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狀況持續惡化,2400萬人口中近一半無法獲得充足食物,對葉門來說,這是常態。截止到9月3日發稿時,美元匯率對葉門裡亞爾已經逼近1:250,但黑市早已跌破1:480。葉門信息部長於9月2日宣布,暫停進口包括汽車在內的奢侈品,以支撐陷入困境的本國貨幣裡亞爾。
上周日,葉門南部城市亞丁發生騷亂,數百名示威者抗議經濟狀況惡化和貨幣貶值,迫使當地商店和政府辦公室關門。隨後,葉門信息部長9月2日晚間發表聲明,將公共部門員工的工資提高30%,包括養老金領取者和承包商。
內戰以來,葉門裡亞爾兌美元匯率持續下跌。朝不保夕的匯率讓商家不得不提價出售商品,飛升的物價使許多百姓無力負擔,而外匯儲備的減少,也令葉門央行難以支付公共部門的工資。「葉門」一詞源於阿拉伯語,意思是「成為幸福的」。諷刺的是,由於地處紅海、亞丁灣的戰略要衝,紛飛戰火讓葉門淪為世界上最不發達的國家之一。
1991年海灣戰爭和1994年內戰使國民經濟嚴重倒退,2015年爆發的內戰更是讓原本就捉襟見肘的國民經濟雪上加霜,2013年葉門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僅為1132美元,到2016年8月,持續16個月的內戰造成逾140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斷崖下跌至432美元。
2016年8月,世界銀行、聯合國、伊斯蘭發展銀行和歐盟曾共同發布一份《損失與需求初步評估》的聯合報告,報告指出,據不完全統計,葉門內戰造成的破壞已經達到70億美元,而生產製造與服務業的經濟損失已經超過73億美元。
與鄰居沙特類似,葉門也擁有石油資源,並以此發家,歷史上曾是阿拉伯地區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不過,任何一個未實現工業化的國家都無法逃過「馬爾薩斯陷阱」,葉門也不例外,沒有支柱型產業意味著註定坐吃山空。
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葉門也是石油出口國,但葉門的石油儲備和沙烏地阿拉伯及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相比,還是要少得多,並且葉門的工業也不強」。惡劣的自然環境、孱弱的政府能力、國際霸權的插手等因素,使得葉門工業化包括石油工業化的進程十分艱難。
早在2014年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同意在未來三年內為葉門提供553億美元的貸款,條件是葉門須實施一系列的經濟改革措施,包括增加稅收收入、降低能源補貼等。但同年9月,受動蕩局勢影響,葉門政府決定取消上漲能源價格的計劃,IMF隨後警告稱降低能源補貼會讓葉門經濟穩定受到嚴重損害。
除此之外,葉門盛行的「卡特文化」也深深拖累了國民經濟。在沙特及其他大部分阿拉伯地區被禁止的卡特草(二類軟性毒品)是葉門人的日常消費,支出佔家庭收入的50%。據葉門農業與灌溉部的一項研究,2012年葉門國內的卡特產值比小麥產值高出8倍。
(責任編輯:DF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