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喜從天降丨普安縣樓下鎮偏坡村村民張家權

2020-12-27 天眼新聞

我叫張家權,我的老家坐落在大山腳下,地屬普安縣樓下鎮偏坡村團牛二組。

說起家,其實我沒有家。父母在我小時候就去世了,我一直和爺爺生活。長大後我結了婚。在老家我沒什麼經濟來源,又加上爺爺也去世了,我只好和妻子去投靠嶽父嶽母。在嶽父嶽母家住了幾年,我因為孩子多,負擔重,就和妻子咬緊牙關來到興義,在這個舉目無親的地方租了間舊房子「安家落戶」了。

為了孩子的未來,我每天早出晚歸,一幹就是十幾年。即便這樣,我也只能勉強維持家庭生活。後來我經朋友介紹,去外地謀生,妻子在家照顧孩子。幾經周折,我也只夠養家餬口。

2014年的一天,我在外打工時,突然接到村裡通知,說我家被列為精準扶貧戶,並且有很多的經濟補貼和政策支持。這對我來說,真是喜從天降啊!

更讓我驚喜的是2017年,黨和政府為精準扶貧戶在興義建起了許多高樓大廈,只要願意搬遷,政府不收我們一分錢,我們就可以在興義擁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新房子。這個消息,對於我這個居無定所的人來說,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事,我毫不猶豫地同意搬遷。

按照政府的安排,我抽籤得到灑金二期19棟二單元504房,並於2018年6月住進了漂亮的新家。從此我真正地安家落戶了,我孩子也解決了上學難的問題,我真是喜出望外,想不到我也會有今天!我也可以像城裡人一樣生活。這得感恩黨和國家對我們精準扶貧戶的關心關懷!

不但如此,政府還派了一位幫扶幹部,對我家進行結對幫扶,這簡直是雪中送炭啊!我雖然遠在浙江打工,但羅老師經常打電話給我問寒問暖。還給我宣傳國家的幫扶政策,特別是關於孩子讀書的各種補貼。在她的指導下,我家的孩子都享受了國家的相關補助政策,同時,她還多次到我家指導孩子整理屋子,打掃衛生!

真正的感謝,我無法用語言表達。我只有和妻子一道,努力打工賺錢,同時教育孩子好好讀書,我希望我不辜負黨和政府的期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義 整理

編輯 黃昕蕊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從「小張」到「閨女」|普安縣樓下鎮樓下小學教師...
    我叫張春,是貴州黔西南普安縣樓下鎮樓下小學的一名教師。根據組織安排,從2016年起,我開始「認親」幫扶貧困戶。四年多來,因為用心用情服務,我收穫了幫扶對象把我當「閨女」的最大禮物。  小河村雲上組的楊德書是我幫扶的第四戶貧困戶。
  • 「我的扶貧故事」和村民成為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丨普安縣羅漢鎮...
    到2020年底前,確保現行標準下的農村人口全部脫貧,一道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是黨中央向全國人民作出的鄭重承諾。為實現這一偉大莊嚴的承諾,全國各地各部門向貧困宣戰,廣大黨員幹部積極投身到脫貧攻堅這一沒有硝煙的戰役當中。
  • 「我的脫貧故事」我家的脫貧歷程丨普安縣江西坡鎮中心村村民羅丹妮
    我叫羅丹妮,家住普安縣江西坡鎮中心村梁莊組,現是貴州師範大學的一名在校大學生。我家有三口人,父母離異,日常生活經濟來源由父親一人承擔。2014年我家經過組織評議,被確定為貧困戶。在鎮政府、村幹部的傾力幫扶下,我家於2015年脫貧。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丨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幹部...
    這句話不是誰說的,這是我自己東湊西湊,湊出來的座右銘。我一直把這句話當作自己做人的行為準則。身為一名退伍軍人,我堅決服從上級命令是我在部隊培養出的優良品質。2017年11月17日,單位領導打電話給我,讓我到普安縣新店鎮花月村駐村一段時間。我只說了一句:「我堅決服從上級安排。」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龐幫雲:讓村民生活甜起來|李美珍...
    於是,我開始走村串戶給村民算收入帳。但村民根深蒂固的傳統思想還是讓我吃了不少閉門羹,幾乎沒有村民理會我。我知道村民不是不願意,而是不敢嘗試,他們需要一個領頭人。於是,我決定先做給群眾看。除了將自家的土地全部種植甘蔗外,我又流轉了幾十畝土地來發展連片種植。有村民顧慮,覺得納碰村交通不便,收成之後怎麼把甘蔗運出去換成錢?
  • 「我的扶貧故事」鄉親念我「吃水情」丨普安縣高棉鄉中心校教研員...
    我叫龍昌屏,是普安縣高棉鄉中心校教研員,離開教學一線崗位後,我來到高棉鄉喜打村箐頭組當起網格員。我生在喜打村,雖然這裡貧窮,但我對生我養我的這片土地懷著深厚的感情。2019年8月,組織安排我返回老家高棉鄉喜打村箐頭組擔任網格員,全面負責該組的脫貧攻堅工作。我沒有去想工作的難度,而是樂得像個小孩子吃到了蜜糖一樣。接管網格工作的第一天,我心裡暗自盤算:以前的幫扶都是以點帶面,這次一定要由面到點,先找出群眾反映強烈、影響脫貧攻堅推進的重要事件解決。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戰 全家總動員|普安縣板橋社區網格員伍...
    2019年4月30日,按組織安排,在普安縣委宣傳部工作的我,到南湖街道(現為九峰街道)板橋社區駐村,到了脫貧攻堅一線。  而此時,我的丈夫陳宇,已經在晴隆扶貧辦做了2年沒日沒夜且沒有周末的脫貧攻堅工作。
  • 「我的脫貧故事」身患疾病也要立志脫貧丨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村民...
    我叫劉厚權,家住平壩區齊伯鎮溫泉村石板九組。我的脫貧故事還得從2014年我外出務工開始說起,那時候我們村的路還沒修好,村裡條件也不好,我和大多數村民一樣選擇去沿海一帶打工。我長期在砂石廠工作,由於工作條件惡劣、保護不到位,2016年12月我患上了塵肺病,2017年通過治療,徹底治癒,雖然脫貧攻堅醫療保障好政策報銷了大部分的醫藥費,但不能從事重度體力勞動為我以後的生活蒙上了陰影。還好村幹部和駐村工作隊了解我的情況後經常到我家和我談心、鼓勵我,宣傳黨的好政策,還給我送米送油,我還領到了合作社的分紅,雖然不多,但是讓我感覺到了黨和政府的關心。
  • 「我的脫貧故事」我的感恩路丨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村民吳仕瓊
    我叫吳仕瓊,是貴州省黔東南州黎平縣永從鎮豆洞村六組村民,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六年來,我從一名家境困難的貧困戶變成一名戰貧濟困的扶貧幹部,被幫扶到幫扶別人,其中的心路歷程我深有體會。  2016年,考慮到我不能外出打工,在家又幹不了重活,村支部書記找到我,讓我到村裡當出納,每個月有800元補助。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答應了下來。  好在我讀過初中,文化功底還在。來到村裡,跟村支兩委成員,跟駐村工作隊學習了不少知識,尤其是學會了使用電腦。
  • ...質量完成脫貧攻堅工作丨普安縣新店鎮爛木橋村前沿攻堅隊隊長王豔
    我叫王豔,2019年3月4日,根據新店鎮黨委政府相關工作調整安排,我到新店鎮爛木橋村擔任脫貧攻堅前沿攻堅隊隊長,我主要負責抓好爛木橋村脫貧工作。爛木橋村2014年總貧困戶213戶896人,截至2019年,該村已脫貧161戶,還剩下71戶243人未脫貧。要想在2019年如期脫貧,壓力非常大。我由於工作經驗欠缺,頓時感覺無從下手。  但是,我也不能辜負鎮黨委政府的期望。既然我沒有經驗,那我就一點一點做起。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工作不僅僅是讓村民們脫貧丨玉屏自治縣皂角...
    2017年8月,我主動申請到脫貧攻堅一線工作,來到了這個美麗村子擔任第一書記,吃住在村裡,一幹就是近4年。那段時間除了查看工程進度外,還得走村入戶的給村民們做思想工作。大多數的村民對於修路和改造人居環境這些還是很支持的。但也有少部分人思想被禁錮了,只顧著眼前的短暫利益而忽視長遠發展。為了做好這些村民的思想工作,除了宣講扶貧政策外,同時也向大家普及法律知識。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要靠自己丨荔波縣佳榮鎮拉祥村村民潘朝令
    我是黔南州荔波縣佳榮鎮拉祥村三組貧困戶潘朝令,家裡6口人,已於2016年脫貧。2014年,我家被識別為貧困戶便開始享受一系列扶貧政策,比如享受畜牧養羊入股分紅,享受生態養牛和養豬補助,享受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被聘為村級護林員等。我全家人非常感謝黨和政府對我家的照顧和關心。
  • 「我的脫貧故事」奮鬥才能脫貧丨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農信壯
    我叫農信壯,是望謨縣蔗香鎮蔗香村村民。以前因為家裡貧困,成了貧困戶。有脫貧攻堅政策的幫扶,但我卻覺得並不開心,想要踏踏實實穩紮穩打用勤勞脫貧致富,讓一貧如洗的狀況成為歷史。自從全村因龍灘電站建設集體搬遷上來後,鎮政府就連續三年統一給每家每戶種上芒果樹苗,在屬熱帶、亞熱帶氣候下生長的芒果每公斤的批發價可賣到5元,我成了其中一名果農。種植芒果成為我脫貧的第一步。
  • 「我的脫貧故事」搬出山旮旯 擁抱新天地丨普安縣茶源街道鬥彈達吟...
    我叫郭禮團,自從搬遷到普安縣茶源街道鬥彈達吟社區之後,好日子如同芝麻開花節節高。一到開群眾大會,我總是忍不住要與大家暢談搬遷前後的生活變化,讓大家知道眼前的幸福生活是黨的好政策帶來的。我的老家在龍吟鎮新莊組海拔1700米的半巖上,那些年,廉價的包穀和洋芋是主要的農作物,大米是過年時才吃得上的奢侈品。村民們往往天不亮就下地幹活,天黑才回家,有沒有收成,還要看老天爺是否賞臉,世代辛勞,到頭來還是一個字——「窮」。 讀書難,看病難,找媳婦難,那種日子一眼就能看見人生的盡頭。上世紀90年代,寨上的人開始動起腦筋做起了小生意。
  • 「我的脫貧故事」讀書是燈,照亮前程之路丨普安縣青山鎮高箐社區...
    我叫劉勇,是貴州省普安縣青山鎮高箐社區蒿枝地組的貧困戶,家有四口人,兩人在家務農,兩人讀書。2017年8月,我接到一個電話,讓去青山鎮郵政拿一個快遞,當天我們在地裡幹著農活,就跟兒子劉應說剛剛打電話來說有一個快遞,你去拿一下。
  • 「我的脫貧故事」勇當致富帶頭人丨獨山縣影山鎮紫林山村村民韋世忠
    我的困難被老支書韋世超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在村支兩委的關心下,經過個人書面申請和村民小組會評議等程序,我家被納入精準扶貧建檔立卡貧困戶。韋世忠換上裝備,準備進山巡查從此,在扶貧政策扶持和幹部們的傾力幫助下,我家進入了脫貧的快車道,先後獲得生豬養殖、茶葉加工、綠殼蛋雞、創業車間等扶貧項目入股分紅,還分到了3箱蜜蜂自養。2017年我被聘為生態護林員,同年進行易地扶貧搬遷,全家從大山深處搬到縣城了的安置區,成為了「城裡人」。
  • ...我自己都不敢相信丨普安縣青山鎮下節河村村民張志權
    我叫張志權,是貴州黔西南州普安縣青山鎮下節河村王家屋基組的村民。每當聽到別人說這家人家不錯的,姑娘兒子都是大學生,兒子還是211的學校,我心裡別提多高興了。我女兒張丹丹畢業於山東女子學院,現在是一名英語老師,我兒子張定福就讀於西北林業大學,現在是大四的學生,今年12月份準備考研究生。張志權豬圈裡的豬2014年,由於兩個孩子上學,我們夫妻倆以務農為生,沒有其他經濟來源,村裡召開村民委員會,決定把我家納入貧困戶。因為我家是貧困戶,兩個孩子讀書得到了國家的教育資助,我和媳婦不用擔心孩子的學費問題。
  •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雲: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巾幗脫貧故事匯丨「花椒姐」盧云:帶領村民種好「搖錢樹」 2020-12-23 18: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脫貧攻堅,我們一家四口不缺席︱黔西南州公安局...
    在這當中,我的姐姐、姐夫、妻子,也以各種不同的扶貧方式,參與到脫貧攻堅事業中。2013年,我在普安縣的興罐子窯偵辦一起偷牛盜馬案件。我們偵辦的被盜農戶是一戶貧困戶,他家的房子破破爛爛,沒有像樣的家具,看得直讓人心裡發酸,他家唯一值錢的東西,就是那兩頭被盜的耕牛。
  • 「我的脫貧故事」不甘貧困,爭做脫貧先鋒丨興義市敬南鎮白河村村民...
    王明軍到工地架設鋼管架2015年,精準扶貧工作啟動,在村幹部的幫助下,我遞交了申請,通過一系列程序評定,我被評為貧困戶。這時,王健作為幫扶人走進了我的家庭,他了解我家的貧困原因和家庭人口結構,幫助我出主意、找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