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情與義的抉擇,荀彧給出了回答:君子愛人以德

2021-01-11 華姐談文化

面對情與義的抉擇,荀彧給出了回答:君子愛人以德」

正如「青山依舊,幾度夕陽」,人類的歷史充滿著變與不變,變化的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各領風騷數百年;不變的是歷史文化的傳承與堅守。

四大古國今何在?唯我中華立潮頭,依靠的正是我們民族的傳承與堅守。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雖然對曹魏集團的人物尊少貶多,然而對於荀彧卻依據歷史原型塑造了一個具有獨特性格魅力的藝術形象。

在荀彧輔佐曹操的二十多年間,雖然荀彧始終堅持匡扶漢室的信念,但他和曹操的關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相當不錯的。在朝不保夕的亂世中同甘共苦二十載,用現在的話說叫過命的交情,兩人之間的情誼不可謂不深厚。

曹操不僅稱荀彧為「吾之子房」,將荀彧放在「居中持重」之位;而且還重用荀彧的兄長、子侄,並將自己的一個女兒(姓名不詳,後稱安陽公主)嫁給了荀彧的兒子荀惲,兩人結為兒女親家。

他對於荀彧的態度可以從鍾繇的話中窺見一斑,鍾繇說:「以太祖之聰明,每有大事,常先在諮之荀君,是則古師友之義也。」(引自《彧別傳》)可見曹操與荀彧既有師友之義,又有宗族之親,兩人之間可謂是亦師亦友亦親。

但是,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董昭等人謂「太祖宜進爵國公,九錫備物,以彰殊勳。」意圖明顯地預備擁曹自立。這一提議與荀彧心中所堅守的興盛漢室的目標發生了根本衝突,因而荀彧斷然反對,他說:「本興義兵以匡朝寧國,秉忠貞之誠,守退讓之實;君子愛人以德,不宜如此!」

荀彧說這番話之前,內心一定也經過了許多掙扎——說出了這番話,他和曹操的立場不同就擺在了明面上,兩人的關係再也回不到從前。二十年來的甘苦與共、出生入死的義氣、兒女親家的親厚、亦師亦友的情誼,就此走到了盡頭。

以荀令君之智慧,何嘗想不到這些?然而此刻擺在他面前的,是私人之間的情感與忠於漢室的大義的抉擇!於是,在支持情深義重的朋友和匡扶漢室的大義之間,荀彧毅然選擇了堅守大義,堅守內心的信念。

對古文掌握的不是很好的我們,在選擇《資治通鑑》時一定要精挑細選,有的版本過於簡單,翻譯出來的意思過於膚淺,粗製濫造,根本沒法看。我現在看的這套《資治通鑑》,是文白對照無刪減版,全套,這套書從50年代起,就組織文史學家進行整理、編輯,始終保持認真、嚴謹的作風,是非常適合普通讀者閱讀的版本,也因此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

相關焦點

  • 荀彧明知與曹操會有決裂的一天,為何還幫他平天下,最終死於非命
    與袁軍相持數月,曹操有扛不住的感覺,寫信給荀彧,打算退回許昌。荀彧回信反對:現在雙方都艱難萬分,誰先打退堂鼓,誰就被動。現在我軍以少於敵人的兵力,扼住咽喉要道半年之久,敵軍依舊動彈不得,其銳氣已盡。目前正是找機會出奇蹟之時,機不可失啊!經荀彧點明,曹操堅持住了。沒多久果然袁軍許攸投曹,曹操抓住機會,一舉攻燒袁軍糧草,從而扭轉不利戰局,終於贏得官渡之戰的勝利。
  • 論語:「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君子德風,小人德草」,是何意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這是《論語》的開篇第一句。宋代的朱熹對此評價很高,認為是「入道之門,積德之基」。南懷瑾解讀論語時,提出了獨到的見解,認為這裡的「學」,不僅僅指書籍上的知識,還包括為人處世的道理。
  • 君子十品六德,量大福大
    1、君子量大,小人氣大。君子心胸寬廣,海納百川,小人氣量大,心眼小。2、君子不爭,小人不讓。君子遇利不爭,小人遇利不讓。君子待人和氣,小人喜愛與人鬥氣。4、君子助人,小人傷人。君子樂於助人,小人喜在背地傷人。
  • 「歷史謎案」荀彧是否有意促成天下三分?
    而在荀彧年少時便有人評價他說:彧年少時,南陽何顒異之,曰:「王佐才也。可見荀彧的確非是等閒人物。當時荀彧和弟弟荀諶一起作為袁紹的幕僚,但荀彧看出袁紹不能成就大業,便棄袁紹轉投兵力並不強大的曹操,用曹老闆自己的話說:太祖大悅曰:吾之子房也。
  • 讀不透荀彧之死,談何讀懂三國?荀彧之死代表了三國的政治主線
    說起荀彧,大家應該都聽過他的名字,他的才華非常高,治國理政的能力絲毫不輸於諸葛亮,是曹操開創大業的一大助力。若沒有荀彧相助,曹操想一統北方,估計還是比較困難的。不過最終荀彧的結局卻並不是非常好,在曹操稱魏公以前,荀彧遺憾去世,給眾人留下了許多遐想。
  • 三國男子圖鑑|荀彧的悲歌
    ,但曹魏政權建立後,卻將荀彧排除出魏臣之列,直到鹹熙二年(265),末代皇帝魏元帝曹奐才追贈荀彧為太尉,這應該是司馬炎的旨意。劉穆之先是輔佐劉裕篡位,建立劉宋政權,後因在劉裕集團內權力鬥爭中失寵而「以憂卒」;宋齊丘先是輔佐徐知誥(唐烈祖)篡位建立南唐,後因南唐內部的權力鬥爭中失勢而隱居不出。在朱熹看來,荀彧最大的過錯在於其動機不純,「未見其有扶漢之心也」。
  • 《論語》|君子也有困境,面對窮途末路,君子與小人有何區別
    子路同學對孔子一向忠心耿耿,看到這種情景十分著急,心中有些不高興,就向孔子說出的自己的困惑:「老師,您平常鼓勵我們做君子,君子不應該是通達的嗎?難道也會窮途末路嗎?」子路的困惑並非沒有道理,他提出了一個人類社會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德與福的關係問題。
  • 曹操為何將謀士荀彧逼死?權力之局,不是理想主義者就能活下來的
    建安十七年,曹操手下重要謀士荀彧死了。歷史上荀彧之死帶有神秘色彩,他為曹操立下汗馬功勞,任勞任怨二十載,那麼他的死和曹操到底有什麼關係呢?荀彧荀彧可以說是曹操集團最重要的謀士,也是曹操極為信任的人,歷史上的荀彧又是怎樣一個人呢?吾之子房荀彧出身名門,南陽名士何顒見到荀彧,大為驚異,說道:「這是王佐之才啊!」。
  • 荀彧為什麼老年背叛曹操?漢朝的國輝對得起士子的心,要光復漢室
    而荀彧這個人太忠心耿耿了,雖然他像關羽一樣忠於漢室,但是他最初以為曹操只是一個能夠幫助他成就大業的人,他所謂的大業就是興復漢室。和諸葛亮,劉備他們都是同一個心願的,但是後來曹操就改變了自己的心思,有點自己想要當皇帝了,只是沒有做出這一步,讓他的兒子去做了皇帝,這一點荀彧是看不下去的。
  • ...對法正龐統的評價看起來很好笑,笑完發現才笑錯了:龐統不是荀彧...
    法正幫著劉備打贏漢中之戰,連曹操也感嘆:「我就知道劉備沒本事打贏我,原來是有法正在一旁出餿主意!」一餐之德,睚眥之怨,無不報復,擅殺毀傷己者數人。(《三國志·卷三十七》下同)」 法正是劉備心腹寵臣,郭嘉當然也是曹操託孤寄命的首要人選,法正私德有虧,郭嘉好像也有問題,陳壽話裡話外對程昱郭嘉都提出了批評:「程昱、郭嘉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劃所料,是其倫也。」
  • 平天下 | 君子坦蕩蕩
    用典·君子坦蕩蕩中華文化強調「民惟邦本」「天人合一」「和而不同」;強調「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強調「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主張以德治國、以文化人;強調
  • 三國人物評——荀彧
    所以,荀彧所見,並非一城一池,而是放眼天下且能洞察局勢,不得不說,他是一個不可多得的戰略家。可以這麼說,他的思慮和目光是別的謀士不曾擁有的,而他的位置也不是其他謀士可以代替的。荀彧平生所行者,未見奇謀詭道,他的每一個建議,每一條策略,都是道義在前。如果一定要替他生平策略總結一句的話,那就是「持有了大義,便掌握了天下。」今人可笑,往往覺得只要拳頭夠硬,又何必要找什麼藉口來師出有名?
  • 郭嘉與荀彧誰更厲害?其實看正史就知道,他倆根本不在一個檔次
    曹操在統一北方之前,身邊有五大謀士:荀彧、郭嘉、荀攸、賈詡、程昱;結合文章題目,郭嘉和荀彧誰更厲害?結合正史為大家分析一下。郭嘉在《三國志》中陳壽對郭嘉的評論:「程昱、郭嘉、董昭、劉曄、蔣濟才策謀略,世之奇士,雖清治德業,殊於荀攸,而籌劃所料,是其倫也。」
  • 追憶胡法官丨君子之德
    追憶胡法官丨君子之德 2020-06-04 09:5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王佐之才—荀彧
    而荀彧爺爺和父親都在東漢做官,都受漢恩漢祿,所以荀彧骨子裡一定忘不了漢,處於亂世而興復漢室一定是他的理想,普通人或許理想和功名利祿比起來不重要,但是像荀彧那樣身在功名利祿可以信手拈來的階級,理想更為珍貴,甚至可以用生命去捍衛,這和諸葛亮一樣。而他實現興復漢室理想的方式是幫助曹操,讓曹操掃平天下並像「周公」那樣輔佐漢室。
  • 情與義,值千金!
    同天下午,莫文蔚在微博中曬出同周星馳的合照,照片中的周星馳依然是滿頭灰白色頭髮,頭戴黑帽,用左手比出酷酷的姿勢。身旁的莫文蔚一頭性感的波浪長發,披散在鵝黃色的衣服上,顯得嫵媚動人。 網友紛紛回覆:「五百年後的至尊寶與白晶晶」。
  • 荀彧PK郭嘉 誰才是三國中曹營第一天才謀士?
    曹操對於郭嘉的感情,既有君主對臣子的愛惜之情,更有知音辭世的悲慟之情。圖片來源於網絡      不過,曹操曾經寫過兩封信給荀彧,向荀彧稱讚郭嘉,就並非僅僅是真情流露了,還有著別的深刻涵義。  在曹操列舉郭嘉的優點中,二十七歲追隨曹操,前後十一年,這一點和荀彧非常相似。不過二十九歲的荀彧早在曹操擔任東郡太守、奮武將軍的時候,就追隨曹操,是曹營謀士中最早跟隨的一位。而郭嘉則是曹操在兗州站定腳跟之後,由荀彧推薦給曹操的。講資格,荀彧是前輩。  至於智慧謀略,同赴患難,郭嘉更是無法和荀彧相比。荀彧一生最重要的功勞有三個。其一、安定兗州,建立根據地。
  • 莫文蔚:情與義,值千金!
    同天下午,莫文蔚在微博中曬出同周星馳的合照,照片中的周星馳依然是滿頭灰白色頭髮,頭戴黑帽,用左手比出酷酷的姿勢。身旁的莫文蔚一頭性感的波浪長發,披散在鵝黃色的衣服上,顯得嫵媚動人。 網友紛紛回覆:「五百年後的至尊寶與白晶晶」。兩人曾經傳緋聞,而在周星馳被向太等吵嘴架的時候,莫文蔚也出來力挺,二人果然情義千金。
  • 「論語心解」「君子喻於義」
    ——張珊老師寄語原文: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翻譯:孔子說:「君子懂得的是義,小人懂得的是利。」洪昕悅:這句話的意思是君子做事以這件事是否符合義決定做或不做,小人則以這件事是否可以獲利決定做或不做,君子以道義、義理為重,小人以利益為重。
  • 成德:《禮記》禮樂教化的意義生成
    《禮記》云:「君子曰德」(《文王世子》),肯定德成方可謂君子,並以玉比德於君子:「子貢問於孔子曰:『敢問君子貴玉而賤碈者何也?為玉之寡而碈之多與?』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溫潤而澤,仁也;縝密以慄,知也;廉而不劌,義也;垂之如隊,禮也;叩之其聲清越以長,其終詘然,樂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達,信也;氣如白虹,天也;精神見於山川,地也;圭璋特達,德也。天下莫不貴者,道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