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題材電影在近幾年很火。
經常性的,有一些票房不錯的戰爭片被冠以「我國最佳戰爭電影」的稱號,這種宣傳口號當然也不能說不對,畢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不同不可強求。
如果翻開我國電影史,有一部電影,如果稱其為我國戰爭片的巔峰,相信有很多人都不會反對。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
關於這部電影分析的文章已經有很多,筆者另闢蹊徑,簡單歸納一下該片的十個成功要素,看看謝晉導演是如何詮釋經典電影的。
一、清晰的結構
《高山下的花環》在劇情上段落很清晰,一共分三大段劇情,開戰前、戰鬥中和戰鬥之後,雖然影片時間很長,但絲毫不會讓觀眾感到冗長,每一段劇情都有不同的亮點。
在三大段劇情中間,對三位主要人物梁三喜、趙蒙生和靳開來則分別用回憶交代他們的人生歷程和心裡所想,不會對現有的劇情造成影響,也讓觀眾看得明白。
當然,你也可以說這個結構有些古板缺乏新意,現在有些導演喜歡在時空切換上做文章,有成功的,如《心花路放》, 但失敗的明顯更多。如果故事足夠出色,簡單清晰的結構是最佳選擇。
二、鮮明的矛盾
《高山下的花環》一開始,三位主要人物連長梁三喜、新調來的指導員趙蒙生、排長靳開來迅速登場,他們之間的矛盾也迅速展開。
梁三喜要回家探親,趙蒙生卻扛不起連隊的職責,靳開來看不慣一些不公平的現象,偏偏趙蒙生就是這種現象之一的「高幹子弟鍍金」。
等到部隊要開拔之時,趙蒙生和大家的矛盾迅速激化,直到趙蒙生母親打電話到前沿指揮所要人時,矛盾徹底爆發。
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
三、強烈的對比
家庭的對比,趙蒙生錦衣玉食,梁三喜手頭拮据。
生活和戰爭的對比,該片用回憶的方式回顧梁三喜、靳開來和老婆孩子的幸福時光,對比他們擔任穿插任務的危險。強烈的對比讓觀眾感受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
四、典型的人物
梁三喜的厚道,為了不耽誤連裡的工作,一再推遲探親假,為了留住趙蒙生,一再照顧和遷就他。
趙蒙生的陰弱,面對戰士毫無自信,軍事訓練無法勝任,生活上不能和戰士們同甘共苦,整天想著儘快調走。
靳開來的耿直,看不慣領導就說,看不慣不公平的現象就吐槽,遇到危險搶著上。
雷軍長的嫉惡如仇、雷厲風行,還有痛斥不良現象時的六親不認,讓人熱血澎湃。
雷凱華的聰明和勇敢,尤其是他心有大志讓人印象深刻,他憋屈的犧牲方式更讓觀眾扼腕嘆息。
梁三喜母親的深明大義,用兒子撫恤金為他還帳,讓人為之感動垂淚。
五、人物的蛻變
《高山下的花環》並不是描寫敵我矛盾的,因此即使是反面人物也是有轉化和蛻變的空間,這樣會進一步升華影片的主題。
該片有三個人物都存在這樣的蛻變和轉變過程:
趙蒙生,從一個貪圖享樂的高幹子弟,經過尊嚴的洗禮和戰火的考驗,蛻變成為一名優秀的基層指揮員。
趙蒙生母親,高幹身份,一心想幫助兒子調離基層,甚至把電話打到前沿指揮所擾亂軍心,在接觸到梁三喜和其他烈士家屬後逐漸被感化,找回當年的精神。
小段,一個喜歡逢迎趙蒙生的「詩人」,經過戰場上生與死的考驗,思想轉變為踏踏實實的士兵。
六、平行的雙線
《高山下的花環》的故事有好幾條線,其中比較重要的有兩條,一條是梁三喜的明線,另一條是趙蒙生的暗線。
梁三喜的明線是劇情根本,貫穿始終。趙蒙生的暗線是劇情的主題之一,因此該片其實是雙男主設置。
在這兩條線之外,還有梁三喜家屬、靳開來、小柱、雷軍長、趙蒙生母親等多條輔線。
這所有的線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有始有終,每一條線都交代得很清楚,不會讓觀眾感到某個人物的故事沒講完。
所有的線又有機結合,不會讓觀眾感到突兀和難以理解。
七、深刻的反思
優秀的電影,尤其是戰爭題材電影,要不就將故事講到極致,要不就是通過電影對一些問題展開反思。
《高山下的花環》最核心的主題不是戰爭場面,也不是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的命運,而是通過他們的故事展開反思,反思新時代的幹群關係和黨群關係,這正是該片的可貴之處。
八、真實的細節
電影是否精彩,細節的考究也是重要因素,細節能夠提高電影的真實感。
雷軍長在發表那段六親不認的演講前,心情也是很複雜的,因此他的手在背後一直在握拳,體現了他糾結的內心和烈火一般的情緒。
還有雷軍長給老伴寫家信時,用了毛筆,這符合他的年齡和閱歷。
趙蒙生在宿舍偷偷吃巧克力,聽到戰友們來了,他順手將巧克力等零食掃進了抽屜。
除此之外,優秀的細節設計在該片中比比皆是,小柱給奶奶做的拐杖,梁三喜的欠帳單等等,前後呼應烘託電影主題。
精妙的小細節會提升電影的完美程度,失敗的細節會讓故事失去可信度。
九、樸實的演技
現在流行一個詞叫「演技炸裂」,好像流淚、痛哭、歇斯底裡、發瘋等表演技巧就是精彩的演技一樣,這話有道理,但有些片面,樸實的演技其實更能貼近觀眾的內心。
《高山下的花環》裡稱得上「演技炸裂」的橋段也有,比如趙蒙生在全連面前發誓要洗心革面一段,但大部分情況下演員們都是用符合人物特點的方式在表演。
筆者印象最深刻的一點是梁三喜、靳開來以及雷凱華的犧牲,他們在執行任務前沒有任何豪言壯語,犧牲那一瞬間也沒有什麼額外的戲,這符合戰場上的現實情況,看似樸實無華,卻更能打動觀眾。
電影要煽情,不能依靠淺薄的口號和呼喊,而應該通過精彩的劇情和樸實無華的人物演繹,這一點《高山下的花環》做得極其優秀。
十、壯麗的場面
《高山下的花環》在拍攝時得到了軍方的大力支持,一共調集了一個步兵師、一個榴彈炮團和一個坦克團參加拍攝,謝晉也使用了多達六臺攝影機多機位拍攝。因此,該片的戰爭場面是壯麗的、宏大的。
但是,真正看過《高山下的花環》的觀眾,普遍對這些大製作和大場面並沒有太深刻的印象,因為這些大場面對於一部優秀電影來說只是起到錦上添花作用的,而不是電影的根本,電影說白了,還是一個講故事的文藝作品。
因此,當一部電影整天拿著多麼昂貴的攝影機、多麼逼真的特效、多麼大的場面說事時,那基本上也就說明了這部電影的故事不怎麼樣。
綜上,《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首先是有一個好劇本,然後有一位好導演,還有一群踏踏實實的演員,更重要的是他們都有一個塑造經典的願望。因此,該片是謝晉導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呂曉禾、唐國強等人的經典代表作,獲得四項金雞獎和四項百花獎是強有力的證明,也是對他們的褒獎,唯一的缺憾是當年沒有這麼好的電影市場,在一定程度上埋沒了該片的影響力。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