餈粑

2021-02-17 曾高飛銳思想
(大量供應原創優質財經文章和文學作品,可量身定做,用作品說話,歡迎媒體和企業聯繫。13552437248)

一個湖南籍粉絲在北京開了一家湘菜館,電話我說廚師全是老家請來的,菜品地道正宗,要我過去嘗嘗。朋友再三提到一道特色湖南菜:糖油粑粑。希望以此打動我,吸引我過去。

糖油粑粑?什麼東西?真沒印象!

我在湖南農村長大,走南闖北,這些年見識過不少,也是一個地道的吃貨,愛自己下廚,那些稍有特色的湖南菜,剁椒魚頭啊,永州血鴨啊,長沙臭豆腐啊,邵陽口味鱉啊,攸縣香乾啊,都如數家珍,唯獨這個糖油粑粑,還是頭一回聽說,不知其來路。從名字上看,這個菜似乎與以辣味著稱的湖南菜相去甚遠,有點兒離經叛道。

為了釋疑,我在朋友電話後的第三天就過去了,第一個點的就是糖油粑粑。等菜端上來,我不由啞然失笑了:原來是鄉下的糯米粑粑啊!糖油粑粑就是把糯米粑粑放了紅糖煮松煮軟。

這糖油粑粑味道有點像餈粑,它們算是孿生兄弟了。也好,本來就愛吃餈粑,也有相當長一段時間沒吃了,正好解這個饞。伸出筷子一夾,絳紅的糖油粑粑軟綿綿的,黏乎乎的,固執地抓住盤底,與我較著勁兒,扯細扯長了,還不願鬆手,就像一段難捨難分的熱戀——糖油粑粑似乎知道,只要它一鬆懈,就會被我吞吃了。

畢竟胳膊扭不過大腿,那坨糖油粑粑還是被我送進了嘴裡,咀嚼品味起來。竊以為,形容其味道,有五個字正好合適,即香、甜、軟、爽、糯。

其香,是沒入虎口,即聞著了。其甜,當然不是餈粑的,而是紅糖的,一般情況下,加工前的餈粑是原味的。對紅糖,我很熟悉。小時候,在老家,生產隊大面積種植甘蔗,收割後,用甘蔗榨汁熬製,把黏稠的汁放進模具,冷卻後就是紅糖了,原生態,沒有一絲雜質,是我最喜歡的那種甜。

進得嘴來,糖油粑粑溫溫的,軟軟的,有點溫香軟玉被嚼了的感覺。

糯是觀感,爽是品性,就像散文的「形和神」,本來是一對矛盾的存在,可在糖油粑粑這兒,居然統一起來,做到了「形散神聚」,爽而不糯,糯不粘嘴,下肚順溜,不拖泥帶水,一路下去,宛若一個文章妙手,去偽存真,把細節處理好了,渾然天成,無絲無縫。

吃了糖油粑粑,我更懷念餈粑了。我愛吃餈粑,可做得少。因為做餈粑很複雜,一次加工也複雜,二次加工也複雜。到朋友的湘菜館吃,省卻了自己做的繁瑣,也就每次必點了。吃著糖油粑粑,做餈粑的細節就一一浮現在眼前。

鄉下做餈粑,一般在糯米收割後,從中秋、重陽開始,到春節前夕達到最高潮。農諺有「殺年豬,做米酒,打餈粑,醃臘肉」之說,打餈粑算是傳統春節的四大必做的盛事之一。沒到過年就打的餈粑,主要用於辦紅喜事送回禮,尤其是娶親添丁。自家產的東西,鄉下人就是大方,往往一送就是厚厚的一打,至少也是六個起,一個餈粑淨重少說也有半斤八兩。

餈粑雪白,渾圓,顏如皎月,形如皎月,大小也如陰曆十五抬頭望見的那輪皎月。餈粑代表吉祥、喜慶、圓滿;送餈粑既是無私分享,又是誠心祝福。所以,也是鄉下送禮的最愛。講究一點的,愛在餈粑中央用紅墨水點一渾圓的紅點。這一點,有畫龍點睛之妙,使餈粑的顏值錦上添花,更加美不勝收。點紅了的餈粑更契合中國人愛紅色的傳統審美,據說還祛溼避邪,很神奇。

做餈粑的主要原料是糯米。只有糯米,才有糨糊那樣強大的黏性,將粉身碎骨的飯粒末凝聚在一起——粘米就沒有這個功能。那年月,糯米種得少,因為糯米的莊稼細長嬌嫩,經不起風吹雨打,產量也不高,種了不划算。儘管如此,每家每戶還要闢出一小塊田,用來種植糯米,因為糯米有糯米有的好處,雖然在農家生活中不是主流,其作用也不可替代,釀甜酒、打餈粑就得靠糯米。

下鍋前,要用水認真淘洗,越乾淨越好。洗淨後,置於木甑中,旺火蒸熟,然後趁熱倒進乾淨的石舀,用杵槌舂碎。舂餈粑往往要兩個人,默契配合,一大槌,一小槌,你上我下,節奏感十足。大槌舂中間,用大力;小槌舂邊緣,用小力。大槌主要是搗碎;小槌主要是翻動,順便把石舀中周邊凸起的飯粒攆回石舀中央。數十個來回後飯粒碎了,但遠遠不夠,還得舂上一段時間,直到飯粒全部化為膠泥狀,完全不見顆粒。如果有顆粒,就硌嘴,硌喉嚨,影響口感,像一碗粥裡滲進了沙子。

舂好後,就是捏餈粑了。舂好後的糯飯糊很有韌勁,真扯起來能扯個把人高,需要用力才能從石舀裡摳出來。扯下一綹放在手心,先將兩手掌合攏,將糯飯糊搓成球狀,然後交替手掌,上下翻動,不停拍打,一會兒功夫,一個又圓又白的餈粑就大功告成了。

將捏好的餈粑整齊有序地擺放在墊有乾淨紗布的案板上,就像檢閱一排列隊的月亮,壯觀極了。有的巧婦還在餈粑面上拓印上各種特製的文字或圖案來表達心意,觀音菩薩、財神、送子童子、武神關公是常見的圖形,吉祥如玉,恭喜發財,身體安康是常用的文字。有的在舂餈粑過程中,放些風乾的桂花瓣,那就更香了。川菜裡有名的點心桂花糕,應該也是餈粑。

將打好的餈粑放在通風乾燥處陰乾,陰乾後的餈粑硬邦邦的,石頭一樣堅硬。吃前,要放在清水裡浸泡數小時。春節前後,天氣冷,餈粑可放。過完年,春天要來了,氣溫漸漸升高,給餈粑的儲藏帶來挑戰,即使放進冰箱,效果也不見得好。這也是我過年很少帶餈粑回北京的原因。後來母親告訴我,儲藏餈粑最有效的辦法就是放在清水裡,就不容易壞了,能放很久;但要勤快換水,一天得換三五次,有點煩,一忙往往就忘了。看來餈粑是一個愛乾淨的女子,值得尊重。

糖油粑粑那種吃法,不是我的最愛。我喜歡將餈粑放在火上烤,或者放進鍋裡煎。烤餈粑是一個細緻活,需要功夫。用箝子夾住餈粑中間,放在炭火上,均勻翻動,餈粑的香氣就慢慢地蒸騰了出來,瀰漫整個屋子,讓人有種在蓬萊仙境沉浮的感覺。烤或煎,都要直到兩面結出金黃的鍋巴為止。烤或煎好的餈粑,外面金黃,掰開來,裡面雪白;外面那層很脆,很香,裡面那層很柔很軟,熱呼呼的,都有一種特別的味道。如果喜歡吃甜的,就在餈粑上面灑點白砂糖。

小時候,我愛吃糖,現在更愛原汁原味。沒有添加任何佐料的餈粑,吃起來軟綿綿的,熱乎乎的,很是愜意,比西方那個名吃披薩強多了。不管哪種吃法,餈粑都爽滑,細膩,沒有糯飯的消化不良,據說還吸脂刮油,減肥效果立竿見影,頗受城市年輕女性青睞。

2020年3月26日 北京右安門內

相關焦點

  • 甜滋滋糯嘰嘰的餈粑,簡單的黃豆粉餈粑,和美味的紅糖餈粑,超讚
    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所製成的一種美味小食,在全國各地都頗為流行,在家自製的時候比較難的點是錘打糯米,要打到黏成一團,其實很費氣力。但是美味香甜的餈粑是值得的,餈粑是糯米製作的,多以不能過多的食用哦,要少量食用才是對的呢。準備需要的食材:糯米 300克、黃豆 300克、熟芝麻 10克、白砂糖 25克。
  • 北方人喜歡吃年糕,南方人更愛吃餈粑,年糕和餈粑到底有啥區別?
    北方地區喜歡吃年糕,而南方地區更喜歡吃餈粑。對於南方地區的人來說,餈粑應該說是每個人記憶中的美味。那麼,年糕和餈粑到底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年糕和餈粑的口感是差不多的,主要的不同之處就是做法。當然,年糕和餈粑都是用糯米粉製作而成的。不過,年糕是將生糯米粉加水之後再放入鍋中蒸熟,而餈粑是將糯米蒸熟之後搗成泥狀,冷卻變硬後就成為了餈粑。
  • 梅小娟|| 餈粑魚
    餈粑魚,是老家人過年的必備年菜之。買回來的六七斤重的草魚、鯉魚或刁子處理乾淨,放進缸裡,抓起大粒鹽均勻地撒上,為了使鹽更加均勻,祖母再用那雙粗糙的手慢慢的揉搓,一顆顆晶瑩的鹽粒,連同手掌的溫度,裹滿了魚的表面,再一條條碼放在粗糲的大缸裡,還有新鮮的魚腥氣。鮮軟潔白的魚肉躺在封閉的環境裡,在時間裡慢慢發酵,靜靜蛻變。
  • 黃豆粉裡的餈粑,還得拌上紅糖來
    ,畢竟,吃完餈粑接下來要面對的可是一桌燒到你胃辣的麻辣火鍋。外酥裡嫩紅糖餈粑的外層其實咬起來,還有些酥脆,但是裡面的餈粑那是真的軟,還要小心燙嘴,經常都是咬一口,燙了舌頭,吹一下,接著吃。有時把那餈粑咬的拉絲,瞧著就是胃口大開,好吃得很。
  • 難忘農家揣餈粑•江南一片雲•(散文隨筆)
    有時,也會乘大人們不注意,偷吃剛打好還溫熱柔軟的餈粑。第一桶揣好的餈粑,按照習俗,先呈給司爐上祭祖。接著大家開始分食,享受一年五穀豐登帶來收穫的喜悅,將揣熟的糯米餈粑從石碓裡(木桶間)摳出餈來開始做成餈粑餅子,餈粑冒著熱氣、聞著清香、摸著柔軟、看著潔白、吃著滑嫩。
  • 【筆走大冶】朱春華: 桂花糖餈粑(外一篇)
    桂花糖餈粑(外一篇) 朱春華 早就聽說保安鎮桂花村的餈粑是純綠色食品應桂花村李支書之邀,我去他們村品嘗桂花糖餈粑。 十分鐘後,機帆船駛出港道,進入水天相連的保安湖。秋陽下,保安湖煙波浩渺,湖面上舟帆點點,許多鳥兒在空中盤旋,時而俯衝入水叼起小魚,時而浮在水面上與同類嬉戲。 靠岸後,穿過桂花樹林,走過湖汊和魚池,我們來到一村民大院。
  • 《天涯明月刀手遊》身份玩法介紹 餈粑菜譜是什麼
    導 讀 天涯明月刀手遊裡各種特色菜還挺多的,料理算是一個賺碎銀比較快的途徑了,我們可以對比交易板的價格選擇較貴的料理做好後掛板子上賣,餈粑是比較貴的一個菜了
  • 糖油餈粑:滿滿的小時候味道,做法還簡單!
    糖油餈粑:滿滿的小時候味道,做法還簡單!糖油餈粑這種食物算不上什麼太名貴的食物,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是吃過的,尤其是小時候時候大人哄孩子都是會給一個糖油餈粑吃。這種食物的味道是非常好的,因為首先它是甜的,小孩子大部分都是喜歡吃甜食的。
  • 氤氳在舊時光裡的餈粑 吃學英文
    就那麼一眼,感覺我的心都快要蹦出來了,竟然是餈粑(glutinous rice cake)!驚喜不已的我在買餈粑的時候說話都不利索了,連忙讓老伯給我三塊錢的餈粑。綿軟柔韌的糯泥用保溫性能好的特製鐵桶裝放,搖動把手,糯泥便從圓孔鑽出,圓滾滾的,白白胖胖的,像一顆顆白棋。
  • 好吃的紅糖餈粑你知道怎麼做嗎?
    大家小的時候肯定都吃過紅糖餈粑吧!之前在一些小胡同裡都會看到有推著小車賣紅糖餈粑的小販。外面滴皮酥酥的,裡面還有濃濃的糖漿。讓人看起來就想吃。他即使是湖南那裡的一個小吃。就是用糯米餈粑和紅糖做出來的。小時候去趕集的時候也會有賣這個的。不過現在吃的人少了。有時候想吃也買不到。
  • 【散文天地】羅光永 | 沒吃餈粑,已經好多年
    通常,吃半碗後覺膩,我摸摸肚皮毅然放下碗,後面還有餈粑還有好菜呢。於是又竄到了堂屋。父親已然停手,碓窩兒裡的酒米飯變成了餈粑。母親適時出來,端出準備好的豆面與白糖,抓餈粑分到每人的碗裡,吃過甜酒米飯的我,此刻對餈粑的嚮往更多的是在豆面上。我貪心地盛了不少,沒想湊近嘴巴時,一個咳嗽,「噗」,豆面噴了我一臉,父親母親都忍不住笑出了聲,似乎連他們坐位後牆畫報上的毛主席也在笑。
  • 四川鄉村端午必備的美味佳餚——糯香餈粑
    四川鄉村端午必備的美味佳餚——糯香餈粑重慶鄉村端午節美食 糯香餈粑 感受佳節美好和溫情!端午節作為我們的傳統佳節,現在有時候也被貼上了美食文化節的標籤。將糯米丸子裹上一層黃豆粉,美味的糯香餈粑就誕生了,一口下去,那唇齒間別有一番風味。餈粑雖然美味,但對於小孩而言,不可多食,容易消化不良,所以每次都感覺自己沒有盡興,不過那味道卻是深深留在了記憶裡了。
  • 將小吃做成大爆品,唐玖瓏紅糖餈粑引領四川小吃新風尚
    對於很多四川人來說,紅糖餈粑一直是兒時最甜蜜的回憶。經過煎炸的餈粑色澤金黃、外酥裡糯,再包裹上糖汁與豆粉,輕咬一口滿嘴香甜,讓人慾罷不能。
  • 我不行了,只有紅糖餈粑可以救我!
    同事:「菜單上有啊!」……【好,接下來進入主題菜】紅糖餈粑我:「那您能給這道紅糖餈粑一個形容嗎?」沒問題這就是紅糖餈粑最後送上幾張美食家品味紅糖餈粑的過程動圖
  • 超級治癒的紅糖餈粑,做法簡單,經期可以暖胃緩解疼痛
    今天跟大家分享一道非常簡單的美食,紅糖餈粑,最適合姨媽期,氣血不足的小姐姐了,餈粑條外脆裡糯,紅糖更是具有暖胃暖宮,緩解疼痛的作用,甜糯的口感吃完使人心情愉悅,所以男生們也要好好學習一下哦!記得給女朋友做一道紅糖餈粑小甜品,順便泡一杯紅糖薑茶,絕對是最佳男友沒錯了,一起來試試吧!
  • 「湖南米粉大擂臺」之郴州篇——安仁燙皮&桂東黃餈粑
    特色小吃:『桂東黃餈粑』——軟糯香甜黃餈粑又名大禾餈,每逢過年,桂東人家家戶戶都要做黃餈粑。桂東黃餈粑不僅是新年桂東人餐桌上的必備,更是代表了一種桂東情懷和文化。桂東話「餈」的發音為「齊」,寓意齊全,所以過年要吃餈(齊)。
  • 三分鐘上桌比外賣更快 四川小吃唐玖瓏紅糖餈粑走上年輕人餐桌
    據權威數據顯示,2月份至11月份,某頭部平臺上煎餅、手抓餅、年糕、餈粑等速凍品類整體呈爆發式增長,銷售額同比4倍爆發。其中,來自四川小吃屆的代表產品,唐玖瓏紅糖餈粑表現搶眼,成為了廣大年輕消費者餐桌上的「標配」美食。
  • 湖南懷化:辰溪有種粉餈粑,你肯定沒吃過吧?
    禮物中,除了煙糖酒肉之外,還有一樣不可少,那就是粉餈粑。辰溪人都稱讚它「好七」(好吃的意思)。粉餈粑就是粉粉糯糯,QQ彈彈的粉色餈粑嗎?不是喲,我們一起去看看辰溪粉餈粑究竟是怎樣的吧!不久後,一排排小小的綠色粉餈粑就出現在了蒸鍋上。 02# 不是綠色,是黑色的!幾十分鐘後,香味越發濃鬱,讓人忍不住咽口水。
  • 唐玖瓏引爆中國火鍋食材用品展覽會 四川小吃紅糖餈粑成訂單收割機
    ,其中紅糖餈粑更是深受眾人喜愛的特色四川小吃,被譽為火鍋門店引流利器,在眾多頭部火鍋品牌的菜單上佔據重要地位。前不久,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舉行的第七屆中國火鍋食材用品展覽會中,四川小吃屆代表企業四川省唐玖瓏食品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唐玖瓏」)應邀出席,旗下主打產品紅糖餈粑受到眾多餐飲企業代表的熱烈關注,成為了全場的「訂單收割機」。
  • 特色家庭小吃紅糖餈粑,晶瑩剔透,香甜黏牙,做法簡單比買的好吃
    不如試試這道紅糖餈粑,聽到這個名字,可能很多北方小夥伴不熟悉,確實,糯米粉在我們這不常使用,也沒人研究做法,紅糖餈粑,晶瑩剔透,香甜黏牙,軟糯可口,尤其是小朋友們,百吃不厭,關於做法也簡單,有個平底鍋輕鬆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