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那個去天堂的寶貝好好活下去 華西醫院為1歲八個月患兒移植心臟

2020-12-21 騰訊網

川報觀察記者 李寰 攝影報導

6月29日,華西醫院心臟外科病房,護士正在為1歲八個月的明明(化名)辦理出院手續。

明明躺在床上,身邊放了一個毛絨熊貓玩具。他並不知道在這半個月時間內,無數人為了他的生命而捏了一把汗,幸運的是,一顆健康的心臟植入了他的體內。在未來很長時間裡,明明可以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樣生活。

腦死亡患兒家庭捐出器官讓生命延續

6月中旬,一場驚心動魄的心臟移植手術在華西醫院進行。

明明因「擴心病」,心臟功能已經進入了終末期,需要做心臟移植手術。

華西醫院心臟外科安琪團隊,將一顆健康的心臟移植到了明明的體內。手術時間持續了3個多小時便順利完成。這場手術也創下了整個西南地區患者接受心臟移植手術年齡最小的記錄,這也標誌著心臟移植手術發展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不過用安琪教授的話來說,手術的意義不僅僅在於創造「年齡記錄」,更重要的是社會進步的體現,因為曾經制約兒童臟器移植最大的難題就在於捐贈者缺乏。而現在,有更多因發生意外的兒童家長願意捐出器官。

明明從出生開始就遭遇了諸多折磨,反覆生病,發育緩慢。出生4個月就被診斷為「擴心病」,相比正常孩子的心臟要大一些,心臟收縮功能不好,根據評估,明明能夠活到5歲的概率只有50%。明明還有一個異卵雙胞胎哥哥,他因為身體不好,現在比哥哥相比身高矮了3釐米,體重少了接近10斤。父母隨時都在為他提心弔膽。

從明明被診斷出「擴心病」,就接受了一系列的治療,但是最終他自己的心臟已經無法再正常工作了,心臟移植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徑。給幼兒做心臟移植手術,最大的難度在於捐贈者奇缺。配型、年齡、血型等等都有非常嚴格的要求。

明明很幸運,等待了一年的時間,他成功等到了心臟捐贈者。

「我們特別想對那位好心人當面說聲謝謝。」直到出院,與捐贈者家庭見一面,是明明父母的心願,但遺憾的是,根據器官移植的規定,捐贈者與受體之間的信息相互之間都是保密的。只是從醫生的隻言片語中了解到,捐贈者是一名8個月大的嬰兒,因為受外傷導致腦死亡,其父母捐出了孩子的心臟、腎臟和肝臟。三個生命得以延續。

華西醫院器官捐贈協調員回憶說,捐獻者的父母一直在努力讓孩子醒過來,但腦電圖就是一條條平行的直線。那對年輕的父母經歷了反覆的期待與失望,最終選擇了器官捐獻,他們說有且只有一個要求,就是受捐者好好的活下去,代那個去了天堂的寶貝好好活下去。

器官捐贈協調員說:「希望受捐者的親人好好照顧受捐者,因為受捐者身體裡住著的,也曾是他們的心肝寶貝。」

心臟供體

一波三折的心臟移植手術

今年2月,明明的父母接到來自華西醫院的電話。

希望的曙光第一次被點燃。醫院通知,目前正好有合適的捐贈者,明明可以接受手術。明明的父母懷著無限期盼地目送明明被推進手術室。不料,不到一個小時,明明被推了出來,比手術計劃時間提前了幾個小時。父母意識到一定是發生了意外,急忙奔過去,原來,就在手術的準備過程中,發現捐贈者的腹腔已經被感染,不符合移植的條件。手術無法繼續。

明明的父母哭得昏天黑地,但是現實就這麼殘酷。

從2月份到6月份,明明的病情更加嚴重,發生呼吸急促的頻率加快,幾次因為肺部感染而入院,醫生一次次把他從生死線上搶救回來。但是藥物治療的效果並不理想,心臟移植是唯一的辦法。

讓人揪心的是,心臟供體「可遇不可求」,要滿足配型、年齡、體重以及血型等多個指標。

幸運的是,6月13日,明明的父母再次接到醫院電話,要求兩天之內入院。

這一次,明明的父母既欣喜,又擔憂。一個只有一歲多的孩子,卻要面臨一場生死考驗。但這又是唯一能夠挽救生命的方式。

6月中旬,手術如期進行,麻醉、護理、內科、外科、重症監護室等團隊的傾力合作下,手術順利完成。走下手術臺,安琪教授長長的鬆了一口氣,他說,手術之前團隊進行了反覆討論,制定了詳細方案。只要術後能夠避免併發症,這孩子也就算挺過去了。

幾天之後,明明被轉入到了普通病房,安琪和他團隊的成員也經常去查房,明明每次看到「白大褂」,都會哇哇大哭。安琪教授開玩笑說:「小朋友有心理陰影了。」

艱難的器官移植手術

截至到目前,四川省具有心臟移植手術的醫院只有華西醫院和四川省人民醫院兩家。2005年,華西醫院開展了首例心臟移植手術之後,因為種種原因擱淺。2017年,這項技術重新啟動。相比腎臟移植、肝臟移植等,心臟移植開展的時間更晚,難度更大。

腎臟、肝臟移植,除了捐贈之外,還可以親體移植,並且對捐贈者的身體不造成巨大的傷害。但是心臟移植,只有捐贈是唯一來源,捐贈者少,也就導致了手術難以開展。

目前,在華西醫院排隊等待心臟移植手術的患者有40餘名,目前累計完成心臟移植手術30餘例,有很多患者不幸在等待中離開了人世。

「我們也很欣慰地看到,隨著社會進步,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生後捐出器官。這也是生命延續的一種方式。」安琪說,這是他做這臺心臟移植手術最大的感受。

相關焦點

  • 華西醫院完成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
    6月29日,來自南充一歲八個月的患兒明明(化名)身體恢復良好,順利從華西醫院出院。而就在兩周之前,年幼的他才經歷了一場超高難度的心臟移植手術。6月15日下午,一場多學科的聯合緊急救治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手術室進行,由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科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正在為一名1歲8個月的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患兒明明(化名)進行一場爭分奪秒的小兒心臟移植手術。在醫護團隊的通力協作下,一顆健康的心臟移植到了明明體內,三個多小時後,手術順利完成。
  • 1歲8個月!華西醫院完成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
    6月29日,1歲8個月的明明(化名)從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出院了,帶著一顆新的心臟。術後恢復中的明明接受醫生的檢查6月15日下午,歷時3個多小時,華西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麻醉科、器官移植中心等科室組成的多學科團隊,順利將意外去世的捐獻者心臟,移植到了患有先天性「擴心病」的明明體內。
  • 西南地區最小患兒心臟移植手術在蓉完成 年僅1歲8個月
    華西醫院供圖 中新網成都6月30日電 (王鵬)據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下稱華西醫院)30日消息,該醫院近日為一名1歲8個月的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患兒進行了心臟移植手術,創下了西南地區心臟移植手術患者最小年齡紀錄。目前該患兒已出院。
  • 疫情下的新生,華南地區最低體重心臟移植手術,成功在這家醫院開展
    生活在深圳的劉先生一家,除了擔心疫情,1歲兒子小波(化名)的身體健康狀態更讓他憂心。小波出生後不久即被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病情進展迅速,日益加重,性命危在旦夕。在病友群家長的推薦下,他來到了廣東省人民醫院求醫。
  • 年僅1歲!華南年齡最小患者成功心臟移植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林清清 通訊員 吳梅芬圖/醫院提供「感謝心臟捐獻者和醫護人員,讓我的孩子有了新的生命!我已經登記成為器官捐獻志願者,希望將生命的希望傳遞下去。」當1歲的兒子小波(化名)從待了1個月的重症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劉先生熱淚盈眶地說。
  • 心臟移植患兒出院:「我長大了想當厲害的心臟科醫生!」
    今年8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因為擴張性心肌病導致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內經歷了兩次生死搶救。 而在11月11日這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移植專家團隊,通過手術使她重啟了美麗人生。 ●女孩遭遇不幸:7歲查出擴心病,8歲病情進展到晚期 「有表演天賦,情商高。」
  • 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
    【來源:長江日報】一顆心臟跨越三地帶來新希望11歲四川女孩在武漢協和醫院完成心臟移植3月19日上午9時20分,疫情期間,武漢協和醫護們排除萬難,為在漢四川11歲女孩送來寶貴的心臟。當晚9時27分,這顆一路狂奔的心臟終於在女孩胸腔內成功跳動。生命垂危,在漢四川女孩急需心臟移植女孩欣欣(化名)是四川樂山縣人,今年11歲。去年9月,她在華西醫院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後,已出現心衰現象。
  • 南京完成全國首例兒童醫院系統嬰幼兒心臟移植手術
    原標題:2歲寶寶重獲「心」生,南京完成全國首例兒童醫院系統嬰幼兒心臟移植手術交匯點訊 南京市兒童醫院近日成功為一名2歲的心肌病兒童施行了「換心」手術,創造了江蘇省內最小年齡的心臟移植記錄,這同時也是全國兒童醫院系統的首例嬰幼兒心臟移植手術。
  • 2歲寶寶重獲「心」生,首例全國兒童醫院系統嬰幼兒心臟移植誕生
    交匯點訊 南京市兒童醫院近日成功為一名2歲的心肌病兒童施行了「換心」手術,創造了江蘇省內最小年齡的心臟移植記錄,這同時也是全國兒童醫院系統的首例嬰幼兒心臟移植手術。
  • 3歲捐獻者心臟置換給1歲嬰兒,華南地區最低齡「換心術」成功了
    南都訊3月31日,來自深圳的1歲男嬰小波從廣東省人民醫院的ICU病房轉到普通病房,意味著小傢伙的心臟移植手術做得非常成功,這也標誌著他也創造了一個記錄——廣東乃至華南地區最低齡的器官移植者。彼時,小波的父母,除了對疫情的擔心,更多的是對寶貝兒子擴張型心肌病快速進展到終末期的擔憂。「去過北京和許多的醫療技術發達城市了解,給出的答覆都是只能內科治療,本來武漢協和是做這類心臟移植手術較多的機構,可疫情阻隔了,武漢封城了。」
  • 武漢協和醫院一天完成四臺DBD心臟移植手術
    ▲8月6日,心外科董念國教授(右1)和夏家紅教授(左1)為患者進行心臟移植手術8月6日上午10點至凌晨,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簡稱武漢協和醫院)心臟大血管外科董念國教授和夏家紅教授率領左心射血分數)只有24%,被確診為終末期瓣膜性心肌病,只有心臟移植才能挽救她的生命。
  • 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到華西廣安醫院幫扶指導
    四川新聞網廣安2月3日訊(趙丹)1月24日、25日,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華西廣安醫院聘請的心血管內科學科主任張立教授來到華西廣安醫院開展現場門診1月24日,張立教授在華西廣安醫院進行現場門診,讓慕名前來就診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該院獲得了華西專家的醫療服務。1月25日,張立教授在華西廣安醫院心內科庹田副主任的陪同下在心內科查房指導。他首先詳細聽取了主管醫生的病例匯報,認真查閱了病歷,與年輕醫生們一同談論交流,給予指導。在病房裡,張立教授仔細查看了病人,與患者及其家屬親切交談、溝通。
  •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全面升級「心」服務
    國際在線四川消息:日前,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著力打造的心臟血管中心,以人民健康為本,為患者帶來全新的就醫體驗,深受廣大群眾好評。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  優化流程 就醫體驗大升級  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血管中心由心血管內科、心臟血管外科、心臟超聲和心電中心組成。
  • 一顆全新的心臟在12歲的小均體內跳動,上海兩家醫院數十位醫務人員...
    從大年初二到大年初三,整整24小時,一場跨醫院、多學科的聯合緊急救治順利完成。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和兒科醫院緊急啟動綠色通道、兩院心外科團隊的數十位醫務人員攜手為擴張型心肌病終末期患兒進行了一場爭分奪秒的小兒心臟移植手術。當大年初三中午心臟移植手術順利完成,那顆心臟有力地在小均胸膛裡搏動,這不但給整個家庭重新燃起「心」的希望,更是特殊時期下,醫護人員用堅守詮釋責任的最佳例證。
  • 全國首例,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專家挑戰高難度手術
    四川在線記者 李寰(圖片由華西醫院提供)日前,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臟內科劉興斌醫師率心衰與器械治療團隊,在心臟超聲專家黃鶴教授的協助下,為一例有造影劑過敏性休克病史的高齡嚴重心動過緩患者成功植入Micra無導線起搏器。
  • 國內首例罕見巨大心臟在華西醫院成功安置心臟起搏器
    昨日,在四川大學華西醫院心內科病房,市民張女士在丈夫的陪同下,足足走了39級樓梯,這讓張女士和丈夫無比興奮。常人輕輕鬆鬆能走完的39級樓梯,為何能讓他們如此開心?原來,23年心臟病史的張女士心臟巨大,心胸比(胸片上心臟和胸廓橫徑比例)達到了驚人的95%,出現嚴重的心跳暫停。
  • 華西廣安醫院心臟中心讓危重心臟病患者獲得新生
    前不久,四川大學華西廣安醫院心臟中心陳柏成教授醫療團隊以精湛的技術救治了一名40歲的危重心臟病患者。使他重獲新生,患者和家屬喜出望外,感激不已。  20年來,劉先生反覆出現心累、氣促等症狀,且逐年加重,近年也多次在武勝縣的醫院住院治療,但病情總是反反覆覆。這期間,他也曾到重慶的多家醫院就診,醫生告訴他可以手術治療。但在高昂的醫療費用和巨大的手術風險面前,他望而卻步了。  疾病沒有得到根本有效的治療,年復一年,本應擔負起家庭重擔的40歲的劉先生,卻常常臥病在床,自己病痛不已,也給家人帶來憂慮,為家庭帶來負擔。
  • 8歲女孩接受心臟移植:「我長大了想當像楊醫生一樣厲害的心臟科...
    今年8歲的女孩彤彤(化名),因為擴張性心肌病導致的終末期心力衰竭,在一周內經歷了兩次生死搶救。 而在11月11日這天,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的心臟移植專家團隊,通過手術使她重啟了美麗人生。 女孩遭遇不幸:7歲查出擴心病,8歲病情進展到晚期 「有表演天賦,情商高。」
  • 中山醫院六例「心臟移植」成功率100%
    東方網2月4日消息:從去年5月首次施行我國年齡最小患者的心臟移植手術,到今年1月13日完成這例手術,中山醫院心外科已連續實施六例心臟移植手術,成功率達100%。據解放日報報導,這六例手術患者為3男3女,術前均患有晚期擴張性心臟病,經藥物治療無效,其中年齡最小的12歲,最大的48歲,分別來自江蘇、浙江、雲南、安徽、上海等地。在手術中,中山醫院採用了在當地取供體當地行移植手術的方法,大大縮短了手術時間,六位心臟移植病人平均心臟對接吻合時間為45分鐘,最快的僅33分鐘,實現了中山醫院「零」的突破。
  • 漯河市中心醫院首次參與心臟移植手術!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首席記者劉廣超通訊員谷運嶺張巖文圖    近日,由漯河市中心醫院(漯河市第一人民醫院、漯河醫專一附院)心臟中心團隊和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鄭州市心血管病醫院)聯合開展的,一例終末期擴張性心肌病心臟移植手術,在鄭州成功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