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2020-08-19 啼豆

文|啼豆

謝晉的電影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直面時代的勇氣和深刻的歷史思考譜寫著銀幕上的傳奇。謝晉是中國電影的「脊梁」,是銀幕中華精神的「魂魄」。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謝晉沒有單把鏡頭對準戰火紛飛的陣地,沒有展現戰場的戰鬥「奇觀」,而是對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軍人戰士。

謝晉鏡頭下的戰士不再是被抽離了個人情感的符號,而是有著悲喜、愛憎和缺點的有血有肉的人。影片中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是那個時代精神的代表。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影片中傳遞出的濃濃情感時至今日依然動人,樸素真摯的愛情,熾烈的戰友情,難以割捨的親情。梁三喜為了軍隊工作而把休假被一拖再拖,久盼他不歸的妻子玉秀來軍營看他。

二人見面沒有戲劇的場面,沒有多餘的話語,然而關切、思念和支持在玉秀細微的表情和動作間流露。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趙蒙生這個角色是影片中不能或缺的人物,他的出現才讓影片真的迷人起來。他打破了我們對於軍人銀幕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角色的設置會有損軍人戰士的形象嗎?

我覺得恰恰相反,他的存在恰恰說明了軍人也是有著情感的普通人,他們對於死亡也會充滿恐懼。

趙蒙生最後的轉變雖然有被軍長批評和呵斥所帶來的羞辱感的逼迫做出的,然而主觀上他也具備了這個轉變的基礎。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除了趙蒙生,靳開來是軍隊中的第二個「異類」,心直口快,滿嘴的牢騷,行事莽撞,這也是他遲遲不被提拔的原因所在。

然而他戰場上衝鋒陷陣,英勇無比,這個角色是趙蒙生的反面,他是全身心地撲在軍營中,他認為戰士只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出價值。

靳開來、趙蒙生和梁三喜這個「三人組」的設計讓影片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敘事架構,這種角色設置的豐富性也是影片成功的基礎。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謝晉用他敏銳的藝術觸覺和求真求是的精神與勇氣譜寫了一曲軍人的頌歌,影片還原了戰爭的殘酷,謳歌了軍人戰士為國為民的犧牲精神,同時也不迴避他們的恐懼、猶豫和不滿。

大是大非面前,他們堅持本色,並能挺身而出,真性情的流露無損他們的英雄本色。這樣的軍人形象更加的真實,更加的平易近人,也更值得我們尊敬。

相關焦點

  • 八佰、大決戰和高山下的花環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laotalk作者:老編輯80年代拍攝的《高山下的花環這是蘇式戰爭片沿襲下來的傳統,大場面,大手筆,統帥決策與群眾意志的閃回穿梭。也和內戰中國共雙方指揮官留下的豐富文字資料有很大關係。然而大決戰登峰造極之後,統帥視角主旋律的看家本領就在不斷丟。特型演員們走了,八一廠空了,軍服越來越潮,武器卻越來越錯,小鮮肉們硬頂上也只能演少年的革命者。國際戰爭片的潮流也很難跟得上。
  • 這才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沒有之一
    最近電影《八佰》在院線熱映,借著這個機會,我們來聊聊國產戰爭片。受制於工業水平、投資成本以及題材敏感等原因,我們的國產戰爭片數量一直不是很多。可雖然量不大並不意味著沒有佳作。今天解說的這部電影,就在當年紅遍了大江南北,不過放在今天倒是有些小眾了。
  • 36年了,豆瓣9.2的《高山下的花環》為何還是最好的國產戰爭片?
    這讓我想起了已經三刷的一部老片:《高山下的花環》,豆瓣評分高達9.2。為什麼它能成為眾多影迷心中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我們先來了解下背景。 1979年2月17日,我國出動了60多萬軍隊。包括數百輛坦克裝甲車,還有數千門大炮。在雲南、廣西邊境對越南發動大規模進攻,史稱對越自衛反擊戰。對越南方面得了便宜還賣乖的反撲行為,中國人民特別憤怒。
  • 觀影:《高山下的花環》
    一個人的「戰」立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給人一種乾淨、不拖沓的感覺。一場戰爭,戰爭的殘酷,隊友們的英勇犧牲,讓一個人真正的挺立起來了。
  • 近1.6萬人打9.1分,唐國強這部電影,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但今天要聊的是不是《八佰》,而是《高山下的花環》,許多同學評價這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敢於正視慘痛代價的戰爭片。1、一代電影大師謝晉謝晉,中國電影人的楷模,是中國電影的民族魂。姜文稱他是「豐碑」,張藝謀說謝晉他們那一代導演比我們會講故事。
  • 佳片有約:《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近日,在《江西公安》雜誌上登載了4篇影評文章,引起了觀眾和讀者對對越自衛反擊戰影片《高山下的花環》的懷舊和熱議。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部隊作家李存葆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出版了,隨即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小說紅了以後,先是被改成同名話劇(據說當時全國一共有22個演出團體在同時排演這一齣戲)和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後轟動一時。此後,《高山下的花環》被改編為話劇、舞劇、電視劇等藝術形式。1984年,由該作改編的同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公映後感動全國。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 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高山下的花環》最核心的主題不是戰爭場面,也不是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的命運,而是通過他們的故事展開反思,反思新時代的幹群關係和黨群關係,這正是該片的可貴之處。
  • 近1.6萬人打9.1分,唐國強這部電影,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許多同學評價這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敢於正視慘痛代價的戰爭片。這也許就是大家喜歡謝晉導演的原因吧,在當時《高山下的花環》也得到了一億七千萬觀眾的青睞,幾乎創造了一個無人能夠企及的神話。,拍出了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 我為什麼給管導推薦《高山下的花環》?
    1中國現在這種戰爭片的範式從哪裡來的呢?那就是1984年謝晉導演拍攝的《高山下的花環》《高山下的花環3如果導演拍攝時間不夠,武戲拍不了,只能拍文戲,想通過戰爭片講人性,那完全可以參考《高山下的花環》的劇本,去講抗美援朝。
  • 「中國第一大娘」王玉梅:《高山下的花環》感動國人,今年86歲了
    1934年10月28日,王玉梅生於山東濟南,1948年畢業於濟南市最好的中學——育英中學。王玉梅在影壇一發不可收拾,此後相繼參演了《平鷹墳》《喜盈門》《山菊花》《高山下的花環1984年,王玉梅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再次飾演梁大娘,獲得了1985年第8屆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
  •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這就是後來小說及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 直到1982年,在中國作協和總政文化部聯合召開的全國軍事題材座談會上,李存葆才將早已構思好的《高山下的花環》同《十月》編輯部編輯張守仁講了。會議結束後,他沒有回濟南部隊,而是在北京找了一處僻靜之地安下身來,火速趕寫,僅用半個多月就完成了全稿。
  • 8部經典國產戰爭片:《高山下的花環》排名第一,實至名歸
    《八佰》上映30多天,以29.20億(上映中)票房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同時超越《中國機長》的29.12億,躋身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榜前十。>1、《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1分謝晉導演的這部電影,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沒有之一,1984年上映,曾創下1.7億觀影人次。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
    今天所介紹的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就是反思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高山下的花環》是軍事題材中篇小說,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展開。作者李存葆是軍隊作家,1979年春,他以作家身份去雲南前線作戰部隊採訪。後來,又到廣西參戰部隊生活。在那裡,他和前線官兵一起生活了四個月,親眼目睹了很多豪情悲壯的故事。
  • 高山下的花環——史上最真實的戰爭題材影片
    圖為豆瓣評分《高山下的花環》,由謝晉執導,拍攝於1984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梁三喜因為趙蒙生這個什麼都不懂的指導員,推遲了探親假,緊接著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
  • 重溫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剛才又看了一遍謝晉導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深為感動,淚流滿面,希望大家也去重溫一遍,這是一部蕩滌靈魂的電影,當然原著小說也是非常的傑作,李存葆的作品。為什麼會有戰爭,因為正義的戰爭其實就是為了和平安定。
  • 8部高分國產戰爭片:《三毛》排第4,《高山下的花環》實至名歸
    《八佰》上映30多天,以29.20億(上映中)票房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同時超越《中國機長》的29.12億,躋身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榜前十。《八佰》豆瓣評分7.7,口碑已經超過大部分國產片,不過我們今天不聊《八佰》,推薦一些評分較高的國產戰爭片,在口碑上它們都超越《八佰》。
  • 8部高分國產戰爭片:《三毛》排第4,《高山下的花環》實至名歸
    《八佰》上映30多天,以29.20億(上映中)票房登頂2020年度票房全球冠軍,同時超越《中國機長》的29.12億,躋身中國電影市場影史票房榜前十。1、《高山下的花環》:豆瓣9.1分謝晉導演的這部電影,中國最好的戰爭片,沒有之一,1984年上映,曾創下1.7億觀影人次。
  • 從《高山下的花環》到《沂蒙》: 魯劇中的紅色文化與平民英雄
  • 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