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有不少能讓人熱血沸騰的戰爭題材片,早期的戰狼系列到最近的八佰,然而今天我們介紹的一部戰爭影片,拍攝於80年代,至今卻無人能夠超越,無論是劇情還是人物,都有血有肉,樸實有力!
圖為豆瓣評分
《高山下的花環》,由謝晉執導,拍攝於1984年,以中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講述了駐紮在四川廣元的九連連長梁三喜因為軍政部調來了新的指導員,又一次推遲了探親假,沒想到出生高幹家庭的指導員趙蒙生(唐國強飾)被其母安排只是走個過程,炮兵排長靳東來耿直口快,對趙蒙生極為不滿,後因「山雨欲來」的政治形勢,一起奔赴雲南邊境共同赴越奮戰,靳開來梁三喜壯烈犧牲,趙蒙生經歷過戰爭的洗禮,發生了重大改變,成長為一名真正的軍人。
本文將分為三個部分給大家概述影片,樸實無華的軍營生活以及人物關係,有血有肉的戰爭過程,悲痛欲絕的善後。
第一部分:
不同於以往高大尚的人物塑造,本片開頭還以為走錯了片場,一群樸實的部隊官兵,嘴裡叼著煙,晚上用打牌來消除寂寞,又或者躺在床上想想女人。
趙蒙生很難融入他們的生活,這個想著幹幾個月就走的人,自然是什麼都不想過問,九毛六的香胰子,吃不下的饅頭,洗不了的衣服。耿直的靳開來咬牙切齒的看不慣,揚言要自費告到北京去。
整部影片採用多主角的敘述形式,梁三喜家有一高齡母親,溫柔賢惠的待產妻子玉秀。趙蒙生出生高幹家庭,母親吳爽是所謂上過戰場的大人物,動用一切關係為其子謀求一條官道,家有一嬌妻,哭哭啼啼要在一起。靳開來是一個幸福的三口之家,孩子已經4歲,想著有一天能夠批准轉業,老婆孩子熱炕頭。
高山下的花環-趙蒙生
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
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
梁三喜因為趙蒙生這個什麼都不懂的指導員,推遲了探親假,緊接著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實際上是對外宣布,開啟對越自衛反擊戰。
趙蒙生的母親吳爽電話趙蒙生,可能要多待一段時間,最近可能會有行動,並想辦法在行動之前把趙蒙生調回去。
這件事在連裡傳開了,梁三喜深情的對趙蒙生說,中國是我的,也是你的!
雷軍長並沒有因為吳爽的政治壓力,調走趙蒙生,而是在出徵大會上點名批評,使得趙蒙生羞愧難當
出徵前,梁三喜帶領所有的士兵剃頭髮,靳開來被任命為副連長。
靳開來因為性格耿直,敢說真話,多年來一直未提幹,這個時候被提拔,其實也就是赴死。
靳開來拿出自己一家人的照片,還有最愛的撲克牌,這些年連隊裡,也就這兩樣有個念想支撐,此時的心情一定是複雜的,軍人的職責和擔當,家國情懷的抉擇。
靳開來主動申請帶領尖刀連,並對梁三喜說,我家有四個兄弟,祖墳上斷不了煙火,而你不一樣,你有老娘,有玉秀,還有個不知道男女的孩子,幹了這杯酒,烈士陵園見!
趙蒙生的心理在戰士們的感染下,也受到了深深的觸動。
第二部分戰爭
該部影片關於戰爭的場面不是特別多,也沒有豪言壯語,個人英雄,但是卻有血有肉。
進入邊境境內,看到被敵人炸毀的學校。
這裡面也有個非常值得關注的鏡頭,就是我軍佔領越南攻擊點的時候,可以清晰的看到,戰壕裡擺放著一袋袋的寫著中國大米字樣的補給糧,看著讓人心寒,兩百億餵了狼崽子,對越反擊戰是越南挑起了,關於這段歷史,以及「兩百億」文末補了解一下。
部隊行軍途中,由於指揮路線有誤,部隊行軍疲憊,連長梁三喜不得不命令連隊卸掉多餘物品,只保留水壺和兩頓乾糧,輕裝上陣,炊事班小胖子也丟下了陪伴自己的大鐵鍋。跟指揮部聯繫確認距離,靳開來憤怒的說道,奶奶的,用尺寸來量腳步。暴露了缺乏實戰經驗,以及領導層的相關問題。
戰士們饑渴難耐,如果再沒有水源,可能就撐不下去了,副連長靳開來說附近有片甘蔗地,指導員趙蒙生要帶領大家去砍甘蔗解渴,靳開來說,就憑你有這份心就夠了,這種事還是讓我去。兩百億換不回他一款甘蔗,本著不拿老百姓一針一線的紀律,砍甘蔗也是不容許的。
高山下的花環,戰士們由於饑渴暈了過去
回來途中踩中地雷犧牲了,臨死前的最後一句話是,讓大家吃甘蔗。戰士們含淚啃著甘蔗,熬過了最艱難的時候。也是因為甘蔗這件事,靳開來沒有被評一等功,連個獎牌也沒有。
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犧牲
在開火的過程中,敵人一個制高點火力太猛,小兵凱華申請去炸掉。這裡介紹下隱姓埋名的小北京凱華,其實是雷軍長的兒子,愛研究戰爭論,長大想當一名元帥的毛頭小子。
當凱華扛起大炮,準備發射的時候,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炮沒響,凱華中彈身忙,梁三喜連忙跑上去,接過大炮,裝彈時才發現,炮彈上的日期是1974年4月的臭蛋,梁三喜憤怒的說道,他奶奶的批林批孔。
佔領距高點後,梁三喜也中單身忙,沒有多麼壯烈的犧牲,也沒有幾槍也打不到的鋼鐵戰士,有的是有血有肉,有著滿腔愛國情懷的靈魂。
這樣的真實戰爭過程,在鏡頭裡我們很少看到,嚴格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批判。
事後,在對越反擊戰的總結報告中有這樣一句話:中國人民解放軍快三十年沒進行過對外戰爭了,我們缺乏實戰經驗、裝備不夠先進,幹部的人員流動大,幹部和士兵之間還很陌生,作戰的時候默契不夠。
第三部分悲慘的善後
梁三喜沒能看到剛出生不久的孩子,玉秀也沒能等來探親的三喜。
靳開來沒能等到轉業,小北京帶著元帥夢升了天堂。
戰爭結束,按照部隊規定定論功懸賞,通知家屬領取烈士遺物。靳開來因為砍甘蔗,也因為平時耿直,死了也未能評為一等工程,儘管趙蒙生據理力爭。這裡的趙蒙生經過戰爭的洗禮,已經發生了很大的轉變,他代表連隊送上了自己的獎章。
還有一點最為值得關注的是,梁三喜的遺書是一張帶血的欠帳單,指導員趙蒙生打算用自己的錢來替他還債,殊不知,這份欠帳單在出徵前就寄回了老家。
玉秀和三喜媽媽賣了家裡的豬加上撫恤金,省吃儉用一起帶到了部隊還債。後來得知,部隊很多烈士都有欠帳單,我們可能難以想像,這是多麼樸實的人情,讓人潸然淚下。一方面也反映了,軍隊生活的不易。
烈士小北京,在尋找家屬的時候,大家才得知是雷軍長的兒子凱華,這一點對吳爽的觸動很大,一個是把自己的孩子送上了戰場,一個是想盡一切辦法讓自己的孩子不去戰場。趙蒙生感嘆道:我們脫離了群眾太久了。
這件事,但凡我看到了一個,中國能興旺。
這是梁三喜的媽媽在得知雷軍長的兒子也在戰場犧牲時說的一句話。
此片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故事片(提名),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 最佳導演(提名)謝晉
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最佳故事片
《高山下的花環》,一部把家國情懷與角色性格結合得最完美的一部電影,無論是對人物性格的塑造,強烈的情感矛盾,還是對不正之風的批判,以及戰爭的反思等等,都有著強烈的衝擊力,大膽而真實。
致敬所有的烈士,你們就像高山下的花環,永遠光明燦爛。
補充了解:
「兩百億」1950-1978年中國共援越200多億美元,兌換成黃金現在價值約五萬多億元人民幣。從1950年胡志明向中方求助開始,到1978年兩國交惡中方完全撤出援助止,中國對越南的援助大致分為四個階段:1950-1954年援越抗法,期間以軍事援助為主;1954-1964年援助越南獨立後的建設;1965-1973年援越抗美,提供全面而巨額的援助;1973-1978年助其戰後重建。
感謝閱讀,收藏評論分享,不勝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