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劍鬼爪》是一部松竹映畫出品的古裝片,改編自藤澤周平的短篇小說,2004年10月30日在日本上映。影片以幕府末年的弱小地方藩為舞臺,講述了下層武士的故事。由山田洋次執導,永瀨正敏、松隆子、吉岡秀隆、小澤徵悅主演。
《隱劍鬼爪》形象地向觀眾詮釋了武士階層的沒落。第一,他們不能適應近代戰爭。這些平日裡威風八面的中古武士,面對江戶來的新軍教練,表現的比新兵還不如——隊列走的零零落落,向左看齊怪相畢露,擺出武士的架子跑步不肯擺臂,結果根本跑不快,進行西式火炮的射擊訓練被巨大的後坐力搞得人仰馬翻……
逃亡武士狹間彌市郎,最後不能按照傳統死於刀下保持一個武士的尊嚴,而是被一槍擊斃,也暗喻了工業時代傳統武士的沒落。
第二,幕府和大名的腐敗。家老作為大名重臣,統帥家中所有武士,並總管家中一切事物,地位僅次於藩主,卻藉機斂財,甚至乘人之危,姦污落難武士妻子。作為下級武士的主人公宗藏最後忍無可忍,使出戶田導師秘傳的獨門必殺技——秘劍「鬼之爪」,刺死家老,隨後辭去武士身份,帶著心愛的女人絹遠走北海道去當農民了。
英雄在大功告成之後攜帶心愛的女人飄然遠去,這是好萊塢用爛了的俗套。但《隱劍鬼爪》中,宗藏對愛情卻極為隱忍,是一種靜水深流般的克制,也給觀眾一種截然不同的體驗。
需要指出的是,日本的武士從中世紀到近代轉折時期,雖然囧態畢現,但總的來說還是順應並主導了日本的維新運動。武士階層消失了,轉型後的武士卻在日本新式陸海軍以及工業化的過程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繼續在舞臺上扮演主角。這其中的原因,蓋由於日本的「士」為武士,「文武合一」,有理念、也有行動能力。
反觀中國,由於早早文武分途,「士」為文士,手無縛雞之力,儒生主導的戊戌變法,其失敗的內在原因就在於變法方案迂闊而不切實際,所以不旋踵即被撲殺,儒生也退出歷史舞臺。與之相對應,武人則為赳赳武夫,囿於「好男不當兵,好鐵不打釘」的傳統,武人素質極為低下,多有目不識丁的人,甚至以流氓地痞充數,自然不能承擔主導歷史轉折的重任。
中國重新文武合一,是毛澤東出現在歷史舞臺上之後,他的名言是「沒有文化的軍隊是一支愚蠢的軍隊,而愚蠢的軍隊是不能戰勝敵人的」。井岡山建軍後,通過三灣改編、古田會議等開闢的道路,毛主席把紅軍/解放軍鍛造成一支能文能武的、中國近代史上絕無僅有的優質的政治、軍事力量,就綜合素質而言,遠遠優於日本武士主導的近代日軍。「中國人民解放軍永遠是一支戰鬥隊,同時又是工作隊,又是生產隊」就是由高度軍事、政治和文化素養做基礎的。靠著這樣一支力量的支撐,毛澤東主席帶領中國走出了近代陷阱,鑄造了現代中國,中國人今天才能享受到做「中國夢」的奢侈。
改開以後,中國文武分途的傳統再次頑強復甦,毛澤東主席的傳統被棄之如敝履,今天的中國精英階層既無道德權威又無歷史擔當,他們對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瘋狂追求,使中國人在心理上重歸一盤散沙,這已成為「盛世」中國的最大隱憂。
2016年6月2日(星期四)
推薦閱讀(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
郭松民觀影筆記之一 | 蘇聯電影《雁南飛》
喜歡此文章請用力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