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下的花環》,一部從老山前線採訪回來的經典

2020-11-18 騰訊網

17歲那年,李存葆成為青島駐軍某部守備連指揮班的一名戰士,學的是炮兵指揮,軍裡組織考核時,他的成績是計算兵第一名。

一次偶然機會,團裡舉辦通訊報導學習班,訓練隊原本是讓一位能寫會畫的高中生參加。沒想到開學當天,那人生病,隊長只好讓李存葆去頂替。

在學習班學了四天,李存葆寫了三篇小稿,發表了兩篇,其中《行軍小憩》等幾首詩歌引起講課的新聞幹事的關注,推薦發表在《青島日報》《大眾日報》上,另一篇也被青島廣播電臺廣播。這激發了當時並不特別偏愛文學的李存葆的創作熱情。

從學習班回來,團政治處便通知李存葆「轉行」。1967年,他被調到67軍報導組。在那段理性暈眩的年月,眼見軍圖書館的藏書即將付之一炬,李存葆用寫稿獲贈的數百枚像章「買通」了圖書管理員,換得了古今中外名著400餘冊。

因為報導員可獨居一室,於是李存葆有了「金屋藏書」的條件。莎士比亞、易卜生、雨果、契訶夫、葉賽寧、王實甫、曹雪芹……這些大師級的作品,把他帶進了文學的聖殿。

1979年春,早已調到濟南部隊文工團工作的李存葆,以作家身份去雲南前線作戰部隊採訪。後來,又到廣西參戰部隊生活。在那裡,他和前線官兵一起生活了四個月,目睹了很多豪情悲壯的動人故事,官兵們的喜怒哀樂,時時刻刻都在激蕩著他的心靈。

在前線,李存葆邊採訪邊寫作,十多萬字的報告文學和散文發表在報刊上。但是,他的心裡一直醞釀著一部刻畫英雄人物內心世界和表現部隊人物內心矛盾的作品。

李存葆在採訪時了解到這樣一件事:一個從農村入伍的連隊幹部,他的家鄉屬貧困地區,因此生前欠下一筆數目不小的帳。他和年輕的妻子感情極深,上戰場前,在寫給妻子的信中,他真誠地叮囑,如果自己戰死了,她要堅強地活下去,希望妻子和家人,要多想想國家的難處,不要向組織伸手,他欠的帳可用撫恤金來還……

當時,部隊的同志還沒講完,李存葆就已淚流滿面。這就是後來小說及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梁三喜一家的原型。

直到1982年,在中國作協和總政文化部聯合召開的全國軍事題材座談會上,李存葆才將早已構思好的《高山下的花環》同《十月》編輯部編輯張守仁講了。會議結束後,他沒有回濟南部隊,而是在北京找了一處僻靜之地安下身來,火速趕寫,僅用半個多月就完成了全稿。

《高山下的花環》的文學史意義,不僅意味著軍旅作家思想上的撥亂反正,意味著軍旅文學創作新局面已經開始,更意味著以李存葆為代表的新一代軍旅作家的崛起。朱向前認為,《高山下的花環》為新時期之初的軍旅文學贏得了巨大的聲譽。

《高山下的花環》通過對1979年雲南前線一支尖刀連隊戰鬥的曲折描寫,將前方與後方、高層與基層、人民與軍隊、歷史與現實有機地勾連起來,深刻地揭示了軍隊的現實矛盾和歷史傷痛,令人振聾發聵。

小說發表後馬上引起極大反響,並獲得全國第二屆中篇小說獎第一名。中央人民廣播電臺隨即連播,社會上颳起了一股「花環」旋風。《小說月報》轉載時,加印了80萬本,《上海青年報》刊出了特刊,一次印了百萬份,累計印數達1100萬冊。

在新中國成立35周年之際,以《高山下的花環》書籍和人物為造型的彩車作為全國文藝界的唯一代表,駛過天安門廣場。

當時,上海電影製片廠為拿到改編權,謝晉輾轉請了馮牧轉達希望改編拍攝的願望,並給李存葆拍了一封長達600餘字的電報。而在接到恩師馮牧的信函和謝晉長長的電報後,李存葆沒有絲毫猶豫,就把《高山下的花環》的改編權交給了上影廠。因為此前已經有了改編的話劇和電視劇,反響很好,有人懷疑再拍電影沒有人看。謝晉拍著胸膛發誓:《高山下的花環》搞不出名堂,我謝晉今生永不再拍電影!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1985年獲第五屆金雞獎、第八屆百花獎,圖為李存葆(右)與王玉梅(梁三喜母親的扮演者)合影。

20世紀80年代,李存葆與謝晉(中)、馮牧(右)在一起。

相關焦點

  •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環》
    今天所介紹的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就是反思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高山下的花環》是軍事題材中篇小說,以對越自衛反擊戰為背景展開。作者李存葆是軍隊作家,1979年春,他以作家身份去雲南前線作戰部隊採訪。後來,又到廣西參戰部隊生活。在那裡,他和前線官兵一起生活了四個月,親眼目睹了很多豪情悲壯的故事。
  • 佳片有約:《高山下的花環》影評
    近日,在《江西公安》雜誌上登載了4篇影評文章,引起了觀眾和讀者對對越自衛反擊戰影片《高山下的花環》的懷舊和熱議。就是在這樣一個歷史背景下,部隊作家李存葆的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出版了,隨即在全國引起了巨大轟動。小說紅了以後,先是被改成同名話劇(據說當時全國一共有22個演出團體在同時排演這一齣戲)和電視劇,在央視播出後轟動一時。此後,《高山下的花環》被改編為話劇、舞劇、電視劇等藝術形式。1984年,由該作改編的同名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公映後感動全國。
  • 觀影:《高山下的花環》
    一個人的「戰」立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高山下的花環》給人一種乾淨、不拖沓的感覺。一場戰爭,戰爭的殘酷,隊友們的英勇犧牲,讓一個人真正的挺立起來了。
  • 真實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高山下的花環》各角色的原型都是誰?
    最近,一部反映對越自衛反擊戰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再次進入大眾的視野。接到開赴前線的命令後,張大權更是將對家的思念埋藏在心底。一心撲在戰事上。在收復老山的戰鬥中,5連副連長張大權擔任突擊隊隊長。而突擊隊的任務就是攻打老山主峰。老山主峰易守難攻,越南軍隊在個要道關口構築了堅固的堡壘。每一個突擊隊員都明白這必將是一場惡戰。戰鬥打響後,張大權身先士卒,戰士們奮勇突擊。
  • 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豆瓣9分的《高山下的花環》,當代中國青年都應看一看的國產戰爭經典】 2020年,非常罕有的一段電影真空期,連續5個多月沒有新片上映了
  • 再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
    大家好,歡迎來到電影V世界,今天和大家一起來看紅色經典影片《高山下的花環》,這部上映於1984年的愛國影片,在當時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深受觀眾的喜愛。影片開始,九連連長梁三喜與排長靳開來在河裡洗澡,「優秀射手」靳開來一直催促連長抓緊回家休假,探望家中的老母親和結婚不久的妻子。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 《高山下的花環》最核心的主題不是戰爭場面,也不是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的命運,而是通過他們的故事展開反思,反思新時代的幹群關係和黨群關係,這正是該片的可貴之處。
  • 國內戰爭片巔峰,應該是《高山下的花環》,詮釋經典電影十要素
    謝晉導演的《高山下的花環可以說,《高山下的花環》這部電影的開頭非常經典,幾乎毫無廢話,直接將觀眾帶入劇情。《高山下的花環》最核心的主題不是戰爭場面,也不是梁三喜、趙蒙生、靳開來的命運,而是通過他們的故事展開反思,反思新時代的幹群關係和黨群關係,這正是該片的可貴之處。
  • 八佰、大決戰和高山下的花環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laotalk作者:老編輯80年代拍攝的《高山下的花環沒想到遇到南疆戰事,老母親一個電話打到軍部,要把寶貝兒子要回來。雖然結局強行大團圓,讓當年參加過淮海戰役支前的玉秀媽說,「軍長把自己的孩子送上前線,犧牲了,我哪怕看到只有這一個,我總算是看到了」。觀眾們都心有戚戚,還是能聽出明為諒解,實為控訴的意味。
  • 經典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每次看完都忍不住落淚
    看《高山下的花環》的時候因為小,不明白什麼意思,只知道看著打仗的激烈場面,覺得十分的過癮,前些日子一個偶然的機會又看了一遍,感觸很多,看完以後忍不住落下來眼淚。雷軍長戰前講話 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是由謝晉執導,呂曉禾,
  • 主演《高山下的花環》成名,兩次嫁人,婚姻坎坷,63歲近況怎樣
    蓋克則出生於1958年,比蓋麗麗大9歲,北京人,曾主演過《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韓玉秀、《戰地之星》中的白露、《草地狀元》中的陳乃華、《愛你沒商量》中的劉立英、《無人喝彩》中的肖科平、《離婚了,就別再來找我》中的師慧、《太陽的味道》中的洪冬梅、《家有九鳳》中的初二鳳、《北極雪》中的薛華、《老媽的三國時代》中的劉鳳仙等角色。
  • 《高山下的花環》:中國最好的戰爭片
    《高山下的花環》劇照《高山下的花環》是中國最好的戰爭片。《高山下的花環》劇照影片中傳遞出的濃濃情感時至今日依然動人,樸素真摯的愛情,熾烈的戰友情,難以割捨的親情。《高山下的花環》劇照趙蒙生這個角色是影片中不能或缺的人物,他的出現才讓影片真的迷人起來。
  • 從《高山下的花環》到《沂蒙》: 魯劇中的紅色文化與平民英雄
  • 高山下的花環——史上最真實的戰爭題材影片
    圖為豆瓣評分《高山下的花環》,由謝晉執導,拍攝於1984高山下的花環-趙蒙生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高山下的花環-靳開來梁三喜因為趙蒙生這個什麼都不懂的指導員,推遲了探親假,緊接著政治形勢發生了變化,(1979年2月17日,中國《人民日報》發表了一篇訪問記《是可忍,孰不可忍——來自中越邊境的報告
  • 高山下的花環之趙蒙生:原型到底是誰?當年高幹子弟一樣奔赴戰場
    毫無疑問,在當代反思文學作品中,李存葆的中篇小說《高山下的花環》必定佔有一席之地。
  • 重溫電影《高山下的花環》
    剛才又看了一遍謝晉導演的電影《高山下的花環》,深為感動,淚流滿面,希望大家也去重溫一遍,這是一部蕩滌靈魂的電影,當然原著小說也是非常的傑作,李存葆的作品。為什麼會有戰爭,因為正義的戰爭其實就是為了和平安定。
  • 我為什麼給管導推薦《高山下的花環》?
    那就是1984年謝晉導演拍攝的《高山下的花環》結果,劉明上戰場後,又不幸在老山戰鬥中犧牲,年僅22歲。《高山下的花環3如果導演拍攝時間不夠,武戲拍不了,只能拍文戲,想通過戰爭片講人性,那完全可以參考《高山下的花環》的劇本,去講抗美援朝。
  • 他是《高山下的花環》梁三喜,與蓋克演銀幕情侶,試鏡李向陽被否
    No.1說起呂曉禾這個演員,許多人可能忘記了,但如果提一個醒,你應該能記起他:他曾因在電影《高山下的花環》中飾演梁三喜,而獲得第5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男主角獎、第8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男主角獎。這回,你記起來了嗎?
  • 還記得《高山下的花環》中的雷軍長嗎?(配音:雷軍長的雷霆之威)
    為的是保家衛國、為的是讓我們父母兄弟姐妹過上舒心的日子。這種奉獻和犧牲的精神就是我們軍人的靈魂。借用軍中前輩羅永志一文向所有最可愛的人致敬!向千百萬戰士的奉獻和犧牲精神致敬!讓我關照她的兒子,要我把她的兒子調回後方,把我的指揮所當做交易所了,她奶奶的,走後門竟走到我這流血犧牲的戰場上,(想甩帽子)她的兒子何許人也?此人原是軍機關的一個幹事,眼下就在你們師某連當指導員,我不管她是天老爺的夫人還是地老爺的太太,誰敢把後門走到戰場上,我偏要她的兒子第一個扛著炸藥包(狠狠摔下軍帽)去炸碉堡。(全場官兵掌聲如雷,趙蒙生傻了眼,跟著低頭痛哭。)
  • 《高山下的花環》梁大娘,丈夫是名劇作家
    【千名老電影人尋蹤(148)——王玉梅】 No.1 說起著名電影表演藝術家王玉梅,許多中老年朋友應該比較熟悉,因為她曾出演過許多經典角色,尤其是「母親」角色,如《高山下的花環》中的梁大娘、《喜盈門》中的仁文媽媽、《平鷹墳》中的胡大娘、《山菊花》中的母親等。 也因此,以飾演母親著稱的王玉梅被稱為「東方母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