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通行十二經,有病變的地方就有附子

2021-02-07 華佗後裔

附子「通行十二經」議

作者/吳榮祖

 

附子「通行十二經」一說,見於清代醫家黃宮繡所著《本草求真》一書,其云:「附子味辛大熱,純陽有毒,其性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為補先天命門真火第一要劑。」黃氏對中藥附子功能持如此評價,確令人玩味。

 

一、關於「通行十二經」的含義

 

「通行十二經」者,應謂人身手足三陰三陽,其外而皮膚肌肉,內而五臟六腑、筋脈骨髓,當無所不賅,查閱本草諸書,藥性能有如此廣博者,鮮也,正出於此,古代醫家從長期之臨床實踐中觀察記述了附子這一藥理特性。

 

如《湯液本草》:「…浮中沉,無所不至,為陽中之陽,故行而不止。」《別錄》:「…為百藥之長。」《本草正》:「附子,因其性走諸經,故曰與酒同功,能除表裡沉寒……回陽氣。」《本草經讀》:「附子,味辛氣溫,火性速發,無所不到…」「附子能使自上而下而脈生,周行通達而厥愈。」《本草正義》:「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要藥,外達皮毛除表寒,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本草經疏》:「附子氣味,皆大辛大熱,…其性走而不守。」

 

《本草備要》:「附子辛甘有毒,大熱純陽,其性浮而不沉,其用走而不守,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能引補氣藥以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以滋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逐在表之風寒,引溫暖藥達下焦以祛在裡之寒溼,治三陰傷寒,中風、中寒、氣厥、痰厥、咳逆、嘔噦、噎膈、脾洩、冷痢、寒瀉、霍亂轉筋、拘攣風痺、症瘕積聚、督脈為病,脊強而厥,小兒慢驚,痘瘡灰白,癰疽不斂,一切陳寒痼冷之徵,……。」

 

從以上部分醫藥學專書記載,可見中藥附子是一味潛力頗大的藥物。

 

二、以附子組方之方劑分析

 

中藥用之於臨床治療,多以組方的形式出現,為了反映附子之臨床藥理效應,尤其擅長「通行十二經」的特點,筆者收集了部分以附子組方的古方,作一粗略歸類,以茲佐證。

 

其歸類之出發點在於,附子一藥既能通行十二經,無所不至,那麼以附子組方用之臨床,必然能廣泛取效於人體內外上下不同病位,為此,分兩部歸類:第一部分以反映附子作用於人體各局部病變的方劑;第二部分以反映附子作用於人體整體陰陽的方劑。在第一部分中再歸類為:作用於人體體表病位與作用於人體體內病位之別。從臨床角度看,第一部分方劑之適應證病情一般不甚危重,而第二部分方劑之適應證病情較為危篤,具有「陰陽離絕」的危象。

 

(一)作用於人體局部病位

 

1.作用於體表:

 

皮膚腠理

 

附子作用於人體皮膚腠理部,古方如《傷寒論》桂枝附子湯主治過汗惡風、汗漏不止、身痛、骨節疼痛;《傷寒論》麻黃附子甘草湯主治表寒裡虛、惡寒身痛、無汗微熱、脈沉;《傷寒論》麻黃附子細辛湯主治兩感於寒,欲寐脈微,惡寒發熱,身體疼痛;《千金方》治疔瘡腫痛以附子為末合醋塗之;《聖惠方》治久生疥癬以川烏水煎洗患部;《薛已外科心法方》治癰疽久漏,瘡口冷膿用大附子切片置患處艾灸之。

 

頭顱

 

作用於人體頭顱部的有:《金匱》方頭風散主治頭風偏痛;《澹寮方》蠍附丸治氣虛頭痛;《三因方》必效散主治風寒流注,偏正頭痛,年久不愈;《傳家秘寶方》以附子、石膏、麝香主治頭痛走竄;《本草綱目》治冷風頭痛以附子(或川烏)配川芎、生薑、細茶主治;《外臺秘要》治頭風頭痛以烏頭合酒服治。

 

筋骨肌肉

 

《傷寒論》附子湯主治少陰陽虛,風溼相搏,身疼骨節疼痛;《金匱要略》三方,即桂枝附子湯、白朮附子湯、甘草附子湯均以附子伍他藥主治溼淫於筋,關節痺痛、酸楚沉重,另有烏頭煎,治歷節疼痛,不可屈伸的記載;再如《本事方》治痺證麻木,手足不遂有川烏,豆汁,米粥合服法;《王氏簡易方》用生附子、木香、生薑治十指疼痛,麻木不仁。

 

五官口腔

 

「口」:《經驗方》治口瘡久不愈以生附子、醋、面調貼足心,日再換,且言男左女右云云。「牙」:《刪繁方》以炮附子末納齲齒孔中治風蟲牙痛。「眼」:《張文仲備急方》削附子赤皮末如蠶砂大著背中,取治眼暴赤腫,痛不得開,淚出不止。「耳」:《本草拾遺方》治耳卒聾閉以附子醋浸,削尖插之、上灸二十一壯。又《肘後方》以附子為末,蔥涕合納耳中,治聤耳膿血;「鼻」:《普濟方》治鼻淵腦洩以生附子末、蔥汁合如泥狀,置湧泉穴。「喉」:《近效方》喉痺丸(附子蜜灸)含咽其汁以治喉痺。《醫理真傳》潛陽丹治喉痛昏沉,上熱下寒;「舌」:《醫理真傳》姜附茯半湯治舌不能轉動升舉,口中流涎。

 

2.作用於體內

 

心(胸)

 

《傷寒論》真武湯主治心悸身瞤,振振欲擗地;《金匱》薏苡附子散取治胸痺緩急;《金匱》烏頭赤石脂丸治心痛徹背,背痛徹胸;《宣明論方》治厥胸痛用附子,鬱金、橘紅、硃辰砂。

 

胃脘

 

《經驗方》治嘔逆反胃以附子配生薑;《奇效方》用附子、半夏、生薑、溫酒主治胃冷有痰;《朱氏集驗方》治吐血以附子伍地黃。

 

 

《金匱》黃土湯主治脾絡受傷,遠血;《朱氏集驗醫方》附子、赤小豆、苡仁三味用治脾虛水腫;《本草綱目》治髒寒瀉久洩不愈以附子配肉蔻,蓮肉;《金匱》取術附湯治脾陽失運,腹脹便溏;《閻氏小兒方論》創附子理中丸治小兒中寒脾虛下利。

 

 

《金匱》方有大烏頭煎和烏頭桂枝湯主治寒疝腹痛;《濟生方》玄附丸主治七疝作痛,身寒自汗;《醫醇賸義》茱萸附桂湯治寒邪直中肝經,脅腹絞痛、下利肢冷,爪甲青紫。

 

 

《朱氏集驗醫方》沉附湯治喘滿肢腫,小便不利;《金匱》腎氣丸治痰飲內伏,喘逆短氣。

 

腎(膀胱)

 

《金匱》腎氣丸用以治腎虛下消;《本事方》椒附散治腎氣上攻,項背不能轉側;《普濟方》附子散用於主治小便不通,兩尺脈微,諸治淋通滑之劑不效者。

 

 

《金匱》薏苡附子敗醬散主治腸癰;《金匱》大黃附子湯用於寒實內結大腸,脅痛脈緊;《金匱》附子粳米湯治腹中寒氣,雷鳴切痛;《聖濟總錄》附子丸治休息痢,赤白痢,以及該書以附子心,白蜜治大腸冷秘。

 

衝任脈

 

《簡易方論》以附子,當歸組成之小溫經湯主治衝任虛寒,血髒冷痛,經候不調;《小品方》治斷產下胎用附子為末,溫酒塗右足心。

 

(二)作用於人體整體:

 

由於病邪的深入,正氣的衰減,病位往往由局部擴散,波及多個臟腑,使局部功能紊亂發展為全身整體的陰陽失調,臨床出現較前危重的病態。此時,急當在辨證的指導下投藥以調治陰陽,以防出現二者離絕之危象,或出現危象用以挽危急救,而附子一藥在這方面亦顯示了優越的效能。

 

1.回陽救逆:

 

《傷寒論》四逆湯救治吐利,肢冷畏寒,口鼻氣冷,唇青苔滑,脈見微細;《傷寒論》乾薑附子湯主治手足厥逆,晝日煩躁,夜而安靜;《傷寒論》通脈四逆湯主治下利清谷,裡寒外熱,脈微欲絕;《傷寒論》通脈四逆加豬膽汁湯治大吐利後,危象頻頻,呃逆煩躁,肢急汗出,身冷脈微:《傷寒論》白通湯用於證見面赤煩躁,肢厥身熱,下利脈微;《傷寒論》白通加豬膽汁湯主治服上方利不止,反厥逆無脈;《傳家秘寶方》霹靂散主救陰盛格陽;《濟生方》回陽飲主治陰毒傷寒,面青肢厥;《經驗良方》治吐利陽脫以附子一枚,鹽一錢救急。

 

2.回陽固陰:

 

《傷寒論》四逆人參湯主救吐利大汗,亡血亡津,脈微欲絕;《傷寒論》茯苓四逆湯主治大汗下利,身冷肢厥,煩躁眩悸,脈現沉微;《景嶽全書》回陽四味飲主治元陽虛脫,危在傾刻;《婦人良方》參附湯治肢厥氣促,汗出脈微,或暴崩血脫,汗出身冷。

 

三、附子與命門、三焦:

 

附子一藥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廣泛的藥理效應,這與附子補命門入三焦以及命門三焦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性分不開。

 

(一)附子與命門:

 

命門一說,首見於《難經》,雖然醫林為其解剖部位素有爭議,然對其於人體生命活動過程中的重要性皆能統一。趙獻可云:「命門為十二經之主」。張景嶽云:「人之大寶,只此一息真陽」。「五臟之陰非此不能滋,五臟之陽非此不能發。」黃宮繡云:「為人生命之源。」陳士鐸云:「五臟六腑無不惜命門之火以溫養也」。鄭欽安云:「乃人立命之根,真種子也」。以上略舉數家之言,足以看出命門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

 

命門(火),為人體陽氣之根,又稱元陽,真陽,是陽氣發源之地。顯然,命門火的衰損,必然影響人體陽氣功能而出現衰偏,進而導致機體陰陽的平衡失調,最終出現臨床病理變化。疾病的產生,每因內外致病因子的幹擾,破壞了陰陽平衡之穩態,出現「陰盛則陽病」或「陽盛則陰病」之異常,臨床可統歸為「陽虛陰盛」或「陰虛陽盛」兩類(亦有陰陽兩虛類)。當陰陽出現以上失調狀態時,人體每每可反映出各種不同體位的臨床症狀,或表或裡,或寒或熱,或虛或實,或髒或腑,或氣或血等。實踐證明,只要善於辨識人體陰陽失調偏勝,及時地給予調整,往往能較快而有效地改善局部症狀以提高療效。《內經》強調指出:「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治病必求於本」「本於陰陽」此之謂也。

 

如前述,鑑於人體命門火與陽氣及陰陽平衡的關係,若臨床出現陽虛陰盛證類,治療處理的大法在於扶陽抑陰,而扶陽抑陰的重點,顯然離不開對命門火的補損,這可以說是「治病必求於本」於治療學中之體現。

 

附子一藥,擅長補益命門真火,早為臨證所驗,歷代醫家頗為稱頌。如金·張元素《珍珠囊藥性賦》云:附子「補下焦(命門)之陽虛。」清·黃宮繡《本草求真》云:「補先天命門真火第一要劑。」清·張隱庵《本草崇源》云:「助少陰之火熱。」清·黃元御《長沙藥解》云:「補垂絕之火種。」清·陳修園《神農本草經讀》云:「回陽救逆第一品。」清·鄭欽安云:「能補先天欲絕之火種。」附子既能直達命門,溫助真陽以補損耗,而從根本上調整陰陽,那麼其在陽虛陰盛證類的治療中,不能不說是十分可取的。

 

(二)附子與三焦:

 

三焦,「六腑之一,是臟腑外圍最大的腑,又稱外腑,孤腑。」(《中醫大辭典》)。歷代對其實質之爭姑且不提,但對三焦通達表裡內外一說確持較為統一之見解。如《素問·五癃津液別論》云:「三焦出氣,以溫肌肉,充皮膚。」《靈樞·營衛生會篇》云:「上焦出於胃口,並咽於上,貫膈而布胸中,……中焦亦並胃中,出上焦之後,……下焦者,別迴腸,注於膀胱而滲入焉。」《景嶽全書》云:「夫三焦者,五臟六腑之總司。」可見三焦作用之大,通達表裡內外,聯繫五臟六腑,頗有無所不到之勢。三焦與命門關係十分緊密,古稱「三焦為命門之別使」,「根繫於命門」。命門為人體陽氣之源,命門火通過三焦布陽氣於全身,外溫肌肉充皮膚,內養五臟煦六腑,從而保持著整體的陰陽平衡,維繫人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

 

附子,性辛苦大溫,「入三焦、命門」(《湯液本草》)善補命門真火,其性走而不守。由於附子所具有的特性,決定了其藥性扶陽能求根,助命門而布三焦,可通達表裡內外,經絡臟腑,調整機體整體陰陽平衡,從而改善各局部的病理變化。大凡人體內外感傷,髒疾腑病,氣損血瘀,痰凝氣滯,只要性屬陽虛陰盛證類,均可用附子為主組方施治,必然能收到較好的療效,鑑之於此,言附子「通行十二經」者,決非虛談。

 

四、結語

 

1.附子入命門、三焦,補下焦元陽,其性走而不守。鑑於命門真陽在人體陰陽動態平衡中的重要性,三焦通達內外,維繫上下,又如命門之別使。附子—命門—三焦的聯繫決定了中藥附子施治於臨床,其藥理作用及適應證的廣泛性,故前人謂附子「通行十二經」。

 

2.附子雖具如此廣泛的臨床效應,但它僅是一味補火助陽之藥物,其治病調整陰陽,獨以扶陽抑陰見長,故陽虛陰盛證類為其適應證。臨證若不以辨證論治為指導,不辨陰陽而概用附子,顯然非屬科學求實之態度。

 

3.近代有關附子的強心擴冠作用、鎮痛抗炎作用、興奮垂體—腎上腺皮質作用、降壓作用以及促進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的代謝作用等的研究,對附子的藥理效應作了可喜的揭示,但這仍不能完全解釋其廣泛的臨床效驗。可以相信,隨著現代科學的高速發展,人類對生命科學的深入探索,附子的藥理作用必將獲得更全面的認識,使之更好地造福於人類。

 

4.本文通過古代醫學文獻對附子藥理作用的部分記載,討論了附子與人體命門、三焦的特殊關係,並對附子通行十二經進行了初步的理論探討,從中可看出附子是一味潛力很大的中藥。謬誤之處,祈閱者指正。

看病,起名,購買藥品及商務合作者;可以聯繫電話及微信15246259793

華佗後裔;原名華玉國,字羿齊,筆名曾國家;華夏;QQ1552857868 。看病,起名,心理諮詢

中醫第五診創始人,破譯每個人的疾病病根,及每年的疾病所在臟腑和發展。

姓名學研究專家,以易醫為基礎起名. 名稱學縱橫者,專業為企業公司命名。

華氏獨立生命體系心理學創立者,解讀每個人本身潛在的內心世界。

我不是神,是自然之子,是天地給了我靈性,我要做的就是熱愛生命。 手機;15246259793。18846728293

相關焦點

  • 朱丹溪應用附子經驗探析
    先生治療,其神中若此甚多,門人類證有書,茲不詳載」。可見朱丹溪善用附子湯治療真寒假熱證。附子湯是《傷寒論》中治療少陰病身體痛,手足寒,骨節痛,脈沉等證的方劑,由附子、茯苓、人參、白朮、芍藥組成。張璐在《傷寒纘論》指出:「附子湯中人參助生附,純用其溫補之力,以快復渙散之真陽」,可見該方中參附同用為其關鍵。《傷寒經注》指出:「(附子湯)芍藥之用,則所以入裡而和陰,使寒盛不至格陽也」。
  • 【中藥學堂】附子
    附子,本是辛溫大熱,其性善走,故為通行十二經純陽之要藥,外則達皮毛而除表寒,裡則達下元而溫痼冷,徹內徹外,凡三焦經絡,諸髒諸腑,果有真寒,無不可治。但生者尤烈,如其群陰用事,汩沒真陽,地加於天;倉猝暴症之肢冷膚清,脈微欲絕,或上吐下瀉,澄澈不臭者,非生用不為功。而其他寒症之尚可緩緩圖功者,則皆宜熟用較為馴良。
  • 專業篇:附子超量不中毒的秘密、附子配伍運用匯粹
    虞摶謂:「附子稟雄壯之質,有斬關奪將之氣,能引補氣藥行十二經,以追復散失之元陽;引補血藥入血分,以滋養不足之真陰;引發散藥開腠理,以祛除在表之風寒;引溫裡藥達下焦,以除在裡之冷溼。」《傷寒蘊要》謂:「附子,乃陰證要藥。凡傷寒傳變三陰及中寒夾陰,雖身大熱而脈沉者必用之,或厥冷腹痛,脈沉細,甚則唇青囊縮者,急須用之,有退陰回陽之力,起死回生之功。
  • 常用中藥藥性——附子
    ,制附子,制附片,淡附片,淡附子,熟附子,炮附子,【歸經】辛,甘,大熱,有毒。一上一下,一守一走,回陽救逆,功效最宏,故仲景治傷寒四逆等湯並用,若只用於姜,有潛上之害,只用附子,獨防少陰之賊,並用則一守一走,實為回陽健將。4.配黑山梔:附子入氣分,溫陽散寒;黑山梔入血分,通脈散滯。兩藥相伍,附子得黑山梔為引入血中,善治寒疝諸痛。5.配生薑:附子溫腎陽逐寒溼,生薑溫中解表發汗,兩藥合用,共治脾腎陽虛、寒盛上逆之偏於腎陽虛者甚效。
  • 【中藥】附子
    《本草匯言》:「附子,回陽氣,散陰寒,逐冷痰,通關節之猛藥也。諸病真陽不足,虛火上升,咽喉不利,飲食不入,服寒藥愈甚者,附子乃命門主藥,能入其窟穴而招之,引火歸原,則浮遊之火自熄矣。凡屬陽虛陰極之候,肺腎無熱證者,服之有起死之殊功。」  3.
  • 明代十大醫家對附子的論述
    明代十大醫家對附子的論述(李時珍論述已經另文專列)1、明·陳嘉謨《本草蒙筌》     附子,味辛、甘,氣溫、大熱。(青陽,少陽也;顯明,陽明也;巨陽,太陽也。顯明陽虛之踒躄,太陰陰虛之踒躄,差之米釐,謬則千裡。)3、明·李中梓《雷公炮製藥性解》
  • 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別名:制附片、附片、制附子、黑附子片、白附片、鹽附子、黑順片性味:味辛,性大熱,有大毒歸經:歸心、腎、脾經。附子的功效與作用回陽救逆,補火助陽,散寒止痛。用於亡陽虛脫,肢冷脈微,心陽不足,胸痺心痛,虛寒吐瀉,脘腹冷痛,腎陽虛衰,陽痿宮冷,陰寒水腫,陽虛外感,寒溼痺痛。用法用量:3~15g,先煎,久煎。
  • 吳佩衡:大劑附子 起死回生
    云:「壯火乃邪火而非真火也(如溫病、暑病、瘟疫病,傷寒陽明白虎、承氣證,溼熱、陽明燥證等之邪火)。少火乃心臟之君火,腎臟之命門火及少陽相火等,乃真陽之火而非邪熱壯火也。邪熱之壯火,必須消滅,真陽之少火,則絕不可損也。」
  • [扶陽專輯]李海霞:附子在心臟康復中的應用
    仲景用生附子以回陽救逆,用炮附子以溫經扶陽,散寒除溼,在太陽、陽明、少陰、厥陰等病篇中均有涉論,「病人身大熱,反欲得衣者,熱在皮膚,寒在骨髓也」,凡有陽虛內寒之徵象者,均以附子溫陽散寒,且配伍靈活,百用而不爽,如桂枝加附子湯、四逆湯、真武湯、附子瀉心湯等;明•張景嶽有「四維藥」之說,「夫人參、熟地、附子、大黃,實乃藥中之四維……人參、熟地者,治世之良相也;附子、大黃者,亂世之良將也」,所謂「四維」者
  • (炮)附子
    張仲景是最會用附子的人,經方裡有很多用生附子的地方,一枚破8片,就是生用。倪師是用附子很兇的人,因為都遇到的是重病,都要靠附子。血瘕,有人用附子將病人從肛門裡排出來的血瘕,一塊十公分大,好像帶狀、膠狀一樣的血塊排出來,為什麼,有熱藥附子在裡面,炮附子,附子的力量很強。附子產在四川,初期生成小塊狀的叫烏頭,伏在烏頭旁,大塊的是附子,附生而變形者是天雄,小者毒強而大者毒小。
  • 白附子的功效與作用
    對中樞神經系統的作用實驗表明:生禹白附或制禹白附給小鼠腹腔注射,與戊巴比妥鈉有協同作用,制禹白附較生禹白附作用較強。禹白附溶液給小鼠腹腔注射對硝酸士的寧和戊四氮唑引起的驚厥有對抗作用。亦有報告指出,禹白附有一定的鎮靜作用,制白附子比生白附子的鎮靜作用強。但兩者皆無抗驚厥作用。
  • 附子施用的原則
    本少陰喉痺,又兼太陽外邪,以麻黃附子甘草湯加細辛、生薑,扶陽解表,通達內外:麻黃10g,炙附子60g(久煎),甘草20g,細辛3g,生薑30g。4劑後,頭痛、胸滿、咳痰俱減,餘症無明顯變化。原方再服四劑,身疼減,飲食增,便溏止,咽痛痺阻稍有好轉。因腎陽虛衰,陰氣上騰,痰溼上幹清道,日久凝聚較深,致喉痺難愈。
  • 胃中有熱,全身陽虛:附子瀉心湯應用廣泛
    但本方以附子與寒涼藥相配伍,其他四方均以乾薑為主與寒藥配伍,附子主表而不守,為整體陽虛而設;乾薑守中而不走,針對中焦局部陽虛有寒。顯然整體包括了局部,因而附子瀉心湯主治的下寒證,可有中焦虛寒的表現,但又遠遠不限於此,這一點在臨床實踐中得到了充分的證實。
  • 你真的了解附子嗎?
    附子在產地要經過特殊的種植和加工炮製,不但有特殊的田間管理,採收回來以後還要用鹽滷水,就是加工食鹽剩下來滷水,裡面含有很多化學元素,用它來浸泡,泡了以後,最後再用以上的一些工序炮製。附子從宋代開始就是四川的一個地道藥材,綿陽市下面有一個地方叫江油,過去叫做彰明,現在彰明是江油市下面的一個集鎮,產區是以這一帶為中心的,在宋代就有《彰明附子記》,當地的附子一直非常有名。
  • 學習經方的體會——麻黃附子甘草湯於麻黃附子湯藥味相同,主治為什麼不同?
    ,對《傷寒論》中有些條文有了新的體會,與大家分享,有不足之處請同道多多指正。      經方家馮世綸先生在解讀此條時說「此所謂得之二三日無裡證,而用麻黃附子甘草湯微發汗,可見此二三日時純屬表證甚明。二三日後傳裡,而始有裡證,但不是說少陰病根本屬裡。這裡首先弄清少陰病提綱。本方證六經辨證為少陰病。」      從方證來看,本方是甘草麻黃湯加溫陽強壯祛寒的附子而成,治甘草麻黃湯證而陷於陰證者。
  • 千古名方話中醫-麻黃附子細辛湯
    【出處】 《傷寒論》【組成】 麻黃 去節,二兩(6g)   附子 炮,去皮,一枚,破八片(9g)   細辛 二兩(3g)
  • 紫塵閣《每周一藥》——07.附子
    有烏頭、烏喙、天雄、側子、木鱉子。烏頭少有莖苗,長身烏黑,少有旁尖;烏喙皮上蒼,有大豆許者孕八、九個周遭,底陷,黑如烏鐵;天雄身全矮,無尖,周匝四面有附孕十一個,皮蒼色,即是天雄;並得側子,只是附子旁,有小顆附子如棗核者是。木鱉子只是諸喙、附、雄、烏、側中毗患者,號曰木鱉子,不入藥中用,若服,令人喪目。若附子,底平、有九角、如鐵色,一個個重一兩,即是氣全,堪用。
  • 藍色大海的傳說——附子花的秘密
    浪漫韓劇劇情天馬行空,但劇中繼母用的毒藥卻不假。看過該劇的朋友一定記得這種紫色的花朵。它主要的劇毒成分就是烏頭鹼,烏頭鹼是存在於川烏、草烏、附子等植物中的主要有毒成分,其毒性主要是對神經和心血管系統造成嚴重傷害。它有使感覺神經過度興奮而後麻痺的作用,大劑量可致呼吸抑制。
  • 白附子,內服解毒,外敷止痛,還可以治?
    白附子的來源白附子又叫:禹白附、雞心白附、野半夏、野慈姑、牛奶白附、療毒豆、紅南星、麻芋子、麻芋子白附子是天南星科植物獨角蓮的乾燥塊莖。白附子功效與作用白附子味辛,屬於溫性藥。歸肝、胃經。有毒。白附子白附子的使用白附子煎汁內服時,要按照醫生的囑咐服用
  • 張蓮芬自曝私照……「說附子丸」
    出於信任,我諮詢後購買了附子丸進行服用。因為問題可能比較多或者嚴重一些,所以附子丸我先從小劑量每天早晚兩克開始服用,舒服一點。把小問題先處理,處理好以後再慢慢的加大劑量到早晚10-15克之間,再去解決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