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為毛茛科植物烏頭 Aconitum carmichaelii Debx.的子根的加工品。
別名
附子、熟附子、側子、烏附子、烏附塊、黑順片、黑附子、明附片、熟附片
性能
附子,始載於《本經》,因附於烏頭(母根)而生長,故名附子。而不生附側經年獨長而大者,天雄也。天雄、附子、烏頭同出一物,烏喙雲長三寸以上者為天雄是也。
天雄是蜀人種附子而生出長者,或種附子而盡變成長者,即如種芋形狀不一之類;天以體言,雄以用言,不雜於陰柔,不惑於邪亂者也。一名白幕,幕者,軍旅行舍,喻天行健,自強不息之象也。主輕身健行,望見其雄武矣。若大風、寒溼痺證,及積聚邪氣金瘡,嫌於無陽者,乃得行險而不失其正。
烏頭老陰之生育已竟者也,天雄孤陽之不能生育者也,附子即烏頭天雄之種,含陰包陽者也。老陰生育已竟者,其中空,以氣為用。孤陽不能生育者,其中實,以精為用。氣主發散,精主斂藏。發散者能外達腠理,斂藏者能內入筋骨。
附子則兼備二氣,內充實,外強健,且其物不假系屬,以氣相貫而生,故上下表理無乎不到。惟其中蓄二物之精,斯能兼擅二物之長,其用較二物為廣爾。
烏頭之熱力減於附子,而宣通之力較優,天雄為其力不旁溢,故其溫補力更大而獨能稱雄也。
今藥局中所鬻之烏附子,其片大而且圓者即是天雄,而其黑色較尋常附子稍重,蓋因其力大而色亦稍變也。川烏破積,有消痰治風痺之功;天雄散寒,為去溼助精陽之藥。
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但生者尤烈,如其群陰用事,汩沒真陽,地加於天;倉猝暴症之肢冷膚清,脈微欲絕,或上吐下瀉,澄澈不臭者,非生用不為功。
而其他寒症之尚可緩緩圖功者,則皆宜熟用較為馴良。惟此物善腐,市肆中皆是鹽制之藥,而又浸之水中,去淨鹹味,實則辛溫氣味,既一制於鹽之鹹,復再制於水之浸,久久炮製,真性幾於盡失,故用明附片者,必以乾薑、吳萸等相助為現,方有功用,獨以錢許,其力甚緩。
壽頤嘗於臨症之餘,實地體驗,附片二錢,尚不如桂枝三、五分之易於桴應,蓋真性久已淘汰,所存者寡矣。是以苟遇大症,非用至一、二錢,不能有效,甚者必三、五錢,非敢孟浪從事,實緣物理之真,自有非此不可之勢。若用生附,或兼用烏頭、草烏,終嫌毒氣太烈,非敢操必勝之券矣。
附子是中醫臨床的一味要藥、峻藥和猛藥。其藥大辛大熱,剛燥善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陽以通脈,中溫脾陽以健運,下補腎陽以益火,是溫裡扶陽的要藥。凡是起居、動靜、言語、脈息、面色,一切無神即是陽氣虛衰之陰證,皆可應用。
藥有溫熱,又當審詳。藥性有溫和熱,二者雖屬同但卻有程度輕重之分。古人記載有「微熱」「大溫」等,微熱即溫,大溫則熱,是有不同。藥有溫有熱不應混同。
附子是中藥「藥中四維」之一,可見其地位之重要,功效之卓著。歷代醫家盛讚其回陽救逆、善溫五臟之殊功。
張仲景可謂善用附子之典範,在《傷寒論》中使用附子之方達到六分之一,為後世廣為應用。張景嶽在《本草正》中稱其大能引火歸源,制伏虛熱,善助參芪成功,尤贊術地建效,無論表證裡證,但脈細無神,氣虛無熱者,所當急用。
《本草匯言》更為具體:附子以其稟雄壯之資,而有斬關奪將之勢,能引人參輩並行於十二經,以追復其失散之元陽;又能引麻黃、防風、杏仁輩發表開腠理,以驅散其在表之風寒;引當歸、芍藥、川芎輩入血分行血養血,以滋養其虧損之真陰。
人之生存,純在天地之中,陰陽之立,五行之間。一切動靜都隨陰陽之機而轉。凡陰陽之要,陽秘乃固。陽氣者,若天與日,失其所,則折壽而不彰,故天運當以日光明。
陰陽學說,升降之理,陽降陰能升。為陽氣宜通陽主陰從。立極之要陰陽之理也。陽氣之於人體有其廣泛影響,作用極其重要。
心陽虛血就不能正常地運;脾陽虛水谷就不化;肝陽虛就不能正常地疏洩;肺陽虛宣降的功能就會失常;腎陽虛就可以導致濁陰凝閉。
人身立命,在於以火立極;治病立法,在於以火消陰。治病立法應當以扶陽為核心。病在陽者,扶陽抑陰;病在陰者,用陽化陰。
採收加工
6月下旬至8月上旬採挖,除去母根、鬚根及泥沙,習稱「泥附子」,加工成下列規格。
鹽附子
選擇個大、均勻的泥附子,洗淨,浸入膽巴的水溶液中過夜,再加食鹽,繼續浸泡,每日取出曬晾,並逐漸延長曬晾時間,直至附子表面出現大量結晶鹽粒(鹽霜)、體質變硬為止,習稱「鹽附子」。
黑順片
黑附片傳統加工方法是將浸泡和漂洗後的附子切片,並拌上紅糖菜油文火烤制而成。黑順片一般不去皮,色澤紅黃但透。現代方法是將浸泡和漂洗後的附子切片,在黑色顏料中蒸煮而成。以身乾片大,顏色均勻,皮黑褐色,油潤有光澤者佳。
白附片
白附片傳統加工方法是將浸泡和漂洗後的附子在反覆蒸曬後去皮切片,外觀晶瑩剔透,用手掰斷斷面如玻璃斷面一般,用口嘗之有淡淡麻味而絕無鹹、苦、澀味。現代方法是將浸泡和漂洗後的附子在工業蒸箱中高溫高壓蒸製一次,去皮切片而成。以身乾片大,顏色均勻,半透明者佳。
性狀鑑別
鹽附子
呈圓錐形,長4~7cm,直徑3~5cm。表面灰黑色,被鹽霜,頂端有印陷的芽痕,周圍有瘤狀突起的支根或支根痕。體重,橫切面灰褐色,可見充滿鹽霜的小空隙和多角形形成層環紋,環紋內側導管束排列不整齊。氣微,味鹹而麻,刺舌。
黑順片
為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 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黃色,油潤具光澤,半透明狀,並有縱嚮導管束。質硬而脆,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
白附片
無外皮,黃白色,半透明,厚約0.3cm。
淡附片
呈縱切片,上寬下窄,長1.7~5cm,寬0.9~3cm,厚0.2~0.5cm,外皮褐色。切面褐色,半透明,有縱嚮導管束。質硬,斷面角質樣。氣微,味淡,口嘗無麻舌感。
炮附片
形如黑順片與白附片。表面鼓起,黃棕色。質鬆脆。氣微,味淡。
主治病證
(1)亡陽欲脫。
(2)腎陽不足、命門火衰之畏寒肢冷、陽痿、宮冷、尿頻。
(3)脾腎陽虛之脘腹冷痛、洩瀉、水腫。
(4)心陽虛衰之心悸、胸痺。(5)寒溼痺痛,陽虛外感。
配伍
附子配麻黃
治療腎經咳嗽,證見咳嗽腰背引痛,為腎受寒邪所致,麻黃散寒解表,附子溫經助陽。麻解表附溫經,麻附相配,一發一補,使表解而無損於陽。
附子配乾薑
治洩瀉,其以排便次多,糞便清稀為特徵。溼勝則濡洩,內傷與脾虛有關,洩瀉之本,無不由於脾胃。附子配乾薑溫腎暖脾,力宏效速,《證治要決》謂「附子無乾薑不熱」。
附子配石膏
治高熱屢見奇效。二藥一以制亢制炎而解熱,一以強心扶陽而固本。
附子配大黃
治腎衰,表現為腰酸乏力,浮腫等,附子大黃寒熱並用,溫陽降濁,用治慢性腎衰、尿毒症效果顯著,另治阿米巴痢疾亦是其功甚偉。
附子配白朮
治肺心衰,表現為面色灰暗,心悸氣喘,四肢清冷,下肢水腫,口唇紫紺等脾腎陽虛證。附子入心脾腎經,溫腎陽氣,白朮補脾利水,附術合用,能溫壯脾腎之陽氣以祛水溼。
附子配龍骨牡蠣
溫陽與潛陽配伍,可以監製附子辛燥升浮之弊。治失眠、心悸、遺精甚驗。
附子配酸棗仁
可溫陽和營,使溫而不燥。可強心。傷寒之心衰必重用二藥。
使用注意
本品辛熱有毒,故孕婦忌服。不宜與半夏、瓜蔞、天花粉、川貝母、浙貝母、白蘞、白及同用。
常見問題
大量使用膽巴而不退膽:此類含膽巴量超出規範十數倍,入口苦有鹹澀味,質重硬而有半透明光澤,這是藥店最常見的黑順片,往往被誤認為是正品。
化學物質膽巴俗稱滷水,其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鎂、氯化鈉和金屬離子。對胃有強烈腐蝕作用,鎂離子被吸收後能抑制心血管和神經系統具有毒性。
胃部燒灼感、噁心嘔吐、痙攣性腹痛、腹脹、腹瀉,很多人認為的附子中毒實際是膽巴中毒的症狀,即胃部燒灼感,腹瀉。
含化工原料毒附子:焦亞硫酸鈉、工業雙氧水、工業燒鹼有很大的毒性,可直接致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