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業障現前,化「逆緣」為「順緣」的方法,王居士的故事

2021-01-08 妙音聞聲

俗話講:「人生那能多如意,萬事只求半稱心,」真能做到這一點,半稱心也是圓滿的快樂。命運人人都有,但命運不是天定的,而是自己造成的。

能主宰自己命運的人,是聖人。聽從命運安排的人,是凡人。通過學佛改變命運的人,才是未來的學佛人。改命就是化「逆緣」為「順緣」的過程。

相信很多學佛同修會有這個體會,學佛後「逆緣」明顯增多,各種障礙層出不窮,從佛教的教義來講,這是冤親債主障礙你。當然也有好的一面,學佛後,業障提前現前,度過魔障的階段,以後學佛的道路就很順暢,最難的就是經歷「逆緣」的階段。

佛在經典中告訴我們,要看一切人都是佛。一般人,只把寺院中的佛菩薩像,看成是佛,非常恭敬,對身邊的人卻非常輕視,這與佛陀的教誨相差甚遠,要知道生活中的「逆緣」都與身邊的人有關係。

本文就和大家分享一個小故事,看看這位王居士,是如何將自己的家庭關係,化「逆緣」為「順緣」的,他用的方法很簡單。看懂這個故事,相信你身邊所有的「逆緣」都能迎刃而解。

這是二十年前的事了,一位王居士,丈夫是一位老師,下有四個子女。一家六口都要靠丈夫的工資維持生活,還要供孩子讀書,王居士要帶孩子,可見生活並不富裕。但是她的善根深厚,一有時間就去寺院拜佛,做義工。

丈夫和子女們,都反對她去寺院。丈夫還說:總是往寺院跑,成什麼話?她回答:我能生活下去,唯一的寄託就是親近佛菩薩。丈夫說:那你乾脆去寺院過日子吧!王居士每次去寺院,只要丈夫知道,他們都會吵一頓。

後來,寺院的法師知道了王居士的情況,就對她說:以後你不要再來寺院了,在你的丈夫和子女沒有轉變之前,你不要來。當你的子女和你的丈夫親口對你說,你去寺院吧!到那時候你再來寺院。在此之前,你只管在家裡,好好發願盡責任。

後來,王居士十年都沒有進過寺院的門,十年啊,她唯一能生活下去的寄託,就是親近佛菩薩,可是聽了法師的話,他十年沒有進過寺院的門。但是在這十年中,每當菩薩的齋日、初一、初八、十五等等,她都會獨自在家中一個人發願。

她心中想著佛菩薩,暗暗發願,說到:今天是拜佛的日子,但是我的家庭責任還沒盡完,所以去不了。我沒有忘記佛菩薩的恩德,在這給佛頂禮。我為我的全家祝福,祈求佛菩薩加持護佑我全家平安,我也會盡心做好當妻子的義務。

十年後的一天,王居士的丈夫,終於說出了一句話:你去寺院吧!而且子女也非常歡喜,都想跟著一塊去看看。王居士落淚了,她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也許是她十年如一日的感化,佛經云:一切唯心造,一切法由心想生。

就這樣,丈夫和子女都成了虔誠的佛教徒,不過她們家的生活仍不富裕,從來沒有對寺院做過供養,只是做義工。有一天王居士見一位信徒,供養了兩袋大米。自己心裡一陣羞愧,她也很想供佛,無奈四個孩子上學,家裡確實緊張。

後來她就在做早晚飯時,省出一勺大米,每月去一次寺院,把攢下來的大米供養在佛像前。後來,她才有所發覺,自己的家中,再也沒有出現過,因糧食而操心的事,丈夫的事業也很順利,孩子們都上了大學,成家立業,過得都很幸福。

故事講完了,她王居士家,並沒有出現特別神奇的感應,但是家庭狀況卻在發生改變。王居士剛開始錯在了哪裡?她又是怎樣化「逆緣」為「順緣」的呢?道理在文中講得很清楚,讀完此文你有何感悟,評論區等你。

地獄之門,第六殿,《地藏經》中的「火牛地獄」就在這裡

善惡之報,如影隨形,一個人業障纏身的4種徵兆,看看你有嗎?

相關焦點

  • 情感中最好是順緣而不要逆緣
    為什麼會覺得累呢因為他(她)在逆緣而不是順緣。什麼是逆緣?逆緣就是明明對方不喜歡你,明明對方不愛你,明明對方對你沒感覺,但是你喜歡對方,愛對方,你偏偏不信邪,偏偏要得到對方,要與對方在一起,這就是逆緣。逆緣就一定很累,因為單方面付出,如果對方沒有回應,或者回應很少,就會造成落差,而這些落差就會演變成委屈指責抱怨和憤怒,這種情況下的愛,就是索愛,說的再明白一點就是情感中的乞丐,請問誰會喜歡乞丐呢?
  • 佛教電影《逆緣》
    佛教電影《逆緣》編導:黃能新  總監製:釋法宣法師  主要演員:于洋 李華 等  馬來西亞淨宗道場出品不可多得的善法,以電影方式呈現……  佛教電影(逆緣) 內文:  師父他們常說;念佛吃素而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人都是善知識善心的人。  因為他們的慈悲才有圓滿的功德、對.。。  如果一般平民百姓、因為他們周圍環境的關係、而不能好好的念佛。
  • 因果循環,善惡有報,光緒年間,有一則因果故事,看完令人深思
    在清朝光緒年間,有這樣一個真實的因果故事,看完令人深思:山東的王先生,在上海租界的洋行工作,老闆對他很信任。有一次老闆派他去收欠款,他帶上錢袋子一早就去了。到中午,收得銀洋一千三百塊。也到中午了,就到茶樓,喝了點茶,然後就趕回去交差了。
  • 佛教:生活不順時,想想這四句話,讓煩惱煙消雲散!
    對佛法有了解的人,知道這是逆境現前,即便現在沒有造任何罪業,亦或者記不清曾造作了何種惡業。但是,無始以來,阿賴耶識中惡業的積累,早已高廣大若須彌山。所以《大智度論》中,龍樹菩薩開示世人說:「大海水幹竭,須彌山地盡,先世因緣業,不燒亦不盡。」人生難滿百,常懷千歲憂;若能真精進,逆來必順受。逆境現前時,不去違逆它,就是不逆因果;順受則是隨順因緣,隨緣消舊業。當生活不順時,想想這四句話,讓煩惱煙消雲散。
  • 佛教:因緣果報,絲毫不爽,遇到小人,默念這3句話,能隨緣化解
    按佛教的觀點來講,人來到世間的目的,就四個字「人生酬業」。人生酬業就是因果報應,酬償過去所造的業因,過去造善因,今生享福,過去造惡因,今生受苦。所以說,明白因果的人,只要在生活中能夠認識自己,認識生活環境,就是菩薩,就是佛。很多開始發心學佛的人,對佛法有極大的信心,相信因果,修行精進。但是時間長了,就容易退轉,很大原因就是因為生活中的逆緣。
  • 念誦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遣除逆緣業障,菩薩每天都加持你
    念誦觀音心咒(六字大明咒), 遣除逆緣業障,菩薩每天都加持你!農曆6月19日,觀世音菩薩成道日。觀世音菩薩顯現為菩薩身份,但佛經中早就說過他是古佛再來,如云:「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觀世音菩薩的功德,大家應該非常清楚,《普門品》云:「三十二應周塵剎,隨類化現救諸難。」
  • 《逆緣》:又一部TVB慢熱佳劇
    《逆緣》和去年的《迷》一樣,是一部慢熱的作品,王心慰也自稱這是一部「佛系」作品,片名的「逆緣」便是一個佛教名詞,指的是人生經歷的磨難與逆境,也是一個人修行道路上的恩賜與緣分,與「順緣」相對應,王心慰也收集了許多有關佛教的材料作為前期的案頭工作。
  • 供曼達以圓滿積聚資糧與順緣
    ●曼達、曼扎、曼陀羅等,同為一事。就是「壇城」,眷屬圍繞主尊就是曼扎的意思。從前有位窮人,對護法神極具信心,堅持供養單堅護法神。由於這個原因,有天護法神現前了,問他:「你經常供養我希求什麼?」窮人打開口袋一看,裡面只有幾個茶頭子……所以,前世未積福報,就算此生本尊現前賜悉地也無濟於事。在這個世間,如果想如意成辦即使少許安樂的受用物品,也需精進於積集資糧。一切供養當中,供曼扎爾為最,它是積集資糧之王。所以,我們修曼扎爾就可圓滿資糧。此外,還有供養其他的鮮花及自己所有的資具等通常的七種供養,供養色香聲味觸等五種供養,以及果乘供養血、酒、藥等。
  • 佛教: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就四個字或六個字,一定不要小看了
    佛教:消除業障最快的方法,就四個字或六個字,一定不要小看了。佛教是主張因果的,「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首先要明白什麼是「業障」,是指人在前世或多生前的時候, 所造的惡業。妄想是業障, 分別是業障,執著是業障, 煩惱、憂慮、牽掛都叫業障。
  • 《助念開示的殊勝利益》王軍居士地獄現前尚可往生
    王軍居士地獄現前尚可往生王軍居士,二十七歲,天津市人。自從一九九八年以來身患絕症,並多次接受手術治療,被病痛折磨得痛苦不堪。在此期間,他的母親和一些蓮友多次為他開示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的真相,並勸導他念佛,他欣然接受,歸依三寶成為一名居士。一九九九年十一月,病魔再一次反撲過來,手術後仍不見好轉,病苦磨得他痛不欲生,他深感在世時的日子已不多。
  • 佛教:有2種方法,可消除業障,看看你能做到嗎?
    煩惱用佛教的話講就是業障,萬事萬物皆離不開因果業力。煩惱也由自己心造成的。一個人能將自己的心轉變,煩惱自會遠離,所謂境隨心轉。現在我們都是心隨境轉,作為一名普凡夫,我們在平時的生活中已經形成了各種習慣,很難改變自己某些行為,有些毛病不知不覺就做了,老話講:「江山易改,稟性難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最常見佛教詞彙,90%的人都不知道真正的含義,隨喜轉發,功德無量
    業障 業障在於自心的執著,如果我們對相上不執著、不分別,那麼,我們內心裏面的業障就不存在。我們有懈怠、懶惰,所以佛教我們用精進來對治懈怠、懶惰。 禪定 「禪」是外不著相,不執著一切境界相是為禪;「定」是內不動心。禪定是修菩薩道者的一種調心方法,它的目的是淨化心理、鍛鍊智慧,以進入諸法真相的境界。我們散亂,所以佛教我們用禪定來對治自己的散亂。
  • 佛教:「業障」現前,身上會出現這5大徵兆,看看你有嗎?
    何謂「業障」?簡單來說,指人曾經造過惡業,因緣具足,果報現前,各種障礙便接踵而至。它並非指流年不利等不可控的外境,而是人自身因果業報的顯現。《太上感應篇》裡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福報是自己積德修善而來,災禍也是自己感召來的。
  • 佛教:什麼是業障病?
    『業障』乃佛教術語,意為『罪孽』,皆因無明愚痴所造。對修行人而言,指得是妨礙修行證果的罪業障礙。影視劇或小說中也屢被提起。比如西遊記中,神、佛、菩薩收服妖怪之時,「業障」,「孽畜」之類的詞語就會出現。大家都是有智慧的人,僅字義就能理解出大概意思來。
  • 康正果︱寂園居士的佛化人生_上海書評_澎湃新聞-The Paper
    祖父從此自號寂園居士,在園內度過了他後半生的佛化歲月。寂園居士為慈母守墓,追隨她吃齋念佛,並非從此隱棲園林,僅以念佛消遣餘生。他在自述中說得很明確:「故為學佛,即學救世。」在前此的入世活動走不通之後,他便立志把弘法事業作為他改善現實人生和促進社會改良的方便法門。佛教傳入中國,經隋唐間接受傳播期的一時興盛,此後在本土化過程中發生世俗化的變異,遂漸趨衰落。
  • 得了業障病,該怎麼辦?
    淨空法師答:這種情形看來,她是業障病,醫生說她沒有病!念佛決定有效果;念佛還是一樣的,沒有效果,那是她不會念。我們現在早晨講《十善業道經》。十善業道它的精華,就是教我們轉惡為善。這種修行法,在佛家稱為「根本法」,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不能離開十善業道。
  • 萬行解惑:怎樣才能轉好運 解逆緣 消業障
    你要想消業障,就要接受業障。在接受業障的同時,就化掉了業障。你要想成佛,就要與佛結緣。你跟佛結了緣,這種力量永遠都不會斷掉。所謂有緣,是彼此有相同的品性、相同的習氣,而習氣構成了業障。習氣就是一種愛好,有愛好就有住,有住就會被境轉。當一個人慧眼未開時,以為是在結善緣,其實,有可能是在結惡緣;以為是在了舊業,實際上是在造新業。
  • 佛教電影:《逆緣》《解怨》《討債鬼》,建議收藏,認真看看!
    佛教電影:《逆緣》《解怨》《討債鬼》,建議收藏,認真看看! 佛教電影:《逆緣》 佛教電影:
  • 佛教:因果有報應,有智慧的人,從不說這3種話,感召晚年吉祥
    佛教常講要清淨口業,因為我們是凡夫,話講太多,不懂得善護自己的口業,福報會被折損得非常厲害。儘量多念佛號,縱然心還不清淨,起碼口業清淨。 口業的因果報應很嚴重,前世常說妄語的人,今生就會常被別人欺騙。一個有智慧的人,從不說以下這3種話,自會感召晚年吉祥。
  • 佛教面對棄嬰現象
    認為孩子的利益本質上還是低於父母,孩子有義務在父母遭受危險時為父母捨棄自己的利益。所以兩相衝突,先犧牲的就是尚在襁褓中不能反抗的嬰兒,所有的因果都匯聚到了無辜的孩子身上。例如戰亂饑饉父母可以「易子而食」或者「賣兒鬻女」,「二十四孝」中有好多非常荒唐的故事,如「郭巨埋兒」,郭巨把父親留下的家產分給了兩個弟弟,自己則獨自把老母親供養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