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個人的潛意識裡都會有恐懼,直白點說,恐懼就是害怕。
有的人是害怕那些存在的特殊的物體,比如害怕蛇、蟲子;
而更多人是對預期的想像的情境存在不合理的恐懼,比如害怕說話表達、害怕孤獨、害怕失去死亡等。
為什麼我們會有這麼多恐懼呢?
首先可能與你的經歷有關。
比如小時候被人用蛇嚇到過,或者被咬到過,以致於你現在看到了蛇,或者泛化到與蛇相似的軟體動物,你只要看到了都會感覺害怕或者噁心。
其次,你的害怕來源於你的欲望。
就像你害怕在別人面前說話表達,源於你想在他人面前塑造一個完美的形象,因為你在意別人的評價,所以就會擔心自己說錯了可能就影響別人對你的看法,別人也許就不會喜歡你了;
又或者你害怕生病,源於你對健康身體的欲望,你可能會覺得,自己生病了,就什麼也做不了,別人可能會覺得你是個負擔麻煩。
這些不合理的想法,會讓你越害怕越想要逃避這些場景事物,但是越逃避,又會加深你的恐懼。
2
當然,恐懼的情緒不是都不好的,適當的恐懼,會幫助你規避風險,如果你覺得不影響你的日常生活,那就不用太過在意。
如果你覺得自己的狀態已經被這樣害怕的情緒所影響,那麼可以自己試著調整。
檸檬可以給你兩點建議:
第一,從你的認知上來說:
就像你害怕說錯話別人不喜歡你,那麼想一想:
你現在不說話,也就不會傷害到別人,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就喜歡你呢?
即使別人不喜歡你,他們能做什麼,對你最大的傷害是什麼?
另外,你想像的最壞的結果又有多大的可能性發生呢?
這些問題其實是幫助你打破禁錮,所謂習慣就是沒有想那麼多,身體和心理根據慣性自然形成的狀態,打破習慣,那就要梳理一下這個習慣不合理的地方,通過這些反問,讓自己更加客觀的去看待那些恐怖的事物。
第二,從你的行為來說:
可以先把你害怕的事物設置一個焦慮等級,然後從最簡單的等級練習。
比如你害怕與人交流,那可以先在關係比較親近的人面前表達你的真實想法,接著可以給自己創造一些其他人交流的機會,比如向陌生人問路、主動和遇到的鄰居打招呼等,慢慢地擴大到在更大的群體中去說話。
如果到了某個等級,你非常害怕,那麼先學習放鬆,等到你能夠接受挑戰了,再去慢慢一步步適應,直到近距離接觸也不再害怕。
但是如果靠自己無法克服,並且這樣的恐懼已經嚴重幹擾到你的生活學習了,那就需要進行心理治療。
在面詢中,諮詢師會陪著你、引導你面對你的恐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