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啼豆
謝晉的電影創作生涯長達半個多世紀,他以悲天憫人的情懷,直面時代的勇氣和深刻的歷史思考譜寫著銀幕上的傳奇。謝晉是中國電影的「脊梁」,是銀幕中華精神的「魂魄」。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謝晉沒有單把鏡頭對準戰火紛飛的陣地,沒有展現戰場的戰鬥「奇觀」,而是對準了每一個活生生的軍人戰士。
謝晉鏡頭下的戰士不再是被抽離了個人情感的符號,而是有著悲喜、愛憎和缺點的有血有肉的人。影片中塑造了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形象,他們是那個時代精神的代表。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影片中傳遞出的濃濃情感時至今日依然動人,樸素真摯的愛情,熾烈的戰友情,難以割捨的親情。梁三喜為了軍隊工作而把休假被一拖再拖,久盼他不歸的妻子玉秀來軍營看他。
二人見面沒有戲劇的場面,沒有多餘的話語,然而關切、思念和支持在玉秀細微的表情和動作間流露。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趙蒙生這個角色是影片中不能或缺的人物,他的出現才讓影片真的迷人起來。他打破了我們對於軍人銀幕形象的刻板印象,這個角色的設置會有損軍人戰士的形象嗎?
我覺得恰恰相反,他的存在恰恰說明了軍人也是有著情感的普通人,他們對於死亡也會充滿恐懼。
趙蒙生最後的轉變雖然有被軍長批評和呵斥所帶來的羞辱感的逼迫做出的,然而主觀上他也具備了這個轉變的基礎。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除了趙蒙生,靳開來是軍隊中的第二個「異類」,心直口快,滿嘴的牢騷,行事莽撞,這也是他遲遲不被提拔的原因所在。
然而他戰場上衝鋒陷陣,英勇無比,這個角色是趙蒙生的反面,他是全身心地撲在軍營中,他認為戰士只有在戰場上才能體現出價值。
靳開來、趙蒙生和梁三喜這個「三人組」的設計讓影片形成了一個穩定的敘事架構,這種角色設置的豐富性也是影片成功的基礎。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
謝晉用他敏銳的藝術觸覺和求真求是的精神與勇氣譜寫了一曲軍人的頌歌,影片還原了戰爭的殘酷,謳歌了軍人戰士為國為民的犧牲精神,同時也不迴避他們的恐懼、猶豫和不滿。
大是大非面前,他們堅持本色,並能挺身而出,真性情的流露無損他們的英雄本色。這樣的軍人形象更加的真實,更加的平易近人,也更值得我們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