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應該看這篇文章,是因為:
《錯亂的一代》不是一部有著三幕戲結構(開端-中斷-結尾,並相應地設置高潮點)的類型片。
14歲就憑是枝裕和電影《無人知曉》拿下坎城影帝的柳樂優彌,在片中扮演了一個很能打也很扛打的失學少年,他在被一群來路不明的人暴打之後,忽然開始漫無目的地攻擊路人。隨後一個愛看熱鬧卻很膽小的逃學少年也加入進來,兩人一路從小巷打到鬧市區,從小混混打到普通市民,最後鬧出人命,警察出動,社會轟動。
影片沒有一個句點式的結局,逃學青年被暴走的「人質」陪酒小姐姐報復弄死,失學少年繼續流竄行兇,一個巡邏警察被他幹倒以後,影片在寧靜的暗夜中悄然黑屏,任由恐懼在屏幕以外蔓延。
電影如其名,的確是一部會讓人錯亂的電影,它設定了一個極端的環境,然後在這種環境中去無節制地表現暴力。因為很少有人會有進入這種環境、參與這種過程的經驗,所以在暴力逐漸升級的過程中,觀者的立場會發生錯亂。
一開始,失學少年選中的是安靜巷子裡的一個無辜路人,那時的少年打架還沒有章法,無辜路人的憤怒反擊也屬於很本能的應激反應。一通亂拳之中,對於雙方身體遭受創傷時痛感的真實表現,會先從生理上誘發觀者的通感——沒有導向性的剪輯和BGM,紀錄片式的手持鏡頭,將這種通感激發到極致,通俗點說就是,看著都感覺疼啊。這種感覺會讓人覺得,暴力真的是太不好了,應該竭力反對、制止。
然而,當暴力氛圍越來越濃,扛過第一波打擊的少年開始挑釁更能打的混混。這時,出於對混混這個人群的偏見——這種人到處惹是生非不是很正常的嗎,並不值得同情——會開始混淆觀者的立場。
而當混混們一開始抱著輕蔑的態度,雜耍般地教訓少年時,觀者甚至會開始置身事外,有種看熱鬧的心情了。尤其,當遠景鏡頭中,少年迅速掌握混混們的打法,一拳擊倒最強的混混時,黑幫片既視感瞬間浮現。弱肉強食,勝者為王,強者邏輯忽然變得令人信服,暴力的土壤中浪漫之花開始萌芽。
到此為止,《錯亂的一代》對於暴力發生的條件,都給出了一些框架。被少年牽扯進暴力衝突的人,除了一開始隨機挑選的樂手之外,主要都是小混混,一個生存環境中充斥衝突和暴力的人群。所以,這個階段的演變,還是一個很合邏輯,又能夠落在大多數觀者經驗內的過程。
然而,如果只是這樣便戛然而止,《錯亂的一代》就是很常見的那種剛好踩在發人深省這條線上的人性反思片,三顆星到頭了。
好在,編導對人性的「測試」沒有停止,就在打架少年戰勝最強混混時,之前那個看熱鬧的怕事少年,以另一種人格登場了。因為他的加入,《錯亂的一代》從這裡開始,徹底變成了一座暴力的修羅場。
兩人之間的關係,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伴或者從屬關係。怕事少年被眼前狂歡的景象深深吸引,心中對暴力的崇拜完全被激發出來,屁顛屁顛跟在打架少年的屁股後面,但是因為「動手」能力太弱,所以主要目的是狐假虎威,在被人反擊時尋求庇護。打架少年雖然允許他跟隨,卻也並不將他放在眼裡,保護他也不是因為保護欲被激發,只是單純因為想滅掉反擊的路人而已。至於為何沒有將他當做攻擊對象,大概是因為他太弱,太不值一提了吧。
一開始,慫包少年為了引人注目,將打架少年帶進了鬧市區,他開始向弱小一些的女性宣洩,而打架少年負責擊退見義勇為的男性。從這段開始,比較能打的這位少年已經完成了他的「代言」工作,人性,或者可以說是動物性的測試對象,已經變成了那位慫包少年。在此之前,《錯亂的一代》對他的性格有很多細節上的塑造,其中一個是這樣的:碰到正在撿垃圾的能打少年時,慫包上去挑釁,結果當對方打回來的時候,他後退,下跪,懦弱又輕賤。
但是,當他站到暴力中贏的一方時,他的本我迅速就壓倒了自我和超我,變成了把暴力當做徵服、宣洩工具的動物。而且,慫包少年的心理過程,非常符合經典的費希納定律,感受的強度與外界刺激的對數成正比,也就是說,暴力帶來的快感每增加一倍,他那骨子裡純粹的猙獰的惡,釋放出的破壞力增加的量,會遠遠超過一倍。但所有這些惡意,其實都存在於這個人的本我中,只不過此前都被壓抑罷了。兩相對比,一個輕易就可以下跪求饒的少年,瞬間變成這樣一個惡魔,觀者的厭惡之感會立刻呈現出指數飆升,一種比剛剛看打架少年傷害無辜者更厭惡的感覺。
但是,厭惡的同時,一個更加尖銳的問題來了:面對暴力,比起那個能打的少年,普通人更接近這個慫包少年,內心都會有懦弱的一面。這種懦弱,往往跟善良沒有關係,僅僅是出於恐懼。但往往越容易屈服於恐懼的人,越容易成為恐懼的奴隸,免於恐懼便會成為以暴奪權的崇拜者。這就是人類原始的動物性。人類漫長的進化過程中,一個宏觀的進化方向就是,為了克服動物性、擁有神性而努力。人類構建了一個又一個文明社會,似乎給我們造成一種錯覺,神性的彼岸真的存在。但是,真的存在嗎?即便如此,我們真的能夠抵達嗎?看看這個少年吧,在日本這樣一個以文明著稱的國家,接受了好幾年的教育,但是遇到這樣一個環境,人性輕易就被動物性壓倒了。再看看這個世界上四處爆發的侵略、掠奪、屠殺、滅絕其他物種或者同類,人類真的像我們幻想的那樣,擁有光明的未來嗎?
《錯亂的一代》片名所指,看起來是要讓這個時代背鍋,但是細細一想,人類支配地球這麼多個時代以來,錯亂真的有所改變嗎?
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不到人類命運最後一刻,並不會有答案。但是有一點很明確,只要稍微思考這個問題,就會很令人感到痛苦。大概也是因為如此,影片最終給了慫包少年一個很明確的慘澹下場:被他劫持來的陪酒小姐報復殺害。觀者的錯亂情緒也因而得到緩和。陪酒小姐姐暴走的過程,其實也是一次人性向下裂變的過程:慫包少年對她又打又罵,猥褻她,還把攔路農民的死亡嫁禍給她,最後被她直接用車門夾死,又反過來把罪名嫁禍回去了。但是因為事出有因,反而顯得「師出有名」。而且,面對警察問詢,陪酒小姐姐撒謊時天衣無縫的表演,顯示出她人格中的邪惡,是一種仿佛可以脫離客觀環境而存在的更高級的邪惡,是一種接近惡魔的惡,反而顯得不那麼容易讓人「錯亂」了。
兩個被暴力病毒激發出原始惡意的人,一個死了,一個繼續以人的模樣潛行在人類社會,兩個人帶來的影響,可能很快就會被遺忘。但這種病毒的病原體不會消失。影片結尾,消失在公路盡頭的能打少年忽然出現在河邊,幹掉了巡邏的警察。以暴力抗擊暴力機關,人類賴以生存的互相制約動物屬性的契約(法律制度)也已經岌岌可危。直到最後一刻,編導都不打算讓觀者鬆口氣。你,怕了嗎?
來自騰訊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