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或許迎來了線上音樂演出的拐點

2020-12-24 音樂先聲

作者 | 遲雨落 編輯 | 範志輝

一般來說,改變分為兩種,一種是小幅迭代,一種是劇烈轉型。前者多發生於平靜、繁榮時期,而後者在動蕩和衝突中脫穎而出,成為新的生存策略。當經驗與現實不再適配,面臨外力,行業走出舒適區、加速轉變,催生新的可能性。

2020年,疫情這隻黑天鵝讓音樂產業的數位化轉型提前。根據中國演出協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全國取消或延期的演出,就超過兩萬場,佔1-3月總場次的8成以上,造成直接票房損失約24億。《2019年演出行業洞察報告》認為,雲演出成為替代方案,引導了一部分用戶由線下轉線上,有望成為新的演出風口。

如同過去幾年,流媒體對唱片時代的宣戰一樣,我們又一次站在某個預示著變化的拐點之前。在全球冠狀肺炎疫情影響下,線下演唱會被強制按下了暫停鍵,與此同時,線上演唱會異軍突起、快速發展,主動出擊還是被動轉型,成了一個值得思考的明天。

當市場開始擁抱線上音樂演出

疫情期間,全球各地線上演唱會輪番上演,種類繁多、形式各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商業模式下,做出了有效的探索。

在歐美地區,大型公益型演出,持續吸引人眼球:3月,老牌歌手Elton John等人組織的iHeart客廳音樂會,邀請到Mariah Carey、Backstreet Boys、Billie Eilish等藝人出演;4月,Lady Gaga發起了今年最具話題性的"One World:Together At Home"全球慈善線上演唱會;6月,YouTube平臺舉辦了"Dear Class of 2020",Katy Perry、Beyoncé、BTS等知名藝人均有表演。

此外,非真人出鏡的虛擬演出,也呈現了一種全新的可能性:4月24日,歌手Travis Scott在遊戲《堡壘之夜》舉辦了五場遊戲內演唱會,不到10分鐘的演出,以極致的視覺特效,最終吸引了2770萬名遊戲玩家觀看,總觀看次數超4500萬次,峰值時1230萬玩家同時在線,創下了《堡壘之夜》的單場出席人數紀錄。同時,這也讓他的新歌《The Scotts》空降Billboard Hot 100榜首,展示了遊戲+音樂的巨大潛力。

在亞洲地區,中日韓三國的線上音樂演出,也層出不窮:

值得一提的是,韓國在付費線上演出領域,走得更遠。上周,出道7周年的KPOP組合防彈少年團,創下了世界紀錄:6月14日,在"BANG BAGN CON"線上演唱會上,7名成員100分鐘的在線演出,吸引了75萬人付費觀看,收入突破1.2億人民幣,創下全世界線上收費演唱會的記錄,也讓人對線上演出的盈利空間報以期待。

而頭部韓娛公司SM娛樂,也早早發起了Beyond live線上演唱會。4月26日,首場Super M組合的線上演出吸引7.5萬人在線、收穫200多萬美元收入;5月31日,Super Junior的線上演唱會,更是突破12.3萬付費觀眾,創下了SM旗下藝人的線上演出記錄。

這兩家頭部娛樂公司的試水,已經在付費觀看上,找到了一個不錯的商業變現切入口。

而早在疫情之前,日本就推出過付費性質的線上演唱會。2019年,日本通訊公司DoCoMo推出了"新體感Live",AKB48等熱門藝人均有參與直播。在價格上,根據場次不同會有所浮動,例如前HKT48成員指原莉乃在2019年4月28畢業演唱會的那場直播,單價為2980日元,折合人民幣約200元。新體感Live提供了VR版本和非VR版本,全場共6個直播機位,4個為特寫鏡頭,在演唱會結束後支持回看。今年年初,日本傑尼斯事務所旗下六人偶像團體SixTONES的在線演唱會中,在價值2420日元(約合人民幣160元)門票內,還包括了全體成員形象的AR形象、AR徽章,成為線上演出的一大賣點。

在快速發展的移動網際網路環境下,中國市場在線上演出也做出了不少探索:高曉松擔任總策劃、五大音樂平臺共同發起的"相信未來"線上義演活動,吸引了130餘組音樂人參與表演;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旗下的TME Live,劉若英、林俊傑、袁婭維、五月天等頭部藝人都參與其中,而5月31日五月天的演出更是吸引了超3500萬人在線觀看,反響熱烈;抖音"DOULive"、咪咕音樂線上演唱會、快手"雲趴音樂周"、B站"宅草莓音樂節"……都成為了疫情中音樂人的重要曝光渠道,也為平臺帶來了巨大的流量。

而除了免費場次,網易雲音樂的"點亮現場行動"、愛奇藝娛樂的"LIVE計劃"、摩登天空"草莓星雲"、大麥及優酷的"平行麥現場"等活動,則嘗試以小額收費的方式進行,探路音樂線上直播付費。

可以看到,短短幾個月內,線上演唱會就從偏向概念化的場景,迅速走向大眾,收穫了海量關注。但同時,也引起諸多質疑與爭議,關於線上演唱會未來何去何從的討論不絕於耳。

線上音樂演出,是不是線下表演的照搬?

要辯明線上演出與線下演出的關係,其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以何種眼光審視線上音樂會,這將極大地影響我們對於這個新興領域的認知。而面臨同一個命題,不同人群的關注角度自然不同,持有的觀點也自然不同。

就大眾視角而言,線上演出打破了用戶傳統的消費習慣,更難逃與線下演出進行比較的命運。針對線下、線上演出,一個人可能會呈現出完全迥異的付費意願。線上演出中,臨場感、參與感的缺失、底層網絡技術限制,都可能造成觀看流暢度受損,內容的視聽效果也會干擾到大眾心理認知,從而對於商品的價格和價值錨定,有所不同。

從平臺需求來看,在商業模式上的探索、用戶流量的轉化、遠期對於5G的布局,則顯得更為重要。立足內容儲備、品牌宣傳、產品系列搭建,如何將線上演出直播的產品,做出亮點、做到深入人心,需要跳出線下演出的桎梏,從線上產品本身思考。有業內人士就對音樂先聲提過,線上演出和線下演出的內容包裝邏輯和呈現要求完全是不同的,這也對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一旦脫離了線下的氣氛,參與者失去群體影響下的帶入感,僅僅依靠一小塊電子屏幕去感知,很難達到超越期待的效果。

要探討線上演唱會的產品體驗,則需要深刻地理解它的優勢和弱勢:一方面,線上的演出,打破了地域限制、時間限制(回看),提供了互動感與沉浸感;另一方面,氛圍感和儀式感缺失也成為致命的缺陷,如用戶體驗受制於網絡和技術,產生負面印象後,造成付費意願下降,對產品價值評價有限。一旦流失,未來則可能比線下演出更難召回。

在新京報一則面向108位用戶的調查中,過半認為線上演唱會最大優點是不用趕赴現場省時省力,94.44%的用戶認為,最大的缺點則是氛圍比不上現場。關於"如果接受收費,多少錢區間你認為是合理的",僅5.56%選擇了50元以上的選項。儘管該調查樣本量較小,不具有統計學意義,但依舊可以定性地看到一部分用戶對於產品優缺點、付費意願的態度。

有報導顯示,目前線上演唱會製作的成本包括場地費、"聲光電"的現場設備、技術配置、工作人員的勞務報酬等,主流的單場直播成本約20-30萬元,高品質的演出甚至高過線下的成本。中國的線上付費演出,票價在1元-30元不等,一般集中在10-20元單價,這意味著要銷售過萬張門票才可能收回成本,然而普通音樂人,並不具備如此強大的消費吸引力。

即便是商業號召力、用戶黏性極強的偶像經濟,也會因為播放的不穩定、內容的豐富度等問題,影響粉絲的消費決策。在微博上關於"付費線上演唱會的觀看體驗"、"是否會復購"等討論中,有用戶在評論區表示,"看過防彈少年團的線上演唱會,買的會員價(註:單次2.9萬韓幣,約人民幣170元),無論是非會員價還是會員價個人覺得有點小貴……整體的氛圍互動肯定沒有現場好,個人體驗和電視上看跨年演唱會直播一樣。至於復購,如果是同樣的舞臺歌曲的話,可能性不大。"也有用戶表示,"如果未來可以在演唱會上的talk環節包含進與粉絲互動的話,比如實時連線粉絲,有點線上籤售和演唱會融合的感覺,這樣的話,至少我是更加願意復購,而且覺得這個票價更值得"。

也有Super Junior的粉絲表示,"付費觀看,我覺得物有所值,已經兩三年沒有去看他們了,就算是手機上看也覺得很棒。再加上聯動的應援棒,觀看幸福指數up……線上演唱會無疑是最好的和粉絲交流的機會";"演出的現場性無論如何是無法替代的,比如一些機位和技術的運用還有待加強,但在當前的情況下,確實是最優的選擇了。"

這其實也透露出一個重要信息:挖掘線上演出的獨特優勢,避免淪為線下演唱會的影子或只是在線播出的DVD,就成為了關鍵。這裡SM娛樂公司的某些策劃,可以作為提供一個思路:在Beyond Live演唱會上,SM娛樂融入了互動性,實現了粉絲見面會的效果,百人視頻同時在線,還有機會可以與藝人實時視頻通話。

線上演唱會不該被簡單粗暴地視為線下演出的數位化版本,而是一種嶄新的產品形態。粉絲買單的不單是音樂現場,更是一個與偶像近距離交流的機會。換句話說,為用戶提供一個"無法拒絕"的強剛需場景,才是線上演唱會最應當關注發力的,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臨場感與現實感。畢竟,線上永遠無法替代線下的真實,在這條不可能超越的賽道上奔跑,並不會有顯著的提升。

探索線上音樂演出,是一場面向未來的賦能

不過,對於平臺或內容來說,想要做好線上演唱會,先要通過一扇窄門,完成多重能力上的沉澱。對於網際網路音視頻平臺、音樂人、經紀公司或廠牌來說,都面臨不同程度的挑戰。

技術上,網際網路平臺首先要解決的就是高並發下的畫面卡頓、延遲、音畫不同步等致命性問題,完成最基礎的觀看體驗優化。同時,視聽體驗上,提供特寫鏡頭、廣角視圖等多視角的觀看效果,不斷創新更加有趣的交互體驗,不限於彈幕、視頻連線、其他硬體的藍牙連接等互動形式,增強故事性與沉浸感。而在後期製作上,提供更加快捷的音視頻處理特效、設備適配、AI審核等服務,實現從底層到上層應用的能力升級,提升節目的生產效率、模式、體驗。

在資源儲備上看,對藝人IP、歌曲IP、虛擬IP形象的打造、積累和挖掘,也決定了未來線上演唱會的豐富性。平臺側的挑戰,還包括探索新的收入及分成模式,打破傳統壁壘,實現商務運營上的創新。

同時,由於傳統的藝人-歌迷關係,被新生代的偶像-粉絲關係取代,網紅與藝人的邊界也將變得更模糊。可以預見,在未來音樂人的線上演出中,打賞、電商直播等多種成熟的運營手段不會缺席。對於藝人來說,在核心的特色定位、藝術創作、作品質量外,保持對於新事物的開放性心態,掌握直播互動的技巧,適應無觀眾的現場表演同樣重要。

在演出形態上,製作方也需要回歸到to C類產品的設計本源,深度探索觀眾的心理動機,同時探索to C + to B的商務模式。由於線上演出,純粹依靠視聽手段,需要更大的精力、物力、財力投入,以提供源源不斷的新鮮感與滿足體驗。否則,一成不變的演出內容和模式長期下去會導致形式單一、審美疲勞,損耗用戶的消費意願,造成付費意願低或者價格偏高的產品復購率低,影響未來的商業化變現。

人的付費意願,往往也與潛意識裡認為消費對象所帶來的價值感關聯。當用戶消費在線音樂、電影、小說、直播等娛樂產品,很多支付並非只是發生在那個純粹的產品下,而是由視覺、聽覺、想像的空間以及某個瞬間的衝動混合而成了最終的消費決策。而音樂在其中佔據多少注意力、能產生多少商業刺激,取決於內容的創造力和吸引力。

總的來說,與線下演唱會相比,線上演唱會雖然少了更多的邊際用戶成本,但在前期需要更加精妙的構思和設計,不論是視聽體驗上,還是環節設置上都需要超越屏幕的震撼感。隨著線上業務的擴張,需求改變,也可能帶來技能需求的轉變,基礎勞工的需求量降低,此消彼長的人才市場缺口,可能成為機遇。

在特殊的背景下,積極地探索線上演出,是一場關乎內容、技術的比賽,更是面向未來的能力儲備。

結語

線上演唱會,不會是曇花一現,而是一種行業趨勢。作為線下演出的有效補充,布局線上具有戰略意義。

本月,防彈少年團所在的Big Hit娛樂宣布了與美國在線流媒體和視頻製作公司Kiswe Mobile建立了全球合作夥伴關係。在未來,平臺+技術+內容的強強聯合、無縫銜接,可能帶來巨大的價值回報。跨領域的合作,如音樂+遊戲、音樂+影視劇,如音樂+VR等跨媒介的嘗試也具有很多想像空間。

在疫情尚且不明朗的形勢下,對相關從業者來說,看你需要做好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舉辦線下演出的心理準備。轉型已經勢不可擋,如何在保持持續創作的基礎上,獲得較為穩定的物質回報,也需要音樂人共同參與到遊戲規則的制定環節,積極發聲、爭取利益。

站在拐點眺望未來,我們都是無知且短視的,無法逃脫坐井觀天的局限性。但是,這不妨礙我們在了解中籌備、行動、適應,以更加靈活的姿態,面臨可能到來的變化,也更加坦然地面對拐點的到來。

排版 | 安林

本文為音樂先聲原創稿件,轉載及商務合作,請聯繫我們/請聯繫微信:chumo_01。

相關焦點

  • 張杰將舉辦線上直播音樂會;北京迎來演出市場恢復後首場演出
    2020.07.261、張杰將在TME Live舉辦線上直播音樂會2、大麥8.0新增在線觀看演出功能3、北京迎來演出市場恢復後首場演出4、2020馬欄山音樂節陣容公布5、《樂夏》第二季開播,五條人遭遇淘汰6、中宣部
  • 2020-2021年張惠妹跨年線上演唱會演出詳情
    2020-2021年張惠妹跨年線上演唱會演出詳情跨年PARTY新選擇!告別紛亂的2020,讓我們去往2021的美麗烏託邦,來張惠妹跨年線上演唱會一同見證天后等候已久的舞臺。
  • Tomorrowland電音節:線上電子音樂演出的終極方案
    3在受到疫情影響的這半年,各類電子音樂演出不得不選擇延期、取消或是轉為線上進行。雖然疫情對於現場演出行業造成了不可磨滅的負面影響,卻也推動了演出方和活動主辦方對於線上演出和虛擬演出的嘗試。電子音樂演出作為及其注重聲、光、點元素的演出現場,在這方面有著長期的行業優勢。對於電子音樂演出行業來說,線上演出的模式和呈現形式也在這半年之中得到了快速的更新與迭代。
  • 娛眼看2020|線上演出元年VS 無法取代的現場滿足感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對演出行業帶來了嚴重的衝擊和影響,也給行業帶來了新的轉型契機:「雲演出」在技術、平臺、政策等方面都獲得了突破性的發展,2020年可謂「線上演出元年」。
  • 上海大劇院打破22年演出季傳統!線下迎來《上甘嶺》,線上聯手英法...
    時逢立秋,8月7日上海大劇院公布20/20演出季節目單,即日起至今年底,近5個月內有33臺65場節目分別通過雲上、線下不同的方式陸續奉給全網和本地觀眾。 20/20演出季首度提出打造雲上「T站空間」的構想,以流媒體節目《巡演零號站》為核心,立足線下的演出或藝術教育
  • 五月天雲端演唱會出圈 2020年迎來線上演唱會元年?
    當晚,五月天的演唱會以線上方式與觀眾免費見面,不僅引來無數80後、90後粉絲的追捧,甚至還破圈,連粉絲的父母也來圍觀。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這是五月天出道23年來,首次舉辦零觀眾的「雲端」演唱會,卻也是全球最多人同時觀看的一場演唱會。據TME live數據統計,1小時演出,吸引逾3500萬人在線觀看。
  • 從線下到線上 音樂產業開啟「直播+演出」新趨勢
    雖然線下音樂娛樂行業暫陷低迷,但是公眾娛樂需求不斷,音樂行業轉戰線上求生存,線上演唱會、雲K歌、雲蹦迪等活動陸續上演,為音樂行業開闢一條新路。線上k歌、雲蹦迪突出重圍疫情期間想K歌怎麼辦?為了滿足「宅家一族」的娛樂需求,線上k歌、雲蹦迪、音樂直播等新方式逐漸興起。
  • 騰訊音樂在線音樂付費用戶超5000萬,中國數位音樂邁入「新拐點」
    2020年11月11日,騰訊音樂發布了截至2020年9月30日的第三季度未經審計財務報告。2020年第三季度,騰訊音樂娛樂集團整體業績表現持續穩健,總營收、淨利潤、調整後淨利潤、在線音樂收入、社交娛樂收入、在線音樂訂閱收入等多項核心數據均創單季新高。
  • 網易雲音樂打造TFBOYS線上演唱會,演出形態與商業模式的產業變遷
    這種對音樂演出的強烈需求,也加速推動了線上音樂演出的崛起。艾媒諮詢《2020年中國在線音樂演出市場專題研究報告》也顯示,2020上半年中國在線音樂演出觀看的用戶規模已經突破8000萬。,有人開始將2020年稱為&34;。
  • 網易雲音樂打造TFBOYS線上演唱會,演出形態與商業模式的產業變遷
    中國在線音樂演出元年《2020 Q1華語數位音樂行業季度報告》數據顯示,2020第一季度,國內預估有2萬場演出取消或延期,票房直接損失達20億,但一線藝人演唱會門票的用戶訂單保留率在75%,整體演出的用戶訂單保留率也達到了66%。這種對音樂演出的強烈需求,也加速推動了線上音樂演出的崛起。
  • 高雅藝術「插上翅膀」 線上線下雙軌演出成新業態
    原標題:陣痛轉型 2020年是貝多芬誕辰250周年,全世界的著名樂團和藝術家原本都計劃在今年集中上演貝多芬的作品,向「樂聖」致敬。不過,年初開始肆虐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得幾乎所有相關演出取消,古典音樂演出行業陷入「至暗時刻」。
  • 從'我的世界'到'堡壘之夜', 2020的線上音樂演出有多天馬行空?
    2020證明了一點: 龐大的全球線下音樂產業,在大規模流行病面前脆弱得不堪一擊;2020卻還證明了一點: 在失去了賴以生存的線下演出之後
  • 網易雲音樂推出全新線上演出品牌「雲上LIVE」
    網易雲音樂充分發揮線上演出領先優勢,依託平臺成熟的在線演出技術創新,引領中國演出行業線下線上融合發展,探索在線演出的商業化未來。一直以來,籌辦一場傳統線下演出需要經歷複雜冗長的環節和涉及繁雜的演出團隊分工。網易雲音樂「雲上LIVE」將藉由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優勢,打破傳統的演出行業分工和流通環節,對演出行業進行重構。讓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一場演出的「主辦方」,藝人、唱片公司、場地方等都可以藉助「雲上LIVE」主辦自己的主題演出。
  • 網易雲音樂推出線上演出品牌「雲上LIVE」,足不出戶看演出成新常態
    10月23日,網易雲音樂正式推出全新線上演出品牌「雲上LIVE」,聚焦主流藝人的在線演出和全演出品類走向線下線上融合時代,打通演出行業全鏈路。網易雲音樂充分發揮線上演出領先優勢,依託平臺成熟的在線演出技術創新,引領中國演出行業線下線上融合發展,探索在線演出的商業化未來。
  • 240小時線上節目+20場演出,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怎麼看?
    線下安排了20場包括管弦樂、室內樂、獨奏音樂會、歌劇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演出,作品涵蓋西方古典音樂經典名作、民族管弦樂、爵士樂、跨界音樂等眾多類別,特別策劃推出了「京鄂兩地音樂家聯合呈現抗疫主題新作品《獻給2020》」、「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我們生於2000年」等主題系列音樂會,在線上,更有超過240小時的音視頻節目通過BMF俱樂部APP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
  • 探索線上線下雙軌運行的演出新業態
    不久前,國家大劇院迎來建院十三周年。以往每年的這一天,國家大劇院都會在劇院裡展開豐富多樣的活動,讓大家走進劇院享受藝術之旅。2020年由於疫情防控需要,雖然線下藝術節取消,但是線上藝術節不能缺席。截至2020年12月23日,線上藝術節全網總點擊量已超1億次,收穫了海內外網友眾多點讚與評論:「大劇院十三周年從線下遷徙到線上,讓我們不用出門就可以享受直播盛宴,如臨現場。」「基本每年院慶都來,2020年情況特殊,沒想到在網上能看到直播,形式太新穎了!」
  • 技術加持、玩法創新、平臺發力,線上音樂演出成為產業增長點?
    作者 | 柳成枝 編輯 | 範志輝2020年,對於音樂演出市場來說無疑是個特殊的年份。據高盛最新發布的《Music In the Air》預測,由於影響,2020年全球現場音樂演出的收入將從此前預測的288億美元降至70億美元,損失超過四分之三。
  • 240小時線上節目+20場演出,今年北京國際音樂節怎麼看?
    線下安排了20場包括管弦樂、室內樂、獨奏音樂會、歌劇電影等多種形式的演出,作品涵蓋西方古典音樂經典名作、民族管弦樂、爵士樂、跨界音樂等眾多類別,特別策劃推出了「京鄂兩地音樂家聯合呈現抗疫主題新作品《獻給2020》」、「紀念貝多芬誕辰250周年」、「我們生於2000年」等主題系列音樂會,在線上,更有超過240小時的音視頻節目通過BMF俱樂部APP完整呈現在觀眾面前。
  • 看見音樂獲邀出席阿姆斯特丹電子音樂大會2020線上論壇
    大會日前公布了2020年線上峰會的完整日程。知名國際藝人及製作人如James Blake, Femi Kuti, Neneh Cherry, Robert Hood, Prof. Dr. Samantha Warren等悉數參與。
  • 線上線下統一標準或成網劇拐點 下一步走向何方?
    原標題:線上線下統一標準: 網劇下一步走向何方?   線上下線統一標準,意味著網絡劇或迎來發展歷程中的一個重要拐點。資料圖片   在網絡廣告大幅增長,電視廣告下降,網劇走紅,甚至有時搶了電視劇風頭的背景下,2月27日上午,在2015年全國電視劇行業年會上,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網絡視聽節目管理司司長羅建輝表示,總局將加強網劇監管,加強網劇全流程管理,在維持自審自播的模式下,審核標準要和電視劇一樣,電視不能播的,網絡也不能播。   中午此信息迅速傳遍網絡,在社會上引起極大反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