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醫生:玩好「躲貓貓」,對孩子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 家庭遊戲

2021-02-19 寶貝計劃育兒助手

有朋友問我,孩子小時候玩最久的遊戲是什麼?細想起來,我陪她玩過的時間跨度最長的遊戲一定是躲貓貓。

場景一:孩子在你面前原地站著蒙住自己的眼睛。

場景二:當我邊找邊說「你在哪裡呀?我找不到你了」的時候,都會從角落裡傳來一個響亮的回應「我在這裡!」


其他還有類似以下這些畫風清奇,讓人忍俊不禁的畫面。

這些場景肯定不止我一個人見過。作為全世界父母給孩子最早的啟蒙遊戲之一,每個爸爸媽媽都會與寶寶玩躲貓貓遊戲,而孩子們也總是樂此不疲。

在我們被孩子們的天真可愛行為逗笑了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不止一次地想:


其實,這種可愛的「躲貓貓」形式恰恰是兒童心理認知發展的必經之路。

著名的心理學家皮亞傑曾經將兒童的認知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感知運動階段(0-2歲)

靠感覺獲取經驗,一般在一歲時發展出物體恆存的概念。

第二階段:前運算階段(2-7歲)

能使用語言、符號等表徵,具有推理能力但不符合邏輯,不具備保留概念及可逆性,以自我為中心。

第三階段:具體運算階段(7-11歲)

能根據具體經驗思維解決問題,能使用具體物品來協助思考,能理解可逆性與守恆。

第四階段:形式運算階段(11-16歲)

開始會類推,具備邏輯能力及抽象思維,能根據假設驗證的科學發展思考解決問題。

學齡前寶寶還處於屬於絕對的「自我中心」階段。也就是說孩子還未「去中心化」,也就是不會有轉換視角的能力,無法從他人角度思考問題。這些體現在像爭搶玩具、不被滿足就大哭、總是說不聽等情況。在「躲貓貓」這件事上也是一樣的道理,因為他們只從自己角度出發考慮問題,認為自己看不到了,找的人也看不到了。

一開始的時候,我也會按照成人的思維,告訴孩子,「你躲這裡太明顯了,躲的時候不可以出聲」,但發現他對我的指導並不領情,下次該怎麼躲還怎麼躲。這個就是非常典型的「認真了你就輸了」。

躲貓貓的遊戲重點並不是這件事本身的規則對錯,而在於和孩子一起享受這個遊戲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你和孩子能夠加深交流連接,感受快樂,這是最重要的。

所以,正確的躲貓貓打開方式是:放手讓孩子自己玩耍,然後,好好珍惜陪孩子躲貓貓的時光。

在你和孩子愉快玩耍的過程,你可能想不到,躲貓貓不只是一個遊戲,它對提升寶寶的觀察力、專注力、記憶力、預見能力、信任、對「缺席」概念的理解都很有幫助。它是一個寓教於樂,有助於發展寶寶認知能力的早教活動。

1、幫助寶寶理解物體永恆概念

對於0-1歲的寶寶而言以家長「躲藏-出現」模式為主的躲貓貓,可以幫助孩子理解物體恆存這一概念。簡單的來說就是「寶寶明白了,事物不會因為看不見而不存在」。

躲貓貓的互動方式還幫助孩子區別認識「主體」和「客體」,逐步提高孩子的認知能力,為語言發展打下基礎。

當小寶寶們會爬會走之後,無論是扮演躲藏的角色還是尋找的角色,都可以讓孩子在運動鍛鍊之餘,培養空間立體意識。

2、有助於提高寶寶自信心

對於2-4歲的寶寶來說,他們的運動和語言能力都已經上了一個臺階。捉迷藏可以讓他們感受「我有能力隱藏自己,也有能力找到他人」的成就感,增強孩子探索外在空間的勇氣和自信。

3、緩解寶寶的分離焦慮

分離焦慮是很多寶寶會出現的一種現象,究其根由,也是心理上沒有明白和適應物體恆存這一概念。尤其是孩子到入園階段,分離焦慮會越發明顯。而通過比如像躲貓貓的遊戲,可以幫助孩子理解到這一現象存在的自然合理,爸爸媽媽們可以在躲貓貓的過程中稍微延長一點尋找時間,讓孩子體會到「不見之後還能找到,分離之後還會重逢」,並逐漸克服分離期間焦慮不安、思念家長的情緒。

4、提升孩子自控能力,預防潛在危險

寶寶還不知道何為危險的階段,可能會藏在一些危險的地方,如衣櫃、桌櫃、狹小縫隙、廚房有刀叉的地方等。這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遊戲對寶寶進行啟迪教育,如跟他說,「窗戶外面可以去躲嗎?冰箱裡可以去躲嗎?如果廚房裡媽媽正在做飯,那裡可以躲嗎?」一切可能引起安全問題的地方,事先以詢問的方式,引導寶寶認識到危險性。

微信後臺回復 遊戲 ,點擊自動回復連結,了解【孩子成長每一步】的知識哦~

相關焦點

  • 躲貓貓這個簡單的遊戲,原來藏著這麼多學問!
    ,幫忙帶孩子時還是不知道怎麼玩最好,你說怎麼辦呀?」我說:「那讓他們多玩躲貓貓吧,老少鹹宜,誰都會!」她說:「躲貓貓啊,那也太簡單了吧。。。」躲貓貓很簡單,我們可能都曾那樣逗笑過孩子:擋住自己的臉,然後慢慢打開,時不時還配上誇張的聲音或者動作,然後寶寶就會咯咯的笑,特別的歡快。可當寶寶樂此不疲的時候,很多家長會覺得,這個遊戲太簡單,好無聊啊,玩幾下就不願陪孩子多玩了。實際上,躲貓貓這個遊戲是有魔力的哦,可別小看了!
  • 兒科醫生:閒著沒事多摸孩子這3處,聰明發育快,將來對孩子好
    平時真真媽媽出來聊天的時候總會聽到這樣他們家裡有趣的故事,真真從小就這麼聰敏,長大後還了得。又一次閒談的時候,說起這個事,我就問真真媽媽:「平時給孩子吃啥了,怎麼這麼聰明?」真真媽媽告訴我,家裡就是一般家庭,真沒給孩子吃很多好東西,平時就是給孩子多撫摸。我但是很納悶,趕緊真真媽媽在騙我,撫摸也能讓孩子變聰明?帶著疑惑也看了不少的資料,才知道,這是真的。
  • 史上最擅長玩躲貓貓遊戲的是…
    翻了500多本繪本,我選了這20本做推薦 (附購買連結)什麼動物在你心目中最會玩躲貓貓?小貓咪?倉鼠?還是,螞蟻?不不,英國圖畫書作家大衛·巴羅告訴你,最會玩躲貓貓的是——是關於大象和小男孩玩躲貓貓遊戲的故事。一開頭,大象邀請小主人公一起玩躲貓貓。遊戲開始前,大象一臉驕傲地提醒小男孩,「我很會躲喔」!
  • 「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 :會玩,竟然對孩子這麼重要
    湖南有位爸爸給孩子做得暑期安排很有意思,他沒有給9歲兒子報補習班,而是讓孩子學習各種戶外活動,比如皮划艇、滑雪、野外生存等。為了保護孩子的視力,爸爸要求孩子有足夠的戶外運動時間,他甚至對孩子說:「每天不玩兩小時不準做作業」。
  • 兒科醫生夜班12小時:醫生很忙,兒科很「荒」
    面對無法清晰表達自己病情的孩子,呂芳接診後,都會一一細緻耐心地對孩子進行問診、查體。摸摸孩子的肚子、用聽診器聽一聽心肺是否有異常、檢查孩子咽部狀況……在事無巨細的檢查之外,她還會關注到孩子身上的一些細節,和患兒親近與溝通。凌晨2:00,面對一個發燒的患兒,呂芳看到孩子手臂上有殘留的水彩痕跡。「你今天是不是畫畫了呀?
  • 現實版「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啦! 真正的兒科醫護告訴你他們...
    「每一個孩子的背後都是一個家庭」兒科醫生、護士身上的擔子更重壓力更大。很多時候,電視劇可以有個美好的結局,但現實往往來得殘酷,現實中的兒科醫生、護士們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樣,電視劇中的那些病例是不是在現實中也存在,兒科工作的「了不起」到底在哪裡?本報記者採訪多位兒科醫生、護士,原來我們身邊的這些人才更「了不起」!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了不起,電視劇卻不行!
    「金眼科、銀外科、馬馬虎虎婦產科、千萬別幹小兒科。」假如身邊有當醫生的,你應該聽過這句話,這是中國200多萬執業醫生面臨的就業困境。為什麼?為什麼小兒科這麼不受待見?多苦多累,咱先不說。當然,這也從反面說明了,現在的兒科醫生有多麼了不起,不僅要身體素質過硬、技術還要精湛、經驗更要豐富,還要經得起輿論的考驗。你問我怎麼知道這麼多?看電視唄!
  • 王者榮耀躲貓貓在哪裡玩?躲貓貓模式入口
    王者榮耀最近突然有個模式很火,也就是躲貓貓模式,躲貓貓遊戲一般來說是鬼找人的活動,規定時間內鬼找到全部人就算鬼贏,如果沒找齊人就是對方贏,那麼躲貓貓模式在哪裡玩呢?入口在哪裡?  王者榮耀躲貓貓在哪裡玩?
  • 寶寶趴著是好是壞?聽聽兒科醫生怎麼說,寶媽別錯過
    儘管月嫂一再解釋,小艾也不信,就是覺得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損害,老公特意去了醫院諮詢醫生,小艾才跟月嫂道了歉,關於寶寶趴著是好還是壞,聽了兒科醫生的說法,才證明月嫂的做法是對的。
  • 兒科醫生:喝湯雖然對身體好,但別給孩子喝這樣的湯,沒多少好處
    於是和婆婆一起帶孩子到醫院檢查,當兒科醫生幫孩子檢查,並詳細了解情況後,終於找出原因,開始責怪孩子家人起來:喝湯雖然對身體好,但別給孩子喝這樣的湯,沒多少好處。原來婆婆是廣東人,習慣煲湯。自從孩子開始添加輔食後,每天都給孩子喝湯。
  • 背後竟然暗含這麼多道理!
    只要一個遊戲就可以了。 拿手或者任何其他東西擋住臉,然後再拿開遮擋物,突然笑著出現和寶寶打招呼,寶寶就會咯咯咯樂個不停,而且可以樂此不疲的一直玩下去~ 這個遊戲就是:躲貓貓。它多好玩?朋友樂樂媽媽說,前天,她和寶寶玩了一上午,只要她藏起來再出現,寶寶都會被逗樂。
  • 現實版「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啦! 真正的兒科醫護告訴你他們為啥「了不起」!
    這是一部聚焦醫療題材中相對冷門的兒科醫生這一特殊崗位的勵志行業劇,講述了一群兒科醫生,為了守護兒童的生命防線竭盡所能,全心全意地救治、服務兒童的故事。觀眾可以在劇中看到鮮活而真實的兒科醫生,看到他們在成為「了不起」的兒科醫生的路上竭盡全力。
  • 孩子為什麼喜歡玩「躲貓貓」?心理學詳細解析背後的原理
    許多父母會發現,在8~12個月的時候,孩子對「躲貓貓」這個遊戲突然有了極大的興趣。每次我們在孩子面前,把手放在臉上「藏」起來,打開雙手讓他看到我們的臉重新出現時,總會引來孩子一陣陣清脆悅耳的笑聲。這銀鈴般的笑聲就像一味助推劑,讓我們不由自主地重複和孩子玩起來。
  • 吃1口相當於吃10個塑膠袋,父母都愛給孩子吃,兒科醫生:胡鬧!
    這讓坤坤的父母非常擔心,坤坤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裡,身高是一點兒也沒長,平時父母又要忙於生意,沒時間帶坤坤去做檢查,前段時間抽出空帶去檢查,找到了孩子不長個的原因,竟然是因為脾胃中有大量的積食,脾胃非常虛弱導致的發育遲緩,醫生解釋道,孩子長期脾胃虛,會導致身體吸收不了營養,就會影響到身體的發育,導致不長個。
  • 《了不起的兒科醫生》——兒科醫生為什麼「了不起」?
    最近由中國醫師協會健康傳播工作委員會支持的,一部深切關照中國兒科醫生行業,展示青年兒科醫生成長,溫暖刻畫兒科醫生與「寶貝」患者及其家庭關係的醫療劇《了不起的兒科醫生》開播。
  • 北鬥啟妙島益智玩具發現玩拼圖對孩子有這三大好處
    拼圖玩具對孩子們來說很常見,不管孩子們做得好不好,拼圖玩具都讓孩子得到了快樂和鍛鍊。然而,北鬥啟妙島益智玩具發現,許多家長並不知道拼圖玩具對孩子有這三大好處。
  • 媽媽,我是小紅帽,你當大灰狼好嗎?孩子常玩角色扮演遊戲好處多
    孩子喜歡的「角色扮演」遊戲,竟有這麼多好處 每一個兒童在成長的過程中都或多或少的玩過「角色扮演」的遊戲。 如果你的孩子邀請你參與角色扮演,千萬不要覺得這是幼稚的遊戲。陪孩子玩遊戲,是一種高質量的陪伴,也是非常好的家庭教育的機會。而且遊戲本身就是孩子成長的方式,陪孩子玩角色扮演,會把平日裡父母「嚴肅」的模樣弱化,可以很好的拉近與孩子的距離,看到孩子不一樣的想法。
  • 《人間世》又飆淚刷屏,40歲兒科醫生崩潰大哭:家庭和事業哪有什麼平衡,只有犧牲!
    送到醫院的孩子,她都盡心盡力,把他們治好送他們出院。可唯獨只有自己女兒,朱醫生的心裡只有愧疚。在和科室同事聊天時,同事的一席話更是讓朱醫生陷入了沉思:「你不要讓你女兒以後認為,是應該工作重要,家庭不重要,這就完了。」
  • 「寶寶,你贏了,快出來吧」,母女玩躲貓貓,寶寶卻永遠消失了
    JoJo媽在粉絲群與寶媽們分享幼兒安全教育的時候,麗麗媽跳出來說她跟女兒玩躲貓貓的遊戲,女兒躲起來之後,卻永遠消失了。麗麗媽原本只是想跟女兒互動玩親子遊戲,結果女兒為了躲得隱秘一些,躲到床底下的柜子裡,躲著躲著睡著了。
  • 兒科醫生卻不這麼認為
    兒科醫生卻不這麼認為相信有不少朋友,都喜歡用熱水泡腳的吧!不僅有助於驅寒保暖,還可以預防很多腳底疾病,在睡覺前,用熱水泡個腳睡得也更舒服。因此,一些家長認為,給寶寶用熱水泡腳,也有同樣的好處,還能增強寶寶抵抗力等。但是兒科醫生卻不這麼認為。兒科醫生認為,成人用熱水泡腳,確實有著諸多好處,但是對於嬰幼兒來說,卻不適合用熱水泡腳的。因為這樣做,是不利於寶寶足弓的發育。主要有以下壞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