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遺產爭奪,海運步步驚心

2021-12-27 航運交易公報

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於2016年1月20日辭世。被喻為「世界船王」的張榮發,從1968年自行創立長榮海運之後,不到20年就成為世界最大的貨櫃船隊之一,海運路線遍及全球。

臺灣地區開放空禁後,張榮發跨進了航空業,於1989年成立臺灣地區第一家民營的國際航空公司——長榮航空,成為唯一能跨進國際市場的民航業者,領導長榮集團成為全球知名的國際交通運輸集團。據2015年美國福布斯排名,張榮發身價高達16億美元(約新臺幣537億元)。

傳奇人物張榮發去世後,其兩房圍繞長榮集團遺產的爭奪戰可謂步步驚心。

       2月18日,張榮發手寫遺囑曝光,遺囑顯示張榮發存款、股票、不動產、長榮集團總裁一職,全由二房所出的四子張國煒繼承,並指定副總裁柯麗卿、總裁特助劉孟芬和界源及法務戴錦銓執行長4人為遺囑執行人。遺囑財產隻字未提及其他子女。


當日,張國煒通過其執掌的長榮航空發布公告,宣示「奉總裁遺囑,自二零一六年二月十八日起,原長榮集團副總裁張國煒,職務升任為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管理全集團國內外各公司一切事務。」

張榮發有兩房,大房三子一女(長子張國華、次子張國明、三子張國政,長女張淑華),二房僅有獨子張國煒。在張榮發去世前,張國煒擔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並控制立榮航空等航空板塊業務,而大房控制長榮海運等海運物流業務,兩房「海空分治」。


張國煒是張榮發子女中,唯一在長榮集團內擔任管理要職者。張國煒從小被器重,在豪門之中有著「傳奇人生」,但因2006年執意離婚再娶空姐父子背離,為美人不要江山,解職長榮航空總裁,並將其在長榮所有股份捐給張榮發生前創立的張榮發基金會。

2009年,張國煒再回長榮航空,從最基層的修飛機開始步步向上,最終出任長榮航空董事長。張國煒從小喜歡飛機,在美國學習飛機駕駛、飛機修理技術,成功取得波音777-300ER機師駕照。

意料之中,遺囑曝光後,引發大房子女強烈不滿,並很快發起了反擊。大房子女通過長榮集團公關體系聲明:「對張國煒個人逕行片面宣布升任長榮集團總裁兼任長榮航空董事長一事,並將私密遺囑內容公諸於世,殊屬遺憾。」

之後,又火速使出釜底抽薪的大招,掐斷張國煒的總裁之路。

2月19日,張國華挾股權優勢,以長榮國際、長榮海運及長榮航空大股東身分,召集集團高層開會,宣布重大決策,直接「解編」管理總部,以後不再設集團總裁,長榮集團總裁永遠只有張榮發一個人,高層下放至各子公司任職,間接拔掉張國煒集團總裁一職。

3月11日,張國華借張國煒執飛臺北至新加坡航班之際,以長榮航空股東「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名義召開臨時董事會,並以安全為由下達「禁飛令」阻止張國煒當天返臺,成功投票解除張國煒長榮航空董事長職務。此外,長榮航空公司發言人、副總經理、協理和秘書等一批張國煒部下也被解除職務。

與此同時,張國煒擔任的張榮發慈善基金會的法人代表職務也被解除。至此,大房張國華暫時控制長榮航空和長榮海運的經營權。

3月15日,張國華再通過控制的長榮國際發布公告,要求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須匯報至長榮國際,直接架空集團管理總部。

同日,張國煒向法院要求撤換4名遺囑執行人,並要求其提供長榮國際近五年的財報,清查資產。3月16日,張國煒通過律師抨擊長榮國際的決定,稱前述決定與張榮發生前的結構矛盾,相當於將管理權從長榮集團管理總部轉移至長榮國際。並以遺囑受益人身份要求全面清查長榮在海外的資產帳務,目標直指註冊在巴拿馬的長榮國際。

長榮國際由張榮發生前設立,通過層層交叉持股控制長榮海運、長榮航空等多個業務板塊,是長榮集團最上層的決策實體。張國煒控制的公司持有長榮國際20%的股份,但張國華和同房兄弟張國明、張國政等的共同持股超過一半,佔有主動權。無論分家前,還是在分家後的子公司裡,按股權而論,張國華為代表的大房都佔絕對主導地位。

張榮發身故前,財產繼承已有所安排,大房4個子女均有較高持股,因而掌控較高的股權優勢;張國煒握有集團旗下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儲運3家公司董事多數席次,在經營主導權居上風。

在大房股權的絕對優勢下,張國煒一直反攻大房「明目張胆地不忠不孝」,但無奈「孤掌難鳴」,經營權逐漸被奪。3月16日長榮儲運公告稱,撤換財團法人張榮發慈善基金會派駐在長榮儲運法人代表人張國煒,改由副總魏茂俊擔任慈善基金會的法人代表。

張國煒能否按照張榮發遺願繼承財產以及總裁一職,目前來看已是疑問。從法律層面,臺灣地區《民法》還明確賦予大房子女動用法律而不是遵照遺囑,來捍衛作為張榮發遺產繼承人的權利。

時至今日,大房已全面接手海陸空運所有事業版圖,長榮集團經營未來將演變成什麼樣的風格,令外界高度關切。此前,由於兩方爭奪激烈,長榮海運和長榮航空的股價連續下跌,直到3月16日股價才有所回升。

長榮航空人事震動已經發生,但長榮航空經過此前數年發展,經營已現穩定。但對於長榮海運而言,當前航運形勢風雲突變,各聯盟間動作頻起,長期以來,長榮海運是東半球運力最大的貨櫃班輪公司,運力穩居全球第四,但目前已經被正式合併的中國遠洋海運的集運業務超越,掉至第五位,目前運力為93萬TEU。

從經營權來看,儘管張國華一方在長榮海運持股佔優勢,但張國煒在長榮國際的地位舉足輕重。特別是從雙方聲明來看,雙方對長榮國際的爭奪依舊激烈。

此外,在張榮發一手推動下,長榮集團的海空運過去以嚴謹見長,才打造成如今格局,但隨著大房全面接手,經營理念和風格會否生變,頗深外界關注。

過去,張榮發不主張建造8000TEU以上型船,但未料近年航運業都用1.4萬~1.8萬TEU型大型船舶。目前,長榮海運現有大型船舶是採用租用模式,未來是否會自行建造、如何營運和調度,都將是考驗。

而伴隨著去年貨櫃班輪市場的兩起重量級整合併購案(達飛輪船收購美總輪船、中遠集運整合中海集運)的產生,班輪市場四大聯盟的格局在年內將發生巨變。而長榮海運目前與新中遠集運同處CKYHE聯盟,可以想見,伴隨著新中遠集運運力規模的快速增長,其主動權將進一步加大,而長榮海運在年內的聯盟談判中能否得償所願、為企業贏得最佳合作夥伴都將為市場拭目以待。

1月20日,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辭世。

2月18日,張榮發遺囑曝光,張榮發存款、股票、不動產、總裁一職,全由二房所出四子張國煒繼承。張國煒自升長榮集團總裁。

2月19日,長子張國華挾股權優勢,召集集團高層開會,裁撤管理總部,不再設集團總裁,間接拔掉張國煒集團總裁一職。

3月11日,張國華召開臨時董事會,下達「禁飛令」阻止張國煒返臺,投票解除張國煒長榮航空董事長職務。

3月15日,張國華控制的長榮國際公司發布公告,要求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須匯報至長榮國際,直接架空集團管理總部。

3月16日,張國煒以遺囑受益人身份要求全面清查長榮在海外的資產帳務,目標直指註冊在巴拿馬的長榮國際。

 

 

相關焦點

  • 【死難瞑目】長榮內鬥再升級 張國煒丟海運董事
    ————摘抄自張榮發《鐵以至於柔軟心》  長榮海運兩年前加入了中遠集運所在的CKYHE聯盟,中海集運所屬的O3聯盟將在今年底到期,中遠中海合併後兩大聯盟甚至整個航運班輪市場格局都將重新洗牌。   傳奇人物張榮發去世後,其兩子圍繞臺灣長榮集團遺產的爭奪戰近期進入了高潮。
  • 【語音播報】長榮海運「換帥」!
    維運網語音播報文章,▲長按二維碼添加主播微信10月8日訊 在陽明海運
  • 長榮集團大房又出招?張國煒長榮海運董事沒了!
    華夏經緯網3月19日訊:據臺灣媒體報導,遭長榮航空臨時董事會撤換董事長一職的張國煒12日接受媒體訪問指出,他父親的遺囑就是那樣寫,他也是被一步步夾殺,希望新團隊善待員工,今後他將周遊列國,享受美食。   報導稱,長榮集團創辦人張榮發二房獨子張國煒,繼接連被拔掉集團總裁、長榮航董座、榮運董事之後,又再度失去長榮海董事之位!
  • 長榮老臣謝志堅接掌陽明海運
    據悉,臺灣陽明海運今舉行董事會,在臺灣交通部改派法人代表,由長榮集團前副總裁、長榮海運國際顧問謝志堅取代原代表盧峰海後,董事會中也推派其接任董事長及總執行長職務。謝志堅,今年滿65歲,海運歷練超過40年。他由基層做起,其間派駐過德國、英國、美國、義大利、香港、中國大陸等地。
  • 跟進中遠海運集運?長榮海運澄清不漲價傳言
    長榮海運放棄美國線漲價計劃引發市場關注,針對業界猜測長榮海運「跟隨中遠海運不漲價」的說法,長榮海運近日明確澄清,擬定運價是依據價格和市場需求,絕非跟隨其他航運公司腳步。
  • 長榮海運董事長內部互調提前布局
    10月7日,長榮海運召開董事會決議,原董事長張正鏞與臺北貨櫃碼頭董事長張衍義互調,由張衍義接任長榮海運董事長,即日起生效。前任董事長張正鏞轉調臺北港貨櫃碼頭股份有限公司及聯合碼頭裝卸承攬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衍義及張正鏞兩人進行長榮集團內的職務輪調。
  • 傳奇人物張榮發去世後,遺產爭奪戰進入高潮!
    傳奇人物張榮發去世後其兩子圍繞臺灣長榮集團遺產的爭奪戰進入了高潮!3月15日,張榮髮長子張國華控制的長榮國際公司發布公告,要求長榮集團旗下各公司須匯報至長榮國際。遺囑決定引起長子張國華不滿,而在2月剛剛內部自行宣布接任長榮集團總裁的張國煒於3月11日執飛至新加坡的航班,張國華一方便召開臨時董事會罷免了張國煒長榮航空董事長一職,另有多名高層被替換,至此兩方遺產爭奪正式白熱化。最新統計顯示,合併後中國遠洋海運集運業務已經正式超越長榮海運名列第四。
  • 陽明海運與長榮海運獲5.4億美元政府支持貸款
    據The Loadstar報導,陽明海運將從臺灣當局手中裡獲得80億新臺幣(合2.7億美元)的財務援助。該低息貸款是臺灣貨櫃行業165億新臺幣救助計劃的一部分。另一家臺灣班輪公司長榮海運也已申請80億新臺幣的貸款,由政府擔保,以提供資金流動性並幫助承運人度過Covid-19的衝擊。長榮海運發言人表示,「申請正在處理中,貸款須經公司董事會批准。我們想澄清的是,這是政府擔保的貸款,而不是國家援助。」
  • 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創10年新高
    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創10年新高海運新聞國際船舶網2020-08-18 15:08:51閱讀:8受益於運價運量雙雙上揚以及油價下跌,臺灣長榮海運二季度業績令人驚豔,不但成功扭虧為盈,獲利更創下近十年來新高
  • 長榮海運將何去何從?!|...
    有趣的是,市場一直有這樣的傳言:總有一天台灣長榮集團創始人張榮發四子張國煒會帶著星宇航空「捲土重來」,儘管長榮航空依舊是世界頂級的航空公司,但困難的航運市場已讓長榮海運成為該集團內的不良板塊。的確,面對這樣的大型吃瓜現場。作為航運媒體的我們不得不將一些疑問拋給長榮海運,儘管短期內可能該船東也不好回應什麼。
  • 《步步驚心:麗》:致敬經典,重溫舊夢
    原標題:《步步驚心:麗》:致敬經典,重溫舊夢   今夏好劇不斷,《幻城》,《誅仙.青雲志》陸續開播,這一波熱播未完,下一波就已經敲鑼打鼓得準備上映了——《步步驚心:麗》將於8月29日強勢登陸優酷獨播。
  • 長榮海運旗下貨櫃船遭遇強風,36個貨櫃落水
    2020年12月30日,臺灣長榮海運「EVER LIBERAL」號貨櫃船在從釜山港駛向洛杉磯途中遭遇強風,導致36個貨櫃船落水。 長榮海運稱,這艘8452TEU貨櫃船在日本九州南部遭遇強風,導致船上貨櫃倒塌,21個貨櫃掉到了甲板上
  • 首次發行海外債券,長榮海運籌集3億美元資金!
    搜航網獲悉,臺灣班輪公司長榮海運(Evergreen Marine Corporation)將向海外投資者籌集3億美元的資金,以支付公司的運營費用。這是長榮首次吸引海外投資者。五年期債券的收益將用於營運資金、購買燃料、訂購新船,以及以融資租賃的方式收購船舶,債券的利率尚未確定。
  • 「誰掌長榮」進入關鍵劇集 遺囑公開激化兩房矛盾
    只是誰能料到隨著長榮創辦人張榮發辭世,集團和臺塑一樣都上演了一出真實版的「接班風暴」。  22日上午,長榮新任總裁張國煒進入集團總部,只是在大房長子張國華釋出廢除總管理處、總裁的消息後,他已淪為「兩日總裁」,甚至連長榮航空董事長的寶座也難保。3月,長榮航空董事會上,大房將策動董事成員提案更換他。長榮接班風暴之所以愈演愈烈,與張國煒自行公布遺囑有關。
  • 步步驚心 +步步驚情+步步驚心:麗
    步步驚心的劇情簡介步步驚情的劇情簡介 · · · · · ·  張曉(劉詩詩 飾)終日痴迷於古裝電視劇,而一場突發的車禍則讓她與劇中「四爺」極為相像的震天集團總裁康震天(劉松仁 飾)的繼子殷正步步驚心:麗的劇情簡介 · · · · · ·IMDb:8.6分。
  • 《步步驚心》為什麼這麼火?這麼經久不衰?
    《步步驚心》都過去幾年了,現在再刷仍然覺得特別好看。這部劇為什麼這麼火?這麼經久不衰?為什麼會火,我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第一,故事的背景時代是清朝康熙與雍正年間,涉及的事件是康熙年間「九子奪嫡」歷史事件,有據可查可考。
  • 下半年最期待的韓劇《步步驚心:麗》角色造型曝光!
    今年,除了《太陽的後裔》是必看韓劇之一外,翻拍2011年內地爆紅電視劇《步步驚心》的《月之戀人-步步驚心:麗》當然也被列在必追韓劇的清單中。《步步驚心:麗》將於8月29日起播出,而最近更公開了一系列角色海報來紀念殺青。看到如此強大的陣容後,你能不期待此劇的播出嗎?從《步步驚心》到《步步驚心:麗》
  • 張榮發遺產曝光 從千億縮水至200億
    根據《上報》引述熟悉張榮發家族的財務人士說法,經過清點後,張榮發身後留下的現金約6000萬;而包括長榮海運、長榮航空、長榮國際儲運、長榮國際等4家公司股票,估計市值約63億;再加上依照公告現值計算的全臺各地房地產約3億多元,合計國內遺產約為68億。國外遺產部分,根據張榮發遺囑執行人、長榮大掌柜柯麗卿提供的財產清冊顯示,約僅有130億。
  • 韓國版「步步驚心」竟與中國版「步步驚心」相媲美
    與珠玉在前的中國版相比,韓國的步步驚心麗講述的是關於仁慈的故事。在中國版的播出時,雖然也被緊張又精彩的情節給吸引住、被吳奇隆和鄭嘉穎的精湛演技打動,但我心中卻始終存有一處疑問:若曦為什麼和八爺分開?我們拋開原著單就劇情來講,這處主人公感情至關重要的轉折點,說的不是不叫清楚,另外加上八爺本身很帥氣,讓人們對若曦好感減少。
  • 航運豪門長榮集團的遺產風波,家族創始人如何傳承一代財富?
    終於在1968年,42歲的時候如願以償以一艘十五年的中古船成立長榮海運。憑藉著倔強、不服輸的個性,自稱為「海洋之子」的張榮發開拓其事業版圖,1989年3月成立了長榮航空公司(EVA),從大海飛向藍天。在歷經數十年的發展中,長榮航空航點已遍及全球40餘個城市,創下民航歷史上絕無僅有的成長速度記錄。作為臺灣十大財團之一的長榮集團,資產總額超過100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