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從冷熱媒介理論,看抖音&快手未來發展路徑

2021-02-18 XYY的讀書筆記

前言:本文基於Alphabeta同學的精彩文章《探索第一性——從人類社會的發展看網際網路社交和社區》(見本次推送第二篇轉載),其從麥克盧漢的冷熱媒介等理論出發,理出了社交、社區、媒體產品發展路徑推演。實際上,博主也曾經在【讀書】基於《理解媒介》的媒介演進模型中講到過這一套媒介演進模型。本篇文章,我們基於冷熱媒介理論推演下抖音、快手、視頻號、B站等主流視頻平臺未來演變路徑。

首先,強烈推薦閱讀原文後再看此篇,對於實在時間有限的朋友,這篇文章核心觀點如下:

注釋:熱媒介和冷媒介:麥克盧漢將媒介分為熱媒介和冷媒介。其中熱媒介代表高清晰度,只延伸一種感覺的媒介(大多數時候是視覺),相比而言,冷媒介則代表低清晰度的(馬賽克式的),延伸多種感覺的媒介。從視覺角度,照片是高清晰度的,漫畫卻是低清晰度的,核心原因是後者提供的信息量很少,需要參與者腦補其他信息。由此,冷媒介是高參與度的,而熱媒介由於提供高清晰度的信息,所以接受者參與度低(或者說僅限於一種感覺的深度參與度)。據此定義,電影、廣播,照片,書籍、面授等都是熱媒介,而電話、電報、漫畫、討論課等都為冷媒介。本篇討論視角從用戶僅視覺參與(旁觀者,熱媒介),和多種感官一齊參與(參與者,冷媒介)。需要說明的是在電視出現之前,廣播被認為是一種熱媒介(只延伸聽覺,說明那個時候聽覺和視覺可能還是相當的兩個感官),但博主覺得到現在,能夠支撐熱媒介定義幾乎也只有視覺了(視覺一邊倒了)。

網際網路的發明,應該對應的是100年前「電」的發明:不僅是歷史上的社會、媒介發展體現出這樣的規律,網際網路社交/社區產品的發展同樣遵循了人類社會的歷史規律。網際網路早期以社交、社區產品為主,特別是貼吧,reddit這種帶有部落性質的冷媒介產品(對應電報、電話等)。推薦信息流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熱媒介,隨著推薦流出現,所有網際網路產品都不可避免地進入媒體化趨勢,並誕生了將熱媒介發揮到極致的抖音(算法+沉浸式上下滑,對應的是電視)。同樣的歷史再度上演,熱媒介衝擊冷媒介,「部落產品」開始「城市化」。在這之後,不少類似貼吧的部落產品雖然不斷被嘗試,但是再也難以成功。

部落社交產品的核心機制在於「合作 + 反饋 +(新)身份」三個要素,再利用一個Trigger吸引用戶進來(比如興趣、KOL)。合作能有效增強用戶之間的連接,將trigger引起的弱連接變為強連接。同時合作中的互動儀式也可以增強個人社交中的情感能量,推動集體團結和道德感。冷媒介中信息的接受和反饋是同時進行的,互動需要投入成本,也就需要即時反饋機制來鼓勵用戶繼續互動,而反饋中最即時最強的形態是口語化聊天。真實身份還是虛擬身份,本質上是在選擇用戶。現實中情感能量高的人會更多地選擇用真實身份進行線上社交,現實中能量低的人更偏好虛擬身份。

關於Discord和Clubhouse:Discord區別於其他類似產品的關鍵點就是就在於合作機制更強,Discord不僅能受益於用戶從遊戲中衍生出來的身份和合作關係,還特意設計了「升級聊天室」的合作機制。Clubhouse口語化的語音提供了強反饋的可能性。不過雖然以真實身份為基礎,但是缺乏合作機制和場景,難以在用戶之間形成強連接。這種機制下,預計未來Clubhouse中更媒體化的KOL群組會比興趣群組更為主流。

好的,接受完了上篇文章基礎信息,我們嘗試基於冷熱媒介框架,來回答以下幾個問題:

從供給端看,冷熱媒介可以區分「參與者」還是「旁觀者」,而冷熱文化則是不同人群長期基於不同屬性媒介下沉澱出來的不同屬性的文化。麥克盧漢的定義如下:

《理解媒介》中其實有兩種文化,一種是拼音文字的印刷文化(熱文化,西方文化,特徵是核心基於視覺的文化(高清晰度),具有理性、同一性、連續性,重複性,線性的,高度分割和分工的,正是這些因素驅動了文藝復興和工業革命,在幾何裡對應的歐幾裡得空間,在物理裡面對應的牛頓力學。剩下一種文化是基於其他類型文字印刷文化,甚至沒有文字的部落文化(偏東方,冷文化,他們是基於觸感的(視覺、聽覺、嗅覺、觸覺等總和),視覺低清晰度。以中世紀的低清晰度木刻世界裡面,每一件物體都有自身的空間,不存在必須順應的、合理的連貫的空間(沒有視覺空間的連續性,重複性),在幾何對應非歐幾何,在物理對應現代物理(愛因斯坦相對論,量子物理)。熱冷文化不代表任何文化思想深度,僅代表組成的方式。例如,麥克盧漢就認為莫斯科真理報在處理政治事物上比美國之音更老練,後者只能靠爵士樂等娛樂內容來吸引觀眾(因為視覺是包容的,娛樂潛力最大)。

如上文中所說,東方人很明顯偏冷文化,思維方式傾向於用非線性的,大融合的思維去思考解決問題。而西方人很明顯更偏熱文化,更傾向於用線性的邏輯思考來解決問題。曾經有投資者問字節跳動的tiktok是剝離出去單獨上市更值錢,還是一起上更值錢。我的回答是,從西方理念來看,那可能真的拆開上更值錢(tiktok可能會被成熟業務埋沒)。然而,從東方理念來看,一定是一起上更值錢(tiktok貢獻估值,成熟業務貢獻利潤)。

不同文化面臨不同屬性媒介衝擊表現不同:熱文化的歐美人,非常適合好萊塢一手創建的熱媒介娛樂產業,因為視覺是包容的,理性的,能夠接受複雜的蒙太奇鏡頭語言和編劇誇張手法。然而,這一套普及到冷文化中,可能就會出問題。博主依然記得,楊迪曾經分享過他媽媽看到《隱秘的角落》第一集後竟然哭了,因為她覺得男主角竟然把嶽父嶽母推下山,實在太不孝順了。是的,在熱文化中,這不過是個橋段,在冷文化中,大家真的會當真——娛樂這東西就是,你一旦較真,就不好玩了。


短視頻平臺提供了一個冷文化背景下最佳的「熱媒介」:與歐美一樣的是,我國也在經歷飛速經濟發展和城鎮化過程,義務教育持續普及,西方知識體系迅速普及,網際網路到來也加速了東西方文化的融合。難以避免的趨勢是,我們的文化也在變熱,熱媒介對我們吸引力也在增加。抖音&快手可以說建立了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熱媒介,一方面推薦算法,上下滑沉浸觀影使得大家變為了旁觀者;另一方面,我們在上面看的內容其實是偏冷的,偏參與型的內容。既迎合了視覺壓制其他感官的大趨勢,又規避了知識體系還不能完全實現線性邏輯思考的短板。從這點來看,博主覺得tiktok很難完全複製抖音在國內的成果,尤其是對於中老年那些已經適應了好萊塢熱媒介話語體系的用戶。當然,對於年輕用戶則未必,網際網路長期薰陶,可能已經讓他們某種程度部落化了,更願意接受這種熱媒介上的冷內容(去互動)。

冷文化裡面部落文化根基更加深厚,社區仍然在中國大有可為:相比來看,冷文化裡面部落文化的根基更深,更難被熱媒介完全打透。從快手發展歷程也可以看到,相比來看,下沉市場的用戶部落基因越深厚,越能夠轉化為社區用戶。而一二線城市用戶則更易被抖音更熱媒介吸引。


正如前文所說,冷熱媒介其實是有輪迴交替的,而這背後驅動力就是技術革新,我們現在似乎正在經歷算法驅動背景下,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一波熱媒介浪潮。正如麥克盧漢說的,「技術一直扮演人類性器官的角色」,人類對於技術創新總是欲罷不能,人們對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會產生迷戀。驅動大家走向熱媒介的永遠是視覺對於其他感官的壓迫,而驅動大家走回冷媒介的則是技術驅動下對於人類線下交流感官的全面復原(從1D文字到2D圖片到3D視頻,未來可能VR+感官)。


基於冷熱媒介,以及合作、反饋、身份分析框架,我們可以對主流視頻平臺未來發展路徑進行推演。


社交社區媒體用戶間合作強,真實關係線上化中,合作比較模糊無合作用戶反饋強,即時反饋中,有一定延遲性只有一小部分人有機會感受到反饋用戶身份真實身份虛擬身份無身份

抖音:算法+上下滑沉浸形態使得抖音成為當下網際網路最「熱」的媒介,其也在獲客、推薦、廣告商業化角度展現出最高的效率,在熱媒介浪潮席捲網際網路背景下,預計抖音仍將繼續攻城略地。然而,在熱媒介機制下,用戶更多像旁觀者,缺乏合作機制和反饋使得用戶之間幾乎沒有連接,在電商等其他變現的時候或許只能走品牌路線,而其去做社交等嘗試時也自然會存在一定難度。

快手:中國用戶規模最大的有部落社交屬性的社區(如果把微信當成社交通訊工具的話),其目前正在站在發展的十字路口,一條路通往全面媒體化,一條路仍然保留社區調性。我傾向於認為快手會走第二條路線(放棄一部分對效率追求,保留社區溫度),兩位創始人在IPO發言稿中也齊聲將快手定義為社區。從合作連接——反饋的機制來看,快手的核心合作連接機制其實是直播,其次是同城和短視頻


直播是什麼?直播是一種回歸到口語化環境下,實時的互動反饋的機制,與快手的部落社區屬性匹配。此外,快手的直播殺手鐧PK功能進一步增強了粉絲的參與感——不同粉絲處於不同家族,不同家族之間互相PK,在PK過程中完成合作,完成反饋。然而,從媒體角度來看,直播是從電視時代就基本淘汰了的形式,直播效率較錄播、或者點播顯著低。由此,快手確實有希望繼續成為最大的直播平臺。有人可能會說抖音直播收入早就超過快手,但博主認為兩家直播屬性還是有差別,前者其實是利用冷文化中賭博的神器功效(見下文,純秀場直播就是個賭博的生意,和大R類遊戲邏輯類似,這個博主認為更像已經脫離了部落環境下殘存的一點記憶),然而,直播在快手其實是核心部落社區合作機制,兩者有顯著差異。

關於「痛飲」和「賭博」:在熱文化中,個人主義和分工盛行,所以痛飲是一種社會紐帶和參與節日活動的手段。然而,在部落社會中,痛飲對社會格局具有破壞性。另一方面,在部落社會中,賭博是一種受歡迎的手段,用來表現創業者的拼搏精神首創精神。賭博到了個體社會中,會被整個社會秩序造成危害。一戰後從歐洲回美國的士兵碰到了禁酒令,核心在於戰爭使得美國部落化,而酒精對於部落文明有顯著害處。

 

部落社區的變現方式是什麼?私域流量核心變現方式之前被證明是打賞,往後看可能是電商。所謂私域流量,其實背後就是已經建立了的合作機制和反饋機制,部落社區治理方式更像「人治」時代,而大家對於信息獲取方式也更傾向於通過信任關係獲取,而信息很大程度左右交易。由此,基於視覺化的媒介、部落社區的信任關係,私域流量或許未來在電商領域有長足增長空間。

微信:曾幾何時,168電話尋呼臺也是一項用戶主流的娛樂方式,而抖音對微信的衝擊,就類似電視對電話的衝擊,而微信的反擊手段就是讓自己也變得媒體化。從這點來看,視頻號未來的歸宿很可能真的像張小龍所說關注、朋友、推薦1:2:10,其起於社交關係推薦,目的卻是吃下熱媒介趨勢下的紅利,加速微信媒體化,避免重走電話之於電視的覆轍。至於張小龍說的普通人做表達,似乎對微信並不是最迫切的需求。

B站:B站目前核心破圈路徑同樣是媒體化(熱媒介趨勢),然而它選擇是不是算法驅動的熱媒介,而是熱媒介內容本身(中長視頻,高視覺清晰度內容),這條路線當然符合長期的趨勢,但速度應該較慢。此外,B站社區核心合作-反饋機制其實是彈幕。實質上,B站與知乎類高知社區的共性是,用戶已經脫離了部落屬性,底層文化已經成為熱文化,痛飲已經成為他們的維繫關係的紐帶(B站的口號是「嗶哩嗶哩!乾杯!)。然而,彈幕分發機制下,似乎並不適合所有的內容,比如極高視覺清晰度的內容(注意不是解析度,還是從熱媒介角度去理解),這點未來值得關注。

相關焦點

  • 抖音快手的明星戰事
    另一方面則是平臺自身的發展導向,從2019年中快手CEO宿華發表內部信要告別「佛系」以來,快手的明星戰略推進很快;而抖音更是從短視頻時代就深度綁定明星發展,目前的整體明星生態愈加成熟。 應該認為,這些發展和近期事件有著相當大的關係,但根本上還是脫胎於抖音和快手自身的平臺生態,兩家雖然存在直接競爭,但目前在明星領域並未形成直接對立。反過來說,明星為短視頻平臺站臺並不等同於消耗式站臺,這裡很大程度上也在成為明星們關鍵的宣發和營銷平臺。 抖音和快手的明星畫像有哪些不同?他們的明星路徑分別是如何形成,又是否走得通?
  • 短視頻競品分析報告:抖音 vs 快手
    ,本章節將從產品價值觀、產品功能、內容分發算法等維度進行對比,思考快手該如何在抖音的高壓競爭下保持自己的競爭優勢並實現持續增長。事實上,抖音和快手在產品迭代和運營等方向都在不斷向對方靠近,未來也必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如何持續迭代優化和精細化運營以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才是產品持續增長的核心。
  • 首發|《中國數字媒介生態地圖2020版》重磅發布
    伴隨著信息基建進入5G時代,以抖音和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直播流量佔據了消費者更多的注意力,成為流量價值新窪地。根據易觀千帆的數據,抖音和快手的MAU分別達到第六和第八,用戶使用總時長分列第二和第三,活躍用戶每天花費在短視頻+直播平臺的時間超過60分鐘;2.
  • 觀《私人戰爭》引發的對媒體人價值觀與媒介倫理的思考
    所以媒介的傳播行為可能對社會產生影響,媒介具有社會功能。認識媒介倫理也是每個媒體人的責任。文章通過對《私人戰爭》這部電影的思考,引出有關媒介倫理的思考。近幾年,由於網際網路的快速興起,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加入到網際網路新媒體的運營的隊伍中來。這其中就有像小零這樣在默默做微信公眾號的小型自媒體,也有做抖音、微博、頭條、知乎的媒體夥伴等等。
  • 產品與算法:抖音、快手的生態成因_鳳凰網
    序言為了把握流量趨勢的新變化,我們將對快手和字節跳動兩家公司展開深度研究,將從兩家公司的組織架構、發展策略、產品特點和商業化變現路徑等多個維度展開分析。快手短視頻內容的消費體驗弱於抖音,但是粉絲和達人之間的情感聯繫更緊密,因此快手用戶觀看直播的比例更大、時長更長:快手3億DAU中有1.7億用戶是有觀看直播行為的,且根據QM數據,今年春節期間,抖音看直播/不看直播用戶的日均時長分別為129分鐘/89
  • 抖音和快手是明星們的下一個「微博」?
    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的行為都有思考伴隨的,可能是不經察覺的下意識思考也可能是有意識的主動考量。如今明星與平臺的雙向選擇行為背後,自然有著相應的價值和利益思考。從明星的角度來看,價值思考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1.內容網際網路價值轉移:從圖文時代的「文科生」到短視頻時代的「藝術生」當前依舊是個流量時代,有流量才有價值。
  • 度小滿金融李豐:從金融科技角度看數字貨幣路徑和未來
    度小滿金融區塊鏈負責人李豐發表了主題為《金融科技角度看數字貨幣路徑和未來》的演講。此外,他認為未來的數字貨幣形態可能與現在的不同。未來,數位化資產本身就是一個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可以用它在虛擬網絡上與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進行交換,而不需要通過第三方的媒介來做轉移。
  • 抖音、快手兩大短視頻平臺的逆轉營銷
    除了這些改變外,快手未來對平臺大方向的改變,也是平臺需要不斷在思考的問題。02.但是,花大價錢買下《囧媽》帶來新增用戶的同時,這部分用戶新增流量的留存,對抖音來說也是同樣需要不斷思考的問題。《囧媽》營銷事件,算是一場逆轉營銷。同樣我們也看到了許多影視行業對此次事件的爭議。未來影視行業的發展,是在院線,還是網絡視頻平臺,亦或是抖音這種短視頻平臺?
  • 5G時代下的媒介情境理論
    5G時代來臨,媒介情境理論對於闡釋場景的變遷及人的社會行為的變化有著不可替代的解釋力。另一方面,媒介情境論也在很大程度上「升級」了媒介環境學派的理論範式。相比當時媒介環境學派較為宏大的研究面向,梅羅維茨考察的是更微觀的「社會行為和角色扮演」(3李明偉,2010)等議題,進一步指出電子媒介是如何影響社會的。帶有高度融合色彩的媒介情境論因此而有了理論範式的前瞻性。如今看來,變遷中的媒介環境所構建的社會互動關係也日趨複雜、深刻。
  • 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
    幾乎每本傳播學教材都會詳細介紹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在這裡小編引用一篇論文裡的觀點——何道寬《加拿大傳播學派的雙星:伊尼斯與麥克盧漢》第一,地球村。這個詞語已成為幾十億人的口碑』』雖然絕大多數人對其深刻內涵不甚了了。
  • 微信,微博,抖音,快手,小紅書,B站,知乎七大平臺的玩法
    媒體和內容,應該從一開始就一體化整合思考,從而激發自傳播,才能算是當代廣告的解決之道,才能將廣告費的效率發揮到最高。內容第一,媒介第二。加大付費給內容,減少付費給媒體。要知道,特斯拉的廣告媒介費是0。社會化媒介平臺,無論是微博、微信、抖音、快手、小紅書等,它都是雙向互動、更去中心化的傳播,所以它信息更碎片,但是更充分。以前我們聊品牌建設,傳統轉化路徑都是以貨為中心,這是典型的漏鬥模型,從曝光到認知到偏好與喜愛,然後再到購買再到忠誠。
  • 「馴化」媒介社會學:理論旅行、文化中間人與在地學術實踐
    對媒介社會學的個案討論,有助於我們理解中國傳播學領域的發展脈絡,特別是「中西之間」的關聯,更好地把握傳播學乃至社會科學的知識生產邏輯和機制。具體而言,本文將回答下列問題:(1)中國傳播學界在過去三十年間如何引入媒介社會學?翻譯和引介過程強化了哪些傳統,又遮蔽了哪些路徑?(2)中國學者如何想像、繪製媒介社會學的地形圖?這種想像如何與媒介社會學的理論旅行相呼應?
  • 理論解讀媒介產品五:知識鴻溝理論看《人生七年》
    階層與未來知識鴻溝理論看《人生七年》18新聞 翟亞停 1970年,美國學者蒂奇諾等人通過實證研究提出理論假說——由於社會經濟地位高者通常能比社會經濟低者更快更有效地獲得和利用信息,因而,大眾傳播媒介傳送的信息越多,這兩者之間的知識鴻溝也就越有擴大的趨勢
  • 如何理解麥克盧漢的「媒介即信息」?
    但如果真這麼簡單,我們就不會把麥克盧漢的理論奉為圭臬,他大概也不能瞑目。只有把這樣一個理論放在傳播學的學科背景、麥克盧漢的思想體系以及對後世傳播學的影響這三個方面加以思考,才能真正理解這一理論及其現實意義。
  • 「油膩大叔」迎娶AC娘,快手這是想用土味二次元迎戰抖音
    為記者量身打造的行業資訊平臺最快的傳媒要聞、最全面的財經輿情、最敏銳的傳媒投資風聲、最前沿的媒介變革趨勢,是資訊門戶也是工作平臺,近萬名財經記者註冊、二十萬主流財經人群實時關注。藍鯨對此聯繫到快手,對方表示目前可提供的信息相對有限,主要就是快手確認全資收購A站。未來,A站將保持獨立品牌、維持獨立運營、保持原有團隊、獨立發展。快手會在資金、資源、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對方稱,快手是一家專注於做多於說的公司,暫時沒有太多的信息和評論可提供。
  • 快手抖音區別是啥?大家喜歡哪個平臺?抖音刷粉工具能用不?
    快手則不進行幹涉中國用戶,你的生活是如何的,你也就可以記錄作為一個企業如何的全球。而這對於世界發展可能是學生具備自己獨特的才藝表演,也是有可能是孩子氣的鄉村非主流。因此 下裡巴人,下裡巴人,一覽無餘。抖音和快手都很喜歡錄製表演和日常生活,誰能堅持到底還不得而知。
  • 抖音、快手,正在毀掉我們的下一代!
    因為現在孩子們迷上新玩意了,抖音、快手簡直風靡到爆。班裡有個孩子因為在抖音發逗趣短視頻粉絲好幾萬,成為班級偶像,被小女生們熱捧,其他小男生也有樣學樣,搔首弄姿,各顯神通。.03不僅如此,抖音還會讓孩子們失去專注力和思考力,人類是視覺動物,人生來就會聽、會看,而讀寫技能,卻需要經過多年教育才能掌握。
  • 抖音快手下沉VS小而美的垂類APP:誰是中老年網際網路的未來? | 超級...
    短視頻平臺競爭白熱化,抖音、快手搶攻網際網路最後的增量 微信對中老年群體的滲透基本完畢,抖音、快手上的中老年用戶佔比仍處在低位,相比於已經飽和的年輕用戶,中老年人是抖音、快手最後的用戶增量。 2020微信公開課PRO透露的數據顯示,截止到2019年9月,微信月活躍帳戶數達到11.51億。
  • 12分鐘就能看完一部近百萬字文學巨著的媒介時代,文學及其批評如何...
    的文學現場 抖音、短視頻、自媒體寫作,新興媒介對文學進行了重構? 事實上,隨著媒介形式的發展,文學受到的影響也不斷擴展。與最初網絡論壇催生網絡小說、詩歌創作大有不同的是,當下自媒體公眾號、抖音、視頻網站、遊戲等多種渠道發展,即使是脫胎於網絡媒介的網絡文學內部,也受到了衝擊。《揚子江文學評論》編輯王晴飛表示,網絡文學往往用幾萬字篇幅描述某個戰鬥場面,這固然與網絡文學的連載制度和報酬制度有關,也無疑借鑑了電子遊戲的思路。
  • 抖音VS快手,誰吃肉?誰喝湯?
    抖音和快手是現今最熱門的兩個短視頻產品,本文通過行業背景、用戶數據、產品形態,電商來對比抖音和快手的發展,到底誰更勝一籌?如此一來,抖音與快手之間的競爭面越來越大,最終形成二八分割的局面。那麼在未來,抖音和快手誰會是那個「八」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探究。一、行業背景短視頻行業快速崛起,已成為網際網路第三大流量入口、網際網路文娛市場「第一大時間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