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壯士」最後的結局你知道嗎?在中國的土地上,卻救不了他們

2020-08-29 歷史人物事件

最近管虎導演的電影《八佰》將在8月21日公映,影片講述團長謝晉元帶領國軍士兵在上海四行倉庫抗日的故事,在公映前電影在8月14日進行了點映,然而口碑卻褒貶不一,我感覺這種主旋律是國軍抗日的電影,在故事情節上有點小瑕疵是可以理解的,只要不脫離歷史大綱是都可以接受的,畢竟上一個講述國軍抗日的電影還得從1986年的《血戰臺兒莊》開始。難道這不是中國電影的進步嗎!小編也被影片中保家衛國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精神感動,也是數度落淚,其實現實中的「八百壯士」的故事更加悲壯,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1937年,抗戰全面爆發後,8月13日起,國軍同日軍於上海一帶進行了近三個月的大會戰,史稱淞滬會戰。由於日軍大舉增兵,新增三個師團並由杭州灣登陸,日軍的這一行動導致在上海地區集結的大批國軍即將陷入被合圍的尷尬處境,為了擺脫戰局不利的局面,指揮部下令上海地區的軍隊後撤。

為了能掩護88師及其它友鄰部隊的安全撤離,同時也為了能在上海地區保留一支仍在抵抗的部隊,88師的孫元良師長決定留下一支部隊堅守在上海的四行倉庫。最終由88師524團的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一個營來執行這一任務。

中間是謝晉元將軍

當時堅守在四行倉庫裡的兵力,一共有官兵414人,是一個加強營,但是為了嚇唬日軍,對外宣稱是一個團,有800人。這就是「八百壯士」說法的由來,也是電影《八佰》片名的由來。

四行倉庫建於1931年,是金城、中南、大陸、鹽業四大銀行共同出資建設的倉庫,因此被稱為「四行倉庫」。它位於上海靜安區中南部、蘇州河北岸、西藏路橋西北角,由鋼筋混凝土建造的大廈,共有六層,即使是日軍坦克炮也無法擊穿其堅固的牆面,是閘北一帶最高、最大的建築物。

一條蘇州河,將上海切割成兩個世界:一個天堂,一個地獄。蘇州河南岸是租界區,被英國人佔領,攻打這裡就意味著對英國宣戰,所以日本人在進攻上海時默契地避開了這個敏感區,

10月27日,日本對四行倉庫發起進攻。無數上海市民自發的聚集在對面的租界,為戰士吶喊助威,因為他們知道。倉庫裡的孤軍是上海最後一道防線,戰鬥相當慘烈,日軍衝到樓下,危機時刻士兵陳述生身上綁滿炸彈,從樓上跳下,和敵人同歸於盡,他給母親留下的遺書寫著「捨身取義,兒所願意」,向這樣的遺書有298封,收信人有兒子、父母和妻子,而八百壯士以彈丸之地,抗力日軍數萬。

戰士楊慧敏

10月28日夜間,童子軍女戰士楊惠敏將一面12尺長的中華民國國旗裹在身上,冒著戰火危險自公共租界出發成功泳渡蘇州河,將國旗送至四行倉庫。第二天楊惠敏所送至的國旗隔天在四行倉庫屋頂升起,大大地鼓舞了守軍士氣與隔岸觀戰的民眾,並獲得當時駐紮在租界內的世界各國媒體之讚揚。「八百壯士」在四行倉庫激戰4晝夜,打退了日軍的連續進攻,成功地掩護了88師及其它部隊撤退到上海郊區。

戰鬥中共有三十餘名士兵戰死,卻直接擊斃日寇達200餘,日軍受傷者近千人。出色地完成了達到拖延日軍對後撤國軍的追擊的戰略目的,卻使自己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這久攻不下的四行倉庫,成了上海最後的骨氣,戰後,謝晉元率領的「八百壯士」剩餘376人,他們奉命撤離到英國租界,但英國政府迫於日本壓力,將這些壯士的武器全部繳械,並送至義大利防區關押隔離。日軍威脅租界當局:「如果準許孤軍通過租界歸隊,日軍將開進租界追擊」。

謝晉元率部退出後,南京國民政府發令;所有參加四行倉庫守衛戰的官佐、士兵一律晉升一級。謝晉元升為上校團長,並授予青天白日勳章一枚。謝晉元率524團撤入租界後,日軍即要求租界當局引渡。迫於輿論的巨大壓力,租界工部局不敢答應。在被隔離期間,謝晉元每天照常帶領官兵出操,這種日子,一過就是四年。

日軍全面佔領上海後,日偽當局多次派遣日本浪人及漢奸走狗,懷揣手槍或手榴彈等武器,強行闖至孤軍營行刺暗害,但其陰謀均未能得逞。

日偽見各種奸計不逞,便策劃了卑鄙的陰謀。1941年4月24日晨5時,謝晉元按例率官兵早操,當時二連下士郝鼎誠、四連下士張文清、下士尤耀亮,上等兵張國順遲到,謝晉元即詢問其原因。誰知他們早已被汪偽收買當了漢奸,突然取出預先帶進營內的匕首及鐵鎬等兇器,蜂擁而上,猛刺謝胸部及左太陽穴。謝多處重傷,流血不止,至6時許悲壯長逝,年僅37歲。全營官兵均痛哭不止。團副上官志標見狀上前捉拿兇手時,亦被刺成重傷。

四行倉庫飄蕩著中華民國的國旗

謝晉元遇害的消息傳出後,舉國震驚。5月8日,國民政府通令嘉獎,追贈為陸軍少將。謝晉元死後,上海30萬民眾前往弔唁,瞻仰遺容。一代民族英雄與世長辭。毛主席高度讚譽「八百壯士」為「民族革命典型」。蔣中正譽其「精忠貫日」。

四個民族敗類當場被擒,移交租界當局羈押。最後被判處死刑。另一種說法是:由於日本人施加壓力,遲遲未予執行。同年12月8日,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對英、美等國宣戰,佔領了上海公共租界,日軍將殺害謝晉元的那4個兇手開釋。日軍還將剩餘三百多壯士送到南京、杭州做苦力,另一部分則送到紐幾內亞挖戰壕,很多人最後被活活折磨而死。

雖然80多年過去了,但是謝晉元將軍和「八百壯士」的英勇事跡,一直激勵著我們一代又一代人。

相關焦點

  • 《八佰》中你不知道的事:「八百壯士」現實結局比電影更令人唏噓
    全世界的圍觀電影《八佰》取材於「八百壯士」於上海四行倉庫狙擊日軍的史實。淞滬會戰末期,這場持續數月的大會戰讓中國軍隊損失慘重,當局決定戰略性退出,以保障南京安全。面對來勢洶洶的日軍,這是一場在戰術上完全沒有勝利希望的戰爭,但「八百壯士」不僅堅持了四天五夜,更加打醒了國人,沉睡的東方雄獅慢慢甦醒。
  • 闡史官|八百壯士最後結局:軟禁四年被充苦力
    第88師師長孫元良當然不幹了。幾經遊說,最後說服顧祝同只留一個團來堅守。在88師的規劃中,一個團都覺得浪費了,那就一個營吧。就這樣第524團新任中校團附謝晉元接到了指揮第524團第1營死守四行倉庫的命令。四行倉庫的選擇也是有講究的,這個地方本是88師師部,靠近租界,日軍不敢輕舉妄動,又由鋼筋混凝土構成,是陣地戰的最佳選擇。
  • 八百壯士最後結局詳細版
    謝晉元率領八百壯士堅守四行倉庫四日四夜後奉命撤離。31日凌晨二時,謝晉元團長手持國旗,最後一個與四行告別。當時的《大美晚報》報導,四行將士退出人數中受傷者26人,重傷送醫院救活者數人,在堅守四行百餘小時的激戰中,我軍壯烈犧牲者五人,斃敵二百多,傷敵不計其數。後來總部以八百壯士盡忠職守,為國爭光,特電犒賞,對殉難受傷者從優撫恤,以慰忠魂而獎有功。
  • 八佰電影熱映,背後歷史真相卻更為慘烈,八百壯士結局讓人心痛
    劇中稱為「八百壯士「的中國革命軍524團在團副謝晉元的帶領下,固守上海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讓我們為當時歷史背景下抗擊日軍的將士們而落淚。同時四行倉庫內部儲存了大量的糧食彈藥和飲水,因此「八百壯士「並不怕日軍圍困。「八百壯士「說是有800人,但其實只有400餘人。是由於當時的首領謝晉元希望日軍不了解四行倉庫守軍的人數多少,因此故意向媒體透露有800人。之後媒體也就稱呼他們為」八百壯士「,國民政府在對外宣傳時也跟著喊」八百壯士「,但其實真實人數只有400餘人。
  • 「八百壯士」背後的故事
    電影的熱映讓人們再次將目光轉向了83年前,歷史上的四行倉庫保衛戰是怎麼回事?謝晉元和「八百壯士」都經歷了什麼?如何評價管虎導演的《八佰》?日前,謝晉元次子謝繼民在上海接受了羊城晚報記者專訪。父親從「文狀元」轉為「武狀元」羊城晚報:您父親謝晉元是廣東蕉嶺人,您也在廣東蕉嶺出生,能說說您小時候的情況嗎?
  • 八佰真實原型結局是什麼 八百壯士原型故事揭秘
    八佰原型結局電影《八佰》受到了很多的關注,主要是因為這部影片真實的還原了一段歷史故事,讓大家感受到了戰爭的慘烈與殘酷。《八佰》真實原型結局更是慘烈,八百壯士原型故事原來是這樣的!
  • 八佰壯士奔北坡-1975年《八百壯士》影評
    不過,這個八百壯士的故事可絕對不是第一次在銀幕中被呈現了。1937年八百壯士事件的轉年,歷時兩個月的短暫拍攝,1938年的《八百壯士》便在武漢首映,獲得極佳的反響,激勵了人民抗日的熱情。而在1975年,中國臺灣地區又拍攝了同名電影《八百壯士》,更詳細地描述了國民黨八十八軍五二四團駐守四行倉庫堅守四個晝夜的故事。
  • 《八佰》裡面的士兵最後結局是什麼? 「八佰壯士」結局被軟禁四年
    《八佰》裡面的士兵最後結局是什麼?淞滬會戰,中國軍隊投入最精銳的中央教導總隊及八十七師、八十八師及148個師和62個旅80餘萬人,日軍投入8個師團和2個旅團20萬餘人,我方人數壓倒性優勢,但由於武器,裝備,種種差距,在三個月會戰中,我方打得特別艱難。
  • 八百壯士的傳說與史實
    所謂淪陷,只是閘北區淪陷了,只是在閘北區,八百壯士才是最後的孤軍。只有在進入租界並在全軍撤退後,八百壯士才成為全上海的孤軍。這是長達十四年的整個抗日戰場上任何一場戰鬥都不能與之相比的。由於緊臨公共租界,日軍投鼠忌器,不敢使用重武器,也不敢把槍彈打到租界裡去,這就給了許多躲在租界裡的中國公民和各報社記者一個直接觀賞並跟蹤報導壯士們殺敵的大好機會。早在進入四行倉庫的第二天,八百壯士的事跡便通過各大報紙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
  • 林青霞:《八百壯士》戲裡戲外
    《八百壯士》戲裡戲外一九七六年臺灣的電影公司籌拍《八百壯士》,戲裡有個角色是抗戰時中國女童軍楊惠敏在日軍的炮火下,衝過英租界,拼命遊過蘇州河,將國旗獻給死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電影製片場有一條阻塞多年的大水溝,臭氣衝天,平常也不注意有這麼一條溝,那天去片場,場務拿著一條長竹竿很高興地告訴我:「一會要拍你從這兒遊上岸,我把水溝都清理乾淨了,你放心。」我沒怎麼多想就下了水溝(其實想也沒用,片場導演最大,他說什麼都得照做),還好沒怎麼NG,上了岸我說剛才好像看到蛇。化妝師和工作人員抿著嘴笑說他們也看到,只是不敢講,怕說了我不肯下去。我心有餘悸地往回看:「啊呀!有條大便!」
  • 「八百壯士」的最後歸宿
    電影《八佰》在全國公映後,好評如潮。一位朋友在社交媒體發文說:「遲到了一年的《八佰》,看了叫人淚流不止。蘇州河南岸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北岸炮火連天,滿目瘡痍……很慶幸我們生活在和平年代,希望人類永遠都不會有戰爭。」 幾乎所有的戰爭題材影片都是反戰的,《八佰》也不例外。
  • 電影《八佰》,《八百壯士》與謝晉元的後來事
    跟臺灣1975年的老電影《八百壯士》比較,技術上無疑大大進步,以川軍的視覺進入,一開頭就是無比慘烈的戰場戰事,將觀眾迅速帶入規定情景。也是導演的功底和意圖。尤其是對很敏感的送國旗掛國旗的史實,既不能迴避還不能過分渲染,也算是煞費苦心。
  • 讀書 | 「八百壯士」 謝晉元
    他們因此得以堅守更多時日。日軍一邊武力攻打,一邊請公共租界工商部總董費信惇將中國軍隊趕出倉庫,遭到謝晉元的堅決拒絕,但在堅守了四天之後,蔣介石讓謝晉元撤入英租界,至此謝晉元的部隊已殺死日軍兩百多人,自己傷亡了二十七人。1937年10月27日清晨,日軍發現四行倉庫內仍有中國守軍,立刻發動進攻,受到「八百壯士」的猛烈阻擊。
  • 《八佰》英雄們熱血奮戰,八百壯士守江山,誓守最後防線
    電影是以1937年的淞滬會戰期間的抗日戰爭,取材拍攝這部電影,講述歷史戰爭中「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八百壯士」在日軍壓迫性的戰鬥中,八百人對抗日軍數十多萬人,他們浴血抗戰四天四夜,誓以我命固我土。
  • 「八百壯士」與孫元良
    2019年,電影《八佰》在中國大陸公映前夕,中國社會科學院旗下的中國歷史研究院刊文《【解讀】孫元良緣何引爭議》,文中引用宋希濂及葛天的話語,指控孫元良貪生怕死、剋扣軍餉、私刻公章、強姦學生,是「民族敗類」,不應該通過電影《八佰》將孫元良刻畫為抗戰英雄。
  • 電影《八佰》與其背後真實的「八百壯士」
    但我想說的是,&34;留守的積極意義是大於消極意義的,我們看到的是列強沒有幫助中國制裁日本,但根本原因在於中國當時國力太弱,試想一下如果你作為英國首相,你會因為弱小的中國去得罪強大的日本嗎?不可能的,在當時,公理無法戰勝強權。雖然此時淞滬會戰大敗,列強也不會幫助中國,但中國必須讓國際社會看到抗日的決心,為什麼?
  • 八百壯士悲慘的結局,一群硬骨頭勇士,最終被一群軟骨頭賣了
    從現在公開的消息中可以知道,對於「八佰」撤出四行倉庫之後發生的事情,電影中並沒有表現,成為普遍吐槽的一個槽點。所以不管你看沒看電影,先了解一下這個歷史事件的結局,總是可以的。放心文章不涉及電影內容,沒有劇透,可以放心閱讀。
  • 新電影《八佰》與老電影《八百壯士》
    該片取材自1937年抗日戰爭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國民黨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在團長謝晉元率領下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頑強阻擊日軍的故事。電影因種種原因一再推遲上映,今年八月終於上映。
  • 《八佰》背後的戰爭真相:八百壯士 四行孤軍
    回到部隊之後,孫元良本想留下一個團,但是考慮再三,決定留下一個加強營,對外聲稱八百人,即「八百壯士」,但實際上只有一半,也就是四百人。這個加強營的指揮者,便是524團副團長謝晉元。謝晉元,廣東蕉嶺人,黃埔四期畢業。孫元良在全師撤退時,找到了謝晉元,兩人足足有二十分鐘沒有說話,因為孫元良明白,留下就有可能死亡,他實在不知道該如何開口。
  • 八百壯士撤離四行倉庫後結局如何?軟禁4年當苦力,謝晉元遭暗殺
    八百壯士撤離四行倉庫後結局如何?軟禁4年當苦力,謝晉元遭暗殺 「八百壯士」其實並沒有八百人,實際上僅有不到四百人,有一說法是,死守四行倉庫的「孤軍」是故意放出這消息,為的是震懾日軍。 那為什麼會發生數百餘名戰士死守四行倉庫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