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海盟,我找到了聶隱娘這個同類

2021-02-09 新周書房

謝海盟:宮二之於宮家,有點像天文之於朱家。我也不想為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把朱家放棄掉,有點想繼續守在這個家裡的感覺。我理解這種奉道。

在今晚剛剛舉行的第52屆金馬獎頒獎典禮上,《刺客聶隱娘》分別獲得了最佳導演、最佳劇情、最佳攝影,最佳音效、最佳服裝設計以及侯孝賢導演的臺灣年度貢獻獎等六項大獎,這已是侯孝賢第三座金馬最佳導演獎,侯導的獲獎感言很簡單:希望有機會我還繼續拍唐朝的電影,這是一次開始,我想我會繼續。

而促成侯孝賢導演《刺客聶隱娘》這次唐朝電影開始的,便不得不提到謝海盟,一個聶隱娘的同類。

阿城早年曾分別為臺灣「朱家姐妹」的新書作序——朱天文的《炎夏之都》、朱天心的《古都》。在開頭,他用了同樣的描述:「朱(朱西寧)家一門兩代三人都是好作家,這在世界上是少見的,如果沒人能舉出另外的例子,我要說這在世界上是僅見的;而且朱家的女婿,也就是二女兒朱天心的先生謝材俊(筆名唐諾),亦是好作家,好評論家,好編輯;再有,天文她們的母親劉慕沙,是日本文學的漢文翻譯家。

我有時在朱家坐著,看著他們老少男女,真是目瞪口呆。如果以為朱家有一股子傲氣(他們實在有傲氣的本錢),就錯了,樸素、幽默、隨意、正直,是這一家子的迷人所在。」 然後筆鋒一個轉身,他一邊去談朱天文,另一邊去談朱天心了。

謝海盟和侯孝賢

當年阿城目瞪口呆時,朱家的第三代謝海盟——唐諾、朱天心之女——尚未長成,她還是那個整日跟在外公朱西寧身邊的「學飛的盟盟」(朱天心《學飛的盟盟》)。

如今,生於1986年的謝海盟,名字已經出現在電影《聶隱娘》的編劇一欄,前面三位依次是:侯孝賢、朱天文、鍾阿城。

《行雲紀》

謝海盟的第一本正式著作《行雲記——<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也隨之出版。因為跟隨侯孝賢拍了八年的這部電影,因為朱天文的一句「你寫的側記比電影好看一百倍」,更因為朱家的歷史文脈, 29歲的謝海盟,在那些響亮的名字之外,憑藉她的視角和她的筆,被人們看到,記住,或者目瞪口呆。


《刺客聶隱娘》劇照

學飛了八年,十八年,甚至二十八年,當年的「盟盟」翅膀硬了,變成謝海盟。她生來就是朱家第三代,只是現在暗暗期待,阿城有日會改口:朱家一門三代,都是好作家。

以前在臺灣,說「朱家」,文人圈都知道是指朱西寧、劉慕沙一家,包括朱家三姐妹,三三學社、師從胡蘭成、張愛玲遺風等,都會連帶被提及。90年代初,大陸出版他們的作品時,還曾專門出過一本《臺灣朱家五人作品集》。那時尚缺席唐諾(謝才俊)、謝海盟這對朱家的「謝氏父女」。

如今,「文學朱家」在整個華語文學圈都不會陌生。香港《亞洲周刊》曾評「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中,朱西寧的《鐵漿》排名53,朱天文《世紀末的華麗》排名54,朱天心《古都》排名86。一家人,住三層,一層入圍一個。

最小的謝海盟,也因書寫臺北河川歷史發展的《舒蘭河上》今年入圍了2015臺北文學獎。此前少有人知道她寫作,她私下早已寫了80多萬字,連天文、天心都沒有機會看到。

朱天心、唐諾夫婦和女兒謝海盟

「寫作是一個人的事,不用給人看,也沒打算發表。」自稱性格古怪的謝海盟,說這一點受外公朱西寧影響最大,「外公寫作有一種宗教感,他會認為寫作是一個對上帝奉獻的事業,對上帝奉獻不需要給人看,這是他跟上帝之間的事。當然他也出版了那麼多作品。」

在臺北辛亥路的一間老房子裡,朱家人一直住在一起。「外公從山東臨朐來,娶了客家的外婆,一家人從民國61年就住在這了。」朱西寧去世前夫婦倆住一樓,朱天文在二樓,朱天心、唐諾結婚後,在房頂加蓋了一間6坪的「三樓」,謝海盟一家三口擠在裡面。朱天衣早早搬了出去,十幾隻流浪貓住了進來。阿城當年拜訪,先住陽明山,又到朱家後,乾脆打地鋪睡在這裡。

謝海盟記憶裡,從小看到的家人,除了在飯桌上,就是各自在書桌上。「天文在二樓,不停寫,寫。外公外婆在一樓,兩人書桌在一起,肘碰肘挨著寫。三樓地方小,我爸媽白天就去咖啡館寫,一人一桌。」 少年時正值唐諾、朱天心創作高峰,謝海盟主要由外公朱西寧帶大,天天給她講《三國演義》。「他在客廳裡寫最後遺作《華太平家傳》,可能真被我害得少寫很多。天心估計有十萬字。」

朱西寧遺作《華太平家傳》

對於這樣一個家庭,外婆劉慕沙曾回憶:她入夜常到屋後遛狗,轉頭望見每個房間燈光下埋頭創作的剪影時,「只覺真是氣勢很旺的一座小說工廠。」劉慕沙在翻譯川端康成、三島由紀夫之外,要給一家人煮飯,餵十幾隻貓,還寫了一本小說集《春心》。

謝才俊從還是學生時,就在朱家打地鋪,辦《三三集刊》、文學社。成為作家唐諾,朱家的女婿後,他曾寫道:三十年來你說我窺見了什麼?我看到的是三個孤島一樣小說的書寫者,看到寫小說原來是這樣孤絕無助的事……他們仿佛各自有一張自己繪製,也僅能自己使用的地圖,由此通向不一樣的世界。

謝海盟便在這樣的環境長起來。生性「恆溫」、訥言的她,會說自己愛這個家。「不是因為它是朱家,而是因為它是我成長的家。這種三代關係,我很珍惜。」 一次朱天文說:這個老宅未來想規劃成文學館。謝海盟說,若有那一天,她要在這當售票員。

有人說,謝海盟這麼年輕就當上了侯孝賢的編劇。

她對「年輕」二字不以為然。朱天文寫《強說的愁》時16歲,朱天心寫《擊壤歌》時17歲,唐諾和她們一起辦《三三集刊》時18歲,侯孝賢發願用10年時間進入電影界時19歲。謝海盟今年29歲了,22歲大學畢業就跟班籌備這部電影,8年間還在暗中進行自己的寫作計劃——重寫《隋唐演義》。「其實根本不年輕了,大概是說我新面孔。我看到的不是年紀,是一個人是否在做事。」謝海盟看上去確實稚嫩,說話卻又時而老成。她同齡朋友少,5歲時就聽老生。

她說的對:在那間房子裡,外婆劉慕沙今年80歲,朱天文59歲,朱天文57歲,唐諾57歲,常來聊劇本的侯孝賢的68歲……而曾經房子的隔壁,天天給朱天文姐妹講「文學課」的胡蘭成當年也已近70歲。

可他們都像活在時間之外,隨時隨地都在創作。謝海盟29年裡看到的,聽到的,都是最好的時光。

朱天心出過一本書《學飛的盟盟》,那是謝海盟8歲時,朱天心與她合著的,天心寫,謝海盟畫。朱天文評價:這是一個小說家對一個人類初生小孩的田野觀察。書中有一篇《盟盟的叔叔們》,記錄了謝海盟成長過程中,家中往來的那些文壇、影壇夥伴:詹宏志、丁亞民、盧非易,當然還有侯孝賢。他們像是看著謝海盟長大,更是朱家在文學上的同道人。

還有阿城。一次在北京,朱天心、唐諾因新書發布和阿城一起聊文學。朱天心憶起阿城的小說對她的創作影響很大,一度入迷。剛生謝海盟時,在產後24小時催乳的緊張時刻,都一手抱著嬰兒,一手舉著《棋王》讀不停。阿城自嘲:別人是鄉土文學,我是催乳文學。謝海盟剛能爬時,鑽進書架撈下來的,除了米蘭昆德拉,就是《棋王》和《樹王》。

侯孝賢則寫過,第一次見到一歲多的謝海盟時,心裡第一反應是:好像大地之子。

後來,朱天文在《海上花場外別記》中,也借謝海盟描述過侯孝賢:侯導令我想到盟盟小時候,她在路上若拾到一粒石頭,一片枝子,總是牢握手中絕不遺失,車上睡著時也不會放開。侯孝賢的堅持一點也不像是在堅持,他比較像盟盟那樣,只是握在手中不會放開而已。

《聶隱娘》上映後,媒體追問侯孝賢對謝海盟的印象,他想到的就是「大地之子」。私下裡,他反過頭來問謝海盟:那你對我第一印象是什麼?謝海盟答不出。

面對侯孝賢,就像面對一個在生命裡一直進進出出的人,全是印象,沒了第一印象。「最先接觸的是猴子叔叔,再來是積極於臺灣弱勢維權運動的侯孝賢,最後才是大導演侯孝賢。」

硬要說印象,就是他的俠,

他比聶隱娘還要俠義,

他不是要拍武俠,

他是在生活中實現他的俠。」

少年時被外公朱西寧帶大,謝海盟稱自己的興趣「都很古老」。看老書,聽老曲,和老人、老頭子接觸,她都極其自在。「外公去世時我13歲,13歲以前基本形成了一個世界觀,對動物比對人感興趣,對歷史感興趣,對老人感興趣。」

她在《行雲記》中,生動記述了和侯孝賢、阿城、朱天文在工作交手中的相處。說起對阿城這怪老頭的印象,她說「沒變過:第一,甜甜的菸斗味。第二,了不起。」

在臺北,朱天文在一次過馬路等綠燈時,看似隨意地回頭問謝海盟:在寫什麼?得知她為重寫《隋唐演義》,已經悄悄筆耕了四十二萬字時,朱天文沒敢繼續多問,轉頭望一眼,心想:好一個亞斯博格人。

類似的對話和表情,在謝海盟成長過程時常出現。只是那時,人們不知道該用什麼名詞來形容她。

直到在電影《聶隱娘》裡,侯孝賢給聶隱娘這個人物,做了解釋:亞斯伯格症患者(Asperger's syndrome,簡稱AS,有時與高功能自閉症畫上等號)。這是他和朱天文看完電影《龍紋身的女孩》後受到的啟發。裡面那個奇特的年輕女孩莎蘭德,讓他們想到聶隱娘的特質,也想到身邊一直熟悉不過的謝海盟。


在北京見到謝海盟時,她形象上不太有「朱家的樣子」。反而是:短髮、眼鏡、中性,格子襯衫黑夾克。和幾個月前在臺北入圍文學獎時打扮一模一樣。她遞過手臂笑著握手,幹練又靦腆,眼睛卻盯著彼此腳尖。手上有墨跡,剛為《行雲記》籤完五百本書。

一直自稱性格古怪,不喜歡和人打交道,迷戀昆蟲動物學,歷史與傳奇,謝海盟不知道自己是一種「病」。後來在國外書籍上看到亞斯博格症的介紹,像是找到了同類。「亞斯博格症是泛自閉症的一種,有自閉症典型的社交困難,然而患者的語言發展並無明顯障礙,甚至擁有比一般人更優秀的語言能力,但說話不看人。患者會對少數特定事物顯現強烈興趣。」說這些話時,謝海盟眼睛確實只盯著桌面,偶爾抬眼,餘光還是掃一眼坐在一角的唐諾。

唐諾旁若無人地拿著張紅紙在摺紙藝,耳朵時不時地聽著這個也許有點陌生的女兒,在緩緩地表達她的世界觀和文學觀。想起朱天心一次講謝海盟:她很像唐諾及天文,內在非常平靜,我嫌她太「冷」了。但唐諾非常珍惜她內在的完整,覺得是非常大的幸福。

在塑造聶隱娘這個人物時,侯孝賢一再強調聶隱娘「說話不看人」,以及對馬匹的痴愛,對身份的失憶,幼年對文學專注等特質,都讓謝海盟覺得:一個人不必去找同類,因為同類就一直在。


謝海盟低著眼睛,但她看到的,是張愛玲《雷峰塔》的沈琵琶,是冰島作家古博格·博格森《天鵝之翼》裡的九歲小女孩,寫《我的阿勒泰》的新疆作家李娟,是把八年放在一部電影的侯孝賢,甚至是辛亥路上那座老房子裡幾十年與文字為伍的朱家人。

《行雲記》的書著上,謝海盟這樣介紹自己:

1986年生於臺北,

2009年畢業於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

穆斯林,女同志,

喜歡無用的知識,

現職電影編劇與自由寫作。

曾經想像唐諾一樣讀歷史專業,但謝海盟後來卻選了民族學系。「有一段叛逆時間,只是想反抗家業,不想和他們一樣,不想當作家。就選了一個看似很奇怪的民族學。」大二時,這位「亞斯博格人」發現自己迷戀上了伊斯蘭文化,她遇到生命中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教授老頭子」。「他教回族,讓我深入了解研究了伊斯蘭教的歷史和文化。還沒畢業,我就成了穆斯林,信奉伊斯蘭教。」她不但在繼續寫作,還會在說起家人時,用到:我們是同行。

書稿付梓,謝海盟把「女同志」三個字敲在尾頁介紹時,和敲下「穆斯林」三個字時一樣自然。她說,自己4歲時就決定,這輩子不要結婚。那時她看到天文的狀態,二樓寫作,一樓生活,就想:將來要向「主人」(朱天文)那樣自由地活著。

青春期後,謝海盟確定,自己不可能對異性有感情。

「其實,我是女同志這件事情,自己還在摸索。首先我絕對不是異性戀,在摸索的一件事就是,也許我是無性戀。因為不婚的話,很多人想不婚還不婚不起,沒本錢不婚。我現在對愛情沒有任何需求,從最簡單的生理上,心理上也沒有,或許屬於無性戀了。」

說這些話時,她始終抬著眼睛,坦然、真誠,與你對視。

她愛過一次——一個在婚後才知道自己是女同志的同齡人。而自己也是在愛上對方之後,才知道她已然在一個現實家庭中。那段虛幻又深刻的情感關係,讓謝海盟投入過也糾結過,後來放手遠離。投入到文學中,與文字搏鬥,做回那個亞斯博格人。據她所說,此後再未熾熱地需要過愛情。

朱天文寫過《荒人手記》、朱天心寫過《古都》,她們都從文學角度對同性之愛有過至深解讀或描寫。她們理解謝海盟內心有一個自己完整的世界,唐諾從父親角度更是如此。

謝海盟說,她願意一直留在這個朱家裡。

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上映時,朱天文看到老薑對宮二說:奉了道,你這一輩子就不能嫁人,不能傳藝,更不能有後。那可是回不了頭的。宮二選擇了奉道,獨行道,永做宮家人。朱天文很受打動,和朱天心兩人天天就重複看這段,她說自己也要奉道。

「宮二之於宮家,有點像天文之於朱家。我也不想為自己一個人的生活,把朱家放棄掉,有點想繼續守在這個家裡的感覺。」

謝海盟說,她理解這種奉道。

這是書房的第513次分享,喜歡就轉轉轉起來哦~

主編| 丁個

編輯| 嘉嘉

版式設計| 嘉嘉

轉發請註明出自@新周書房 NeweeklyBB


了解秘事,歡迎進房

房事 | 面孔 | 聲音 | 視界 | 話題 | 小畫

書房一周年 | 書房沙龍 | 真有意思 | 老薛小畫 | 陳丹青 | 竇文濤 | 侯德健 | 樂嘉 | 虹影 | 周氏兄弟 | 崔健 | 劉索拉 | 比爾波特 | 許知遠 | 張發財 | 徐曉 | 子曰秋野 | 致匠心 | 一瞬之光 | 少女 | 誰不曾愛過個把人渣 | 樹洞 | 成為房客 | 房事招聘(24小時在線)

微信 | NeweeklyBB

微博 | @新周書房

新媒體合作&線下活動 | neweeklybb@163.com或私信書房君

相關焦點

  • 解碼聶隱娘 編劇謝海盟:這不是一部武俠類型片
    因為我對京劇、章回體小說比較熟悉,所以我負責的是文人的內容,算是電影中最老的一部分(編者註:即電影《刺客聶隱娘》中最文縐縐的臺詞);侯導演唐傳奇、野臺戲看得多,就負責庶民的方面;阿城對器物熟悉,還會提供一些故事原則上的啟發,例如嘉誠、嘉信這對雙胞胎公主的設置、還有那個年代的胡漢關係,不同價值觀的拉扯;天文則負責偏重文學性的部分,像是聶隱娘回憶童年,還有「一個人沒有同類」的概念等等。
  • 謝海盟揭秘《聶隱娘》:妻夫木聰的笑容啟發了侯孝賢
    一直跟組的編劇之一謝海盟日前在接受界面獨家採訪時給出了部分答案。在這裡,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謝海盟。《聶隱娘》的編劇有四位,除黃金拍檔侯孝賢與朱天文外,還包括作家阿城和謝海盟。阿城曾與侯孝賢合作過《海上花》,《聶隱娘》也是他繼2006年田壯壯執導的《吳清源》之後,再度擔任編劇工作。
  • 專訪 《聶隱娘》編劇謝海盟: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讓一名刺客得到現代人的共鳴
    一直跟組的編劇之一謝海盟日前在接受界面獨家採訪時給出了部分答案。在這裡,有必要先介紹一下謝海盟。《聶隱娘》的編劇有四位,除黃金拍檔侯孝賢與朱天文外,還包括作家阿城和謝海盟。阿城曾與侯孝賢合作過《海上花》,《聶隱娘》也是他繼2006年田壯壯執導的《吳清源》之後,再度擔任編劇工作。
  • 事了拂衣去:沒有同類的聶隱娘
    唐人裴鉶的《聶隱娘傳》,全文1738字,它的奇幻讓侯孝賢深為折腰,「原文拍起來(比現在上映的)還要難。這個要怎麼拍?沒法拍。」他不無遺憾。這個空空兒也是金庸最喜歡的人物之一:「他出手只是一招,一擊不中,便即飄然遠引,決不出第二招。自來武俠小說中,從未有過如此驕傲而飄逸的人物。」武俠和唐人傳奇是侯孝賢的情結所系。
  • 謝海盟:不照鏡子的人
    這種近乎「無我」的寫作角度令《行雲紀》更像一本人類學田野調查筆記。編劇的構思歷程、拍攝地的風土人情,以及種種拍攝軼事,她以白描的筆觸呈現,至於自己如何感想,她卻吝嗇筆墨。如果有讀者想從中一窺世家女的私人情感,必會鎩羽而歸。謝海盟與聶隱娘有奇妙的互文關係,她們都是遠離人群的人,與這個熱熱鬧鬧的世間保持一個遠到不會產生親密關係,又近到可以觀察得清楚的距離。
  • 謝海盟:不想讓它們消失
    現從事電影編劇與自由寫作,《刺客聶隱娘》編劇之一,著有《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侯導與天文都有把年紀了,劇本拿在手中很難看清楚,兩人常為一副老花鏡爭奪不休,或斜斜捧遠了紙頁觀看,模樣頗有關聖架勢。」在《行雲記——〈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一書中,謝海盟回憶起她與朱天文、侯孝賢討論《刺客聶隱娘》劇本的情景。這本書是謝海盟在電影拍完後主要憑記憶寫出來的。
  • 聶隱娘 刺客的成本
    謝海盟說,「隱」指的就是刺客在等待時機的當下,隱匿其形影,聶隱娘的「隱」,是藏身在光與影交際,隨著光影變化伺機而動,迥異於一般人對刺客晝伏夜出的印象。「『刺客的成本』是我們借這部片要向觀眾展示的東西,各行各業、各樣的所作所為都是有成本的,刺客當然也不例外 .」作為《刺客聶隱娘》的編劇之一,大學畢業後不久即加入電影《刺客聶隱娘》編劇工作的謝海盟參與了電影從劇本討論到拍攝殺青的全過程。
  • 侯孝賢:一個人 沒有同類
    《聶隱娘》出自唐人所撰《傳奇》, 侯孝賢說自己著迷於那個年代,恨不得有一個時光隧道,可以回去看一下,「這個對我是擺脫不了的問題,沒辦法,我對聶隱娘的故事已經著迷了。因為聶隱娘是女的嘛,蠻特別的,而且我感覺特別像舒淇,聶隱娘這個名字我也喜歡,我感覺電影就是聶隱娘的『童年往事』,聶隱娘從頭到尾沒笑,裡面有種蒼涼。」
  • 創作談 ▏如果不是《聶隱娘》,謝海盟想當動物保育員
    圖左為謝海盟電影《聶隱娘》即將上映,採訪及活動接二連三,連帶打亂謝海盟原本的年金寫作計劃。趁著編輯點飲料的空檔,她趕著收尾筆記本上的句子。她寫字的方式略顯用力,一筆一划刻進紙頁,書寫的姿勢帶點防備,寫完就急急地合起簿本。
  • 《刺客聶隱娘》:三個耳隱藏一個姑娘
    聶隱娘好像舒淇  侯孝賢是個非常逗樂的人,除了講座現場的笑聲證明,這也是謝海盟對他的評價,「沒有架子,很愛搞怪」。 謝海盟是臺灣著名作家朱天心的女兒,而她的姨媽朱天文名氣更大,是侯孝賢的老搭檔。從小到大常見侯導,謝海盟說自己小時候稱侯導為「猴子叔叔」,「他不但不生氣,每次喊他,他還會撓撓頭扮猴子」。
  • 跨性別者謝海盟:痛恨女性性徵,想成為父親唐諾一樣的大叔
    誰是謝海盟?大陸讀者可能從電影《刺客聶隱娘》才開始知道謝海盟,「她」參與此電影編劇,並同時出版《行雲紀:刺客聶隱娘拍攝側錄》。
  • 騰訊視頻斬獲《刺客聶隱娘》獨家版權 年度最佳文藝片收入囊中
    於是就有了這個問題:侯孝賢為什麼要拍這樣一部電影?《騰訊電影沙龍》問道聶隱娘現場最後,張大春和謝海盟接過話筒,用「書面用語」回答了這個問題。而自封「給講故事的侯孝賢當打字機」的謝海盟則從編劇角度解釋道,侯孝賢所謂的「背對觀眾」,不是「故意不要我的片子大賣」,而是把全部心力放在創作上。在她看來,侯孝賢不是言教,而是身教,展示給她看身為一個創作者的態度。「你們要有什麼評論,跟我毫不相干。」在對談中,侯孝賢忽然變得激動起來,透著對作品的自信,「多看幾遍《聶隱娘》吧!
  • 侯孝賢筆下的謝海盟,已不是當年學飛的小女孩
    《聶隱娘》的編劇之一謝海盟,以新人姿態出現在侯孝賢的電影團隊中,此番她非常出彩,網絡裡到處都在轉載她那篇編劇手札。
  • 為什麼《聶隱娘》評價兩極 我還要冒死推薦
    其實觀影是很個人的體驗,你喜歡《小時代》,我喜歡《聶隱娘》,或者都喜歡,或者都不喜歡,都沒什麼。不過因我自己已淪為《聶隱娘》腦殘粉,在看過兩遍之後,打算再去看第三遍、第四遍、第五遍……所以還是按捺不住想要分享好東西的心,要多說幾句。侯孝賢曾說,當你在創作時,觀眾是不在的。所以他的確不是以觀眾能不能接受為創作的第一原則,也難怪有些觀眾說看不懂。
  • 《刺客聶隱娘》的編劇,居然被老媽稱作「臺北市最後的文盲」?!
    (朱天心、唐諾、謝海盟一家) 這個孩子長大以後,跟著侯孝賢導演,做了編劇,寫出了拿下金馬獎最佳劇情片、金像獎最佳兩岸華語電影獎的《刺客聶隱娘》。初看謝海盟在《刺客聶隱娘》宣傳期的照片,還不能把他和《學飛的盟盟》中稚拙的孩童聯繫到一起。聽到介紹,才恍然:哇,大地之子(侯孝賢導演語)長這麼大啦!依然害羞、內向、不拘外表的模樣。
  • 聶隱娘:看懂的最好辦法是多看侯孝賢作品
    《刺客聶隱娘》劇照  新京報訊 點映場結束,有觀眾提問說,看《刺客聶隱娘》(以下簡稱《聶隱娘》)前,除了那個動畫短片,還應該做什麼功課。  侯孝賢聽了,不明就裡。還有人補充說,可以看謝海盟的《行雲記》。  這個問題有點意思。它一方面反映了影迷對侯孝賢電影的濃厚興趣,另一方面,它似乎又暴露了電影在自圓其說上的短板,而觀眾總想去解謎。  《聶隱娘》的表層故事很簡單,聶隱娘無法殺掉心愛的人。深層故事則是藩鎮與中央的對抗,她選擇了置身事外,放任自流。前後兩次關於青鸞舞鏡的感慨,聶隱娘道:「一個人沒有同類」。
  • 【漲勢姿】《刺客聶隱娘》背後藏了這麼多書
    《刺客聶隱娘》所散發的濃厚文化氣息,自然是侯孝賢與他的團隊破萬卷書後的成果。騰訊娛樂獨家得到導演侯孝賢、編劇朱天文、謝海盟、美術指導黃文英的「電影書單」,帶你看看究竟多少古今奇書,才成就了今日的「聶隱娘」!
  • 27日《刺客聶隱娘》預售開啟 一遍能看懂的簡直非人類
    僅有的幾場提前放映,看過的觀眾都認為《聶隱娘》是幾十年一遇的佳作,是藝術品。同時,專業的電影人士和張大春這樣的小說家也承認,這部電影要多看幾遍才能領會,才能看懂。那麼,大家的疑問到底都是什麼?昨天「問道《聶隱娘》」的騰訊電影沙龍上,侯孝賢導演、編劇謝海盟、臺灣小說家張大春和主持人史航就該片進行了長達三個小時的對話。下面就是這次活動最重要的實錄還原,滿滿都是乾貨。
  • 今晚再看《刺客聶隱娘》!
    相比於裴鉶筆下寥寥千字的唐代傳奇,《刺客聶隱娘》劇作多易其稿,只留原作大概,卻已然是個全新的故事。謝海盟在拍攝手記裡把編劇過程喻為「造一座冰山」,銀幕之上的形跡皆只是露出水面的冰山一角,功夫卻都在水下,是隱而不見的一整代絕色大唐,也是侯孝賢一生光陰的託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