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漏?吳昌碩三人合璧佳作亮相東京中央拍賣

2021-02-17 同古堂

▲東京中央拍賣LIVE AUCTION

藝術自媒體/ 同古堂、 撰稿人/ 林妹妹、圖/ 東京中央拍賣

有漏?吳昌碩三人合璧佳作亮相東京中央拍賣

文/ 同古堂

上個月,日本東京中央拍賣LIVE AUCTION以網絡與現場相結合形式,又得佳績。如Mr. Doodle巨幅畫作《Spring春》以1.0925億日元的成交價刷新藝術家之拍賣紀錄,而弘旿《小楷御製泛月載月詩》亦逾底價38倍之多成交,競價過程頗為激烈。

9月13日,其再度擷選諸多精品,並首次啟動東京·香港兩地聯合拍賣,以接力形式呈現兩地藝術品拍賣。囊括名古屋企業家三ツ松秀家舊藏專場,髙橋廣峰重要收藏書畫專場中國書畫專場、東京某藏家舊藏宋元明清名瓷及漆器專場、一期一會聽茶聞香、文房四譜、Arts In Life當代藝術潮玩、珍稀佳釀等多個專場,品類甚多,生貨不乏。

其中,「髙橋廣峰重要收藏書畫專場」,即有不少作品為難得一見之佳逸,或直接受贈於書家本人,或得名家清賞經眼,可一睹為快。

▲高橋與張大千合影,攝於摩耶精舍

高橋廣峰為張大千入室弟子,是日本著名書畫家。其書畫兼善,亦工篆刻,繪畫師從張大千,書法承習李普同、青山杉雨,篆刻則學法王壯為、中村淳。而其收藏,也甚是可觀,上至歷代藝壇泰鬥,下或同輩名家,皆庋藏維珍。

▲張大千題贈高橋廣峰版畫集

此外,得益於張大千長年點撥,又飽覽古今名跡,高橋廣峰亦頗精書畫鑑賞之道。其曾回憶,早年曾購藏「曾熙《對聯》」及「張善孖《雙馬圖》」兩幅作品請張大千寓目,均被恩師定為真跡,其之眼力可窺知一二。

此「中日文化交流」珍貴一幕被以照片形式流傳,張大千又題識相贈,言「六十六年丁巳冬日,高橋廣峰先生以先師農髯老人鶴銘楹帖見示並同留念。張大千爰謹題」。

▲1977年,髙橋攜「曾熙對聯」見示張大千並留影

無獨有偶,其舊藏專場內亦另有張大千之師曾熙所繪《墨松圖》,上有張大千及其門人伏文彥等相繼過眼並題識,可謂大風堂師徒研學古今名跡之見證。

▲Lot 314 張大千(1899-1983)題、曾熙(1861-1930) 畫 墨松

丙寅(1926)年作

水墨紙本 立軸

102×56cm 約5.1 平尺

HKD: 28,000-38,000

RMB: 25,200-34,200

JPY: 384,440-521,740

款識:犀禪化棣以自植小松一瓶詒我,寫九疑一株報之,蓋帝靈所護持,非秦皇所敢封也。丙寅仲冬之月,吉朔農髯熙。

鈐印:曾熙之印(白)、農髯(朱)、髯翁六十後書(朱)。

題跋:

①戊子(1948)十月朔薄遊吳門犀園,學長兄以先農髯師畫松見示,不侍函丈者忽忽二十八年往矣,仰止髙山,情曷能已,張爰。鈐印:張爰(白)、大千(朱)

②丁卯(1987)春仲同客吳門,小門生涇縣曹逸如、虞山曹大銕、任邱伏文彥謹觀並記。鈐印:大千弟子(朱)

來源: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重要收藏。

註:經張大千(1899-1983)及大風堂弟子曹逸如(1913-1988)、曹大鐵(1916-2009)、伏文彥(b.1920)過眼並題識。


曾熙為海派書畫領軍人物,曾官至兵部主事。1911年後,淡出政壇,以鬻賣字畫,教授門徒為生。

其書法造詣很深,篆、隸、八分、真、行,各體皆精。晚期書風更是方圓兼備,寓剛於柔,有「農髯體」之稱,又自稱南宗,與李瑞清的北宗頡頏,世有「北李南曾」之說。李瑞清亦曾贊言「曾農髯先生,今之蔡中郎也。」

晚年時,其兼學繪畫,與明末清初僧石濤、石溪、八大山人等畫風相似,所作潑墨山水和墨梅,尤妙絕一時,畫作曾被推選參加柏林中國名人畫展。

此幅《墨松》圖,松針、枝幹取草篆行狎的筆意作畫,契合其所倡書畫同源之說,而款識中「丙寅仲冬」知為1926年所作,行筆則剛柔兼濟,用筆藏轉,婉暢多姿,為晚期書風。

▲《墨松》圖局部  張大千及大風堂門人題識

畫作中,張大千題識言及「不侍函丈者忽忽二十八年往矣,仰止髙山,情曷能已」,可見曾熙雖已過世多年,其對恩師之懷思,依舊溢於言表,情難自已。

張大千曾言一生受益最深的恩師,只有農髯先生。其名爰,號季爰,即為曾熙所改取。在曾熙病逝後,張大千扶柩至恩師家鄉,在墓旁築廬,守孝一個月,並為恩師造像,盡孝子禮乃去。晚年時,其又不顧身體年邁,撰寫《曾熙傳》,惜未完稿。

此作後又經大風堂弟子曹逸如、曹大鐵、伏文彥過眼並題識。一幅《墨松》圖,數代弟子相繼題識,如青松鬱郁,文脈相傳不絕。

高橋廣峰與書法大家沙孟海也有交契。早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其相繼創立「日本書人會」、「日本水墨畫會」,每年多次往返於中日之間,傳揚詩、書、畫、印四藝之精粹,成為中日友好的橋樑。

▲髙橋廣峰與沙孟海合影

其四十初度時,沙孟海以八十八高齡書贈「美意延年」,作祝頌辭。此作在1990年出版於《高橋廣峰書畫篆刻作品集》中,來源清晰。

▲Lot 311 沙孟海(1900-1992) 行書 美意延年

紙本 鏡框

66.5×30cm 約1.8 平尺

HKD: 15,000-22,000

RMB: 13,500-19,800

JPY: 205,950-302,060

釋文:美意延年

款識:廣峰先生四十初度,沙孟海題贈年八十八。

鈐印:沙邨唯印(白)、孟海(朱)

來源: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重要收藏。

出版:《高橋廣峰書畫篆刻作品集》,日貿出版社,1990年6月,自序頁附圖。


沙孟海的書法氣酣勢疾,剛健有力,韻味沉厚,點畫亦是精到,世人譽之「真力彌滿,吐氣如虹,海內榜書,沙翁第一」。

此作「美意延年」,以行書揮就,雄渾遒勁,筆勢鬱博,一以貫之,有「鐵馬秋風塞北」式的豪放。短短數言,亦可窺中日藝壇之交流。

▲髙橋廣峰與沙孟海《美意延年》作品

▲髙橋廣峰造訪沙孟海家

高橋廣峰還曾獲得臺灣于右任先生榮譽獎。其為大風堂唯一日本入室弟子,而張大千與于右任「二髯公」又交契匪淺,英雄相惜,彼此之間淵源頗深。

高橋廣峰所藏諸多右老書作,不少出版於1995年,李普同編《于右任書法選集3》中。李普同為于右任入室弟子,是於門四大傳人之一。而高橋廣峰的書法也曾受教於李普同,獲益良多。

▲Lot 309 于右任(1879-1964) 草書唐詩

紙本 立軸

177.5×47.5cm 約7.6 平尺

HKD: 30,000-50,000

RMB: 27,000-45,000

JPY: 411,900-686,500

釋文:偶向東湖更向東,數聲雞犬翠微中。遙知楊柳是門處,似隔芙蓉無路通。樵客出來山帶雨,漁舟過去水生風。物情多與閒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

款識:于右任,劉威《遊東湖黃處士園林詩》。

鈐印:右任(朱)

來源: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重要收藏。

出版:《于右任書法選集3》,李普同編,中國標準草書學會,1995年5月,頁131。

于右任作為「布衣大儒」,有著民國元老素樸、兼濟天下的氣節。晚歲時,其之鄉愁,令人潸然淚落。其自號「太平老人」,以寓「萬世開太平」之意,可惜時勢不予,如詩中所言「物情多與閒相稱,所恨求安計不同。」,安得太平?

此書,用筆腴潤,結體扁宕松闊,整體氣勢則真率自然,酣暢淋漓,未見藏露之法,為難得佳作。

▲出版:《于右任書法選集3》,李普同編,中國標準草書學會,1995年5月,頁131

高橋廣峰的收藏格調,對於日本書畫界的審美風尚,也有影響。陳大羽是當代著名國畫大師,極善大寫意花鳥,而高橋廣峰作為日本藝壇的重要人物,在中日文化交流興盛之時,自然結識,並藏有其佳作。

▲髙橋廣峰與陳大羽夫婦等合影

▲髙橋廣峰與陳大羽、保彬合影

陳大羽的大寫意花鳥,一改傳統寫意文人畫溫文儒雅的氣質,而代之以豪放的個性風格和雄強的時代特徵。其亦尤擅畫雄雞,業界素有「白石蝦蟲悲鴻馬,可染水牛黃胄驢,苦禪老鷹大羽雞」的美譽。

▲Lot 322 陳大羽(1912-2001) 雄雞圖

己巳(1989)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83×49.5cm 約3.7 平尺

HKD: 15,000-22,000

RMB: 13,500-19,800

JPY: 205,950-302,060

款識:己巳春,大羽。

鈐印:老陳(朱)、大羽(白)、大年(朱)

來源: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重要收藏。

此《雄雞圖》墨彩相撞相融的強烈效果,開合間充滿視覺張力。畫面中雄雞,雞冠豔紅,神採奕奕,爪牙鋒利,側身回望,眼神中似有桀驁不馴的氣勢。而描繪筆力亦是強勁,中鋒篆意入筆、側鋒輔之,觀之毛羽渾厚,設色有組合感,協調得當,饒有生趣。

齊白石曾贊言之「有此畫雞之天份,天下人自有眼福,況天道酬勤。大羽弟應得大名」。

▲Lot 321 陳大羽(1912-2001) 藤鳥圖

設色紙本 鏡心

95.5×54cm 約 4.6 平尺

HKD: 15,000-22,000

RMB: 13,500-19,800

JPY: 205,950-302,060

款識:陳大羽畫。

鈐印:老陳(朱)、大羽(白)、春長在(朱)

來源:日本書畫家髙橋廣峰重要收藏。

此《藤鳥圖》亦是筆墨酣暢有致,色彩鮮麗明快,意境清新雋永。其中,藤條偶有枯筆飛白,藤蔓枝葉逶迤垂落,藤花則競相綻放,而數隻誇張變形的蠟嘴鳥棲息於繁茂藤枝,形神頗是歡快,生機盎然,新意迭出。

而「中國書畫專場」部分作品,也多有精彩呈現,囊括「亞洲私人藏家舊藏」及「香港同一收藏家舊藏」等多個精品小專題。

▲Lot 404 陳啟湖(1912-1999) 嬰戲圖四條屏

設色紙本 立軸(四屏)

110.2×24.7cm 約2.4平尺x4

HKD: 10,000-15,000

RMB: 9,000-15,000

JPY: 137,300-205,950

款識:林齋陳啟湖畫

鈐印:陳啟湖(白)兩次、林齋(朱)、林齋畫記(朱)兩次

來源:亞洲私人舊藏。

其中,陳啟湖1929年已加入湖社畫會。其精於工筆,尤擅古裝仕女及嬰戲人物,筆墨設色不凡,1956年進入榮寶齋任水印古畫摹繪專家,1972年調入北京故宮修復廠畫室。

此《嬰戲圖》四條屏,畫中色彩典雅,繪製細膩,嬰孩嬉戲,表情各異,俱足田園樂趣,又為難得四條屏,頗可賞玩。

▲Lot 407 伊立勳 (1856-1942)篆書七言聯

壬寅(1902)年作

紙本 立軸 對聯

125.2×22.9cm 約 2.6 平尺 x2 

HKD: 8,000-12,000

RMB: 7,220-10,830

JPY: 109,800-165,000

釋文:一琴一鶴趙清獻,宜書宜畫米襄陽。

款識:穎敷仁兄世大人屬篆即正、壬寅二月中涴峻齋,弟伊立勳

鈐印:伊立勳印(白)、峻齋(朱)

來源:亞洲私人舊藏。

伊立勳得家學淵源,也精於書法,其真草篆隸無所不能,功力深厚。此篆書嚴整簡淨,富有形式美感,觀之淵雅古樸,意態從容。

光緒末年,其任無錫縣知縣。後在滬賣數十年,無論識與不識,無潤不書,此則有異於一般書畫家者。

▲Lot 407 于右任 (1879-1964) 行書錄石湖詩

紙本 立軸

107.9×40.3cm 約 3.9 平尺

HKD: 100,000-150,000

RMB: 90,000-135,000

JPY: 1,373,000-2,059,500

款識:克理老弟正之,于右任錄石湖詩。

鈐印:右任(朱)

來源:亞洲私人舊藏。

上款人「克理老弟」,即曾克理,曾任國民黨監察院參員。而于右任為辛亥革命的先驅,又是國民黨新聞事業的創建者,其對於標準草書的推廣及其高超的書法藝術,影響頗深。

其自成一家之「草書」,人稱「於草」,被視為瑰寶,能得其寸楮片紙,均奉若拱璧。有「草聖」、「書聖」、中國書法史三個裡程碑之一」美譽。

▲Lot 413 王震(1867-1938) 春到江南舞堂前

丙寅(1926)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137.7×33.5cm 約4.2平尺

HKD: 60,000-80,000

RMB: 54,150-72,200

JPY: 823,800-1,098,400

款識:丙寅秋仲,白龍山人寫。

鈐印:王震大利(白)、一亭(朱)、文清(朱)、本來無一物(朱)

來源:香港同一收藏家舊藏。

此件《春到江南舞堂前》,王一亭題識「臨秋如客去蹁躚,煙海瀰漫水接天。待到江南春社日,銜泥依舊舞堂前。」

畫中燕燕於飛,燕身施以濃墨,有大筆如椽的氣勢,筆墨間亦富有金石味。敷色清淡,部分毛羽以褐黃色點綴調和,畫面中隨意繪就的瀰漫煙海,似蘆葦蕩搖曳,與群燕相映成趣。

清末民初海上畫派中,王一亭的影響僅次於吳昌碩。缶翁曾贈詩王一亭,云:「天驚地怪生一亭,筆鑄生鐵墨寒雨。」

▲Lot 414 吳昌碩(1844-1927)、顧西津(1865-1930) 富貴無極

已酉(1885)年作

設色紙本 立軸

87.4×39.4cm 約3.1平尺

HKD: 120,000-180,000

RMB: 108,300-162,450

JPY: 1,650,000-2,471,400

吳昌碩題識:貴壽無極,梅壺先生法家屬,冷香寫梅,老缶寫牡丹,時己酉春五正月,紅梅猛放,香沸一庭。 

鈐印:安吉吳俊昌石(白)

款識:西津補水仙。

鈐印:西津(朱)

收藏印:斕盦珍藏(白)、疇孫心愛(朱)。

題籤:(牡)丹墨梅水仙呉昌碩、冷香、顧西津合作。

來源:香港同一收藏家舊藏。

光緒年間,胡錫珪、陸廉夫、吳昌碩、顧沄、顧西津等人切磋吳門,詩畫唱酬,堪稱一時風雅。沈倬章於1923年民國彙編《青蘿盦真賞集第一》中,即藏有吳昌碩、顧西津等名家畫作。

畫中吳昌碩繪牡丹,以大寫意手法點寫而成,其一設色豔麗,其二敷彩淡雅,二者相映,富貴奪目,不落俗套。吳昌碩的牡丹畫,被公推為清末以來第一人。

而冷香所繪梅花,梅清瘦朗,繁蕊寒香,一時無兩,珠圓玉潤,懸之清涼滿眼,可卻暑氣。筆者考據,「冷香」即金心蘭,號冷香,又號瞎牛,一號瞎牛庵主,自署冷香館主人,畫梅尤其特長,清似汪士慎,墨法精湛。

吳昌碩與金心蘭私交甚深,曾刻「冷香館主」方章一枚,邊款為「庚辰五月蒼石持贈」六行八字,並列金心蘭為十二詩友和《石交錄》中四十三契友之一。

在《缶廬集》卷一中,其曾吟詩曰:「……結交又得金瞎牛,良醫肯居古人後?新詩吟罷吳山秋。移家別君過舊歲,訪友乘興無扁舟。遙想梅花寫尺幅,明月寒水溪雲流。……」

畫中,顧西津補繪水仙,有文人清高之雅趣。其為過雲樓主人顧文斌之孫,世有「江南收藏甲天下,過雲樓收藏甲江南」之稱。

而金心蘭過世後,顧西津為其操辦喪事,購置碑石,給付刻資,並邀請吳昌碩篆蓋並撰文。可見三人彼此之間,絕非泛泛之交。

金心蘭與顧子山、吳俊卿,顧若波、胡三橋、倪墨耕、吳秋農等並稱「怡園七子」。其中上款人「梅壺先生」暫不可考。或為顧若波,其號雲壺、壺隱、壺翁、雲壺外史等,與金心蘭、吳昌碩、顧西津等人皆有交契。

因此,此件《富貴無極》,為難得三人合璧之精品佳作,且彼此之情誼,盡呈於此。

▲Lot 424 孫雲生 (1918-2000) 觀世音菩薩

庚寅(1950)年作

設色紙本 鏡框

103.7×39.8cm 約 3.7 平尺

HKD: 80,000-120,000

RMB: 72,200-108,300

JPY: 1,098,000-1,650,000

款識:庚寅六月,孫雲生沐手敬寫。

鈐印:孫家琴(白)、雲生(朱)

來源:香港私人舊藏 

參閱:《大成》雜誌,第二五九期(香港,大成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六月一日),封面。

1936年,孫雲生拜入張大千之大風堂門下,其後追隨大千先生長達四十七年,並跟隨大千先生旅居巴西。

其人物有唐、宋用筆的簡逸,設色瑰麗,其工筆、寫意、潑墨、潑彩均運用自如,書法更得大千之筆意。其對於水墨繪畫之創新及思考方法的探索,著力於中國精神持續追求及現代風貌之建立,對於傳統與近代美術,能融會貫通,師古而不泥古,堪稱中國少有的畫家。

張大千視其為衣缽傳人,為使孫雲生藝術更臻至境,更將一生積聚全部粉本逾千件悉數留贈,以紀念半生的師徒情緣。

▲Lot 438 文徵明(1470-1559) 行草琵琶行

乙巳(1545)年作 冊頁

①21.5×40.5cm 約0.8平尺×2開 灑金水墨紙本

②26.5×15.5cm 約0.4平尺×7頁 水墨紙本

③26.5×5cm 約0.1平尺×1頁 水墨紙本

HKD: 180,000-250,000

RMB: 162,450-225,620

JPY: 2,471,400-3,432,500

題扉:衡山真跡。酉室王穀祥。鈐印:王氏穀祥(白)、王祿之印(白)、文選郎(朱)

說明:本冊冊頁共計六開,作於明嘉靖二十四年,即1545年,文氏時年七十六歲,乃其晚年人書俱老時期的精品。該冊內容來源於中國唐代現實主義詩人白居易的經典名篇《琵琶行》,是文氏晚年重溫經典的重要文史佐證。本冊前有同時代員外郎王榖祥題跋「衡山真跡」,亦為文氏真跡之重要輔助依據。

款識:乙巳春三月晦文徵明書。

鈐印:文徵明印(白)衡山(朱)

藏印:漥田所藏(朱)、希顏(朱)

專場內,另有文徵明行草《琵琶行》冊頁,共計六開,作於明嘉靖二十四年,即1545年,文氏時年七十六歲。

文徵明其詩文受業於吳寬,後宗唐柳宗元、白居易,詩風、文風淡雅秀麗、清新自然。其書《琵琶行》,如行書琵琶行手卷,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

▲安美版《中華寶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法帖書系(第一輯)·文徵明行書琵琶行卷(墨跡本)》封面

▲安美版《中華寶典——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法帖書系(第一輯)·文徵明行書琵琶行卷(墨跡本)》內文書影

文徵明行書《琵琶行》,書於88歲(1557年),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也可作參照。

▲文徵明行書《琵琶行》,內頁,局部,書於88歲(1557年)。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

文氏於楷、行、草、隸無所不能,楷書以小楷最精,取法以永禪師為主,溫純精絕、清爽峻拔。行、草書如「風舞瓊花,泉鳴竹澗」,少有火氣,溫文儒雅,深得「二王」神韻。

晚歲時,其匯以蘇、黃、米、趙筆意,遂成清勁秀麗、溫和醇雅的獨特風格。東京中央拍賣本《琵琶行》筆意散醇和、清雅純正,頗有風致。筆法則中鋒為主,氣脈貫連,運筆婉轉流暢,法度亦是嚴謹,提按有度。

細節圖

部分鈐印

同時代王彀祥題寫「衡山真跡」,其書師法文徵明,筆墨也是瀟灑。而文徵明以小筆行草,雖無雄渾博大氣勢,卻具晉唐法書要旨,看似漫不經心,又得渾然天成之神韻,氣息也是洋灑利落。

▲Lot 446 佚名 山水通景屏風六開

設色絹本 屏風

269.4×52cm 約12.6平尺x2 

269.4×63.4cm 約15.4平尺x4

HKD: 200,000-250,000

RMB: 180,000-225,620

JPY: 2,746,000-3,432,500

來源:現藏家購於歐洲。

佚名山水通景六條屏,青綠設色,畫面中亭臺樓閣,甚是恢宏,山水也俱豪邁氣韻,山峰起伏,江河浩淼,雲霧繚繞,世俗人情,間於其中,用筆極為精細,在蘭綠色調中尋求變化,如石青染於峰巒,厚薄不一,遠山則淡青渲染勾皴,甚為協調統一。

而殿宇橋臺之輪廓,精微細膩,以界尺勾畫,嚴謹且具有古意。六條屏形制,也是少見。

▲Lot 454 錢慧安 (1833-1911) 大富貴亦壽考圖

設色紙本 立軸

147.5×79.7cm 約 10.6 平尺

HKD: 60,000-90,000

RMB: 54,150-81,225

JPY: 823,800-1,235,700

款識:清溪樵子錢慧安寫於雙管樓。

鈐印:吉生翰墨(朱白)、吉生(朱)

來源:香港同一收藏家舊藏


錢慧安號清溪樵子,又號雙管樓主,室名雙管樓。其少時從民間畫師學寫真,早歲摹仇英、唐寅、陳洪綬,繼學費丹旭、改琦、上官周等,更心追手摹《晚笑堂畫傳》,融會諸家之法,是海派代表畫家之一。

其畫寓意多喜慶吉祥,多畫神仙壽星等,造型則多作豐滿臉型,形體上下小、中間大,形同青果,頗有福相。線描作幹筆細線,釘頭鼠尾,勁峭古勁,又借鑑於西畫,以線條勾畫五官,後略加淡彩渲染,肌理自然。勾畫側面或半側面人物輪廓,施以透視處理,更趨飽滿。

《寒松閣談藝瑣錄》有載「上海開埠之際,錢氏人物畫僅次於任伯年,皆名重於時。」

▲Lot 437 光明皇后(701-760)楷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

天平十年(738)作

水墨紙本 手卷

25.5×900cm 約20.6 平尺

HKD: 200,000-300,000

RMB: 180,000-270,750

JPY: 2,746,000-4,119,000


另有光明皇后楷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也是佛光奕奕。

局部圖

光明皇后(701-760),藤原氏,名光明子,為日本奈良時代的皇族,日本菊花王朝第45代聖武天皇的皇后,父親權臣藤原不比等,生母縣犬養三千代,和風諡號「天平應真仁正皇后」,漢風諡號「光明皇后」。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由唐玄奘譯,本卷為第二百卅六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為梵文的譯音。本捲軸裝,長900釐米,高25.5釐米,黃麻紙,卷尾款書「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二百卅六」及「願奉聖朝壽祚恆延衍福,百姓去禍禳災,常遇善緣,必成正果。天平十年(738)五月一日光明子記。」。

天平十年,日本國內天災不斷,災難降臨,禍害不斷,人們深受貧病飢餓之苦,光明皇后心繫百姓,為民祈福,書此長卷。本卷乃日本賢后所書,書風謹嚴,盡顯唐人法度,是奈良時期皇室重要遺物,今人視之當奉為圭臬。

另有古董珍玩、茶器、潮玩、佳釀等,可任由圖錄擷珍,不一而足。

▲ 同古堂堅持原創

感謝關注並歡迎轉發,轉載請註明出處

更多精彩,請掃描圖中二維碼

——END——

觀書時自得新解,作事便應同古人

文:林妹妹;圖:東京中央拍賣

相關焦點

  • 東京中央拍賣「Live Auction」登場,全新線上線下多元優化拍賣生態圈
    2013年,東京中央拍賣成功進軍香港;2018年10月11日,它獲準在香港上市;緊接著東京中央也順利獲得臺灣投審會核准,併購臺北沐春堂,成為港臺資本市場的首例。深耕日本、進入香港、臺北,十年間,東京中央不僅穩紮穩打,超速度接軌世界,成為一家國際化的拍賣行,同時,也積極拓展日本拍賣行業以更多新的可能。
  • 東京中央拍賣香港2019年春拍 八大珍藏專場
    東京中央拍賣香港將於2019年5月24至27日假香港四季酒店舉行春季拍賣,領銜拍品為清乾隆 豆青釉紅彩絲帶紋小尊 「大清乾隆年制」款,此件清乾隆 豆青釉紅彩絲帶紋小尊,玲瓏小巧,尊身線條流暢,溫潤可人豆青釉之上有一色澤瑰麗可人絲帶,更有細緻婉轉花紋在中悅目可人。此小尊乃清乾隆最為經典包袱式形制,更因是徐展堂舊藏,令眾人矚目。
  • 【大象視界視頻日本尋寶季】吳昌碩藝術風靡日本之謎
    出展:《生誕百七十年呉昌碩とゆかりの人々展》,隨風會主辦,京都市美術館展出,2014年4月1日-6日。1911年,王一亭和吳昌碩結識,他們的會面或許完全改變了之後海上畫壇的格局。作為當時海上畫壇領軍人物之一的王一亭甘當綠葉,將吳昌碩的藝術推向了海上畫壇的最前沿,而今天,王一亭在藝術市場的價格和他當時的地位顯然極不相稱。弱弱的說一句,當時吳昌碩賣給日本人的很多不同題材作品,都有王一亭代筆的成分。東京中央秋拍上的這幅《貓》,吳昌碩的長題中明白寫道:「秋秤不亂,頑石為侶。
  • 【大象視界】東京攻略!東京中央春拍亮點現場全景掃描
    東京時間的晚上22點,東京中央春拍的預展布置剛剛結束,明天將開門迎客,一起看看我們在現場的圖文報導吧。以下我們所選擇的,大多並非是整場拍賣估價最高的,但或許更具有日本拍賣的特色趣味,更多的驚喜,還是留待朋友們自己去東京現場發掘吧。
  • 東京中央雙城拍賣壓軸上演 | 從古董到當代藝術之精品一覽
    香港、北京、紐約拍賣周相繼落幕,但並不代表2020年已經告一段落。相反,本月還有一場重鎊拍賣,將於東京、香港兩城同時上演。
  • 東京中央:2018春拍古董重器通覽
    但日本的古董市場具有封閉性,傳統的古董交流會依然是古玩交易的主要方式,各種俱樂部式的古董交流會把控重要資源,且排他性很強,日本市場對於拍賣這種公開競價的交易方式接受度並不高,所以雖然日本坐擁數量質量都十分驚人的中國藝術品,卻沒有產生與其資源體量相匹配的拍賣行。但這一局面近年來有很大改觀,已經有幾家日本本土拍賣公司嶄露頭角,且發展勢頭迅猛。
  • 同樣吳昌碩,為啥畫在真絲上就貴一截?(首次徵集吳昌碩綾本作品出版)|畫事
    藤蔓蔓延的樣子和詩屏中書法筆力的對照可以看到吳昌碩書畫之間相互影響互相促進的痕跡:吳昌碩書法中有繪畫的結字和謀篇布局,繪畫中有書法帶來的強勁筆力。出版:《缶墨東遊 - 吳昌碩生誕一七〇周年紀念展》,東京中央拍賣編,全日本華人印社、海上印·象協力,童衍方特別顧問,三圭社發行,2014年5月1 日,頁32-33,圖版9出展:《缶墨東遊 - 吳昌碩誕辰一七〇周年紀念展
  • 這屆東京中央同步拍,好貨生貨眾多,總有件讓你心跳!
    這家對的拍行,就是日本頭號拍企:東京中央。對的拍品,將於北京時間2020年8月10日上午10:00 舉槌。之所以這樣說,相信喜歡日淘的資深藏家都了解,走過十年的東京中央,在品牌誠信和拍賣運作上,有口皆碑;而且歷屆拍賣,不僅品類上琳琅滿目,而且頻頻釋出重量級生貨,讓藏友們收穫頗豐。
  • 【大象視界】牛年開啟前的最後一次拍賣狂歡,點開大大有驚喜
    2020年東京中央拍賣啟動Live Auction,開啟網絡和現場結合的全新多場景拍賣模式,共舉辦5場拍賣、其中多個拍品刷新拍賣紀錄。東京中央拍賣在日本乃至亞洲各地都有著極為深厚的藏品資源,專場生貨雲集,拍品真精稀,因此,即便是以在線拍賣為主的場景之下,都可能會呈現出極為激烈的爭奪。
  • 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揭秘:年年「霸屏」拍賣季的大師都有誰
    潘天壽為吳昌碩的弟子。1935年應徐悲鴻之聘,任中央大學藝術科教授。徐悲鴻十分敬重齊白石的為人和畫德,極為讚賞齊白石的畫風和畫技。同樣。齊白石對徐悲鴻也非常尊崇、倚重,信任有加,視他為真正德藝雙馨的畫壇英才。這兩位相差30多歲的藝術巨匠,自20世紀20年代末一見如故之後,因共同的藝術旨趣,從此結為肝膽相照、互為尊敬與支持的莫逆之交。二人的情誼真摯深厚,終生不渝,傳為佳話。
  • 東京中央拍賣 香港 2019年春拍 | 八大珍藏專場 精品搶先看!
    東京中央拍賣香港將於2019年5月24至27日假香港四季酒店舉行春季拍賣,領銜拍品為清乾隆 豆青釉紅彩絲帶紋小尊「大清乾隆年制」款
  • 2020年全球拍場最後一場大拍,隆重亮相東京中央拍賣!
    ,比如將於12月29日-30日舉槌的東京中央2020年度大拍,行方此次拍賣以東京·香港兩地聯合接力形式舉行,其26個專場,1200餘件拍品體量,以及重磅拍品可與博物館比肩,另有來自日本資深藏家釋出的私貨大貨等等,整體強勁陣容和出彩指數,使之足可稱之為,當下全球範圍內各大拍場,中國藝術品最大最有份量的一場拍賣
  • 攜一眾重量級生貨,東京中央首次啟動東京•香港聯合拍賣
    繼佳士得成功實現香港、巴黎、倫敦、紐約4個拍場的同步拍後,9月13日,東京中央拍賣將首次啟動東京•香港兩地聯合拍賣,以接力形式呈現兩地藝術精品。屆時將推出三ツ松秀家舊藏專場,髙橋廣峰重要收藏書畫專場、中國書畫專場、東京某藏家舊藏宋元明清名瓷及漆器專場、一期一會聽茶聞香、文房四譜、Arts In Life當代藝術潮玩、珍稀佳釀等多個專場,內容涵蓋豐富,值得期待。
  • 這家超級拍賣新軍掀動港島風雲
    究其原因,其中的一個重要因素在於,如今內地藝術品進出的壁壘越來越高,面臨越來越嚴苛的藝術品關稅,這兩年內地拍場對於海外回流中國藝術品通行的一個做法便是給打上「保稅」的標籤,藏品在內地拍賣,但交割提貨則是在保稅框架之下進行。與其如此,那不如乾脆就直接在香港這一自由貿易港舉行拍賣唄。
  • 2018榮寶齋(上海)春拍賣會拍品精選吳昌碩親屬友情提供專題
    「古玩元素網」旗下高端藝術品拍賣信息平臺,古玩藝術品市場深度分析!
  • 寶古齋直播拍賣​
    後任南京國民政府中央救災準備金保委會委員長。曾任中國佛教會執行委員兼常委,上海佛學書局董事長,致力於慈善事業。對海派書畫藝術的繁榮和對外交流貢獻卓絕。王一亭作品具有近代人文主義意識。早年學畫得徐小倉指點,後師從任伯年,畫藝大進,繼承任派風格。晚與金石派大師吳昌碩亦師亦友,趨向闊筆寫意,設色濃豔,筆墨酣暢,氣勢雄闊而不失寫實本色。構圖講究,詩書畫印,渾然一體。在清末民初海上畫派中影響僅次於吳昌碩。
  • 東京中央拍賣2019秋拍 | 清雍正 御製磁胎洋彩過枝六蟠五蝠圖宮盌領銜
    東京中央拍賣香港將於2019年11月22至25日假香港四季酒店舉行秋季拍賣,清雍正 御製磁胎洋彩過枝六蟠五蝠圖宮盌。
  • 吳昌碩與上海:集結百餘缶翁作品,金石用筆貫穿始終
    據考,吳昌碩於1889年(46歲)得到了「散氏盤」拓本,常日臨習,幾十年不輟,悟得獨孕金石氣韻之篆籀筆意,參入石鼓,使其石鼓文書法「一日有一日之境界」。從「散氏盤」的神妙之處,附以對筆底墨字的理解,又融於自己的篆刻和繪畫中。
  • 傅抱石、朱敦儒、八大山人傑作亮相中國嘉德2020秋拍
    ▲朱敦儒(1081-1159)《暌索帖》 《暌索帖》在民國時曾為鑑定家張蔥玉收藏,後輾轉至海外,曾於1996年與蘇軾、曾鞏、曾迂、倪雲林等宋元名賢書畫佳作共同出現在紐約佳士得拍賣上
  • 吳昌碩和他醉心的菊花世界
    吳昌碩 菊石圖吳昌碩愛菊,他的故鄉蕪園、他所居住的廳堂外的籬邊,也都種栽有菊花。菊花是吳昌碩筆下常見的題材。因吳昌碩將石鼓之意注入,簡單的菊花、枝幹、石頭竟有了一番潑辣疏獷、縱情恣意的氣象,真可謂小畫幅具有大氣度。如此情境下的菊花才是有過流浪生涯的吳昌碩的寫照,即「個性疏闊類野雞,不受束縛雕鐫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