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性別者謝海盟:痛恨女性性徵,想成為父親唐諾一樣的大叔

2021-02-09 單向街書店

誰是謝海盟?大陸讀者可能從電影《刺客聶隱娘》才開始知道謝海盟,「她」參與此電影編劇,並同時出版《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謝海盟生於臺灣知名文學世家,父親唐諾、母親朱天心。雖僅出版過兩本書,但倍受臺灣文壇重視。

謝海盟在新書《舒蘭河上》自稱為「跨性別者」。去年,「她」經歷一番家庭抗爭,終於決定進行變性手術,雖然「老二要錢,而且很貴,一根 85 萬元」,但謝海盟仍「想成為大叔」、「留絡腮鬍」、「當一個父親,養一個女兒」。臺灣《鏡周刊》對謝海盟進行採訪,了解其文學道路,並深入其性別認同過程,行文中尊重其跨性別者身份,用人稱「他」來代指謝海盟。

▍該文由臺灣《鏡周刊》獨家授權單向街發布

誰是謝海盟?


謝海盟,1986 年,出生於臺北市;2009 年,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畢業;2015 年,電影編劇《刺客聶隱娘》(入圍金馬獎最佳改編劇本獎)、出版《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2017 年,出版《舒蘭河上》(獲臺北文學獎年金獎助)。

炎熱的上午,我們和謝海盟約在臺北東區的咖啡館。他留短髮,戴無框眼鏡,素麵襯衫扎進筆直長褲內,一派斯文靦腆,端坐時必將雙手安置桌上,一絲不苟,家教甚好的模樣。

確實如此,他出身名門,一家子全是臺灣文壇大家:外公是作家朱西寧,外婆是翻譯家劉慕沙,爸爸是評論家唐諾(本名謝材俊),媽媽是作家朱天心,大姨朱天文不但是作家,也是影壇重要編劇,就連小姨朱天衣也寫過好幾本書。

 

謝海盟(中)出身文學家庭,母親朱天心(左)是知名作家,父親唐諾(右,本名謝材俊)則是重要的評論家和出版人。(謝海盟提供)

 


寫作誠實,不怕得罪人


才想著,一位灰白長發、不修邊幅的大叔就現身,原來是唐諾,我以為爸爸不放心孩子孤身受訪,結果他也是來這工作的。謝海盟解釋:「我們一家 3 口總是上午就來這間咖啡廳各自寫作。」那媽媽呢?「她今天睡過頭了。」

 

大姨朱天文的介紹下,謝海盟(左)成為導演侯孝賢(右)《刺客聶隱娘》的編劇。他也全程跟隨拍攝劇組作側錄,寫下《行雲紀》一書。(翻攝自「刺客聶隱娘 The Assassin」臉書)

31 歲的他剛出版第二本書《舒蘭河上》,「這本就是我自己的書,文責自負,也比較放得開。」對比的是他上本書《行雲紀》,他代導演侯孝賢記錄電影《刺客聶隱娘》拍攝過程,書中直言不諱劇組內的衝突,讓許多人為他捏把冷汗。他不以為意,「寫東西不能考慮得不得罪人吧,我媽寫東西也是。作家要站在邊緣,頂著主流,頂著外界想法,無論如何都是這樣。」下筆如史官,務求誠實,毋需留情,這也是家教。朱天心同年出版的《三十三年夢》憶往事兼針砭舊友,他笑稱:「得罪人的程度,完全不在同個檔次吧。」

《三十三年夢》,朱天心著 ,學林出版社·理想國,2017-07

與朱家相熟的作家張萬康說:「他在有光環的家庭長大,有方便也有辛苦。從小會有豔羨討好的目光,也會有惡毒的言論,這是命運。」 2015 年《舒蘭河上》獲臺北文學獎年金補助,有人質疑評審將參賽者從匿名制改成實名制,是他獲獎的主因。他不慌不忙解釋:「臺北文學獎分年金組和競賽組,年金組是補助計劃,除了審未完成的作品,也要審作者,知道他完成計劃的能力。」質疑聲浪他不放眼裡,也不想跟外界吵架。「老實說,實名制我不一定有利,唉,爸媽在文壇也得罪不少人。」他始終掛著淺淺的微笑,情緒也幾乎沒有起伏。

專注眼前事物,不理會耳語,和他宣稱的亞斯伯格症特質有關。訪談時他同樣專注,但眼神不習慣與人接觸,總是飄忽游離。朱天心說:「他朋友不超過 5 個。」他和人群保持距離,自認調性冷,沒溫度,「我是無法寫小說的,因為我對有溫度的東西無法掌握,但冰冷的知識讓我很開心。」他說話模樣拘謹,聲音低沉平穩,每個字間的頻率穩定,聽起來像電話答錄,也像打字機。

 

謝海盟有亞斯伯格症特質,特別喜愛走路。他前後花了近 7 年尋訪臺北殘存水路,又花 2 年時間寫成《舒蘭河上》一書。

 

受外公薰陶,懷古戀舊

他愛走路,每天走 5 小時,花 7 年時間,全年無休踏查臺北殘存水路,再融古今地圖、文學作品和個人記憶,花 2 年寫成《舒蘭河上》,「我整理出一份踏查報告,最有興趣的不是文學而是地理。」但細看該書,更像藉逝去的地理風貌,抒懷逝去的人事物。12 歲以前,他由外公朱西寧帶大,「我是臺北小孩,但感覺像在江蘇鄉下長大的,因為聽的都是那邊的童年回憶、風光和鄉野傳說,我的童年自然浸泡在中國文化裡。」

 

謝海盟(右)自幼和外公、知名作家朱西寧(左)相處融洽,聽中國鄉村故事與文化。他也深受外公影響,愛上京劇,成為戀舊的人。(謝海盟提供)

他著迷於外公的往事,也對不屬於自己的過去懷有鄉愁,「老靈魂是很自然的事情,你接收別人的記憶,擁有別人的一部分。」因此少年老成,脫口而出老是「過去」,「如果不了解過去,你做不了任何深刻的決定,都是很膚淺跟風的一件事。」凡事老的好,愛聽京劇,喜歡披頭四,馬奎斯和卡爾維諾的書是床頭讀物;而戀舊的人也不舍離家。「我一直住在這個家,沒離開過。小時候他們幾度想搬去更好的地方,但我大反對,可能被外公訓練得很戀舊,不願意放開這個家。」容納文學家庭的屋子不大,他和母親共同起居的房間更小,「現在可能沒有 6 坪(約等於大陸 3.3㎡),因為被雜物堆滿,能走路的剩 1、2 坪。」因此,必須走入咖啡館工作。

他痴戀過往事物,唯獨對自己相處 30 年的身體,至今沒有半點感情。 「其實我小學四年級…」他有意無意清了清嗓子,「就知道自己是男性。我家教育方式並不強調性別,我衣服有男裝有女裝,但我很清楚自己跟男生玩伴是同性。」讀北一女時,他曾說服自己試著當女生,「留過指甲,跟同學去做指甲彩繪;留長頭髮去離子燙,但對我來講真的非常痛苦,根本撐不下去。」差點撐不下去的還有學業。在政大民族學繫念書時,他必修英文連 3 次零分被當,差點無法畢業,「因為英文老師一定要我取女性英文名字,我就拒絕去上課。」

 

謝海盟(右)童年時男女打扮兼有,小學 2 年級時和父親唐諾(左)同遊日本奈良,看起來還是一對慈愛的父女。(謝海盟提供)

 

恨女性性徵,用刀割奶

老靈魂生錯時代,也裝錯身體,「我固然有跟別人相處造成的痛苦和掙扎,但更多的是我和自己相處的不和諧,我非常討厭自己的身體。」他洗澡換衣時,絕不照鏡子;平時為了不進女廁,他可以憋超過 12 小時的尿;「生理期時胸部腫脹,就用刀去割奶,而且要用最髒最鏽的刀,這樣也許能造成感染潰爛,讓醫生不得不幫我割掉它。」刀劃下去了,但因為太痛,所以沒有成功。

早年沒網路難覓同溫層,出於對身體的恨意,他一頭栽入動漫遊戲(ACG)世界。「迷 ACG 和奇幻,有點像是逃進去,可以化身為別人,逃離現實。」國一時他就動筆創作奇幻小說,「把自己理想的世界和理想的身體寫進去,一個自己幻想的世界。」小說至今累計 500 萬字,卻沒打算出版,純粹自娛。唯一看過小說內容的表妹符容說:「以前看很吃驚,裡面居然是異性戀,我小時候對他認知是他喜歡女生,以為會寫同志,但他就是個異性戀。」

 

謝海盟從小學 4 年級就確定自己是男性,因此對自己的女身充滿恨意,和其搏鬥多年。

這也是許多人的困惑,《行雲紀》裡的自介寫「女同志」,現在卻改口「跨性別者」。「以前是藏在女同志群裡,現在出櫃啦。」他仿佛鬆一口氣,終於可以解釋清楚了,「我自始至終都知道自己不是女同志,我也不知道那時為什麼要膽怯躲在女同志裡頭。」他略帶懊悔,說自己當時是「鬼迷心竅」。

《行雲紀: 〈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中,謝海盟的作者簡介為:「女同志,喜歡無用的知識,現職電影編劇與自由寫作。」

「一個男性化的女生,又說自己喜歡女生,自然被認為是 T,但我從沒說過我是 T。」會寫「女同志」,是家人給的建議,一來是誤會,二來是擔憂,若「同志」是少數,「跨性別者」就是極少數。他繼續說明:「跨性別者跟同志完全兩回事。如果我喜歡男生,我跨性別出去,就是跨性別男同志。但我不是,我是跨性別異性戀,我是男生、喜歡女生。」

堅持變性,老二非常貴


「我是男生,喜歡女生」一句話說明他的性別認同與戀愛取向,偏偏生理性別是女,讓他至今沒談過戀愛。「連表白機會都沒有。對我有意思的都是『婆』,但那種相處方式我有點無法,我喜歡的是直女,那就根本不可能,所以老是錯過。」他自嘲是「魔法師」,宅男世界戲稱過 30 歲仍保持童貞的人,就能使用魔法。「我愛好姐弟戀,我發現自己跟年紀越大的人越好相處。」他愛熟女,又自認是宅男,偏偏現實世界裡宅男是很難把到熟女的。

從 20 多年前《學飛的盟盟》開始,媽媽就不吝在文學作品中描繪獨女的形象。「從小最發飆的就是他們偷看我的東西,所以《學飛的盟盟》那本書對我是禁忌。」他口氣還是淡淡的。他至今仍和媽媽同寢而居,在沒有隱私的房內,努力維護一絲隱私;但史官的理性還是凌駕情緒之上,他認為與母親是文學同行,「不能因為要尊重我,我就去幹涉你的創作,這邊不準寫那邊不準寫。」

 

3 歲的謝海盟(前)和媽媽朱天心(後)搭火車前往屏東。他們生活緊密,至今未嘗分房而居,時而像母子,時而像分享心事的遊伴。(謝海盟提供)

然而不被認同的身體更常令他發飆,路人稱呼他「小姐」,他就抓狂。「『小姐』是我不滿的第三級;第二級是『女士』,但大陸都叫『女士』,所以我不喜歡去大陸和香港;第一級就是『妹妹』,因為我對自己的理想是『大叔』,我是三十歲以上的男人,不是大叔嗎?」為了接近理想,他去年終於決定爭取進行變性手術。

這場變性的革命醞釀已久,卻始於意外。以往家人接受他的男性認同,多少帶點精神上的安撫哄騙,但去年一場家族聚會上,媽媽口誤他是「謝家第三代女兒」,他認為家人沒認真把他當男人看待,終於引爆他怒火,留下一封信,「我消極說我不知道活下去的意義在哪,連身體都無法自我認同,我沒有打拼的意義。」朱天心形容那是「一封很恐怖的信,別人看應該會覺得是遺書。」其實媽媽也非渾然未覺:「他平常為了不要有女性性徵,會把自己節食成紙片人。這幾年洗他襯衫會看到血痕,原來他用美工刀去劃胸部。他的痛苦如此巨大,那就得面對了。」

變性手術涉及身體的激進改造,家人認可非一蹴可就,「他們也是一點一點接受,不是一開始就贊成。」起初家人建議他做第一階段的荷爾蒙治療(施打雄性激素)就好,然而他形容自己是「斷一條手臂的人,缺一個器官就不完整。」堅持進行第二階段的器官重置手術,「每個人都該擁有完整的身體,我已經很倒黴,生下來沒有完整身體。」他繼續解釋:「簡單來講,你們的老二不用錢,我的老二要錢,而且很貴,一根 85 萬元。」連自我調侃也一派正經,仿佛曆盡風霜的歸人。

謝海盟(前中)從小被文學名家環繞,流著文學血液,自然而然也走上寫作之路。左 1 為外公朱西寧、左 2 為外婆劉慕沙、右 2 為母親朱天心、右 1 為大姨朱天文。(謝海盟提供)

精神科醫師徐志雲說:「根據歐洲各國研究,跨性別中的『男變女』約為『女變男』的二點五到四點四倍。」不僅族群少,變性手術也處弱勢,「男變女比較便宜,結紮跟重建一次到位,刀子只要挨一次;女變男要二次,錢也要花比較多,」謝海盟淡然說:「就連在跨性中我都是不公平的。」

 


理想形象:蓄鬍的大叔

不分男女,母親終究希望有個健康快樂的孩子,朱天心釋然說:「跨性別這條路固然充滿很多不可測或風險,但顯然原來那條走了二三十年的路是走不下去了。」大姨朱天文也恍然大悟:「他青春期時對很多事的反應非常激烈,其實是他跟自己所厭惡的軀殼搏鬥的一種投射。」像是揭開謎底,過去的叛逆和疏離有了解答,和自己的軀殼搏鬥了 30 年後,至此終於展開新人生。

訪談期間,他正開始執行荷爾蒙治療,未來每兩周要補充一次雄性激素。「荷爾蒙治療後,整個人感覺非常好,雖然外觀還沒明顯變化,除了變超油的。」他的口氣不是抱怨,而是滿足與期待。預計明年變性手術完成,他要在「臉書第一時間自拍打卡,這是人生第一次的自拍照。」家人異口同聲察覺到他的轉變:「整個人開朗很多。」難怪我眼前的他親和有禮、無問不答,和過去書中得到的印象差別甚大。

 謝海盟(左)理想的男人形象就是父親唐諾(右),蓄鬍的大叔模樣,但他笑稱自己比父親更在意穿著。

成為男人,他是否有理想的形象?他答「父親」,「一個大叔的樣子,當然我現在很不像。」他不忘強調:「但我比他在意穿著。」他的穿著迥異同齡人,老把襯衫塞進長褲,系上皮帶,有種老外省人的味道。他接著說:「以後有機會,我也想留落腮鬍。」朱天心回想起來,一切早就有跡可循,「幼稚園時我去接他,他把長發剪掉,用透明膠帶黏了跟爸爸一樣的大鬍子,很滑稽的景象。」

 

想當父親,養一個女兒


前半生的自我掙扎,在這個文學家庭裡得到了寬容的接納,父親鼓勵他把變性的過程寫下,「我下本書就是寫這段變性的過程,當然也把自己 30 年的人生做個盤整。」他的冷靜理性顯然遺傳自父親,2 人相處「從來不談心,大男人之間談心很奇怪,就聊電動,聊球類。」我腦裡浮現 2 個大叔在泡茶嗑瓜子的畫面。有趣的是,當不成父親的女兒,卻想成為女兒的父親,「我不喜歡小孩,但我卻一直很希望當一個女兒的爸爸,這是個很幽微的夢想,不曉得為什麼。」

我們來到他辛亥路的家門口拍照,他們一家都是愛貓人士,屋內外十多隻貓自由進出。他從小生長在貓家庭,對貓不似對人保有距離,「我對貓比對人好,是大家都知道的事。」看到橘貓臨臨,他終於卸下拘謹的外貌,輕柔把它捧在懷裡,露出少女般微笑,溫柔的眼神充滿父愛。他說,不知為何想當一個女兒的爸爸,這一刻,我看見了答案。

 

謝海盟在辛亥路老家門口抱起橘貓,霎時露出溫柔笑容,眼神充滿父愛。

本文經《鏡周刊》授權轉載,原題《老派大叔 作家謝海盟》。

文:鍾嶽明    攝影:王漢順 

2018 單向歷發售,倒計時一周。8 月 21 日 8:00 ,線上單向空間有贊、淘寶、天貓旗艦店,以及線下單向空間愛琴海、朝陽大悅城、花家地三家書店,現貨發售。敬請期待。

相關焦點

  • 朱天心:我和唐諾、謝海盟之間更像朋友
    每天下午兩點左右,朱天心和唐諾、謝海盟會從咖啡館裡走出來,結束一天的寫作時間。唐諾把三人的電腦包和重物搬回家,自己繼續看書、下棋。母子倆則去散步,通常走到傍晚7點,走將近20公裡,一路上有講不完的話。謝海盟小時候就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其重要特徵是有社交障礙。但他記憶力非常好,講起某一個領域、某一個事件,可以把來龍去脈梳理得一清二楚,就好像在現場一樣。
  • 科普:沒做變性手術,就不是跨性別者
    (3)「沒做變性手術……就認為自己是女性,有權利上女廁所,這不是平權而是特權,這是耍流氓!既想擁有男性的性別便利,又可以變相騷擾女性,賤人而已。」 一  金星和劉婷,你們終於成了跨性別! 別笑,這可是大作家曾鵬宇,給咱們的「科普」。
  • 跨性別者:我不是要改變性別,只是想成為自己
    1990 年 5 月 17 號,世界衛生組織將同性戀從《國際疾病分類》中除去,為紀念這偉大的一天, 5 月 17 號便成為了「國際不再恐同日、恐跨(指跨性別者)日」。這是個令人欣慰的巧合,因為 Edgerton 在性別認同領域有著不可磨滅的影響,稱得上是這一領域的先驅。
  • 謝海盟:不照鏡子的人
    在朱家,每個人對對方作品都會有所評價,如果謝海盟寫得不理想,母親朱天心會委婉地告訴她,但父親唐諾則直言不諱。「咱們將來進入天堂,有罪各自承擔。」接受《人物》採訪的時候,唐諾引用《唐吉訶德》中的話解釋,這一行必須自己為自己負責。見到謝海盟時,她正避著人走。出版社的門很窄,她緊貼玻璃門一側,等待魚貫湧出的人散盡,她才決定向前邁一步。
  • 朱天心與唐諾:有一種夫妻叫恰同學少年
    朱天心與唐諾的兒子謝海盟,電影《刺客聶隱娘》編劇之一。謝海盟從小就知道自己的靈魂是個中年大叔,卻裝在女性的身體裡,與自己身體和自我認同奮鬥二十多年,謝海盟現已接受變性手術,讓自己身心靈合一。 ©YAHOO奇摩謝海盟在小時候就被確診患有阿斯伯格症候群,其重要特徵是社交困難,但記憶力非常好,他講起某一個領域、某一個事件,可以把來龍去脈如數家珍,好像在現場一樣,朱天心把兒子形容為自己的有聲書。這兩年,母子倆走最多的路,是去探索臺北的地下水路。
  • 唐諾:幸運的是,我和朱天心更像朋友
    接受採訪時笑容和藹的唐諾,圖/百度百科 夫婦二人拍合照時,朱天心幫唐諾仔細整理T恤的領子,擋住偷偷露出來的一小截內搭的白汗衫。唐諾還是一樣念叨,逗朱天心笑,消解她面對鏡頭時的些微侷促。唐諾笑著側過頭:「這是壁咚嗎?」 生於1958年的唐諾,自嘲「宅且無趣」,更喜歡待在臺北那個裝了一屋子文學家的三層小樓。出一趟遠門,大半時間都在後悔:「不瞞你說,我都想趕快回家去。」 唐諾想回去的,是純粹的「作家之家」的日常:早上,一家三口到咖啡館寫作。如果唐諾獨行就能早些,九點能到;三個人一起的話,會被賴床的朱天心和謝海盟拖慢些。
  • 如何判斷自己是一個跨性別者?
    從生理角度看性別男性和女性有哪些生理區別呢?首先就是從嬰兒出生階段就呈現的自然屬性,與人的生殖直接相關。這個被稱為第一性徵,男女的第一性徵差別很大,主要是男女的性別器官差異。而女性的第二性徵開始在10-12歲左右開始產生,比如出現月經,胸變大了等等,主要是性器官的發育和生長。這裡就不做過多成熟了。那麼讓嬰兒是男性還是女性的因素是什麼呢?決定因素是染色體,人體細胞中的第23對染色體決定了性別。XY是男性,而XX是女性。在Y染色體上面有一個基因會導致生殖腺產生睪丸酮,一種男性激素。
  • 寶萊塢一部跨性別電影,激怒了真正的跨性別者
    在上映前,這部電影一方面因其跨性別角色受到關注,另一方面,它又遭受了一些質疑和批評。有評論家指出,這部電影像以前的LGBT題材寶萊塢作品一樣,重複和消費著關於跨性別者的刻板印象。孟買的跨性別權利活動家克裡斯·楚達瓦拉(Kris Chudawala)表示,「每個人都認為我們在抱怨這部電影不足以代表跨性別者,但讓我們惱火的不僅僅是這點。大多數人不知道什麼是跨性別者,所以你會相信電影裡呈現出的跨性別者形象。任何金錢都無法抵消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傷害。」
  • 謝海盟:不想讓它們消失
    朱天文告訴謝海盟,她寫的側記「比電影好看一百倍」。謝海盟認為,這是「編劇專有的不滿」。2015年7月,《行雲記》由臺灣印刻文學出版,8月在大陸出版。謝海盟出生在臺灣最著名的文學家庭中:父親唐諾、母親朱天心、阿姨朱天文全是臺灣響噹噹的作家、評論家。外公朱西甯則從1952年的首部短篇小說集《大火炬的愛》開始,出版了三十多部作品。
  • 謝海盟,我找到了聶隱娘這個同類
    成為作家唐諾,朱家的女婿後,他曾寫道:三十年來你說我窺見了什麼?我看到的是三個孤島一樣小說的書寫者,看到寫小說原來是這樣孤絕無助的事……他們仿佛各自有一張自己繪製,也僅能自己使用的地圖,由此通向不一樣的世界。謝海盟便在這樣的環境長起來。生性「恆溫」、訥言的她,會說自己愛這個家。「不是因為它是朱家,而是因為它是我成長的家。這種三代關係,我很珍惜。」
  • 寶萊塢拍了一部跨性別題材電影,卻激怒了一批真正的跨性別者
    在上映前,這部電影一方面因其跨性別角色受到關注,另一方面,它又遭受了一些質疑和批評。有評論家指出,這部電影像以前的LGBT題材寶萊塢作品一樣,重複和消費著關於跨性別者的刻板印象。暴力和嘲弄去年,29歲的娜芙莎·辛格(Naavya Singh)參加了電影的試鏡,但她最終沒有通過。
  • 跨性別者的悲喜人生
    《女子監獄》第一季2013年開播後口碑甚佳,成為Netflix第二部大獲成功的自製劇(第一部是《紙牌屋》)。亞馬遜的《透明家庭》則是去年9月首播的新劇,以跨性別者為主角。它在國內知名度不高,但在美國卻廣受好評,《時代》雜誌稱其為2014年秋季上線的最佳新劇。
  • 為什麼LGBT群體不太接受跨性別者
    要問我具體什麼是跨性別,我只能說出來,男變女,或是女變男,人妖。再往深了問,我基本上就答不出來了。我想大部分人都跟我一樣,對於這個群體是很陌生的。那麼,說這個話題之前,我先從一部電影開始。就如同他憑藉《拆彈專家》拿下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男配角的江耀偉一樣。硬漢,一直都是他的標籤。眼睛一瞪、臉上的肉一橫,誰見他都得慫。在《翠絲》裡,他變成了個內心裝著一個女人的中年大叔。
  • 跨性別女性中的一個種類了解一下
    跨性別女性中的一個種類了解一下時間:2019-09-07 17:41   來源:小雞詞典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藥娘是什麼意思什麼梗?跨性別女性中的一個種類了解一下 藥娘,顧名思義,女性藥劑師,是指,某些孩子,在出生時根據其第一性徵被指派為男性這一社會性別身份,但由於這些孩子的內心是姑娘,所以在成長到一定程度後,就會發現男性身份無法兼容自己的靈魂,導   原標題:藥娘是什麼意思什麼梗?
  • 那些被趕出廁所的人:三個跨性別者的真實故事
    跨性別女性主義認為,任何人都不該為了成為「真正」的女性或「真正」的男性而被迫做出或者放棄關於自己性別認同或性別表達的個人決定。——小山惠美《跨性別女性主義宣言》近十幾年來,LGBT(女同、男同、雙性戀、跨性別者)群體的法律狀況持續得到改善,對跨性別群體來說,不同於「LGB」,因為外表與生理性徵的割裂,TA們更難融入社會,也面臨著更多的問題。
  • 跨性別女性:我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
    像她這樣在心理上無法認同自己與生俱來的生理性別,相信自己屬於另一性別的情況被稱為——跨性別(Transgender)。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非常規性別者,雙性別者、泛性別者、流體性別者、無性別者)。
  • 跨性別者:搭上半生,去扭轉性別「錯誤」
    這是父親頭一次表現出緩和關係的意願。他讓父親成為了家族的恥辱,以為他這輩子都不會原諒自己,偶爾回家,父親都冷著臉把他當透明人。有一次,他看到父親艱難地扛一袋化肥,頭都快彎到地上,他想上去幫忙,父親躲閃著不讓他碰。走了兩步,父親突然把麻袋一丟,表情痛苦地倒在地上。
  • 《女孩》:跨性別者的疼痛式成長,一種新式探索
    01 跨性別者的生存困境《女孩》講述了一個性別認同障礙者的變性故事。主角Lara夢想成為一個芭蕾舞演員,卻由於性別、年齡而受到「阻礙」,在家人的支持下,她一方面苦練芭蕾舞,另一方面在成為一個「女性」的路上,不斷和自己、和旁人的眼光做鬥爭。
  • 跨性別女性:我的身體裡住著一個女人 | 特稿
    根據維基百科的解釋,跨性別是一個傘式術語,除了包括性別認同與出生時的性別指定相反的人(跨性別男性、跨性別女性),它還可能包括不完全歸屬於傳統上的男性或女性的人(比如是性別酷兒者/非常規性別者,雙性別者、泛性別者、流體性別者、無性別者)。Facebook網站曾列出了56個性別選項,2014年增加至73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