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裡是女神精讀書屋。
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說的是1000多年前的一個場景。
當中原大地還是一片晚秋景色之時,塞外早已是白雪茫茫,冰天雪地,風雪之中,一支大軍正徐徐歸來,士兵的臉上滿是疲憊,單薄的衣服不足以抵擋酷寒,他們一個個凍得瑟瑟發抖,不時有人因凍餓倒下,然後再也沒有起來。
這時所有的人只有一個想法,回到他們日思夜想的家鄉—長安,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他們的統帥,千古一帝那個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世民。
曾幾何時,他是那個馳騁戰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秦王,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這些隋唐的風雲人物一個個匍匐在他的腳下,就連那稱霸一方的突厥鐵騎也在他登基之後灰飛煙滅,他有足夠的資本自豪。
是他開創了大唐的貞觀之治,是他將大唐推倒了世界的巔峰,以他的威名和他的鐵騎,高句麗那彈丸之地絕不在話下,他要一舉洗刷兩代皇帝(指隋文帝和隋煬帝)徵討高句麗失敗的恥辱,他要用事實來證明他才是真正的王者,只有他才是千古聖君。
隨著他的刀鋒所指,他已想像到高句麗前來投降的敬畏。
奈何事與願違,他失敗了。
前面的雄豪之氣只剩下一聲聲的嘆息,他已經到了知命之年,太子之爭已讓他疲憊不堪,他感覺自己的生命仿佛到了盡頭,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將於何時畫上句號,但高句麗是他永遠也沒有了句號。
大雪打溼了他的衣衫,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想起了魏徵,如果他還活著,他還會讓我去打高句麗嗎,他一定會喋喋不休跟我講那些大道理,雖然他在朝堂上懟我200多次,使我下不了臺,很沒有面子。
我雖然心裡會想我找個機會,一定會殺了你這個田舍翁,但我大多數也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這樣我也就不會有這次徵討高句麗的恥辱了。
我後悔啊!我不該把魏徵的碑掊了,我此時感到無比的羞愧和悔恨,我只是因為太子承乾造反,侯君集牽涉其中,我懷疑你和侯君集是朋黨就讓人把你的碑掊了,你不會怨恨我吧!
來人,馬上重新把魏徵的碑立起來,然後把他的家人請到這裡來,我要好好撫慰他們。
隨著一聲遵旨的餘音,唐太宗又想起來了那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正是魏徵的屢次犯顏直諫和他的善於納諫才成就了貞觀之治,他和魏徵說不清誰成就了誰,魏徵成就了他的盛世,他成就了魏徵的千古流芳,永載史冊。
就衝唐太宗勇於認錯他仍舊不失為千古明君的典範,李醫生已去,殷鑑不遠,望正名。
女神精讀書屋,關注我,每天在這裡和大家準時相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