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2001太空漫遊》沒關係,它的迷幻依舊令我神往!

2021-01-11 舊故麻袋

我們還必須假設,

除非得到相反的證明,

他們對我們是敵對的。

人們常說,

先進的文化一定是善良的,

但是我們不能冒險。

——阿瑟·克拉克

文丨舊故麻袋

《流浪地球》創造的票房奇蹟仍在被不斷刷新,有人預言它將成為中國第一部突破50億票房的科幻電影。可以說這個時代的我們有幸見證了中國電影工業的發展,也有幸遇見了一代優秀電影人為中國科幻電影做出的努力。

優秀的我們絕不否認,不足的未來更加努力。

看了《流浪地球》後,聽到很多人提及《2001太空漫遊》,於是來了興致去看了這部被譽為「經典科幻之作」的電影,看完驚覺是神作,但不知道該稱它為科幻巨製還是哲學巨製。再看一下年份,竟然出自1968年,更是佩服到五體投地。

無法想像,1968年的電影就開始關注起人類與人工智慧之間的衝突關係,還探討起人工智慧是否實現人類的情緒化。這些題材即便是放到現在,都不會顯得過時,佩服編劇的前瞻性和腦洞。

我雖然並未完全看懂《2001太空漫遊》這部電影,看明白的部分也比較表面化,深層次哲學問題的探討或許超出了我現有的認知負荷。但僅僅是表面化的理解,就已然讓我驚訝不已。

電影用三個篇章,呈現了一場視聽盛宴。

第一個篇章名為《人類的黎明》,全程沒有一句臺詞,只有恢弘的音樂時常響起。那時人類的祖先(也就是猿人)還生活在荒涼的平原上,生存環境惡劣,水資源和食物匱乏,還會受到猛獸的攻擊,同類之間也經常會發生資源爭奪,嚴重時會互相殘殺。

直到有一天早上,某個猿人部落裡出現了一塊黑石,黑石是什麼?沒有人知道,直到影片最後,我都沒有找到答案,唯一能確定的是這塊黑石的打造者是比人類還要智慧的高等生物。

起初他們不敢觸碰這塊黑石,對它充滿了恐懼,之後慢慢靠近,慢慢接觸,這時鏡頭畫面顯示:黑石高高聳立,在它的上方頂端,太陽的一角逐漸顯現,釋放出耀眼的光芒。其實最初看到這一幕的時候並沒有看懂,後來才明白,光芒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一種「啟蒙」。

最後,這一部族的猿人學會了使用工具。會使用工具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人類的偉大進步,物質文明得以發展,人類開始被啟蒙。可以說,人類祖先學會了使用工具後,才有了後面人類史的發展。

第一篇章到這裡就結束了,短暫的黑屏之後,我們就正式進入到了關於太空的第二篇章《木星任務》。

隨著一段太空飛船的過度,可以看到衛星的形象、空間站的整體形象,1968年,能細緻到這種程度,還把內部環境描繪的如此科技感,只能給編劇大大跪了。

這一篇章中,佛洛依德博士為主的科研小分隊到達空間站,並要從空間站出發,前往月球執行任務。在此期間,佛洛依德博士被同事告知月球正發生著詭異的事情,其實博士心知肚明這些猜測背後真相是什麼,所以不顧勸誡,前往月球。

達到月球後我們才知道,原來所謂的外界傳言,全是源於美國科學研究人員在月球上的一處隱秘地點發現了來源未知的異常物質,而這一物質就是第一篇章出現的黑石,黑石聳立著,科研小分隊對它進行了勘測,結果它並未像對猿人一樣溫和的對待這些科學家,出現頂端的光芒後,一聲刺耳的噪音發出,屏幕漸黑。

我還來不及細細琢磨第二篇章中美國科研小組的最終結果如何,鏡頭卻把我帶到了一個更為細思極恐的領域——人工智慧的威脅。

這裡的主角是兩位太空人:戴夫·鮑曼和弗蘭克·普爾,他們搭載一艘名為「發現號」的宇宙飛船前往木星,管這艘飛船整體運行的是一臺號稱「從未出過差錯」的完美型高級人工智慧型電腦哈爾9000,與他們同行的還有三位在睡眠倉未被喚醒的科研人員。

從片中不難得知,兩位太空人並不知道此行木星的真正目的,而哈爾或許知道。

一開始太空人們與人工智慧哈爾的相處還算和諧,但是哈爾的一次計算失誤讓兩位太空人對它失去了信心,並產生了要將它主機關閉的想法。兩人專門找了一個哈爾無法聽到的密閉空間籌謀計劃,但令兩人始料未及的是哈爾會讀唇語,所以在不知不覺中兩人的計劃早已被哈爾識破。

然後在計劃未實施之前,哈爾就搶先一步實施了反擊,它故意將弗蘭克丟到了茫茫宇宙中,將睡眠倉內未甦醒的科學家團隊一併殺死,還將前去救援的戴夫攔截在發現號之外。

這裡說好聽點是人工智慧為了自救而做出的反應,說難聽點是人工智慧開始與人類抗爭,學會了殺戮。

好在最後戴夫還是艱辛地進入了飛船內,哈爾最終也被戴夫徹底關閉而失去了思考能力。人類靠智慧製造的,代表著科學理性最高層次的工具——人工智慧,竟然最後成了毀滅人類的兇手,這裡的諷刺意味不言而語。

而人工智慧,為了證明自己的完美,不惜以殺人為代價,掩蓋自己的過失和不足,這和人類的陰暗面是如此的契合,這個時候的人工智慧有自己的思考,也有了自己的情緒,細思極恐。

在哈爾停止運轉後,飛船屏幕上忽然出現了一段事先錄製好的講話,在其中佛洛依德博士揭示了木星任務的真實目的:十八個月前在月球上發現的黑石發射出穩定的射線指向了木星,而研究者們認為這是外星智慧的標誌。「發現號」此行的目的就是前往木星探明真相。

得知黑石的秘密後,戴夫只能一人獨自前往,他踏上了星際之旅,由此開啟了影片的第三幕《木星及超越無限》。

這一篇章中也似乎沒什麼對白,戴夫到了木星後,發現了黑石,但與此同時,他駕駛的飛船正穿過了令人眼花繚亂的星雲和廣袤荒蕪的峽谷。

這一段看著讓人有些頭暈目眩,而且時間也相當長,很佩服自己竟然沒有快進,一秒不落得看完了整個星雲穿越,最終飛船停在了一間套房內。

戴夫好奇的發現飛船外有個他,下了飛船之後,發現了變老的自己,老人起身後又坐回原位,他發現了床上瀕死的自己。最後死亡,在床上成嬰兒的形狀重生。

這一段或許是整部影片中最難懂得地方,我不得不翻看一些影評來解釋我的困惑,我看到其中有一種說法是:戴夫已經死於穿越星雲的過程中,而影片最後所呈現的套房內的景象,很可能是他在瀕死前所產生的幻覺。它所表現的內容則是戴夫對黑石和其所代表秘密的一種直覺式投射。雖然看了解析我還是沒能弄懂,這或許就是哲學的高深莫測吧。

《2001太空漫遊》所呈現給觀眾的視覺藝術只是佔據了它的一小部分,更多的是思想價值上的終極命題,人文學和人類演化史。

面對浩瀚的宇宙,我們始終保持敬畏,有人說這部電影想要傳達的主旨是:上帝真的存在。比我們更高級,更智慧的生物,其實在我們看來就是上帝,人類渺小,是大千宇宙沙礫般的存在。

我只想說,雖然我最終沒能弄懂電影的終極意義是什麼,但依舊不耽誤我對它的崇拜,它謎一般的內核,依舊使我神往。

相關焦點

  • 《2001太空漫遊》:一部催眠且晦澀的史詩級科幻片
    阿瑟·克拉克(左)與庫布裡克(右)     《2001太空漫遊》是李安導演最喜愛的五部電影之一,他評價道:「我非常崇拜庫布裡克,關於《2001太空漫遊》我無法說清它究竟是一部怎樣的電影,我當年第一次看這部影片時,它深深地吸引了我,那種感覺就像吃了迷幻藥之後的幻覺經歷。」
  • 電影 | 《2001太空漫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
    許多人以為《2001太空漫遊》是2001年後的電影,其實影片於1968年上映的,它是由斯坦利·庫布裡克執導的一部科幻片,根據科幻小說家阿瑟·克拉克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被譽為「現代科幻電影技術的裡程碑」。影片獲得當年最佳美術指導、最佳導演、最佳編劇等4項奧斯卡獎提名,獲最佳視覺效果獎,獲1968年英國電影學院最佳攝影、最佳音響、最佳美工獎。
  • 讀神作《2001:太空漫遊》之前必須知道的10件小事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第一次看《2001:太空漫遊》後,卡梅隆踉踉蹌蹌地離場,在人行道邊吐了出來。不是因為電影太噁心,而是他被其中情節和特效深深震懾,看得暈頭轉向。如果你去網上搜一下評論,會發現最多的評論是:看不懂!這簡直說出了無數觀眾的心聲:啊,這3分鐘黑屏!啊,這從頭到尾沒幾句臺詞的設計!啊,這部神作!我真的看不懂!
  • 永遠不能被超越的2001太空漫遊
    太空人的未來科技感的太空衣看到這次未來風格的太空衣和這次舉足輕重的載人任務不經得讓人聯想到50多年前的一部科幻片,也就是在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的海報這部電影是庫布裡克花了四年的時間製作的充滿哲學命題的鴻篇巨製!我只解說一小段防止過於劇透。
  • 經典庫布裡克《2001:太空漫遊》
    原作者克拉克曾說過:「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太空漫遊2001》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對影片高深玄妙的內涵的讀解自1968年公映以來就一直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分享一篇我館研究室研究員李相老師的解讀。2001太空漫遊:人類永恆的孤獨舞步近年來,在很多傳統類型片顯出疲態的局面下,科幻片卻保持著驚人的魅力。
  • 2001:太空漫遊
    《2001:太空漫遊》是英國科幻小說家亞瑟·查理斯·克拉克為斯坦利·庫布裡克1968年的電影劇本所作的小說。這個故事是根據克拉克不同的短篇故事所拼湊的,其中短片作品「前哨」(The Sentinel)裡的某個概念,可看做本書基礎架構。庫布利克和克拉克最初一起合作,小說和電影同步進行,到後期庫布利克還投入編劇本的工作。亞瑟·查爾斯·克拉克,英國科幻小說家。
  • 2001-太空漫遊
    作為一個科幻迷,有太多的作品想分享了,比如經典的科幻三巨頭:英國的阿瑟·克拉克(2001:太空漫遊)、美國的羅伯特·海因萊因(星船傘兵,星際迷航)和艾薩克·阿西莫夫(基地系列),或者中國爆火的劉慈欣(三體系列),等等一堆經典的科幻作品。思來想去,還是決定把我覺得最經典的《2001:太空漫遊》作為推薦!
  • 人生三問——《2001太空漫遊》
    作者丨錦上花看之前,這部電影已經是如雷貫耳。老師推薦過,電影清單裡推薦過,驀地和朋友品茗喝茶的時候,又聽到了它的名字——《2001太空漫遊》。就衝這知名度,這部電影就非看不可,何況是部經典呢。然而,看的時候,覺得比看紀錄片還沉悶,節奏拖沓緩慢,劇情匪夷所思,好不容易熬到頭把電影看完了還一頭霧水。只需提一個數字——全片有88分鐘沒有對白,就可以讓觀眾望而卻步。看不懂,是觀眾普遍的感受。這部電影到底講了啥?
  • 《2001太空漫遊》:這部影史不能被超越的傑作
    《2001太空漫遊》並不是一部單純的硬科幻電影,其實它意在講述生命起源的哲學。開片一段黑屏的2分鐘長鏡頭,這裡其實是從宇宙的概念到個體的過程,黑幕代表了無盡的宇宙,再到太陽系的地球,最後是地表的黑猩猩。《2001太空漫遊》是太空科幻電影的一座裡程碑,可以說是奠定了今日太空科幻電影的「標準」。
  • 《2001太空漫遊》:歷史伴隨著黑夜的噪音就此開啟
    筆者上面提到,這種太空探險也是世界和平的象徵——對立陣營之間交換信息、太空人的官方旅行、1968年42個國家籤署的太空法。但是,核戰爭的威脅一直存在——伏爾泰式的鬧劇《奇愛博士》的主題就是核戰爭。《2001太空漫遊》最初的劇本中字裡行間也隱藏著這種威脅。影片上映時,《花花公子雜誌對庫布裡克進行採訪,庫布裡克認為當時雖然處於和緩期,但是核戰爭的陰影依舊存在》。
  • 2001:太空漫遊與變形記
    讀到這本書完全是個意外,我計劃裡不曾有過這本書,然而當我正在看《2001:太空漫遊》電影時,覺得節奏對於我來說太慢,不是很看得進去。我以前在此方向上能想到的極致便是人類的大部分被機器所取代。我從沒想過,也想不出來我們的身體以後便可以獨立充當「飛船」,我們可以以「能量」的形式永生。《2001:太空漫遊》雖說是一個故事,但我更喜歡將它看做是四個小故事:猩球崛起、月球之碑、HAL的移動城堡、二次進化。雖然,他們都由黑石碑這一事物串聯起來,但這四個故事的主角都不一樣,故事場景也不一樣。
  • 《2001太空漫遊》:科幻電影的先驅,探討了我們從何而來
    但要想找到一部像《2001太空漫遊》一樣大膽且具有如此影響力的電影,就必須追溯到弗裡茨·朗1927年的電影《大都會》。《2001太空漫遊》是科幻電影的代表作,在探索複雜主題、先見之明和視覺語言方面具有開創性。它不僅在視覺上比較震撼,還將科幻電影分為兩大類,甚至近年來最好的科幻電影也沒有達到《2001太空漫遊》所能達到的水平。
  • 《2001太空漫遊》:歷史伴隨著黑夜的噪音就此開啟
    筆者上面提到,這種太空探險也是世界和平的象徵——對立陣營之間交換信息、太空人的官方旅行、1968年42個國家籤署的太空法。但是,核戰爭的威脅一直存在——伏爾泰式的鬧劇《奇愛博士》的主題就是核戰爭。《2001太空漫遊》最初的劇本中字裡行間也隱藏著這種威脅。影片上映時,《花花公子雜誌對庫布裡克進行採訪,庫布裡克認為當時雖然處於和緩期,但是核戰爭的陰影依舊存在》。
  • 福利:送你2001太空漫遊
    它改變了人類對宇宙和自身的認知,它改變了人類探索太空的歷史,它更是劉慈欣夢想的起點,無論什麼場合,劉慈欣都會變著法子表達對它的敬佩!這部偉大的作品,就是《2001:太空漫遊》。《2001:太空漫遊》[英] 阿瑟·克拉克 著
  • 福利放送室|90%人都看不懂的《2001:太空漫遊》,奧秘原來都在原著裡!
    Hello,各位一直支持劇角公眾號的各位,我們今天帶著福利來啦~小編將選出3名精彩留言贈送《2001:太空漫遊》書籍 ^。^說起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幻電影,很多人心中首選會有很多。但如果再加一個限定詞:最難懂,估計大多數人的答案都是同一個:《2001:太空漫遊》。
  • 世界經典電影系列(9)《2001:太空漫遊》
    9月29日晚21:30藝術人文頻道《今晚我們看電影》請來電影學者葛穎,與主持人張穎一起走近世界經典電影系列(9)《2001:太空漫遊》。於1968年上映的《2001:太空漫遊》長期佔據史上「最佳科幻電影」的地位。故事講述了2001年,幾位太空人乘坐太空飛船去月球和木星探索人類進化之謎。
  • TANC | NASA紀念「2001:太空漫遊」50周年,從它開始讀懂庫布裡克
    克拉克曾說:「如果有人覺得完全弄懂了《2001太空漫遊》在講些什麼,那一定是我和庫布裡克弄錯了。」,此時神秘的黑色方碑令他進入了一個異度空間,也就是該作品所呈現的這個新古典主義風格房間。據庫布裡克所稱,《2001:太空漫遊》採用的太空船和空間站設計基本全部源自NASA,「要像物理學家和天文學家所知道的場景一樣」。
  • 五十多年之後,太空科幻史詩《2001太空漫遊》依舊無法被超越
    早在1968年憑藉執導的《2001太空漫遊》,就已經凸顯了他的顯赫地位。這部開創性的作品在第一次上映時只獲得了褒貶不一的評價,票房也不溫不火,但現在它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最偉大的電影之一。例如在2012年,英國電影協會對有關史上最偉大電影的調查中,《2001太空漫遊》排名第二。有趣的是,即使是在電影最狂熱的粉絲當中,對於電影的主題也有一些困惑和不同的解釋。
  • 一部改變電影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上映五十周年
    《太空漫遊》系列小說一共四部,從2001,2010,2061,3001。而電影只拍攝了兩部,是2001,2010,這兩部。先說一個非常有趣的話題,在2010太空漫遊中,小說原著還設想了一大段情節,這是在木衛二上面碰到了中國的錢學森號太空飛船。也就是說當年,克拉克已經遇見到了未來的太空中中國也是一個重量級的大玩家。
  • 庫布裡克 |《2001太空漫遊》之前的科幻片
    《2001太空漫遊》的電影背景不僅包括20世紀60年代的電影,還包括此片之前和之後的電影。《2001太空漫遊》代表著電影史上的一個分水嶺。這也是為什麼筆者在後面詳述了此片對於之後電影的影響。在《2001太空漫遊》之前,科幻電影已經出現了不少傑作,不僅僅是因為影片中的「天真」(「天真」是一個相對的概念,因為如果考慮到《2001太空漫遊》的戲劇情節的話,也是「天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