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指《霸王別姬》後無佳作?陳凱歌是怎麼一步一步掉下「神壇」的

2020-10-26 令狐伯光


文|令狐伯光

最近,國內最火的綜藝大概是《演員請就位2》。

這檔綜藝也非常的神奇,演員表演爭議無數,導師懟人言論不斷火出圈。

24日晚,這檔綜藝播出最新的一期。

其中李誠儒在《霸王別姬》過後,沒有看過陳凱歌其它電影。

因為《霸王別姬》標準定得太高,他到現在都沒有看這部之後的電影。

陳凱歌聽到這句話過後,非常的不滿意。

但人家是文化人,說了」「他是生活和沉浸在過去時代中間的、感受到過去時代夕陽的一位老藝人。」

這種「陰陽怪氣」的方式,用來揶揄李誠儒落伍了。

今天並不分析這檔綜藝上的表現,還是分析下陳凱歌吧。

陳凱歌到底是怎麼掉落「神壇」的。

陳凱歌與第五代大導演

既然要說陳凱歌如何掉落「神壇」。

那麼,自然先分析下陳凱歌如何封神的?

我個人認為,還是那個「英雄造就時代,時代成就英雄」那個老話罷了(當然他們不是英雄,文化人罷了)。

第一個時代,自然就是1978年的「改革開放」了。

在此之前,國內文藝圈什麼情況大家清楚。

這倒並不是78年過後,張藝謀等代表的五代導演就上位。

這是一個時代的轉折點,但當時電影主流還是他們的前輩。

也就是謝飛、吳天明和謝晉等第三代和第四代導演。

《城南舊事》《牧馬人》《高山下的花環》《盜馬賊》等等。

如果按照時間算,70年代末期與80年代,這段時間是三四代大導演的時期。

第五代導演開始冒出頭,則是在80年代中後期。

張藝謀、陳凱歌、田壯壯、黃建新、吳子牛、孫周、夏鋼、霍建起、馮小寧等等,第五導演的履歷便不追溯了。

這當中有部堪稱轉折點的電影。

1984年的電影《一個和八個》。

1983年,廣西電影製片廠,破格成立了張軍釗、張藝謀、肖風、何群四個應屆畢業生為主的「青年攝製組」,讓他們拍攝一部電影《一個和八個》。

這部電影被喻為被列為「第五代」電影人的第一部作品

在此過後,張藝謀等人正式進入電影圈。

1987年,張藝謀獨立執導的《紅高粱》問世,首部電影就獲得了國內外多項重磅大獎。

在此過後,整個90年代都是張藝謀的巔峰時期。

不過,陳凱歌導演電影的時間要早得多。

1984年就拍攝了首部電影《黃土地》。

86年拍了《大閱兵》,87年拍了《孩子王》,91年拍了《邊走邊唱》。

1993年,陳凱歌交出中國影史永恆神作《霸王別姬》。

反正第五代導演的情況,大概如下。

80年代中後期,從冒出頭到成為內地電影的中流砥柱。

整個90年代時期,第五代導演電影生涯達到巔峰,在國內外取得中國電影當前都無法企及的成就。

如果單純來看履歷和成就。

張藝謀出手就是巔峰,巔峰一直延續到商業片時代。

陳凱歌開始是積累,磨礪幾年達到巔峰了。

《霸王別姬》前後幾部文藝片,可能因為「文藝氣質濃鬱」觀眾那裡有爭議,但電影圈內評價不低。

比如之前的《黃土地》《邊走邊唱》《孩子王》。

之後的電影《荊軻刺秦王》《和你在一起》等。

糾結的第五代導演

陳凱歌和第五代大導演為何能封神?

它就是在中國「改革開放」過後,當時風起雲湧的中國社會。

當時整個社會的文化思潮,其實是「反思文學」和「傷痕文學」的天下。

我們不能說沒有張藝謀,陳凱歌,在時代推動下也會誕生「王藝謀」,「李凱歌」之類的導演。

但50年代出生,從那個年代成長起來的陳凱歌們。

他們確實更了解那個時代的文化精神,最終結合個人機緣從而成功。

2001年,中國籤署WTO全面進入了市場化。

這就是中國電影下一個時代的轉折點。

在上個時代獲得巨大成功的第五代導演們,他們毫無疑問擔起這個時代「中國電影商業時代」發展的擔子。

不過,「影視工業」這個東西它不是憑空來的。

它需要一代又一代電影人摸索,挖掘和建立,而且還和這個國家背後的工業實力息息相關。

美國好萊塢,日本電影,與後來的韓國電影莫不是如此。

但成長於特殊年代,第五代導演藝術片巔峰時期,背後工業實力根本不行的中國。

當時根本沒有商業電影這一套。

陳凱歌們也不知道怎麼拍商業大片。

香港電影人要了解一些,同時已經北上,但有各種磨合的問題。

然而「天降大任於斯人也」。

張藝謀們作為內地電影人領軍人,不上也得硬著頭皮上。

於是乎,他們拍出了大量他們以為的商業類型大片。

時間已經過去十多年了,我們回頭來看,這些電影其實還不錯(主要是後來國產電影更爛的襯託)。

實際上,這批電影除了極個別電影。

比如張藝謀的《英雄》,後來姜文導演的《讓子彈飛》。

第五六代導演這個時代拍的絕大多數商業片,都有著這樣那樣的問題。

如果從電影角度上分析,差不多就是。

它們有商業片的大明星、大特效和大場面。

但在故事劇情上面,要麼簡單到流俗,要麼複雜到爛俗。

其實,一個詞很好形容第五代導演商業片的問題。

——糾結!


陳凱歌如何掉落「神壇」

張藝謀糾結,陳凱歌糾結,姜文糾結。

反倒是掛了個尾巴,不算第五代導演的馮小剛沒那麼糾結。

所以,馮小剛拍的商業大片反倒市場意義的好看一些(簡單純粹)。

他雄心勃勃想拍的史詩大片《1942》問題不少,我個人覺得這是能力問題,而不是糾結的問題。

由於主要是寫陳凱歌,張藝謀等其它導演不提了。

實際上,第五代導演當中最糾結的也是陳凱歌。

而且是那種「文人式鑽牛角尖」式的糾結,如果準確形容陳凱歌后來拍的電影。

大概是一部電影的審美和內核是陽春白雪式的大道理,但內容和形式卻是下裡巴人式的商業元素。

陳凱歌每一部商業大片。

除了題材和《霸王別姬》相近的《梅蘭芳》,還有講「網絡暴力」他相對不懂的《搜索》。

其它每部電影陳凱歌都陷入了這種無比糾結的狀態。

比如陳凱歌電影的轉折點《無極》。

這部電影從類型上看是部東方魔幻大片。

如果從電影角度上分析,你要說這部電影爛,它好像又不爛。

全明星陣容不提。

電影的美術,攝影,服化道和特效方面等等。

它在當年中國電影當中,絕對是數一數二的(雖然日本元素濃鬱了點)。

如果你找電影的內容內核。

裡面有著一堆宏大和有著隱喻的魔幻設定,與充滿了詩意的臺詞。

「真正的速度你是看不見的,就像風起雲湧、日落生息,就像你不知道樹葉什麼時候變黃,不知道你的孩子什麼時候長出第一顆牙,不知道你會在什麼時候愛上一個人。」

那麼,《無極》這部電影最大的問題是什麼?

那就是沒有完整的故事劇情和角色塑造。

再好的概念設定與臺詞,它是撐不起一部架空魔幻電影的。

這個問題放到網絡小說當中都成立,何況一部時間有限的電影。

《趙氏孤兒》男主角程嬰的糾結,就是陳凱歌的糾結。

程嬰在親生兒子和莊姬的託付之中糾結,中間程嬰是否要讓趙孤為自己復仇而糾結,後面程嬰是否要讓趙孤去復仇而糾結——

《道士下山》因為改編徐浩峰小說,而原著我看過。

這部電影實在無法冷靜,故不做出評價。

《妖貓傳》也是如此。

前半部分就是白居易聯手空海破案,與徐克的《狄仁傑》其實差距不大。

只是將狄仁傑的詭秘江湖,給換成了離奇的幻術。

如果後面兩人正常破案,最後大戰幕後boss,特效和劇情處理到位些,它就不失為一部優秀的國產商業類型大片。

但陳凱歌不能這麼拍。

這麼拍了他還是頂級導演陳凱歌麼?

電影後半段敘事轉換,變成所有人爭奪「混血楊貴妃」,用來隱喻人人都愛的大唐盛世的逝去。

中間夾雜著用幻術隱喻權謀,唐密和夾雜東瀛文化的處理。

它仍然是非常糾結的。

糾結到上映的時候觀眾爭論不已。

尾聲

要說陳凱歌為什麼糾結?

這也不是陳凱一個人糾結不是嗎?

中國第五代大導演都很糾結,只是糾結的程度有高低而已。

《八佰》《金剛川》上映後,管虎代表的第六代導演也糾結。

我個人認為,第五代導演成長的年代形成的文化認知,與好萊塢大片,日韓和中國香港式的商業大片不同。

最重要的是,與當前中國觀眾的精神需求也不同。

如同在當下大國崛起,文化自信崛起的背景環境之下。

比如近年大熱的各種主旋律電影。

中國年輕觀眾甚至很多觀眾,他們是真的就想看簡單純粹,真實而又敬畏的當年那種革命精神。

結果呢?

《攀登者》類的香港電影人根本不懂。

因為他們壓根不是一個環境成長起來的。

管虎的《八佰》《金剛川》輿論爭議無數。

原因是自己個人特殊的想法太多(還很多額外騷操作),內核不簡單也不純粹(思想表達甚至有巨大的爭議)。

陳凱歌拍的商業大片,其實就是這種糾結。

說到底:拉不下面子,放不下高傲的身段;既瞧不起普通觀眾,又想要普通觀眾撐 起來的商業上的成功——

最後,陳凱歌並不是一步一步掉落「神壇」。

而是他們這代電影人就是這樣。

中國發展太快十年一變,文化思潮風起雲湧。

當年時代將他們推上了那個位置,這個時代他們就顯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另外,陳凱歌當前確實還沒拍過主旋律大片。但《我和我的祖國之白晝流星》篇證明了,他拍主旋律也很糾結。

前幾天官宣《長津湖》陳凱歌是聯合導演。

我已經有些擔心這部戰爭片了。

一邊是觀眾和時代需求簡單純粹的「主旋律」電影。

而電影人交給觀眾的卻是無比糾結的電影。

希望中國電影加油吧!

相關焦點

  • 被指《霸王別姬》後無佳作,《無極》口碑差到不敢看,陳凱歌也和李誠儒槓起來了
    李誠儒:凱歌導演過《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無極》形式大於內容。陳凱歌:誠儒老師還活在舊時代呢,看不到世界的進步!當時還有件很出名的事,有個叫「胡戈」的網友,看完《無極》後覺得太難看了,於是製作了個名為《一個饅頭引發的血案》的惡搞視頻,將影片和央視《法治報導》節目重新剪輯,轟動了整個網絡。
  • 陳凱歌《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所以這部影史經典真的是代拍?
    這以後陳凱歌拍的電影,從《無極》到《妖貓傳》,口碑評價距離《霸王別姬》相差太遠了。所以,坊間傳聞,說什麼陳凱歌之前拍的電影,都有陳老爺子指導,甚至是代拍,所以陳凱歌在《霸王別姬》之前的電影水準都不錯;自從陳老爺子去世以後,沒有人再給陳凱歌指導了,所以陳凱歌后面的電影就拉跨了。這個傳聞傳到最後,就變成了陳凱歌的電影《霸王別姬》是陳懷皚代拍了。
  • 降落神壇的陳凱歌
    作為一名90後,說實話,我並沒有看過太多陳凱歌導演的作品,包括近年的《道士下山》,也許是陳導的指導水平太高了,關於陳導的影片我們不是能看的太懂。 陳導最出名的電影眾所周知是《霸王別姬》,這部電影也是張國榮的最好的電影,很難說是張國榮成就了《霸王別姬》,成就了陳凱歌,成就了成為首部獲此金棕櫚獎殊榮的中國影片。還是陳凱歌成就了張國榮。
  • 陳凱歌沒有江郎才盡,《霸王別姬》之後再無佳作的原因只有一個
    是因為《霸王別姬》,小編也不例外。然而《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的作品出現了斷崖式的下滑。是什麼讓一位才華橫溢的導演停步不前,甚至一再退步?帶著這樣的好奇,從《演員請就位》第一季到現在的第二季對陳凱歌的觀察,小編對陳凱歌導演有了新的認識。
  • 拍出《霸王別姬》的陳凱歌,在《無極》之後被罵了整整15年
    那個曾經拍出《紅土地》和《孩子王》的陳凱歌,為何在《霸王別姬》之後便再無佳作了?若要釐清這個問題,恐怕還得從陳凱歌這個人開始說起。回顧往昔,《霸王別姬》從籌備到正式開拍,其整個過程可謂是一個奇蹟。要追溯這部劇的起源,這還從1993年往上再倒騰個15年。1978年,香港女作家李碧華在看完京劇《霸王別姬》表演後迅速寫下了同名作品。整整十年,當時在香港拍戲成名的徐楓看完這部小說後買斷了《霸王別姬》的版權。
  • 《活著》PK《霸王別姬》張藝謀和陳凱歌的巔峰對決
    日月爭輝,風雲際會,張藝謀對陳凱歌,終於迎來巔峰對決。而後,陳凱歌,步入神壇;張藝謀,飲恨人間。一生瑜亮情結,張大師處處棋高一著,唯一的一次潰敗,就是巔峰對決。《霸王別姬》,是中國影史名副其實的「雙子星」,兩顆最奪目的星。
  • 解讀《霸王別姬》,陳凱歌江郎才盡了?
    又看了《霸王別姬》後,一對比,尤其是在意境上,《美國往事》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而也沒必要說《霸王別姬》是什麼「中國往事」了。 以往從未懷疑過陳凱歌的才華,這次再看,腦海裡一直浮現那個古老的疑問——這真是陳凱歌拍的嗎?
  • 淺談林夕:一個不願醒來的夢,讓他一步一步跌落神壇!
    林夕就是第二類,一個可以用歌詞成就歌曲,成就歌手的作詞人,一個在歌詞創作領域走上神壇的男人!自1985年發布作品《曾經》後,累計創作了4000多首歌曲。林夕的佳作比比皆是,《十年》《紅豆》《似是故人來》《流年》等等,林夕最成功的作品,恐怕就是為王菲量身定做的那首《紅豆》,這首歌不僅成就王菲歌后的地位,更成就林夕在華語作詞人界的神格。
  • 曾經的金棕櫚獎得主,為何被說《霸王別姬》後,再無陳凱歌
    陳凱歌應該是中國家喻戶曉的導演了,當年憑藉與張國榮張豐毅合作的《霸王別姬》拿下第46屆坎城電影節金棕櫚獎,名聲大振。不過也就是從《霸王別姬》開始,陳凱歌的電影質量走起了下坡路,陳導也是被人稱作「出道即巔峰」。那麼為何《霸王別姬》之後再無陳凱歌呢?一起來看看吧。
  • 《霸王別姬》外無佳作,但不能稱本片導演不是陳凱歌,而是他父親
    一直以來總有這樣的提法,說電影《霸王別姬》名義上是陳凱歌拍的,實際上是他的父親陳懷皚拍的。之所有有這樣的傳聞,一方面陳懷皚作為一名老電影人,確實擔任了本片的藝術指導,而且到片場進行過一些指導;另一方面,陳凱歌迄今為止最成功的作品就是《霸王別姬》,而且執導作品是越到後來越平庸。《無極》、《搜索》等影片總讓人懷疑,這和《霸王別姬》的導演是同一個人嗎?
  • 陳凱歌,走下神壇了?
    ▼ 在最近播出的《演員請就位2》的綜藝節目中,陳凱歌繼《霸王別姬》之後,陳凱歌導演似乎沒有什麼讓人叫好的片子。更讓人震驚的是,有人爆料說,《霸王別姬》是陳凱歌老爸執導的….額,我們不是來八卦的。今天是主題是關於「成長」,通俗一點,就是「如何在變老的路上,越來越好?」還是以普洱茶作為例子。
  • 寫出《霸王別姬》劇本的中國第一編劇,如今為何反罵陳凱歌?
    寫出《霸王別姬》劇本的中國第一編劇,如今為何反罵陳凱歌?但當徐帆滿心期待的將小說拿給陳凱歌的時候,他卻在看完之後搖了搖頭。不甘心的徐帆,硬是讓陳凱歌接下了這部小說,無奈之下,他拿著小說跑去找了蘆葦。從小就在陝西生活的蘆葦,對北京話了解並不多,一個地道的北京人是怎麼說話的,成了困擾他的難題。為此,他特地託陳凱歌找來了《茶館》的錄像,一遍一遍地熟悉《茶館》中的北京方言,最終寫成劇本的時候,已經成了一句句正宗的北京方言了。作為編劇,蘆葦做到了對劇本的精雕細琢,更重要的,是他將《霸王別姬》的意義,上升到了非凡的角度——人性。
  • 陳凱歌跌下了神壇,封神作《霸王別姬》被深扒,原來是靠拼爹
    可即使這樣,為什麼還沒有人來打醒陳凱歌。當初《霸王別姬》憑藉9.6的高分力壓別的巨作,一舉成為收視冠軍。在此後的27年內,陳凱歌再無這樣的巨作,就像李誠儒老師說的一樣「形式大於內容」。》真正的導演是陳凱歌的父親陳懷皚,當初為了奠定兒子陳凱歌在圈內的地位,這部作品完結以後,就讓陳凱歌掛名導演。
  • 《妖貓傳》證明《霸王別姬》是陳凱歌拍的
    《無極》之後,中國電影一直有一個荒謬的傳言:《霸王別姬》是陳凱歌父親拍的,這件事,陳凱歌終於不必再解釋了。因為《妖貓傳》之後,誰還能說陳凱歌是一生只拍一部好片的導演? 《霸王別姬》後24年,《無極》後12年 陳凱歌用《妖貓傳》找回了陳凱歌在此之前,陳凱歌一直憋著一股氣,一股從《無極》開始,憋在心裡的氣。六年籌備、五個月拍攝、一年後期。《妖貓傳》幾度沉浮,上映前一度風雲驟變,大家都在猜測:陳凱歌這一戰,能不能成?真,畢其功於一役。
  • 《霸王別姬》韓國將重映,沒有了張國榮,陳凱歌就再無神作?
    張國榮演過的戲很多,但最鑽到人們心裡的角色,大概就是《霸王別姬》裡的程蝶衣。扮演袁四爺的葛優在看過張國榮的表演後說,「恍惚間,看到張國榮,就好像看到了程蝶衣」。連歌壇天后麥當娜看過電影後也被程蝶衣迷倒。
  • 十五年了,陳凱歌為什麼還是咽不下那口「饅頭」?
    【霸王別姬】的起點太高,陳凱歌以後的片子都沒看過。【無極】是陳凱歌心中拔不掉的一根刺,摧毀【無極】,就是摧毀陳凱歌的驕傲——雖然這份驕傲十幾年前就已經被摧毀過了。,【無極】是拍給十年後的人看的電影。,年近七十的他圓滑的外表下,仍藏著一絲孩子氣的任性。
  • 演員:無極難揭爛片標籤,陳凱歌再受質疑,霸王別姬到底誰拍的?
    《無極》直到現在都很難揭掉爛片的標籤 陳凱歌曾經說過,10年內能看懂《無極》這部電影的人不多,的確有很多電影在上映很長時間後才鹹魚翻身,周星馳的《大話西遊》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可10年過去了,大家還是看不懂《無極》。借著這檔節目的熱度,陳凱歌再次受到了大家的質疑,甚至有人都納悶《霸王別姬》到底是誰拍的?
  • 當陳凱歌的《霸王別姬》成為往事,當再憶張國榮與程蝶衣
    有人說:在這部劇裡頭一些場景能夠看見《霸王別姬》的影子,這是致敬。這個節點上,我又雙叕刷了一遍《霸王別姬》。而這是《霸王別姬》1993年上映後的第二十七年。張國榮2003年離開後的第十七年。當霸王別姬成為往事。當再憶張國榮程蝶衣。
  • 拍出最好華語片的陳凱歌為何比張藝謀段位低?
    自從【紅高粱】後張藝謀佳作不斷,而此時的陳凱歌,有好幾年光芒變得愈發暗淡了,但是他的心氣十足,沒有氣餒,鬥志昂揚,終於,時來運轉,迎來了屬於他的燦爛春天,93年他拍出了華語影壇最好的電影【霸王別姬】,其廣度其深度被人津津樂道,尤其是對中國社會變遷的的反思,對人性的洞察等等,發掘的十分到位,名副其實。
  • 《霸王別姬》二十七年,這部神劇真的是陳凱歌拍的嗎?
    一年後,在香港遊歷的李碧華在看完京劇《霸王別姬》以後寫出了一部同名小說。彼時的李碧華也算是個「追星女孩」,對於京劇的喜歡來自於當時的明星狄龍和姜大衛的片子。《霸王別姬》後再也拍不出好片子了?沒想到這一改,《最後的瘋狂》上映後一舉成為1988年的票房冠軍。吳天明惜才,決定讓這個「進過監獄」且「一事無成」的年輕人破格提拔為編劇。而買下《霸王別姬》版權的徐楓也與這一年找到了陳凱歌。陰差陽錯,藉由徐楓和吳天明兩人的牽線搭橋,《霸王別姬》的劇組算是串到了一條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