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2020-11-18 騰訊網

戰爭題材電影在近幾年很火。

經常性的,有一些票房不錯的戰爭片被冠以「我國最佳戰爭電影」的稱號,這種宣傳口號當然也不能說不對,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不可強求。

如果翻開我國電影史,有一部電影,如果稱其為我國戰爭片的巔峰,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會反對。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

關於這部電影分析的文章已經有很多,筆者另闢蹊徑,簡單歸納一下該片的十個成功要素,看看謝晉導演是如何詮釋經典電影的。

一、清晰的結構

《高山下的花環》在劇情上段落很清晰,一共分三大段劇情,開戰前、戰鬥中和戰鬥之後,雖然影片時間很長,但絲毫不會讓觀眾感到冗長,每一段劇情都有不同的亮點。

在三大段劇情中間,對三位主要人物梁三喜、趙蒙生和靳開來則分別用回憶交代他們的人生歷程和心裡所想,不會對現有的劇情造成影響,也讓觀眾看得明白。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結構有些古板缺乏新意,現在有些導演喜歡在時空切換上做文章,有成功的,如《心花路放》, 但失敗的明顯更多。如果故事足夠出色,簡單清晰的結構是最佳選擇。

二、鮮明的矛盾

《高山下的花環》一開始,三位主要人物連長梁三喜、新調來的指導員趙蒙生、排長靳開來迅速登場,他們之間的矛盾也迅速展開。

梁三喜要回家探親,趙蒙生卻扛不起連隊的職責,靳開來看不慣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偏偏趙蒙生就是這種現象之一的「高幹子弟鍍金」。

等到部隊要開拔之時,趙蒙生和大家的矛盾迅速激化,直到趙蒙生母親打電話到前沿指揮所要人時,矛盾徹底爆發。

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

三、強烈的對比

家庭的對比,趙蒙生錦衣玉食,梁三喜手頭拮据。

生活和戰爭的對比,該片用回憶的方式回顧梁三喜、靳開來和老婆孩子的幸福時光,對比他們擔任穿插任務的危險。強烈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四、典型的人物

梁三喜的厚道,為了不耽誤連裡的工作,一再推遲探親假,為了留住趙蒙生,一再照顧和遷就他。

趙蒙生的陰弱,面對戰士毫無自信,軍事訓練無法勝任,生活上不能和戰士們同甘共苦,整天想著儘快調走。

靳開來的耿直,看不慣領導就說,看不慣不公平的現象就吐槽,遇到危險搶著上。

雷軍長的嫉惡如仇、雷厲風行,還有痛斥不良現象時的六親不認,讓人熱血澎湃。

雷凱華的聰明和勇敢,尤其是他心有大志讓人印象深刻,他憋屈的犧牲方式更讓觀眾扼腕嘆息。

梁三喜母親的深明大義,用兒子撫恤金為他還帳,讓人為之感動垂淚。

五、人物的蛻變

《高山下的花環》並不是描寫敵我矛盾的,因此即使是反面人物也是有轉化和蛻變的空間,這樣會進一步升華影片的主題。

該片有三個人物都存在這樣的蛻變和轉變過程:

趙蒙生,從一個貪圖享樂的高幹子弟,經過尊嚴的洗禮和戰火的考驗,蛻變成為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

趙蒙生母親,高幹身份,一心想幫助兒子調離基層,甚至把電話打到前沿指揮所擾亂軍心,在接觸到梁三喜和其他烈士家屬後逐漸被感化,找回當年的精神。

小段,一個喜歡逢迎趙蒙生的「詩人」,經過戰場上生與死的考驗,思想轉變為踏踏實實的士兵。

六、平行的雙線

《高山下的花環》的故事有好幾條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梁三喜的明線,另一條是趙蒙生的暗線。

梁三喜的明線是劇情根本,貫穿始終。趙蒙生的暗線是劇情的主題之一,因此該片其實是雙男主設置。

在這兩條線之外,還有梁三喜家屬、靳開來、小柱、雷軍長、趙蒙生母親等多條輔線。

這所有的線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始有終,每一條線都交代得很清楚,不會讓觀眾感到某個人物的故事沒講完。

所有的線又有機結合,不會讓觀眾感到突兀和難以理解。

七、深刻的反思

優秀的電影,尤其是戰爭題材電影,要不就將故事講到極致,要不就是通過電影對一些問題展開反思。

《高山下的花環》最核心的主題不是戰爭場面,也不是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的命運,而是通過他們的故事展開反思,反思新時代的幹群關係和黨群關係,這正是該片的可貴之處。

八、真實的細節

電影是否精彩,細節的考究也是重要因素,細節能夠提高電影的真實感。

雷軍長在發表那段六親不認的演講前,心情也是很複雜的,因此他的手在背後一直在握拳,體現了他糾結的內心和烈火一般的情緒。

還有雷軍長給老伴寫家信時,用了毛筆,這符合他的年齡和閱歷。

趙蒙生在宿舍偷偷吃巧克力,聽到戰友們來了,他順手將巧克力等零食掃進了抽屜。

除此之外,優秀的細節設計在該片中比比皆是,小柱給奶奶做的拐杖,梁三喜的欠帳單等等,前後呼應烘託電影主題。

精妙的小細節會提升電影的完美程度,失敗的細節會讓故事失去可信度。

九、樸實的演技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演技炸裂」,好像流淚、痛哭、歇斯底裡、發瘋等表演技巧就是精彩的演技一樣,這話有道理,但有些片面,樸實的演技其實更能貼近觀眾的內心。

《高山下的花環》裡稱得上「演技炸裂」的橋段也有,比如趙蒙生在全連面前發誓要洗心革面一段,但大部分情況下演員們都是用符合人物特點的方式在表演。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梁三喜、靳開來以及雷凱華的犧牲,他們在執行任務前沒有任何豪言壯語,犧牲那一瞬間也沒有什麼額外的戲,這符合戰場上的現實情況,看似樸實無華,卻更能打動觀眾。

電影要煽情,不能依靠淺薄的口號和呼喊,而應該通過精彩的劇情和樸實無華的人物演繹,這一點《高山下的花環》做得極其優秀。

十、壯麗的場面

《高山下的花環》在拍攝時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一共調集了一個步兵師、一個榴彈炮團和一個坦克團參加拍攝,謝晉也使用了多達六臺攝影機多機位拍攝。因此,該片的戰爭場面是壯麗的、宏大的。

但是,真正看過《高山下的花環》的觀眾,普遍對這些大製作和大場面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些大場面對於一部優秀電影來說只是起到錦上添花作用的,而不是電影的根本,電影說白了,還是一個講故事的文藝作品。

因此,當一部電影整天拿著多麼昂貴的攝影機、多麼逼真的特效、多麼大的場面說事時,那基本上也就說明了這部電影的故事不怎麼樣。

綜上,《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首先是有一個好劇本,然後有一位好導演,還有一群踏踏實實的演員,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個塑造經典的願望。因此,該片是謝晉導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呂曉禾、唐國強等人的經典代表作,獲得四項金雞獎和四項百花獎是強有力的證明,也是對他們的褒獎,唯一的缺憾是當年沒有這麼好的電影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了該片的影響力。

END

相關焦點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戰爭題材電影在近幾年很火。經常性的,有一些票房不錯的戰爭片被冠以「我國最佳戰爭電影」的稱號,這種宣傳口號當然也不能說不對,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不可強求。如果翻開我國電影史,有一部電影,如果稱其為我國戰爭片的巔峰,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會反對。
  • 8部經典國產戰爭片:《高山下的花環》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航拍長鏡頭,戰爭大場面,氣勢之磅礴令其他戰爭電影都難以望其項背。馮小寧第一部電影作品,和上面的《紫日》一樣,同樣由富大龍主演,影片投資只有50萬,拍攝時間2個月,所以戰爭場面過於粗糙了點,但這並不能影響電影的經典。
  • 高山下的花環——史上最真實的戰爭題材影片
    近年來有不少能讓人熱血沸騰的戰爭題材片,早期的戰狼系列到最近的八佰,然而今天我們介紹的一部戰爭影片,拍攝於80年代,至今卻無人能夠超越,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都有血有肉,樸實有力!圖為豆瓣評分《高山下的花環》,由謝晉執導,拍攝於1984
  • 觀影:《高山下的花環》
    一個人的「戰」立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給人一種乾淨、不拖沓的感覺。一場戰爭,戰爭的殘酷,隊友們的英勇犧牲,讓一個人真正的挺立起來了。
  • 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
  • 8部高分國產戰爭片:《三毛》排第4,《高山下的花環》實至名歸
    《八佰》上映30多天,以29.20億(上映中)票房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同時超越《中國機長》的29.12億,躋身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榜前十。《八佰》豆瓣評分7.7,口碑已經超過大部分國產片,不過我們今天不聊《八佰》,推薦一些評分較高的國產戰爭片,在口碑上它們都超越《八佰》。
  • 8部高分國產戰爭片:《三毛》排第4,《高山下的花環》實至名歸
    ,航拍長鏡頭,戰爭大場面,氣勢之磅礴令其他戰爭電影都難以望其項背。馮小寧第一部電影作品,和上面的《紫日》一樣,同樣由富大龍主演,影片投資只有50萬,拍攝時間2個月,所以戰爭場面過於粗糙了點,但這並不能影響電影的經典。
  • 八佰、大決戰和高山下的花環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laotalk作者:老編輯80年代拍攝的《高山下的花環就這,馮小剛的兩部作品,另外一部是《集結號》,已經算得上本世紀僅有的兩部反映了共和國兩場戰爭的主流大銀幕作品。那句話說得好,「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從這個角度來看,國產戰爭片當然是在退化的。
  • 他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與蓋克演銀幕情侶,試鏡李向陽被否
    No.1說起呂曉禾這個演員,許多人可能忘記了,但如果提一個醒,你應該能記起他:他曾因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三喜,而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這回,你記起來了嗎?
  • 重溫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剛才又看了一遍謝晉導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深為感動,淚流滿面,希望大家也去重溫一遍,這是一部蕩滌靈魂的電影,當然原著小說也是非常的傑作,李存葆的作品。為什麼會有戰爭,因為正義的戰爭其實就是為了和平安定。
  • 36年了,豆瓣9.2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何還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這讓我想起了已經三刷的一部老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評分高達9.2。 今天,我就為大家說下,謝晉導演36年前拍攝的這部經典老片。
  •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這就是後來小說及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 直到1982年,在中國作協和總政文化部聯合召開的全國軍事題材座談會上,李存葆才將早已構思好的《高山下的花環》同《十月》編輯部編輯張守仁講了。會議結束後,他沒有回濟南部隊,而是在北京找了一處僻靜之地安下身來,火速趕寫,僅用半個多月就完成了全稿。
  • 《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文|啼豆謝晉的電影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直面時代的勇氣和深刻的歷史思考譜寫著銀幕上的傳奇。謝晉是中國電影的「脊梁」,是銀幕中華精神的「魂魄」。《高山下的花環》劇照《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 《高山下的花環》:悲壯的軍旅忠魂,奶油小生唐國強詮釋知恥後勇
    時隔八一建軍節不久,再次重溫《高山下的花環》,已經不知道第幾次觀看這部影片,即使知道劇情,仍然不知不覺眼含熱淚。1979年,作家李存葆作為戰地記者隨隊奔赴越南,見證了無以計數的前赴後繼、精忠報國,歷時3年完成了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並榮立三等功,他說「我之前發表了很多作品,卻深感不安和慚愧,我什麼沒有勇氣重讀一遍,因為我知道這些作品沒有反映出戰爭中的動人情景,原因何在?
  • 中國人,中國人,中國人,剛看完電影《高山下的花環》的感想。
    今天休息,搜電影時重溫了電影《高山的下花環》,2個小時沒有高能戰爭場面,沒有特效,沒有現在商業片的痕跡,但是我一直熱淚盈眶看完的(之前看過,太小沒有感覺),感謝當時的導演,演員的真情表演我無限佩服。如果這部電影現在影院重新放影,我相信10億票房應該保底的,家國情懷,一個少爺蛻變成戰士,鋼鐵戰士的柔情,家人的堅毅和付出,無數的平凡的英雄,守護和造就當今國泰民安,中華盛世,我們不能忘記這些平凡的烈士們,用生命守護著我們。
  • 年輕時的倪大紅在《高山下的花環》裡演一個戰士
    看老片《高山下的花環》,竟發現年輕時的倪大紅在裡面演一個戰士,有點像黃渤,扒了一下,說是謝晉導演看到了他走路晃晃悠悠、吊兒郎當的樣子,看中了他在表演上特有的鬆弛狀態。現在倪大紅是《三國》裡狡詐的司馬懿,《都挺好》裡耍賴的蘇大強......可惜最初的伯樂謝晉導演看不到了。
  •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演員現狀如何,有人因面癱式表演刷屏
    1984年,謝晉為當時的上海電影製片廠導演了一部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題材的戰爭電影。
  • 佳片有約:《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近日,在《江西公安》雜誌上登載了4篇影評文章,引起了觀眾和讀者對對越自衛反擊戰影片《高山下的花環》的懷舊和熱議。戰爭分別由中國的雲南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兩個作戰方向,分為三個階段進行。雲南省作戰由當時的昆明軍區司令員楊得志指揮;廣西壯族自治區作戰由當時的廣州軍區司令員許世友指揮。
  • 《高山下的花環》梁大娘,丈夫是名劇作家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48)——王玉梅】 No.1 說起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玉梅,許多中老年朋友應該比較熟悉,因為她曾出演過許多經典角色,尤其是「母親」角色,如《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梁大娘、《喜盈門》中的仁文媽媽、《平鷹墳》中的胡大娘、《山菊花》中的母親等。 也因此,以飾演母親著稱的王玉梅被稱為「東方母親」。
  • 主演《高山下的花環》成名,兩次嫁人,婚姻坎坷,63歲近況怎樣
    蓋克則出生於1958年,比蓋麗麗大9歲,北京人,曾主演過《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韓玉秀、《戰地之星》中的白露、《草地狀元》中的陳乃華、《愛你沒商量》中的劉立英、《無人喝彩》中的肖科平、《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中的師慧、《太陽的味道》中的洪冬梅、《家有九鳳》中的初二鳳、《北極雪》中的薛華、《老媽的三國時代》中的劉鳳仙等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