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揮和他的指揮棒

2020-12-20 騰訊網

在世間萬千音樂形式中

交響樂是尤為重要的一環

很多悅耳的經典作品和常用的樂器

都在音樂會中被人們熟知

指揮這個位置,也是一樣

很多對於指揮這個位置

不了解的人都會覺得

指揮?不就是揮揮棒子嗎?我上我也行!

實際上,指揮並沒有那麼簡單

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位置!

指揮者是演奏作品的解釋者和藝術指導,演奏人員必須按照其意圖來進行藝術表達。

音樂指揮是指導整個樂隊進行音樂演奏,將多個聲部的演奏合為一個整體的人。如果要把一個樂隊當成一個人來看的話,那麼指揮就是這個人的靈魂

一部交響樂作品往往規模龐大,內容複雜細節繁多,演奏者往往不能在看譜的同時記住所有細節,這個時候指揮就要發揮作用,用手勢提醒每一位演奏者。

決定一些無法定量的處理,也是指揮要做的事情。演奏者在記得某處指揮要求漸慢或漸快,但是到底慢多少,快多少,從哪裡開始慢,慢到哪裡又回歸到原來的速度,哪裡又快起來等等這些,都是無法在譜面上去量化的,需要看指揮臨場的表達。

增強作品的感染力,這一點不是所有指揮都能做到的,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指揮風格,有人表演性強,熱情澎湃,激情高昂,在指揮的同時通過形體的動作向觀眾們傳達自己的情緒,有人沉默自如,把熱情都收到心裡和手中,享受指揮的每一秒種。

指揮的風格並無優劣之別,不同的風格給觀眾們的體驗也是不同的。

所以,指揮並沒有想的那麼簡單

無數個音符,在指揮棒的揮舞下

匯成一段美妙的樂章時

那一刻並不容易

指揮棒,是絕大多數指揮必備的

它可以幫到最佳指揮的表現力

並且能起到許多其他作用

在記譜法還沒有問世之前,歐洲的音樂都是靠口頭傳授的。在祭祀舞蹈活動中,領唱者為了向歌唱者們指揮旋律,用雙手在空中隨著節奏打著拍子,劃出旋律線,這種指揮法是最早的指揮法。

指揮棒始見於1594年,是神父在修女謳歌時所使用的,主要是對節奏的強調,並且有著濃烈的宗教意義。

當時的指揮棒更像一支打磨光滑的木製手杖。

一直到了17世紀的希臘,音樂指揮們的指揮方式五花八門,有的用手杖敲擊地板來指揮,有的用腳蹬地,有的揮手絹等等。

指揮歌劇更是別致,他們坐在鋼琴旁,拿著木棍,按著節奏敲擊桌子,發出「砰砰砰」的聲音。

1687年1月8日,音樂家盧利在斐揚派天主教堂用手杖指揮他的「感恩讚美詩」,他完全沉浸在音樂中,一時間忘乎所以,不甚用力過猛,誤將自己的足背擊傷,得了壞痛,幾星期後便去世了。所以人們決定淘汰這種指揮方式。

到18世紀,歌劇作曲家哈賽在德國用大鍵琴指揮演奏,收到了意外的效果,接著又有人用譜紙捲成棒狀來指揮。

路易斯·施波爾是最早使用指揮棒的指揮之一

1834年,孟德爾頌擔任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的首席指揮,為了讓龐大的樂團能夠更清楚的看清楚指揮的手勢,在晚餐後拿了一根鯨魚骨頭包上皮革來指揮樂隊,沒想到效果居然十分出眾,樂團成員們能很好的收到指揮給的指示,完美的演奏了整場音樂。

自此,一根細長的棒子也就成為了指揮家們的象徵。

圖文源於網絡資料摘編

相關焦點

  • 樂隊指揮只有揮揮指揮棒那麼簡單嗎?
    本文來自:百度知道日報管弦樂隊中的指揮到底是幹嘛的?他們就是很動情的揮舞著指揮棒,做這個到底需要什麼技能,不會只是打拍子吧?打拍子誰不會?卡拉揚要是聽到你這麼評價他的職業,棺材板肯定壓不住了。很多人對於樂隊指揮的印象似乎還停留在中小學鼓號隊裡,沒啥技術含量,節拍別亂就行。不過,樂隊指揮這件事,真不是這麼玩的。
  • 樂隊指揮只有揮揮指揮棒那麼簡單嗎?丨腦洞問答
    毛肚兒:#腦洞#管弦樂隊中的指揮到底是幹嘛的?我看他們就是很動情的揮舞著指揮棒,做這個到底需要什麼技能,不會只是打拍子吧?打拍子誰不會?最愛用貓和老鼠表情包的值班編輯/Morris卡拉揚要是聽到你這麼評價他的職業,棺材板肯定壓不住了。
  • 曾被樂團成員罷免的他,如何再次拿起指揮棒?
    就在他舉起指揮棒,提示樂團做好準備的時候,舞臺上突然傳來了一聲刺耳的椅子剮蹭地板的聲音。穆蒂的手停在了半空中,嚴厲地說:「各位先生,我的譜子上可沒有椅子剮蹭地板的聲音。」其實,那位樂手之所以挪動椅子,是因為從他的位置,看不到身材比較矮小的穆蒂,為了保證接下來的演奏順利,他不得不挪動了一下椅子。但是對穆蒂來講,任何理由都是藉口。
  • 指揮棒後的音樂人生——廣西演藝集團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蔡央
    蔡央,國家一級指揮,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中國揚琴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廣西音樂家協會副主席,現任廣西藝術學院音樂學院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學院樂團團長、民族樂團音樂總監,廣西交響樂團首席客座指揮。作為「南國之聲」的常駐指揮,他同時身兼多重身份和角色,在指揮棒背後,他正抒寫著恢弘的音樂人生。
  • 樂隊指揮難道就是在指揮臺上,隨便的揮幾下?才知道並不簡單!
    不過那些可沒有啥技術含量,只要拍子沒亂就還能繼續走,但我們看到的那些真正的樂隊指揮可不是這樣的,其實這個職業在很早以前就有了,大概是在西周以前,就有了指揮棒的前身,那時候出現了一種和指揮棒差不多的東西叫做麾,不過當時也不像現在這麼複雜, 只要把麾舉起來就集體開始演奏,放下的時候則停止。
  • 90根"魔棒"集體亮相 揭秘指揮傳奇人生
    當這些世界上最受愛戴、最知名的指揮巨擘使用過的指揮棒呈現在我們面前,這種親密的感覺,如同瞥見了藝術家生命中相當私人和極具意義的瞬間。餘隆:「摸著這些指揮棒,是一種心靈的溝通,感覺自己在和大師們隔空對話。」
  • 樂團指揮究竟有什麼作用?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人,來指導樂隊按照同一個標準進行演奏,指揮就是統一標準的這個人。指揮最基礎的工作是打拍子控制節奏,這是為了確立合適的速度,防止音樂越來越慢,或者速度太快累死樂手。大部分指揮都通過右手的指揮棒來打拍子,不同的節拍揮舞指揮棒的方式有很大的區別。當然如果只是打拍子,那指揮早就被節拍器代替了。
  • 卡洛斯·克萊伯逝世15周年|他讓指揮變成了真正的「視覺藝術」
    」,除此之外的——「是否看譜指揮」、「是否使用指揮棒」、「肢體動作是否優美」似乎都不應成為臧否一位指揮家的理由。>逝世15周年的紀念日,讓我們一起來回溯這位在眾多樂迷心中佔據不可替代位置的藝術家堪稱傳奇的職業生涯,聆賞他的指揮棒間流淌出的靈動樂音。
  • 【音樂百科】樂團指揮與首席
    有些人甚至採用某種近乎恐怖的手段; 有些人則是靠魅力與說服力。而一些著名的大師則是自身建立起一種令人肅然尊崇的敬畏, 以其無匹的專業素養及對作品的深刻洞察力來感染團員。指揮不可能都是一個模子壓出來的。有些指揮, 如塞爾對待樂師十分粗暴, 拿架作勢, 蠻不講理。有的如伯恩斯坦感情外露, 作品一有起伏, 便歇斯底裡做出誇張的手勢。
  • 韓焱精選 | 曾被樂團成員罷免的他,如何再次拿起指揮棒?
    就在他舉起指揮棒,提示樂團做好準備的時候,舞臺上突然傳來了一聲刺耳的椅子剮蹭地板的聲音。穆蒂的手停在了半空中,嚴厲地說:「各位先生,我的譜子上可沒有椅子剮蹭地板的聲音。」其實,那位樂手之所以挪動椅子,是因為從他的位置,看不到身材比較矮小的穆蒂,為了保證接下來的演奏順利,他不得不挪動了一下椅子。但是對穆蒂來講,任何理由都是藉口。他以掌控細節出名。
  • 樂團指揮到底在比劃些什麼?|柴知道
    在《貓和老鼠》中,Tom 和 Jerry 在舞臺上追逐打鬧,Jerry 一度將 Tom「送出」了劇場,但樂團的演奏仍然正常進行。 大部分指揮都是通過右手的指揮棒來打拍子。不同的節拍,揮舞指揮棒的方式有很大區別,這叫做指揮圖示。總的來說,一個小節的第一拍一定是向下,最後一拍一定是向上的。
  • 樂團指揮只是每天練習揮舞嗎?
    就像我學節拍的時候學過,三拍子就應該這麼打:四拍子應該這麼打:但是現實中,好像每個指揮都有自己的風格,我看他們指揮的動作,不能說是和上面的手勢不太一樣,只能說是毫不相關……他們有時候用指揮棒,有時候直接用手,有時候甩頭,甚至有時候扭屁股。所以指揮到底有沒有認真練習如何瀟灑的揮舞?大家都在練琴的時候他們有沒有對著鏡子練習揮舞指揮棒什麼的。
  • 這陣勢也是頂配了,用光劍指揮《星際大戰》主題曲!
    在一次向年輕人聽眾介紹各種交響樂和樂器的音樂會演出中,溫哥華交響樂團在演奏「帝國進行曲」這首曲子,德高望重的指揮「入戲太深」,就忍不住這麼做了……★★★▼舞臺上木管樂器與銅管樂器呼應、打擊樂與弦樂交織,氣勢磅礴的「帝國進行曲」正在演奏著,聽眾正在感受樂曲所帶來的黑暗、壓抑和不可戰勝的精神。
  • 我們需要怎樣的「訓練指揮棒」
    事後,趙志常常想:我們常說「考核是訓練的指揮棒」,如果沒有這次考核,偽裝架是否會一直沿用下去?這樣的情況日常中還有多少?現有的考核模式中,究竟還存在多少短板?這一變化的背後,是對官兵通過指揮系統完成不同戰術情況下處置的能力檢驗。數據錄入的快慢,不再直接決定考核的勝負,分析研判和輔助決策成為官兵組訓的新方向。雖然操作速度並不算快,可憑藉著過硬的指揮技能,六連副連長胡宇第一次拿到了全優。跌了個跟頭,撿了個明白。董旭開始反思自己以往過於追求速度的訓練是否有效。這一切變化,得益於該旅領導對現行考核模式的思考與探索。
  • 冷知識;樂隊指揮棒的來歷及情路坎坷的貝多芬
    二,樂隊指揮是一個樂團中的靈魂人物,往往可以控制整首曲子呈現的速度及演出的效果。樂隊指揮的作用並不亞於一個導演對一部電影的作用。有趣的是,起初,樂隊指揮並沒有固定的指揮工具,於是指揮的動作五花八門,千奇百怪,有的用鐵杖,有的用手絹,有的雙手亂舞,有的搖頭晃腦,有的手舞足蹈……
  • 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今晚開講:指揮家的「魔法世界」
    本期《開講啦》邀請到了中國國家交響樂團首席指揮——李心草先生作為開講嘉賓,用他那神奇的「魔法棒」,帶領我們走進真正的交響樂世界。天生極高的音樂天賦,23歲的李心草便成為了中國中央芭蕾舞團管弦樂團首席指揮;28歲,他便率領中國國家交響樂團在世界各地進行了歷史性的訪問演出。他是首位進入維也納國家歌劇院,執棒維也納交響樂團的華人指揮家。
  • 還記得「天才」指揮家舟舟嗎? 如今結局是……
    本文由博雅小學堂(ID:boyakids)整理首發1998年,因為一部紀錄片《舟舟的世界》,唐氏綜合症患者舟舟,成了中國家喻戶曉的名字,所有的報刊和電視都稱呼他「天才指揮家」。天才和殘疾交織出了勵志神曲,人們為他帶上巨大的光環。
  • 當81歲小澤徵爾無法再揮動指揮棒,這一幕出現了……
    接下去的4分鐘他和祖賓·梅塔共同指揮了一出震撼世人的演出小澤徵爾的手臂由於健康狀況的惡化已經無法抬高甚至不能拿起指揮棒一夜之間他成了歐洲家喻戶曉的人物此後,他又在美國的伯克郡音樂節奪冠這使得他有機會成為指揮大師明希的學生再後來他又相繼被卡拉揚、伯恩斯坦相中一路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的終身指揮
  • 他是冼星海的學生,是大型歌舞史詩《東方紅》合唱的首席指揮,從17歲開始,一生指揮上千場《黃河大合唱》
    指揮泰鬥嚴良堃1938年,嚴良堃參加抗敵演劇九隊,師從冼星海先生學指揮,自學樂理和和聲。他曾笑稱自己是《黃河大合唱》「專業戶」:「我的老師冼星海用6天時間創作出了《黃河大合唱》的最初版本。我從17歲開始指揮《黃河大合唱》,至今已指揮了上千場。」
  • 81歲的他無法再揮動指揮棒,舞臺上的這一幕卻讓所有人熱淚盈眶……
    短短4分鐘,他和祖賓·梅塔指揮的《雷鳴電閃波爾卡》,將全場氣氛推向高潮,為世人奉獻了一場震撼的演出。但當他走上舞臺,身體卻好像突然有了魔力。很小的時候,母親便教他唱很多彌撒曲,無形中給了他非常重要的音樂啟蒙。「我很小就感受到音樂的淳樸、安詳和優美。」或許也正因如此,誘發了他的音樂天賦。回到日本時,家裡的條件一度相當困難,但父親還是咬牙給他買了一架鋼琴。小澤徵爾也很爭氣,考入著名的桐朋學園音樂系,打下了牢固的專業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