動,社會轟動。

影片沒有一個句點式的結局,逃學青年被暴走的「人質」陪酒小姐姐報復弄死,失學少年繼續流竄行兇,一個巡邏警察被他幹倒以後,影片在寧靜的暗夜中悄然黑屏,任由恐懼在屏幕以外蔓延。

電影如其名,的確是一部會讓人錯亂的電影,它設定了一個極端的環境,然後在這種環境中去無節制地表現暴力。因為很少有人會有進入這種環境、參與這種過程的經驗,所以在暴力逐漸升級的過程中,觀者的立場會發生錯亂。

一開始,失學少年選中的是安靜巷子裡的一個無辜路人,那時的少年打架還沒有章法,無辜路人的憤怒反擊也屬於很本能的應激反應。一通亂拳之中,對於雙方身體遭受創傷時痛感的真實表現,會先從生理上誘發觀者的通感——沒有導向性的剪輯和BGM,紀錄片式的手持鏡頭,將這種通感激發到極致,通俗點說就是,看著都感覺疼啊。這種感覺會讓人覺得,暴力真的是太不好了,應該竭力反對、制止。

然而,當暴力氛圍越來越濃,扛過第一波打擊的少年開始挑釁更能打的混混。這時,出於對混混這個人群的偏見——這種人到處惹是生非不是很正常的嗎,並不值得同情——會開始混淆觀者的立場。

而當混混們一開始抱著輕蔑的態度,雜耍般地教訓少年時,觀者甚至會開始置身事外,有種看熱鬧的心情了。尤其,當遠景鏡頭中,少年迅速掌握混混們的打法,一拳擊倒最強的混混時,黑幫片既視感瞬間浮現。弱肉強食,勝者為王,強者邏輯忽然變得令人信服,暴力的土壤中浪漫之花開始萌芽。

到此為止,《錯亂的一代》對於暴力發生的條件,都給出了一些框架。被少年牽扯進暴力衝突的人,除了一開始隨機挑選的樂手之外,主要都是小混混,一個生存環境中充斥衝突和暴力的人群。所以,這個階段的演變,還是一個很合邏輯,又能夠落在大多數觀者經驗內的過程。

然而,如果只是這樣便戛然而止,《錯亂的一代》就是很常見的那種剛好踩在發人深省這條線上的人性反思片,三顆星到頭了。

好在,編導對人性的「測試」沒有停止,就在打架少年戰勝最強混混時,之前那個看熱鬧的怕事少年,以另一種人格登場了。因為他的加入,《錯亂的一代》從這裡開始,徹底變成了一座暴力的修羅場。

兩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伴或者從屬關係。怕事少年被眼前狂歡的景象深深吸引,心中對暴力的崇拜完全被激發出來,屁顛屁顛跟在打架少年的屁股後面,但是因為「動手」能力太弱,所以主要目的是狐假虎威,在被人反擊時尋求庇護。打架少年雖然允許他跟隨,卻也並不將他放在眼裡,保護他也不是因為保護欲被激發,只是單純因為想滅掉反擊的路人而已。至於為何沒有將他當做攻擊對象,大概是因為他太弱,太不值一提了吧。

一開始,慫包少年為了引人注目,將打架少年帶進了鬧市區,他開始向弱小一些的女性宣洩,而打架少年負責擊退見義勇為的男性。從這段開始,比較能打的這位少年已經完成了他的「代言」工作,人性,或者可以說是動物性的測試對象,已經變成了那位慫包少年。在此之前,《錯亂的一代》對他的性格有很多細節上的塑造,其中一個是這樣的:碰到正在撿垃圾的能打少年時,慫包上去挑釁,結果當對方打回來的時候,他後退,下跪,懦弱又輕賤。

但是,當他站到暴力中贏的一方時,他的本我迅速就壓倒了自我和超我,變成了把暴力當做徵服、宣洩工具的動物。而且,慫包少年的心理過程,非常符合經典的費希納定律,感受的強度與外界刺激的對數成正比,也就是說,暴力帶來的快感每增加一倍,他那骨子裡純粹的猙獰的惡,釋放出的破壞力增加的量,會遠遠超過一倍。但所有這些惡意,其實都存在於這個人的本我中,只不過此前都被壓抑罷了。兩相對比,一個輕易就可以下跪求饒的少年,瞬間變成這樣一個惡魔,觀者的厭惡之感會立刻呈現出指數飆升,一種比剛剛看打架少年傷害無辜者更厭惡的感覺。

但是,厭惡的同時,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來了:面對暴力,比起那個能打的少年,普通人更接近這個慫包少年,內心都會有懦弱的一面。這種懦弱,往往跟善良沒有關係,僅僅是出於恐懼。但往往越容易屈服於恐懼的人,越容易成為恐懼的奴隸,免於恐懼便會成為以暴奪權的崇拜者。這就是人類原始的動物性。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一個宏觀的進化方向就是,為了克服動物性、擁有神性而努力。人類構建了一個又一個文明社會,似乎給我們造成一種錯覺,神性的彼岸真的存在。但是,真的存在嗎?即便如此,我們真的能夠抵達嗎?看看這個少年吧,在日本這樣一個以文明著稱的國家,接受了好幾年的教育,但是遇到這樣一個環境,人性輕易就被動物性壓倒了。再看看這個世界上四處爆發的侵略、掠奪、屠殺、滅絕其他物種或者同類,人類真的像我們幻想的那樣,擁有光明的未來嗎?

《錯亂的一代》片名所指,看起來是要讓這個時代背鍋,但是細細一想,人類支配地球這麼多個時代以來,錯亂真的有所改變嗎?

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不到人類命運最後一刻,並不會有答案。但是有一點很明確,只要稍微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很令人感到痛苦。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影片最終給了慫包少年一個很明確的慘澹下場:被他劫持來的陪酒小姐報復殺害。觀者的錯亂情緒也因而得到緩和。陪酒小姐姐暴走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人性向下裂變的過程:慫包少年對她又打又罵,猥褻她,還把攔路農民的死亡嫁禍給她,最後被她直接用車門夾死,又反過來把罪名嫁禍回去了。但是因為事出有因,反而顯得「師出有名」。而且,面對警察問詢,陪酒小姐姐撒謊時天衣無縫的表演,顯示出她人格中的邪惡,是一種仿佛可以脫離客觀環境而存在的更高級的邪惡,是一種接近惡魔的惡,反而顯得不那麼容易讓人「錯亂」了。

兩個被暴力病毒激發出原始惡意的人,一個死了,一個繼續以人的模樣潛行在人類社會,兩個人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快就會被遺忘。但這種病毒的病原體不會消失。影片結尾,消失在公路盡頭的能打少年忽然出現在河邊,幹掉了巡邏的警察。以暴力抗擊暴力機關,人類賴以生存的互相制約動物屬性的契約(法律制度)也已經岌岌可危。直到最後一刻,編導都不打算讓觀者鬆口氣。你,怕了嗎?

來自騰訊娛樂

相關焦點

  • 我們對純粹的惡一無所知
    《黑暗騎士》中小丑的惡源自一種憤怒。他是對這個現行世界規則的一種不滿以及對人性的失望,繼而引發報復世界的情緒發洩。小丑的暴行本質上是渴望愛而不得。而《老無所依》的安東·齊格不是。他沒有憤怒,你看不到他對這個世界的嘲弄和不滿,看不到他的情感起伏。他的惡是一種純粹的惡。
  • 錯亂的一代,完美的罪行
    真利子哲也在他的最新作品《錯亂的一代》(2016)預演了這場虛擬謀殺實在的罪行,影片的主人公內蘆原泰良,將他無來由的憤怒化成一記重拳,打向了毫無防備的路人。言語、身體、網絡乃至觀念,「錯亂的一代」生活在一個沒有秩序和道義的純然暴力環境。
  • 《海盜電臺》純粹
    就倆字概括這部劇:純粹!純粹的瘋狂,純粹的態度,純粹的英式幽默,純粹的骨子裡的傲嬌,純粹的情懷!分割線下面就是湊字數了,沒辦法現在寫個影評還要限制字數,字數少了就不走心嗎?有時候言簡意賅簡明扼要的評論更難能可貴。我的目標是最近惡補佳片,每次看完我都會用心評論的,並且保證所有的評論客觀公正,大家大可放心!最後祝大家觀影快樂,新年快樂,闔家歡樂!
  • 什麼是最純粹的惡?或許這部漫畫能告訴你答案
    什麼是純粹的惡?  或許這個故事能告訴你答案——《惡之教典》  而這部《惡之教典》則是在人性深度上開了腦洞,作者想在這個故事裡探討一下人類的惡究竟能發展到什麼程度?  這個故事在12年曾改編成電影上映——
  • 錯亂的一代 錯亂的電影 | 錯亂的深焦圓桌談
    《錯亂的一代》是真利子哲也的首部商業電影,榮獲第90回《電影旬報》十佳第四名,真利子也在洛迦諾國際電影節斬獲最優秀新人導演獎。 電影以日本愛媛縣松山市西部的小港町三津濱為舞臺,終日尋釁鬧事的少年蘆原泰良(柳樂優彌飾,代表作《無人知曉》),拋下弟弟將太(村上虹郎飾,代表作《第二扇窗》)離家出走,遊走於街頭不停地向路人挑戰,並在打鬥中漸漸變強。
  • 科恩兄弟力作,純粹的惡讓觀眾無所適從
    學電影史的好處就是能夠認識許多你似曾相識,但是還並不了解的電影人。而這顯然才剛開始,純粹惡的代表者出現了,也就是開頭提到的那個殺人魔。之所以說純粹,是因為他殺人或者是殺人後都沒有表現出絲毫的目的性,不是為了錢,也不是為了享樂,只是單純的為了拿回東西,然後殺人。在片中,殺人魔第一次殺的人是警察,是為了逃脫警察的懲治,在冷靜的鏡頭中,他不帶有絲毫的感情,像一臺機器,完成了殺人的行為,然後洗手走人。
  • dio什麼會被稱為最純粹的惡?
    說起dio,惡人的救世主也是對他最大的讚譽,可以說他沒有任何洗白的可能,荒木老師也不會為他洗白,他是jojo中最純粹的惡,但是這也妨礙不了別人來喜歡他。迪奧的一生因為變成了吸血鬼,在第三季被空條承太郎打死的時候,只活了一百二十多歲。其中一百歲都在海底沉睡。而其他二十多年,有十幾年都活在貧民窟裡,因為母親早早死去,父親也是個人渣。dio活得也比誰都要難。
  • JOJO:名為正義的替身,卻引導著最純粹的惡
    塔羅牌中的大阿爾卡納中的第11張名為「正義」,這個「正義」的替身,卻引導著最純碎的惡。這個替身的本體是奈亞·凱爾(恩雅),在畫集『JoJo6251 [荒木飛呂彥の世界]』中有註明其名字的來歷,為愛爾蘭的同名歌手恩雅。恩雅可以說是DIO最大的幫兇,而她對DIO甚是崇拜,絕對的忠誠,完全不亞於恩多爾和瓦尼拉·艾斯。
  • 健民短語:那個年代的純粹
    純粹究竟是什麼?在《紅樓夢》裡,寶釵算是一位過於「純粹」的人物了,大概沒有人會不喜歡她。湘雲是如此地對黛玉說:有本事你挑寶姐姐的錯,就服你。而在賈寶玉眼裡,寶釵那一截雪白的臂膊,一下子讓他成了「呆雁」——這是寶玉的「純粹」。
  • 《娑婆訶》純粹的名字,不純粹的情節
    是很純粹的道家電影,殺人、救人、善人、惡人都無所謂,沒有所謂善有善報,只有完成法術,得道成仙,有仙緣的人本也可以得道,但被俗世的家庭只愛纏住了,那無所謂,你的選擇你作主。徹底的宗教電影,反到娑婆訶,起了這麼佛系的名字,電影卻糾纏了太多說教,不純粹。當然,從反邪教的意義上看,倒有一些作用,不過,邪教教主居然真永生,雖然最後被燒死了,但這樣的宣傳,還是會讓一些人產生誤解吧。
  • 《傾城之淚》最純粹的電影 最純粹的電影人
    該片致力於打造「史上最感人、最純粹的愛情催淚大戲」。
  • 溫嶺衛生局副局長否認殺醫案搶屍:純粹是謠言
    俞妙祥:當天溫嶺有幾家醫院的少部分醫護人員,自行悼念王雲傑醫生,在悼念過程中,他們非常悲傷,也非常憤怒,所以群情激昂,集體討伐暴力事件,表達醫務人員對醫療暴力零容忍的態度,我想,這也是全國衛生系統醫護人員呼聲的典型表現。  成都商報:有媒體報導,27日晚有搶屍情形。  俞妙祥:現在天氣比較熱,遺體擱置時間長,是對王雲傑醫生不尊重的表現。
  • 愛死機,第14集《齊馬的作品》,關於純碎和回歸純粹
    第二說到底大尺度也是為了滿足觀眾的需求,這無可非厚,有的人喜歡看愛情片掉眼淚,有的人喜歡看恐怖片被嚇到,有的人喜歡打遊戲來釋放內心的暴力,都是正常的娛樂。還有這又不違法,正規的商業製作,有人要給錢的呀。標有成人向,它也沒在你逛網站或開電腦的時候蹦出來噁心你吧。
  • 你要我多純粹又要我多狼狽是什麼歌 純粹歌詞全文誰唱的
    你要我多純粹又要我多狼狽這句歌詞的歌曲最近很火,傳唱度還是挺高的,據悉,這首歌歌名叫《純粹》,是歌手徐海俏演唱的。下面來看一下。  我不算懶散的 認真的  把執著都荒廢  你要我 多純粹  又要我 多狼狽  你是個魔鬼  拒絕我的熱淚  你要我 多純粹  又要我 多絕對  你割掉深邃  你要我 多純粹  又要我 多明磊  你撕掉天黑  利落又乾脆
  • 封面人物 | 鄭愷:保持純粹
    「我還沒把自己歸為導演,因為能力上真的是有不少欠缺」,不做導演根本還是鄭愷有著自己的執念——想保持著自己的純粹演員身份。表演這件大事兒在完成度上給他留下了太多的「殘念」,出席電影節的時候,他更希望自己是以一個簡單的演員身份。 很想知道他究竟有多在乎這個純粹演員的身份「我打個比方,演員算是,技術工作的一種,演員就像車手,自認為車技還不錯,還有挺大上升空間,會放棄賽道嗎?
  • 杜淳 | 選擇做一個純粹的演員
    「這是一個純男人的作品,源於真實歷史,講述一批血氣方剛的軍人為保衛國家視死如歸的故事,表達了最純粹的民族熱情。我覺得任何男演員,在你的職業生涯裡,能有機會演到這樣的角色,和這樣的一部戲,對你整個人生來說都是質的飛躍。」
  • 英劇:純粹 Pure
    然後她發現自己是強迫症,但該劇的編劇Kirstie Swain說 ,"即使你得到了自己所尋求的歸屬標籤,也不能解決你的問題。你仍然需要面對你患有這種精神疾病的事實。"她解釋到,"Marnie非常確信給自己的情況找到了一個解釋,就能解決問題,但實際上在一段時間內,這會讓事情變得更糟...強迫症是極其反覆的:它沒有起點、中間和終點。它有的是一個起點後的無數個中間點,一直持續下去看不到盡頭。"
  • 科學人專訪《美麗化學》:純粹化學,純粹美麗
    《美麗化學》:美麗的化學反應這很可能是有史以來,中國人製作的最酷的關於化學的科學傳播作品,純粹化學,純粹美麗。這就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先進技術研究院和清華大學出版社聯合製作的一個原創數字科普項目《美麗化學》。
  • 《錯亂的一代》,虛偽假面下的人格崩盤
    每一個被暴力恐嚇的人都有可能成為施暴者。影片開頭的日式清新風格與影片主旨的反差,像極了美好生活裡隱藏著的一地雞毛。在平靜的,無聊的,空虛的現下,要怎樣找到活著的感覺,人性中暴力的存在從未消失。只是,想平靜地活著只能是無原則地低頭接受無來由的羞辱,還是將其以相同的暴力行為擴散給這個無法給予我幫助的社會。影片中的三個人都是當今社會群體的一個個縮影。奈良,一個生活在社會底層的少年,父母雙亡,與弟弟相依為命。
  • 劉以達:做純粹的音樂
    我想這一切都源自劉以達對做音樂的執著,源自他一心一意做那麼純粹的音樂。他可以是《食神》裡飄忽不定的夢遺大師,可以是《大內密探零零發》裡面無表情的情報人員,也可以是《黑獄斷腸歌》裡整日神遊的神棍,但你絕想不出他會是位出色的音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