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民國大家之嚴復:著名翻譯家教育家、新法家代表人物

2020-12-24 騰訊網

嚴復(1854年1月8日—1921年10月27日),男,原名宗光,字又陵,後改名復,字幾道,漢族,福建侯官縣人,近代極具影響力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著名的翻譯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

先後畢業於福建船政學堂和英國皇家海軍學院,曾擔任過京師大學堂譯局總辦、上海復旦公學校長、安慶高等師範學堂校長,清朝學部名辭館總編輯。在李鴻章創辦的北洋水師學堂任教期間,培養了中國近代第一批海軍人才,並翻譯了《天演論》、創辦了《國聞報》,系統地介紹西方民主和科學,宣傳維新變法思想,將西方的社會學、政治學、政治經濟學、哲學和自然科學介紹到中國。出版有《嚴復全集》。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9歲。

嚴復所提出的「信、達、雅」的翻譯標準,對後世的翻譯工作產生了深遠影響。是清末極具影響的資產階級啟蒙思想家,中國近代史上向西方國家尋找真理的「先進的中國人」之一。

早年經歷

1854年1月8日(鹹豐三年十二月十日)嚴復出生於今福建省侯官縣蓋山鎮陽岐村一中醫世家。

1866年(同治五年)嚴復父親病逝,學館中輟,嚴復放棄走科舉「正途」。

1867年(同治六年)入福州船政學堂學習駕駛,改名宗光,字又陵。

1871年(同治十年)福州船政學堂畢業,為該學堂第一屆畢業生,先後在「建威」、「揚武」兩艦實習5年。

1872年(同治十一年)取得選用道員資格,改名復,字幾道。

留學英國

1877年3月(光緒三年二月)赴英國學習海軍,與出使英國大臣郭嵩燾結為忘年交。1879年6月(光緒五年五月)畢業於倫敦格林威治的皇家海軍學院(Royal Naval College)。

學成回國

回國後,被聘為福州船政學堂教習。

1880年(光緒六年)到天津任北洋水師學堂所屬駕駛學堂「洋文正教習」,學生中有後來因辛亥革命而出名的黎元洪。

1889年(光緒十五年)報捐同知銜,以知府選用,派為北洋水師學堂會辦。

1890年(光緒十六年)升為北洋水師學堂總辦,但因與李鴻章不合,有意退出海軍界,另謀發展。

1891年10月8日(光緒十六年)嚴復獲得候選道的官銜。

1895年(光緒二十一年)中日甲午戰爭後在天津《直報》發表《論世變之亟》、《原強》、《闢韓》、《救亡決論》等文,主張變法維新、武裝抗擊外來侵略。

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創辦俄文館,並任總辦,俄文館為中國最早的俄語學校;幫助張元濟在北京創辦通藝學堂;9月24日捐款100元資助梁啓超與汪康年在上海創辦的《時務報》。

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和王修植、夏曾佑等在天津創辦《國聞報》和《國聞彙編》,宣傳變法維新;將《天演論》在《國聞報》報上連續發表。

1898年(光緒二十四年)光緒帝命嚴復來京覲見,闡述變法主張;改捐同知;撰《上光緒皇帝萬言書》;9月《國聞報》因報導戊戌政變的詳情,被清政府勒令停辦。

1900年(光緒二十六年)義和團運動爆發,嚴復離開天津,避居上海;參加汪康年、唐才常發起的「中國議會」,被選為副會長;創辦名學會,講演名學。

1901年(光緒二十七年)應開平礦務局總辦張冀邀請赴天津主開平礦務局事,後任該局總辦。

1902年(光緒二十八年)赴北京任京師大學堂附設譯書局總辦。

1904年(光緒三十年)辭去京師大學堂附設譯書局總辦一職,回到上海。

1904年冬發生開平礦務局訴訟事件,被邀前往英國倫敦進行交涉。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孫中山由美洲到達英國,特意去拜訪嚴復,二人進行了長時間的會談。

回到上海,協助馬相伯創辦復旦公學。

1906年(光緒三十二年),任復旦公學校長,為該校第二任校長;被安徽巡撫恩銘聘去任安慶任安徽師範學堂監督。

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恩銘被刺,嚴復離開安徽師範學堂。

1908年(光緒三十四年)在北京任學部審定名詞館總纂。

1909年5月(宣統元年四月)被派充為憲政編查館二等諮議官、福建省顧問官。

1910年1月17日(宣統元年十二月七日)清廷賜予文科進士出身。

1910年(宣統二年)海軍部授為協都統,後任資政院議員。

1911年(宣統三年)創作大清國歌《鞏金甌》。

1912年京師大學堂更名為北京大學,任首任校長;11月辭去校長職務。

1913年總統府外交法律顧問。

1914年1月26日被舉為約法會議議員;後被任為參政院參政。憲法起草委員。

1915年5月嚴復被袁世凱聘為憲法起草員;8月23日籌安會宣布成立,嚴複列名為籌安會的發起人,支持袁世凱復闢帝制。

1916年袁世凱死後,國會要求懲辦禍首及籌安會六君子,嚴復避禍於天津。

1920年因哮喘病久治無效,回到福州養病。

1921年10月27日在福州郎官巷住宅與世長辭,終年69歲。

---------------------------------

推薦好書好詩好故事

天天送好書,

分享即快樂!

相關焦點

  • 著名啟蒙家嚴復行書欣賞:清和遒麗、蕭散灑脫!堪比當代書法名家
    眾所周知,嚴復先生曾任北大的校長,他的譯作《天演論》更是對時人有著巨大之影響。他的而今天我們要介紹的確實嚴復先生的書法,從他的字裡行間欣賞其人格魅力和精神學養。其實,除了教育及思想啟蒙,嚴復的書法也是非常了得,尤其是他的行書。
  • 春秋戰國時期十大大家人物
    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曾擔任宋國大夫,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 列子,名禦寇,戰國前期道家代表人物,古帝王列山氏之後。先秦天下十豪之一,道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文學家、教育家。
  • 「人物」民國大家之潘光旦
    著作除有《優生學》《人文生物學論叢》《中國之家庭問題》等外,另有譯著《性心理學》等。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之一。另外三位是葉企孫、陳寅恪、梅貽琦。人物生平1913年,江蘇省政府諮送北京清華學校。1957年反右派鬥爭中被錯劃為右派分子,是人類學、民族學界著名五大右派(吳澤霖、潘光旦、黃現璠、吳文藻、費孝通)之一。他的「罪名」之一就是所謂「破壞民族關係」。他在土家族民族識別中辛勤而傑出的工作竟然成了右派罪行之一, 潘光旦和費孝通愛散步,傍晚時分,常看見這二個人到校門外散步。
  • 嚴復:我不止是個思想啟蒙家
    :我不止是個思想啟蒙家文/ 同古堂關於嚴復,郎鹹平說他最後只成為了中國歷史上一顆耀眼的彗星。遺憾的是,歷史無法假設,這位康有為眼中的「精通西學第一人」,最終止步於「天演論」和以英國哲學思想為主的翻譯工作。然縱使如此,嚴復的啟蒙,對於晚清國民根深蒂固的思想頑疾,尤是精神利刃;其所翻譯赫胥黎的《天演論》當中,「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觀點,對於今人而言,也依舊是當頭棒喝。
  • 【人物】民國大家之蔣夢麟: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
    蔣夢麟(1886年-1964年),原名夢熊,字兆賢,號孟鄰,浙江餘姚人,中國近現代著名教育家。 蔣夢麟一生致力於教育工作,在任北京大學校長期間,他致力於「整飭紀律,發展群治,以補本校之不足」。在教育主張上,蔣夢麟認為教育的長遠之計在於「取中國之國粹,調和世界近世之精神:定標準,立問題」,以培養「科學之精神」、「社會之自覺」為目標。主要著作包括自傳體作品《西潮》、《新潮》、《談學問》、《中國教育原則之研究》等。
  • 「民國人物」:不懂外語的著名翻譯家——「曠世譯才」林琴南
    此後,在近30年的時間翻譯了近200部文學作品,成為中國近代文學翻譯第一人。他就是民國文壇的傳奇人物林琴南。林琴南和王壽昌翻譯的《巴黎茶花女遺事》林琴南,名紓,字琴南,號畏廬,別署冷紅生。1852年出生在福建閩縣(今福州),與嚴復、辜鴻銘並稱為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最著名的三個福建人。
  • 時代的巨擘——嚴復(12)▏嚴復與《天演論》
    昨天我們說完了甲午海戰中的嚴復。當時犧牲的很多將領都是嚴復的好友、同學和學生,嚴復的悲憤之情可以想像,於是他對李鴻章的指責非常激烈。1895年嚴復連續在天津《直報》上,公開發表五篇政論性文章,矛頭直指封建王朝及李鴻章等大臣,這會不會捅了馬蜂窩了呢?嚴復的擔心確實成了事實。同僚洪翰香總在李鴻章面前打小報告,處處對嚴復進行掣肘。
  • 嚴復 :一個有價值的普通人
    這件事可不小,後來中國許多著名人物,比如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中華民國第一任總理、復旦大學開創者唐紹儀;清華大學第一任校長唐國安等就出自這批留學生。那個福建侯官出生的小男孩嚴復、嚴幾道呢?幾十年以後,他成了一個被人稱為中國近代啟蒙思想家的、非同凡響的、普通人。  什麼叫啟蒙思想家?咱們中國,自古就有老子、孔子、墨子等等一大堆聖賢,這麼牛一國家,還需要誰來給俺們啟蒙?
  • 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中國十大現代傑出人物事跡
    對中國貢獻巨大的人物、中國現代著名人物30個、影響當代中國50位名人、中國十大著名人物、中國近代100名名人、中國現代傑出人物事跡、中國現代50個傑出人物、近代中國十大影響人物; 莫言,原名管謨業,1955年2月17日出生於山東高密,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2012年諾zhi
  • 啟蒙思想家嚴復的人生,為何最終會拐個彎?
    這個老人,生前曾享有盛名,康有為說他「精通西學第一人」,梁啓超說他「於中學西學皆為我國第一流人物」,胡適評價他為「介紹近世思想的第一人」。但在晚年,他的一個行為卻又讓不少人不解,乃至非議。他叫嚴復,我們知道他,是因為歷史教科書告訴我們,他翻譯了《天演論》。
  • 百家爭鳴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據載,至漢代初期,以著作形式表述自己學術觀點的有189家。漢史學家將其分門別類,歸為11家。 道家:代表人物:老子、莊子、楊朱。作品:《道德經》《莊子》。 墨家:代表人物:墨子。作品:《墨子》。 法家:代表人物:韓非、李斯、商鞅。作品:《韓非子》。
  • 嚴復創作清朝國歌《鞏金甌》
    國歌是代表國家的歌曲,由政府制定或採用,通常在隆重集會、國際交往儀式等場合演奏或演唱,是一個國家、民眾共同心聲的表達和共同意志的體現,具有統一思想、激發愛國情感、催人奮進的巨大作用。中國歷史上第一首法定國歌《鞏金甌》,由清政府在宣統三年八月十三日(1911年10月4日)正式頒布。
  • 【人物】民國大家之徐志摩:新月派代表詩人
    現代詩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詩人,新月詩社成員。 1915年畢業於杭州一中,先後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天津北洋大學和北京大學。1918年赴美國克拉克大學學習銀行學。十個月即告畢業,獲學士學位,得一等榮譽獎。同年,轉入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的研究院,進經濟系。1921年赴英國留學,入劍橋大學當特別生,研究政治經濟學。
  • 民國「黃金剩女」呂碧城的另類民國範兒
    獨身漸漸成了「民國範兒」的一種表現形式,生前身後,著名獨身者紛紛被賦予「為情所傷」的傳說,演繹出無數「一生苦等一人」的佳話。其實,每個人的獨身都有各自的原因,甚或沒有原因,在他們的觀念裡,結婚並不是人一生必須做的選擇。當時社會也給予他們尊重和寬容,使其能夠保守屬於自己的精神領地。
  • 妄議民國 不需要理由
    前幾年,媒體曾評選出近代「十大國學大師」,其中有魯迅、郭沫若等人,大家都笑了。魯迅這些年被拔得太高了,已經成了連他自己都不認識的「神」。其實在民國的學術界,魯迅還排不上號,他的貢獻在思想上,而不是學術上。那麼,哪些人才是真正的民國「十大國學大師」呢?
  • 137位民國文化名人真實容貌老照片(下)
    梁實秋(1903-1987),浙江餘杭人,著名散文家、翻譯家,著有《雅舍小品》《實秋自選集》等,譯有《莎士比亞全集》。現代記者、文學家、翻譯家。晚年與妻子文潔若合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穆時英(1912-1940),浙江慈谿人,新感覺派代表人物,著有《南北極》等小說多種。
  • 不懂外文的民國時期翻譯家林琴南的幕後英雄
    月旦人物    □蔡登山 臺灣學者    2010年10月中旬,臺北《文訊》雜誌舉辦一年一度的重陽敬老,邀請資深藝文作家聚餐聯誼,筆者雖已年過半百,但還未符「資深」門坎,只能忝為陪客。
  • 宋朝歷史上的十大著名人物
    王安石,北宋時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改革家主持變法改革。 朱熹,宋朝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儒學集大成者,世尊稱為朱子。
  • 甲午海將 曾宗鞏 被忽略的翻譯大家
    《三千年豔屍記》。1895年,因受甲午戰敗的刺激,嚴復開始述譯《天演論》,經過多次修訂、增刪,在1898年6月正式出版,一時洛陽紙貴。  林紓因翻譯《巴黎茶花女遺事》的成功,在當時已是名滿天下的翻譯家。他因不懂外語,需要翻譯者進行口述,他則「筆述」。  嚴璩是嚴復的長子,當時剛從英國留學回來,通曉英國正統學派的經典文獻。
  • 嚴復的「八大名譯」
    這就是嚴復翻譯的《天演論》。魯迅在南京求學,「買來了白紙石印的一厚本《天演論》」,「一口氣讀下去」,而且還「一有空閒,就照例地吃侉餅、花生米、辣椒,看《天演論》」(魯迅《朝花夕拾·瑣記》)。《天演論》與食品、禦寒而食的辣椒都成了須臾不可離的東西。及風而下,「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從那一代人的姓名字號中,也可發現其影響之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