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的人引誘人做壞事要不要聽從

2020-12-23 小樓賞蘭花

我兒,惡人若引誘你,你不可隨從。【箴1:10】一、為什麼不聽惡人的引誘呢?因為惡人引誘你說給你好處,多半都是欺騙人的,惡人知道不給你好處你不會跟隨他,所以惡人說要給你好處,你聽從了惡人其實是得不到好處,還會使你得到虧損。二、惡人逼迫你要不要忍耐呢?如果惡人欺負你剝削你,你應該忍耐,因為有一天神會為你伸冤,神是公義的神,神必定會刑罰人的罪惡。三、惡人的結局是什麼呢?惡人有兩種結局。一種結局是惡人徹底的滅亡,這樣的惡人犯罪之後不悔改繼續作惡,終有一天這樣的惡人會得到報應,這樣不知悔改的惡人會被神刑罰,這樣的惡人會得到徹底的滅亡。還有一種惡人是知道自己犯了罪,這樣的惡人願意接受神的刑罰,這樣的惡人也願意悔改自己所犯下的罪孽,這樣的惡人會被神憐憫,耶穌會拯救這樣的惡人。總之,我們不能聽從惡人的引誘,我們也要知道惡人有兩種結局。

相關焦點

  • 即使沒有蛇的引誘,人類也會犯罪墮落
    我認為,即使沒有蛇的引誘,人類也會墮落、走向犯罪,人類的犯罪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談一下四個方面的理由。首先,人的自由意志是人類罪性存在的根本原因。上帝造人的時候,給予人格外的恩典,根據自己的樣式特別創造,並給予人以靈氣,賦予人以自由意志。
  • 買家舉報毒販是「引誘犯罪」?檢方否認犯意引誘
    買家舉報毒販是「引誘犯罪」?  檢方:不存在犯意引誘 警方:此屬控制下交付  (記者安然)今天上午,鄧輝志販毒案二審在北京二中院開庭,法院啟動直播,將庭審實況向全社會公開。庭審中,按照上訴人的描述,是「買家和警察一起把我約出來,我才被抓。我是個受不了誘惑的人,沒有他的誘惑我也不會再走上這條路。」
  • 徐永興律師|關於毒品犯罪特情引誘的認定
    機會引誘是對已持有毒品待售或已準備實施大宗毒品犯罪的行為人採取特情貼靠、接洽的情形。犯意引誘是指行為人本沒有實施毒品犯罪的主觀意圖,而是在特情誘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進而實施毒品犯罪。數量引誘是指行為人本來只有實施數量較小的毒品犯罪的故意,在特情引誘下實施了數量較大甚至達到可判處死刑數量的毒品犯罪。
  • 脅迫犯罪的犯罪人?無辜受害人?
    法子英整個人要長相沒長相,要模樣沒有模樣。但是,通過這場婚宴就餐,纏上如花似玉貌若天仙的花季少女勞榮枝。在法子英對熊啟義和殷建華進行綁架,搶劫,故意殺人滅口一系列犯罪活動中,有「證據」表明,勞榮枝在酒吧坐檯,利用自己的美貌引誘熊啟義和殷建華「上鉤」。即勞榮枝故意引誘他們,讓熊啟義和殷建華進入法子英的伏擊圈中,被綁架,被控制被搶劫,被殺害。
  • 引誘一人即構成犯罪
    兩高公布賣淫相關辦案司法解釋 最高法、最高檢日前公布《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關於辦理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將於今年7月25日起實施。 最高人民法院刑事審判第四庭負責人介紹說,解釋有兩個亮點,一是突出了對未成年人、孕婦等特殊群體的保護。
  • 只要引誘一人賣淫即構成犯罪
    、介紹賣淫犯罪呈現出諸多新情況、新特點,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日前公布了《關於辦理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司法解釋在組織賣淫罪,協助組織賣淫罪,強迫賣淫罪,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的「情節嚴重」標準及引誘、容留、介紹賣淫罪的入罪標準中,對於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未成年人、孕婦、智障人員、患有嚴重性病的人賣淫的,參照組織普通人員賣淫的人數標準減半設置,以體現對這類犯罪依法嚴懲。
  • 賣淫嫖娼違法不犯罪,組織、強迫、引誘、容留、介紹賣淫是犯罪
    而刑法上的犯罪行為,依據《刑事訴訟法》,要經歷公安刑事偵查、檢察院批捕、審查起訴、公訴、法院審判等一程序的,犯罪嫌疑人有請律師辯護的權利,然而收容教育不行,程序極其簡單。這一制度規定也與《憲法》等法案中關於公民人身自由權利保障相衝突,是對國家法治的一種傷害。
  • 「拆二代」頻遭圍獵:犯罪團夥找準暴富目標,引誘賭博
    他聽從杜勇安排,將家中拆遷房,以低於市場價20萬元的價格,轉讓給杜勇,所獲房款均用於抵償賭債。公安機關在辦理其他案件過程中,牽出這個16人惡勢力犯罪集團。經查,以杜勇為首的犯罪團夥,從一開始就盯準了像孫志東這樣的「拆二代」。他們通過到拆遷小區遊蕩打聽、熟人介紹等方式,找準因拆遷暴富的目標,引誘他們參與賭博,一步步誘使他們慢慢進入他們精心設計的「陷阱」中。
  • 毒販被判刑14年上訴,曝稱警方「引誘犯罪」
    ▲毒販鄧輝志法庭受審曝稱警方"引誘犯罪"。  早在去年此案在豐臺法院一審開庭時,鄧輝志的辯護人就提出:本案屬引誘犯罪,鄧輝志的犯罪行為都在公安機關的控制之下,毒品系控制下未交付,未流入社會。  但豐臺法院沒有採納辯護人的意見,一審以販賣毒品罪,判處鄧輝志有期徒刑14年。  一審宣判後,鄧輝志認為對自己的判決過重,提起上訴。
  • 被教唆、脅迫、引誘參與恐怖活動不構成犯罪的人員如何處罰?丨反...
    被教唆、脅迫、引誘參與恐怖活動不構成犯罪的人員如何處罰?要不要加入我們組織?大哥我聽你的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恐怖主義法》第二十九條規定,對被教唆、脅迫、引誘參與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或者參與恐怖活動、極端主義活動情節輕微,尚不構成犯罪的人員,公安機關應當組織有關部門、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所在單位、就讀學校、家庭和監護人對其進行幫教
  • 毒品犯罪電影《門徒》堪稱經典!談談「吳彥祖」在劇中的特情引誘
    當今中國,乃至世界都遇到的重大社會問題,即毒品泛濫,在電影的開頭與結尾主主人公均發出靈魂拷問,電影的主人公阿力在臥底數年後,終於幫助警方破獲了毒品大要案,拔出了整個毒品犯罪網絡,但面對師傅「阿昆」、鄰居「阿芬」的死亡,最終不禁發出「究竟人為什麼要吸毒?直到昆哥和阿芬死後我才明白,吸毒是因為空虛。那麼,究竟是空虛可怕,還是毒品可怕?我真的搞不明白。」的疑問。
  • 犯意引誘和數量引誘的識別
    鑑於張喜斌不是涉案毒品的所有人和實際控制人,其參與毒品犯罪主要是賺取部分差價,預期非法得益主要歸朱嘉韻,張喜斌在共同犯罪中的作用比同為主犯的朱嘉韻小,且本案有偵查機關特情人員介入,在量刑時應予充分考慮;張喜斌歸案後如實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實,可從輕處罰;張喜斌繫纍犯和毒品再犯,應從重處罰;張喜斌檢舉揭發構成重大立功,應減輕處罰;綜合其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及其所具有的全部量刑情節,可對其減輕處罰。
  • 回顧深圳特大搶劫案:10男6女犯罪團夥,利用美色引誘,連害17人
    憑藉著美色一次次成功,當她的照片公布的時候,不少人都被她精緻的五官所吸引。美色誘惑,搶車殺人其實同樣用美色來犯罪的女魔頭不止她一個,付紅瓊也是其中一個。早在1993年7月5日,已經身負兩條人命的張小建、陳強、張展庭再次犯罪,把一名計程車司機從東莞騙到深圳,搶車後殺害。
  • 每周話題|未成年人犯罪要不要入刑?
    爭論未成年人犯罪要不要入刑10月20日,大連一個未滿14歲的男孩,欲發生性行為無果而殺害了一個10歲的女孩。由於男孩還差兩個月才滿十四周歲,受相關法律保護,他不需要負刑事責任,只被收容教養三年。相信大部分人看到這件事的反應是:為什麼判無罪?為什麼只有收容教養?為什麼才三年?「因為他未滿十四周歲」一時間,「未成年人犯罪要不要入刑?」這個問題竄上了臺面。在網上討論中,支持的聲音遠大於反對的聲音。難道大部分人只是覺得「罪當罰」就支持了嗎?當然不是。
  • 男子因引誘他人吸毒,構成毒品犯罪被判刑
    被告人唐1在酒店開了房間,在房間內提供甲基苯丙胺片劑(俗稱「麻果」)、甲基苯丙胺(冰毒)以及麻果壺、吸管、錫紙等吸毒工具,夥同被告人熊1示範吸毒方法,讓王某帶頭吸毒,謊稱吸食的毒品為水煙,引誘、教唆、欺騙焦某、方某、吳某吸食毒品,後焦某吸食了毒品,方某吸食一口毒品後吐出。當日3時許,公安人員至現場,抓獲上述六人;並查獲麻果壺、錫紙等吸毒工具。
  • 今日靈修:不要貪圖虛浮的名譽和榮耀!(含音頻)
    亞拿尼亞聽見這話,就僕倒斷了氣;聽見的人都甚懼怕。有些少年人起來把他包裹,抬出去埋葬了。(徒5:1-6) 亞拿尼亞受了這樣重的懲罰,不是因為他未曾把賣田產的錢都拿出來,乃是因為他私自留下幾分,卻告訴使徒說他已經把所賣的價銀都拿來了。他這樣做不是欺哄人,乃是欺哄神,所以才受了神的懲罰。我們要問,為什麼他要這樣說謊欺哄神呢?
  • 物質引誘在校學生賣淫 藍田一犯罪團夥"老大"被判14年
    用物質誘惑等鼓動在校生引誘同學賣淫,還通過各種方式讓被誘騙的未成年女生假扮處女獲取高額利益。3月29日上午,藍田法院宣判一起組織未成年人賣淫案,4人被判刑,這也是藍田法院宣判的首例惡勢力犯罪集團案件。
  • 許佳桐的壞真的讓人很難理解,壞事做盡圖什麼?
    但隨著劇情的進行,觀眾們不難發現許佳桐就是趙月娥的翻版,做起壞事來天賦驚人。趙月娥如果是滅絕師太,那許佳桐就是周芷若。現在她已經下命令殺高風了,後面她還要殺浩宇。喪盡天良的程度和趙月娥有的一比。站隊許佳桐的觀眾註定要失望了。許佳桐在這部劇裡就是一個反面角色,是個不折不扣的壞人。她先是讓殺手殺高風,又殺了周浩宇,最後還綁架劉青葉。
  • 為什麼涉毒案件偵破中,警察會使用特情進行犯意引誘或者數量引誘
    ,誘惑大,加上查獲後會面臨極其嚴重的處罰,因此,毒品犯罪鏈條的隱秘性強,武裝走私販賣毒品的案例也不少。但這與一般的所謂釣魚執法不同,用專業法律術語來說,就是」犯意引誘」或者」數量引誘」。  對此,2008年人民法院審理毒品犯罪案件會議紀要,又稱大連會議紀要是這樣定義的:「行為人本沒有實施毒品犯罪的主觀意圖,而是在特情誘惑和促成下形成犯意,進而實施毒品犯罪的,屬於犯意引誘」。簡單地說,就是行為人本來沒有進行犯罪的主觀想法,但在特情人員的利益誘惑下,形成了主觀犯罪意圖。
  • 「特情引誘」對販賣毒品案件定罪量刑的影響
    (一)、什麼是「特情引誘」   所謂特情引誘,是指為了偵破某些特殊案件,偵查人員或其授權的特情人員,設計某種情景、條件和環境,主動接近正在著手實施或者有可能參與這類犯罪的人,為其提供犯罪機會或者對其進行某種程度的引誘,偵查機關則在其實施犯罪行為時將其抓獲的一種特殊的偵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