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您點擊上方藍色字體關注守望故鄉
文 | 山 菊
苦夏,沒有什麼胃口,忽然興起,切幾片薄瘦肉炒了盤腐竹,胃口大開之餘,有點想家了。
離開家十幾年了,我仍然鍾情於腐竹炒肉這道平常菜。也許是苦孩子出生的緣故吧,對於腐竹,總是吃不夠。尤其逢年過節,總想買點腐竹回來,否則就覺失了點氣氛似的不圓滿。其實不僅是我,家鄉人但凡家裡做些像樣菜,總有腐竹炒肉,這大概是一種習慣使然吧。
腐竹在家鄉並沒有人加工,都買現成袋包裝回來。兒時,看到父親買回腐竹,就知道離年不遠了。再有,就是鄉下坐席會有腐竹炒肉,這道菜,在鄉土大廚熱熱鬧鬧的翻炒下,伴著後生們「看油,看油」的吆喝聲端上桌,此時吃流水席的人們是顧不上矜持的。流水席嘛,圖的就是隨意紅火,無需拿捏,鐵鍋柴火原汁原味兒最香。所以在過去,小孩兒們一是盼坐席,另一個就是盼過年。
家鄉地處苦寒之地,氣候不宜種黃豆,種莜麥多一些,黃豆都是用莜麥與川底人互換回來的。換回的黃豆除了過年生豆芽,還會做一點豆腐吃,當然也是很少的,就幾斤左右,不能頓頓管飽吃,母親只在燴菜或者燉肉時放一點。浸潤著肉湯的扇斜尖豆腐塊兒在鍋裡紅如如、筋顫顫的咕嘟著,香味兒拐著彎兒的往你鼻子裡竄,所以小時候吶,看著沒過正月就要吃沒了的豆腐,心裡總在想:什麼時候天天能吃上豆腐就好了!豆腐在我們那裡是稀缺品,腐竹更不必說,25歲之前,腐竹是怎麼做出來的我是不知道的。
家鄉的冬天,漫長而寒冷,吃不到新鮮綠色蔬菜,一日三餐土豆當菜,有時也作主食吃。平常吃飯,一缸醃鹹菜,一窖土豆,幾個番瓜,幾棵秋白菜,一櫃莜麵,從秋熬苦到大小雪前後殺豬,碗兒裡才能見到肥肉片兒。
冬天的人們算是享了一點福的,雖然沒有菜,但有了肉的日子總是有滋辣味兒的。人們喜歡熬肉湯湯蘸莜麵吃,喜歡熬肉臊子下麵條吃,不年不節炒菜甚少,但冬天的日子總會在肉香的熬煮當中變得豐盈而醇厚了一點。
到了過年,備年貨,天寒地凍,人們把積蓄了一冬的熱情都撲向了即將要來臨的年當中。綠色青菜捨不得買,基本都是在自家現有的東西上動腦筋,蒸幾籠點心放在甕裡凍上隨吃隨取,炸油糕、炸麻花,燒一些豬肉,買幾條凍魚,被太陽曬得暖融融的炕頭上,黃綠豆芽各生一盆,熱騰騰的年味兒就有了。
年夜飯,包餃子,燉雞、燉魚、餾肘子、燉骨頭,除了炒粉條,炒圓菜,母親必定還會炒盤腐竹炒肉。家人圍坐,炕桌上盤子壓著碟子,盆子挨著大碗兒,牆上有畫(年畫),碗裡有肉,一年的辛勞盡顯在這頓年夜飯了。我們此時挑肥揀瘦不知該吃哪樣好,燈影下的父母,看著孩子們吃的像小豬似的肚皮滾圓,連深深的皺紋裡都擠滿了濃的化不開的笑意。
正月裡常常眊人走親戚,有人情禮往的人家才算有風水。家裡來客,盤腿上炕,少不了喝幾盅酒,有酒有菜不算慢待,平時再不講究的人家,此時也會講究一下。調豆芽,扒肉條、丸子、肘子肉都是要裝在盤子裡上桌的,這些都是家鄉的傳統下酒菜,當然主人還會弄點裝門面的花哨菜,老話講的好啊,「請人不得不大氣」!這時候,腐竹炒肉就要登場了。凡物以稀為貴嘛。地下男人燒火,女人們將泡好的腐竹與豬瘦肉在炭火的熗炒下,散發出撩人的濃香味兒,醬油花椒在熱氣的燻騰中,將肉香與豆香完美契合,出鍋裝盤的這道菜,色香味兒一應俱全,再加上腐竹特有的口感,這場面才叫個場面,吃喝都是舒心的。
小時候,每年正月初三是去眊大舅的日子。只要一進村到溝口,坐在炕上的大妗妗老遠就看到我們了,沒等進門,她就把豬後丘肉從涼房裡取回家了。說話功夫,過年準備好的吃吃喝喝悉數端上桌,到最後,大妗妗肯定還會用豬瘦肉炒盤腐竹上來。大妗妗切肉不像母親連肥帶瘦一起炒,她是把肥肉剔除給我們全用瘦肉炒,這可完全是為迎合我的胃口。所以說去眊大舅等同於住姥姥家,能不愛去麼!
父親坐在炕上與大舅一邊喝酒,一邊總會品評大妗妗手藝:「你今年的粉條又沒壓成,礬小;你這腐竹用熱水泡的,粘了……」大妗妗邊笑邊包餃子臉上從不見生氣,儘管母親氣的在旁直用眼睛剜父親,而父親每回都跟沒看見似的還是自顧自的把話說道完。這種場景延續了十幾年直到我們搬離家鄉,大妗妗的腐竹炒肉也是一年不落的吃了十幾年,雖然大舅村裡的人也經常逗我「外甥是狗,吃了就走」,但親情倒是從沒因這些不取心的話而打半點折扣。我們小孩子呢,誰待你好壞其實分的很清楚哩!
那年,跟著二姑上中旗街上親戚家吃了一回腐竹炒肉,人家做的那道菜特別精細,加了胡蘿蔔與蒜苗配料,有紅是綠的裝在花邊盤子裡,不由在心裡暗暗比較,市民做出的菜是不一樣。這飯吃的呀,渾身都想裝出一副見過世面的樣子。期間,飯桌上還有盆黑豆腐燴菜,那是我第一次吃黑豆腐也是唯一吃過的一回,只可惜當時因為矜持不敢頻繁下筷子。自卑而敏感的鄉下娃,情怯是很多年後才擺脫的一種「沉重」。《平凡世界》裡孫少平因潤葉姐故意為其創造的一份獨處才使他放心而大膽的吃了一頓豬肉燴粉條,而當年的我們,很多時候是沒有這樣際遇的,我曾為這樣一份奢求而覺難堪過,懂事後,更多的則是感到痛苦、悲哀,貧窮曾那樣深深的傷害著我們的尊嚴。
長大後,離開家鄉的日子越來越長了,再無依靠。一個人闖蕩,經歷的事情多了,人生是怎麼一回事也就越來越有點懂了。
回頭再看,人呀,不管活多大,根兒是你想忘也忘不掉的一樣東西,而腸胃的記憶也是伴隨你終身的,尤其是親愛的家鄉味道,不管你走多遠,也不管你離開多久,這個東西,誰他都沒有免疫力。只不過,越是在貧窮中走過的人,回憶就越是溼淋淋的。我曾在無數個想家的日子裡,一遍遍的做著家鄉飯,而腐竹炒肉這道菜總能將心牽扯的很遠很遠。沉浸在那樣的時光裡,家,很近很近,近的能聞到它的氣息,似乎又回到了被母親疼愛的歲月中。
上回,母親又泡了一大盆腐竹,站在鍋邊一邊炒,一邊說:「小時候,你們愛吃腐竹,過年買上一點點總也吃不夠。正月泡在水盆裡的腐竹,被你們姐弟能偷吃一半兒。現在你們總算能管飽吃了,再不用像小時候那麼苦,我這輩子也就算行了」。母親啊,母親,我們之所以活成個人模樣來,您這一輩子,何嘗不苦吶……
腐竹炒肉,看似平常,一旦成了歲月,便是永恆的!
本文作者:山菊 ,內蒙古察右中旗人。
點擊下面藍字可讀作者往期作品:
鄉愁是一籠莜麵【草根文人原創鄉土作品】
老家燴菜【夏天裡的一道下飯菜】
鄉味兒 ▌炒雞蛋、烙油餅
鄉味兒 ▌喝面
鄉味兒 ▌吃糕
鄉味兒 ▌粉 條
編輯:陽 陽
校對:欣 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我們
投稿郵箱:shanju2_0@163.com
也可直接發送投稿意向至後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