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吳建梅
經文:可2:1-12
記得有個畫家說過這樣一句話:「這個世界不是有錢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權人的世界,是有心人的世界。」還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功夫不負有心人」和「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等等經典語句。都讓我們看到一個詞:「有心人」,很顯然這是個褒義詞。那麼,什麼叫「有心人」呢?有心人就是對人或事物有感覺,有觸動,就是用心去行事為人,肯動腦筋花代價的人。
這幾年,在年輕人當中流行這樣一句話:「沒心沒肺,活著不累!」,這是很可怕的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錯誤價值觀。如果人人都活得沒心沒肺,這個世界就會變得很冷漠。基督徒要做有心人,絕對不能沒心沒肺地活著。我們的心如何,那是神要看到的。有心的基督徒是什麼樣子的?今天我就從可2:1-12這段經文來與您分享以下的信息。
一:有愛心
從聖經中我們看到這個癱子是四個人抬來的,他們要求耶穌來醫治。這四個人是癱子的什麼人我們不知道,也許是鄰居,也許是親友。但我們不難看出他們是很有愛心的,這愛心就是他們抬癱子的動力。我們也知道,當時耶穌醫病趕鬼的名聲早已傳得很遠很遠。聖經說:「過了些日子,耶穌又進了迦百農。(路2:1)」可以猜測,這次求見耶穌的人比以前還要多得多,但我們發現,那天耶穌只醫治了這個癱子。我們要知道,這四個人當然也是急切想聽耶穌講道,他們如果不帶著這個癱子,按他們的熱情一定會找最好的位置,也就是找靠耶穌最近的地方坐下來聽道。但他們卻願意帶上這個癱子,這是件很麻煩很費心費力的事。他們若沒有愛心,是不可能有這樣的行動。因為愛,不怕辛苦,因為愛,不怕路途遙遠。這讓我們想起林前13:5說的:「不求自己的益處。」
這四個人的愛心是可貴的,他們活出了神的愛。基督徒的生命是要流露出愛的,我們在生活中要活出神的愛來。癱子的生命是不完美的,是不可愛的,但這四個人願意愛他,願意花代價來幫助他,這是愛最好的表達。我們每一個人都對愛並不陌生,但我們不一定懂得愛,所以,關於愛的功課是需要基督徒一生去經歷和學習的。愛是什麼呢?可能大家非常熟悉的就是哥林多前書13章裡《愛的頌歌》。保羅在13:1就說:「我現今把最妙的道指示你們。」弟兄姐妹,愛是最妙的道!因為愛從神而來,是我們需要學習的道。愛是一條命令,愛是人與人之間最美好的感情,當肢體間彼此相愛時,神就同在,聖靈就會自由運行作奇妙的善工。愛裡有奇蹟,愛裡會讓我們看到美好的事情發生。所以,有心的基督徒一定是有愛心的人。
二:有同理心
這四個人不僅有愛心,還有同理心,這在服侍當中非常重要。同理心比同情心程度更深,所以,在人際關係中發揮的作用也更大,但也是很難達到的。同理心和同情心區別在哪?同情心就是認知到別人的痛苦,從而引起惻隱之心。而同理心是能夠感同身受,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實際感受到他人的痛苦。同理心是牽涉兩個人的互動過程,必須認真地傾聽,而且了解、接納對方的感覺,這是一種認同他人體驗的態度。這四個人不僅有同情而已,更有同理心,同理心使他們的心有了互動。他們知道這個癱子的痛苦,他們體會到癱子想見耶穌的急切心情。有同理心的人在一起心靈才可以相通,所以,有同理心很不容易。前段時間,我向一個牧師諮詢關於臨終輔導的問題,她說了一句話讓我深有感觸,她說,人在最痛苦時需要的不是大道理,你要有同理心,能夠感同身受是最重要的。
耶穌有沒有同理心呢?在來4:15:「因我們的大祭司並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祂沒有犯罪。」這就是同理心。我們的處境並非人人都能體會,我們的軟弱也並非人人都能安慰。但有一點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信靠的神體恤我們,祂感同身受,因為祂經歷過。當門徒看到生來瞎眼的問耶穌:「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很顯然,沒有同理心,而主願意觸摸他,醫治他(約9:1-12)。當耶穌看到行淫被捉的婦人即將被眾人打死,祂沒有責備,對她說:「我也不定你的罪,去吧!從此不要再犯罪了。(約8:11)」,還有,門徒因撒瑪利亞人不接待耶穌,就說:「主啊,你要我們吩咐火從天上降下來燒滅他們,像以利亞所作的嗎?」耶穌說:「你們的心如何,你們並不知道。(路9:54-55)」親愛的弟兄姐妹,我們的心如何?我們的心與主的心到底有多遠呢?我們該省察自己的心了。我們是不是天天跟隨卻不懂主的心的人?同理心其實就是懂,就是心的共情。這同理心也是這幾個人同心的基礎。
三:有信心
在路2:5:「耶穌見他們的信心……」。「他們」是指誰呢?當然是指這四個人和癱子。看見沒有?醫治的條件和信心有關。在來11:1:「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實底,是未見之事的確據。」基督徒的信心很寶貴,信心是一種對屬靈事物的把握和確定,超越人類有限的理性和感覺。信心不憑眼見,信心不是知識,信心是對神的認定,認準和信靠。他們相信,如果癱子來到主的面前,就必得醫治,這是他們對結果的確定。信心不是看見了才相信,而是沒看見就已經相信了。我們中國人常說「心想事成」,就是你去想才能成功,心想事成是有道理的,但講的不夠完全。因為你光想是沒用的,想只是開始,還要加上行動。「信心沒有行為是死的(雅2:26)」,這幾個人相信神,他們完全有這個把握,然後行動起來朝著目標而努力,這才叫真信心。
如果說愛心是動力,同理心就是同心的保障,那麼,信心更是他們作工有效的關鍵因素。信徒在一起的同心能產生信心,能讓信心倍增。信心是基督徒屬靈功課中最重要,最核心的東西。在基督教真理中佔有重要的位置,甚至聖經中說不信是噁心(來3:12)。我們中國人會:「不可不信,也不能全信,信則有,不信則無,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這些模稜兩可的心理都不是信心。有人會說:「我看見了就信」,可上帝說:「你相信就讓你看見」。耶穌說:「我不是對你說過,你若信,就必看見神的榮耀嗎?(約11:40)」信心必定產生動力,信心能戰勝一切困境。有信心的人眼光是非凡的,所以,信心應該有三步:首先是理智認知,即真實確定上帝的應許,在恩典和知識上長進(彼後3:18);其次是情感的認同,即心靈完全認同;最後是意志交託,即降服在主裡面,並仰望和依靠,否則都不叫信心。
四:有恆心
在這個神跡中,讓我們看到這幾個人的行動也是讓所有人驚訝。他們把房頂都拆了,用繩子把癱子縋到耶穌的面前,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我們想像一下:他們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會不會有攔阻?面對裡三層外三層的人會沒有攔阻?其實他們所做的每一步都極其不易的。但他們衝破一切攔阻,克服重重難關,最終得到他們想要的結果。他們是有恆心的,這也是作工有效的一個重要因素。什麼叫恆心呢?恆心是一種持久力,也包括耐挫力和抗幹擾能力,恆心是認準了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心理傾向。很顯然,這幾個人已經認準一件事:見到耶穌!不管有什麼攔阻一定要堅持到底,以達到成功的目的。他們的行動並不是一時火熱,有可能他們在平時已經關注耶穌的活動,有可能是經過多方打聽。為什麼這麼說呢?從聖經中我們不難看到他們對耶穌的行蹤,甚至耶穌在房子裡的位置都是掌握的很清楚。
有的基督徒的信心常常是一時火熱,來的快,去的也快,其實信心是需要恆心來支撐的。保羅告訴提摩太:「你要謹慎自己和自己的教訓,要在這些事上恆心。因為這樣行,又能救自己,又能救聽你的人。(提前4:16)」你若沒有恆心,愛心很快就失落,你若沒有恆心,能力很快就沒了,你若沒有恆心,就沒有信心。這就是為什麼基督徒靈程路上走著走著迷失的原因,因為不能堅持下去。想想我們自己是不是常常計劃,常常計劃失敗呢?是不是常常立志卻立不了長志?此時此刻,我想起一個牧師說過的玩笑話,他說:「有的基督徒常常立志讀聖經,可就是出不了埃及。」我們是不是這樣的人呢?「有志之人立長志,無志之人常立志。」有志向的人不會隨便改動自己的志向,而是朝著一個目標進取,基督徒的恆心很重要,我們要向這幾個人學習才對,因為他們能堅持到底。
結語:
今天,我們從可2:1-12這裡看到癱子和他的朋友的經歷讓我們感動,他們實在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其實關於基督徒的心,在聖經中還有很多。但今天我們是圍繞這段聖經來與您分享的四種心:愛心,同理心,信心和恆心。基督徒的心很重要,心是思想的中心,心是情感的中心,心是意志的中心。在箴4:23:「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因為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我們的心決定自己未來的路,我們的心決定作工的果效。心代表一個人的生命,你的心如何呢?願我們都能深刻認識到自己的內心,努力裝備自己的心,也能夠竭力保守自己的心,真正做一個有心人。用我們的心去影響我們身邊的人,用我們的心去影響我們的教會,用我們的心去影響整個世界。
往期回顧:
【方舟講章】:辛路•心路•新路
【方舟講章】:愛的遮蓋
【方舟講章】:同心合意帶來的勝利……
【方舟講章】:好管家的特質
【方舟講章】:漫漫人生路,你與誰同行……
【方舟講章】:屬靈的眼光
【方舟講章】:神聖的聆聽
【方舟講章】:吳建梅講章分享……
【方舟講章】:曠野的呼聲
【方舟講章】:保羅的為父之心
【方舟講章】:找回迷失的自己
【方舟講章】:呼喚……
點擊關注公眾號:
可添加同工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