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窮兵黷武的李世民,患有心理疾病,可惜醫生魏徵去世

2020-12-23 封於塵

疾風知勁襲草,板蕩識誠臣。勇夫安識義,智者必懷仁。——李世民《贈蕭瑀》

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皇帝的寶座。但他其實並不開心,以囚父殺兄的方式,踏著滿是鮮血的道路,登上皇位!

心理想法

即使李世民再合適做唐朝帝國的皇帝,文治武功再初衷,終歸不能改變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方式,他不可能改變後世史學家對他的評價。

已經坐上皇帝的位置,李世民已經不能下來了。

儘管李世民的一生都在努力的扮演一個皇帝的角色,做得再好也只能是一個普通的皇帝,而不能改變世人對他的看法,唯有古往今外的最大成就,才能與秦皇漢武同列!

世事艱難

奈何,唐朝初建,人民的生活依然比較艱難,民間的財富抗擊風險的能力實在是薄弱。而大唐的疆土之外,總有一些外勢力圍在對帝國虎視眈眈。朝堂之內,各個門閥集團的利益又極難平衡。

李世民唯一的優勢,就是他手下的武將,軍隊在手的李世民不懼世間任何挑戰!

雖然比較政事艱難,但李世民仍然咋各方之間尋找平衡,讓政令能夠上通下達,民間開始受到影響。

勵精圖治的李世民快速的讓民間開始穩定下來,恢復了隋朝盛世的時期。無農不穩,無兵不安,無工不富,無商不活,無士不興

魏徵為醫

在李世民治國的過程中,李世民經常回犯一些常見皇帝的錯誤,但他只能在心中想想,並不能付之於行動。

原因就是因為魏徵!

魏徵是李建成的屬下,但玄武之變後,歸附李世民,是一個孤臣,也是一個敢於諫言的大臣。李世民在貞觀年間的很多政令,都有魏徵參與其中。

為了做得更好,李世民的政令都會仔細斟酌之後再下發出去,而魏徵則扮演一個查漏補缺和批判改正的角色。

可謂是李世民的良醫。

良藥苦口利於病,忠臣逆耳利於行。

魏徵便是扮演這樣一個角色。

魏徵去世

貞觀十七年,魏徵去世。李世民說了一句名言: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歿、朕亡一鏡矣!

魏徵死後,再也沒有人可以勸說李世民了,畢竟李世民的醫生已經去世了,而此時李世民的心理疾病癒發嚴重了。

在初期,尚有魏徵這一劑良藥,而現在良藥已經沒有了。

而其他的醫生,已經無法抑制李世民的心理疾病了。

李世民開始變得愈發放縱了,在思想、作風和心理上變得不是曾經的李世民了。東徵高麗、西討龜茲,更是在後期御駕親徵高句麗,窮兵黷武,濫用人力,導致部分農民開始造反,部分州縣已經淪落到「賣田宅、鬻子女而不能供」的地步。

這也為後繼之君李治開局就埋下了隱患,少數民族和農民起義頻發,階級矛盾突出。

雖然,李世民晚期變得怠於朝政、窮兵黷武,何嘗不是因為魏徵在貞觀前期屢次諫言,而死後又無法約束李世民的結果。

李世民晚年的過失,並不能影響他給大唐帶來的貞觀雄風!

而李世民的貞觀之治,雖然在歷史上大書特書,但其最重要是被稱為「天才的軍事家」。有偉人曾這樣評價李世民: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耳

相關焦點

  • 李淵晚年有多悽涼?死後魏徵指著一個地方讓李世民看,相當尷尬
    【1】在晚年李淵卻先後經歷骨肉殘殺,在無助之中萬念俱灰,徹底輸給了兒子李世民,在太上皇的無限悽涼之中黯然收場。如同一張氣象恢弘的畫作,起筆高屋建瓴,氣象萬千,恣意縱橫,只因最後無力舉措,最終將這幅畫的末尾以頹勢結尾。李淵的「枯筆」之作,來自於親情的困惑,或者是父愛在關鍵時刻難以作出選擇的一種悲傷。(一)、善於抓住機會,審時度勢的人,看準時機果斷出手。
  • 李世民晚年的淫亂生活
    唐太宗李世民始終是皇帝中的楷模,重用賢才,廣施仁政,尤為著名的是善於納諫――這種「從諫如流」的品質,現代高官都不容易具備,何況「家天下」的封建帝王。「秦皇漢武」、「唐宗宋祖」已成為千秋功業的代名詞。李世民,在史冊裡就是光輝燦爛的「正面形象」。「貞觀之治」的強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
  • 凌煙閣系列:魏徵和李世民的君臣恩怨,墓碑被推倒為什麼又重建?
    公元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敕建凌煙閣,讓當時的書畫名家,褚遂良和閻立本,共同在閣上描繪出24位開國功臣的畫像,其中鄭國公魏徵排在第四位。可惜魏徵並沒有看到凌煙閣的建成,他於當年早些時候去世,諡號「文貞」。賢君諍臣歷史上魏徵以「直言敢諫」聞名,自從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帝位之後,魏徵輔佐他達17年時間。
  • 「 李世民晚年的穢亂生活 」
    李世民,在史冊裡就是光輝燦爛的「正面形象」。「貞觀之治」的強大、繁盛,有口皆碑,有目共睹;可惜,但凡血肉之軀,都有難以逾越的局限性。晚年的李世民一點一點「變壞」了,肉眼凡胎的生物性暴露無疑。
  • 自古帝王多無情 魏徵生前得到皇帝重用 死後墓碑直接被李世民砸掉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魏徵去世後,他的結局似乎並不是很完美。魏徵死後,李世民悲痛萬分,下令廢朝五日,親自替魏徵撰寫碑文。但是僅僅過了半年,李世民又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直接原因是太子李承乾的謀反,魏徵生前曾向李世民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二人,認為他們有宰相之才。後來二人得到重用,成為了太子的心腹。
  • 李世民為什麼要毀掉魏徵的墓碑?看似和諧的君臣,隱藏著大秘密
    在魏徵去世後,李世民更是傷心不已,直接廢朝五日,悼念魏徵。此外李世民還率領文武百官參加魏徵的葬禮,並且親自為魏徵寫下了碑文。然而沒有過多久,李世民就厭惡起已經離世的魏徵,不僅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甚至還推倒了魏徵的墓碑。那麼李世民為什麼突然就厭惡起魏徵了呢?
  • 李世民召見魏徵,身後的鸚鵡突然開口說話,李世民放鸚鵡回家
    長孫無忌身為國舅,在軍國大事和諸位皇子的問題上,一直幫李世民謀劃。馬周雖然是後起之秀,但在糾正唐朝社會風氣、朝廷弊政方面做出重要貢獻。在糾正李世民的日常言行方面,魏徵則發揮著不可代替的作用。
  • 魏徵交給史官一本冊子,李世民看後,怒吼:把這賊人的墳給我刨了
    歷史的大幕在唐朝拉開時,唐太宗李世民的與長孫皇后的小女兒,當時九歲的衡山公主,被指婚給了忠臣魏徵的兒子。 眾所周知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歷史上最為英明睿智,從諫如流的帝王;魏徵在唐朝那是以直言勸諫聞名於天下!這一對君臣共同譜就了一曲臣忠君賢的讚歌,留名青史。然而,魏徵死前的一個舉動,使他與李世民之間產生了裂痕。
  • 魏徵之後再無魏徵
    可惜官老爺們,忘記了一件事,能做好官,不一定能打好仗,這是兩個體系,卻往往弄混,更以文能治國武能安邦,為崇高目標,魏德深因為表現突出,被拉進了軍隊,不久之後,戰死沙場。5、工作做了一年,魏徵又跳槽了,老闆竇建德被李世民打敗,魏徵被安排給了李建成,擔任太子洗馬,相當於太子的老師,三品官。太子對魏徵倒是很客氣。當時在李淵的幾個兒子當中,李世民因為打敗了王世充和竇建德,聲望如日中天,擁有的人望已經超過了太子,魏徵就建議李建成,別待在後方了,走出去,也立點軍功,漲漲人氣。
  • 李世民的嫡女出嫁,長孫皇后卻重賞魏徵,學者:長孫皇后真聰明
    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時,身邊有兩大智囊,分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人直接幫李世民策劃了玄武門之變,可謂居功至偉。李世民登基時,封賞眾臣時,封杜如晦為蔡國公,食邑一千三百戶。杜如晦跟隨李世民多年,是李世民的「張良」,在唐朝凌煙閣功臣榜上排名第三,才食邑一千三百戶。再如長孫無忌,凌煙閣功臣榜第一名,《舊唐書》曰:「以功第一,進封齊國公,實封千三百戶。」
  • 魏徵本來是李建成的人,後投靠李世民,為何沒人說他變節
    而早在很久之前的唐朝,魏徵本來是太子李建成的人,可玄武門之變後,他卻選擇投靠了李世民。魏徵在為李建成效力時,曾不止一次建議他將李世民的兵權奪過來,還建議早點除掉李世民。只是李建成一直猶豫,才錯失了機會,反而讓李世民將他除掉了。之後,李世民重用魏徵,後者助其開創了「貞觀之治」。
  • 魏徵是個怎樣的人?他和唐太宗的關係如何?
    在歷史上,魏徵是以敢於直諫而出名的耿直大臣,《貞觀政要》曾做了一個統計,魏徵這輩子僅僅是當著唐太宗的面,就直諫了50次,還說魏徵一生當中說的諫言恐怕有「數十餘萬言」那麼多!即使魏徵多次觸怒太宗,但是太宗知道他的臭脾氣,一般都不會怪罪於他的,也會冷靜下來想一想魏徵說的話有沒有道理,有就採納,沒有就不管,他倆堪稱是封建王朝的一對模範君臣。  實際上,唐太宗和魏徵的初次相見其實並不愉快,因為魏徵一開始並不是太宗的人,而是太宗的哥哥太子李建成的幕僚。
  • 西遊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背後是一個圈套!冤大頭就是李世民!
    我們回頭來看,袁守城的出現非常可疑,歷史上也是沒有這號人物的。涇河龍王犯事後,他並不是指點龍王去找大舅哥上報玉帝求情,而是讓他去找唐王丞相魏徵救命,你說這不是扯淡嗎?魏徵是誰?那可是一名凡神相通的劊子手,犯人要被砍頭,不去求法官開恩,而讓劊子手不要斬你,這不是很可笑嗎?
  • 患有心理疾病的高智商天才
    在收集定義過程中,他們發現了一個叫W.C.邁納(西恩·潘飾演)的醫生獨自貢獻了一萬多條引語,這是一個專業語言學者都很難完成的工作量。當編委會決定向他致敬時,一個驚人的事實曝光了:原來邁納醫生,是美國內戰時期部隊的一個軍醫,因為患有精神分裂症而犯殺人罪,被禁閉在精神病院,是一個被認為是瘋子的人。
  • 為什麼李世民喝下了太子的毒酒吐血沒死呢?魏徵說出了真相!
    歷史上有一個故事是非常的出名的,那就是玄武門之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李世民了。因為那次的政治改變,李世民當上了皇帝,自然也是李世民發動的,李世民是對他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動手了,其實他們兩人之間,不管什麼時候都會有一場對決,自然是有一方敗,有一方勝利當上皇上的。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李世民在發動兵變之前,還被他自己的大哥邀約到府上喝酒,李世民回到家後酒的毒性就發作了,差點就死了。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魏徵排第三,為何去世後被唐太宗砸了墓碑?
    在後來魏徵病重的時候,李世民想要將自己的女兒嫁給魏徵的大兒子,以示對他的器重,並且想要藉此來給魏徵衝喜。衡山公主是李世民的嫡長女,將公主下嫁給臣子之家,這對魏徵一族是極大的恩寵,況且這門婚事還是在李世民看望魏徵時,在魏徵的床榻前親口允諾的,魏徵對於陛下的如此恩寵,自然是不枉多年輔佐忠君。
  • 我不該把魏徵的碑掊了」是什麼使得李世民後悔不已?
    這時所有的人只有一個想法,回到他們日思夜想的家鄉—長安,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他們的統帥,千古一帝那個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世民。大雪打溼了他的衣衫,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想起了魏徵,如果他還活著,他還會讓我去打高句麗嗎,他一定會喋喋不休跟我講那些大道理,雖然他在朝堂上懟我200多次,使我下不了臺,很沒有面子。
  • 李世民砸魏徵墓引發的思考:到底應該怎樣跟上司交流?
    歷史迷聚集地,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我們問答視頻話題音頻闢謠唐太宗與魏徵魏徵死後,唐太宗痛哭失聲,喟然嘆曰:「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朕嘗寶此三鏡,用防己過。今魏徵歿,朕失一鏡矣!」唐太宗以魏徵為鏡的感慨更是讓這段君臣佳話傳為千古美談。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據《新唐書》記載:魏徵活著的時候,唐太宗把他當作「鏡子」,主動結成親家。魏徵去世的時候,唐太宗「廢朝五日」,親筆撰寫碑文。
  • 李世民家的女人們:彪悍的人生要什麼解釋?!
    武則天晚年說起一段往事,那是她14歲剛入宮,被第一任「老公」唐太宗封為才人的時候。李世民有一匹烈馬,名叫「獅子驄」,高大威猛,鬈毛似獅子,無人能馴服。這就好像買了輛法拉利,卻不能開上街,李世民也無可奈何。
  • 李世民召見褚遂良,發現褚遂良和他是一個老師,這對師兄弟相認了
    李世民在貞觀中期,大書法家泰鬥虞世南突然去世了,李世民非常傷心的感嘆到以後沒有人能和他在書法上相互討論了,在這個時候魏徵趁著機會就向李世民推薦了褚遂良。所以當時的人知道了天子的喜愛,就開始不斷給李世民送王羲之的墨寶,因為送來的墨寶數量很多,李世民真的是真假難分,很難識別真品和贗品,於是就讓褚遂良來辨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