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後悔啊!我不該把魏徵的碑掊了」是什麼使得李世民後悔不已?

2020-12-23 女神精讀書屋

大家好,這裡是女神精讀書屋。

今天在這裡跟大家說的是1000多年前的一個場景。

當中原大地還是一片晚秋景色之時,塞外早已是白雪茫茫,冰天雪地,風雪之中,一支大軍正徐徐歸來,士兵的臉上滿是疲憊,單薄的衣服不足以抵擋酷寒,他們一個個凍得瑟瑟發抖,不時有人因凍餓倒下,然後再也沒有起來。

這時所有的人只有一個想法,回到他們日思夜想的家鄉—長安,這其中當然也包括他們的統帥,千古一帝那個被稱為天可汗的李世民。

曾幾何時,他是那個馳騁戰場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秦王,王世充、竇建德、劉黑闥這些隋唐的風雲人物一個個匍匐在他的腳下,就連那稱霸一方的突厥鐵騎也在他登基之後灰飛煙滅,他有足夠的資本自豪。

是他開創了大唐的貞觀之治,是他將大唐推倒了世界的巔峰,以他的威名和他的鐵騎,高句麗那彈丸之地絕不在話下,他要一舉洗刷兩代皇帝(指隋文帝和隋煬帝)徵討高句麗失敗的恥辱,他要用事實來證明他才是真正的王者,只有他才是千古聖君。

隨著他的刀鋒所指,他已想像到高句麗前來投降的敬畏。

奈何事與願違,他失敗了。

前面的雄豪之氣只剩下一聲聲的嘆息,他已經到了知命之年,太子之爭已讓他疲憊不堪,他感覺自己的生命仿佛到了盡頭,他不知道自己的生命將於何時畫上句號,但高句麗是他永遠也沒有了句號。

大雪打溼了他的衣衫,引起了他的沉思,他想起了魏徵,如果他還活著,他還會讓我去打高句麗嗎,他一定會喋喋不休跟我講那些大道理,雖然他在朝堂上懟我200多次,使我下不了臺,很沒有面子。

我雖然心裡會想我找個機會,一定會殺了你這個田舍翁,但我大多數也還是聽從了他的建議,這樣我也就不會有這次徵討高句麗的恥辱了。

我後悔啊!我不該把魏徵的碑掊了,我此時感到無比的羞愧和悔恨,我只是因為太子承乾造反,侯君集牽涉其中,我懷疑你和侯君集是朋黨就讓人把你的碑掊了,你不會怨恨我吧!

來人,馬上重新把魏徵的碑立起來,然後把他的家人請到這裡來,我要好好撫慰他們。

隨著一聲遵旨的餘音,唐太宗又想起來了那句————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

正是魏徵的屢次犯顏直諫和他的善於納諫才成就了貞觀之治,他和魏徵說不清誰成就了誰,魏徵成就了他的盛世,他成就了魏徵的千古流芳,永載史冊。

就衝唐太宗勇於認錯他仍舊不失為千古明君的典範,李醫生已去,殷鑑不遠,望正名。

女神精讀書屋,關注我,每天在這裡和大家準時相約。

相關焦點

  • 魏徵交給史官一本冊子,李世民看後,怒吼:把這賊人的墳給我刨了
    於是,坊間百姓都紛紛誇讚皇帝真的是位明君,一時間李世民就飄飄然了。原來,事情這麼處理掙美名很容易啊!勘破內情的魏徵在古代能夠考取狀元相對容易,學好才學就可以了。然而,進入官場之後,又能混得風生水起的必有過人之處。魏徵就是這樣的人才,經歷坎坷的魏徵,歷經四位主公——元寶藏、李密、李淵、李建成,仍未能成事!
  • 凌煙閣系列:魏徵和李世民的君臣恩怨,墓碑被推倒為什麼又重建?
    有一天,唐太宗再一次登上層觀,陪同他的是魏徵。只見唐太宗深情款款地望了昭陵許久之後,淚眼朦朧地問魏徵:「那就是昭陵,你看到了嗎?」魏徵之前早就有耳聞,朝中同僚講述過他們陪同李世民眺望昭陵的情景,大家雖然都很感動於帝後之間的深情,但是又都覺得身為一代帝王,李世民實在不應該如此深情地追思自己的妻子。
  • 李世民召見魏徵,身後的鸚鵡突然開口說話,李世民放鸚鵡回家
    魏徵在輔佐李世民的時候,也曾用過類似的方法。貞觀五年,魏徵用兩隻鸚鵡來勸說李世民,李世民深受啟發,還主動向魏徵道歉。 但是,李世民的這一舉動,遭到了以魏徵的不滿,魏徵入宮請求覲見李世民,李世民雖然知道魏徵所為何事,但還是召見了他。
  • 西遊記:魏徵夢斬涇河龍王,背後是一個圈套!冤大頭就是李世民!
    因為西海龍王就相當於西海艦隊的總司令,位高權重啊。所以當有一天尋路夜叉告訴他,長安城有個算命先生老跟我們作對,每天總是算出河裡哪處魚最多,然後叫漁夫去打魚,作為回報就送一條金色鯉魚。如果要喚作其他人,忍忍也就算了,畢竟魚類相對於龍族來說就是一群屁民,死就死吧。但是涇河龍王不幹,這不是太歲頭上動土嗎?敢在我的地盤撒野,看我不收拾你丫的。
  • 李世民為什麼要毀掉魏徵的墓碑?看似和諧的君臣,隱藏著大秘密
    在魏徵去世後,李世民更是傷心不已,直接廢朝五日,悼念魏徵。此外李世民還率領文武百官參加魏徵的葬禮,並且親自為魏徵寫下了碑文。然而沒有過多久,李世民就厭惡起已經離世的魏徵,不僅取消了衡山公主與魏徵長子魏叔玉的婚約,甚至還推倒了魏徵的墓碑。那麼李世民為什麼突然就厭惡起魏徵了呢?
  • 唐太宗:魏徵,我要殺了你這個鄉巴佬......嗯,愛卿說的對!
    作為貞觀知名度第一的「相愛相殺」CP(搭檔組合),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魏徵的關係不可謂不微妙,可以說,他們倆一個周瑜,一個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魏徵又不近視,更不是吃素的,一早就看見了李世民的小動作,他一改平時言簡意賅的說話風格,慢悠悠地給唐太宗講起了古代帝王貪圖享樂導致國家滅亡的故事。
  • 魏徵憑什麼斬了涇河龍王?魏徵:我的背景你不懂
    而魏徵呢?他並不是普通的凡人,他是在天宮有編制的人員,到人間掛職鍛鍊的,遲早是要回天宮的。天宮有什麼事,如果方便的話,也就讓魏徵順手幹了!有地位、有背景、有人脈!斬一個小小的涇河龍王有何不可?袁守城指點他去找真龍李世民求情,李世民答應了!在斬龍的時候以下棋為名拖住魏徵!沒想到魏徵夢中斬了涇河龍王!涇河龍王不服氣,化作冤魂糾纏李世民。這才有了李世民魂遊地府,歸來後大興佛法的舉措,這才有了唐三藏西天取經!難道袁守城算不到涇河龍王必死嗎?既然註定必死,求李世民又有何用?
  • 魏徵本來是李建成的人,後投靠李世民,為何沒人說他變節
    既然如此,為何魏徵後來投靠李世民,卻沒人說他變節,說他「不忠」呢?其實主要是因為,魏徵要做的不是一個「忠臣」,而是一個「直臣」。所謂「直臣」,就是不管在什麼情況下,都將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只管勸服皇帝做正確的事。在別人不敢提意見的時候,他要站出來說話,這便有了魏徵的「犯顏直諫」。那麼做直臣有什麼好處呢?
  • 李世民的嫡女出嫁,長孫皇后卻重賞魏徵,學者:長孫皇后真聰明
    皇帝的女兒被冊封為公主,本不稀奇,稀奇的是長樂公主被封「食邑三千戶」。這是個什麼概念呢?舉兩個例子,《舊唐書·杜如晦傳》記載:及事捷,與房玄齡功等,擢拜太子左庶子,俄遷兵部尚書,進封蔡國公,賜實封千三百戶。李世民在平定天下時,身邊有兩大智囊,分別是房玄齡和杜如晦。這兩人直接幫李世民策劃了玄武門之變,可謂居功至偉。
  • 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中,魏徵排第三,為何去世後被唐太宗砸了墓碑?
    魏徵則可以說是李世民手下的得力幹將之一了,魏徵作為朝臣的時候給李世民提了不少建議,隨時可以看出自己的不足並且加以修正,這足矣看出魏徵的剛正不阿,直面諫言。唐太宗也有兒女情長的時候,就像是他的原配妻子長孫皇后,可以說兩人是少年夫妻了,話說唐太宗和父親李源反隋時浴血奮戰,而後為了登上皇位經歷了玄武門兵變。長孫皇后可以說是不離不棄的一直陪伴著他,唐太宗對其追念不已。
  • 晚年窮兵黷武的李世民,患有心理疾病,可惜醫生魏徵去世
    ——李世民《贈蕭瑀》玄武門之變,李世民登上皇帝的寶座。但他其實並不開心,以囚父殺兄的方式,踏著滿是鮮血的道路,登上皇位!心理想法即使李世民再合適做唐朝帝國的皇帝,文治武功再初衷,終歸不能改變李世民登上皇位的方式,他不可能改變後世史學家對他的評價。
  • 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
    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一曲《不後悔》我不後悔,我曾愛過!
  • 劉慈欣後悔不已:我就不該出賣版權
    劉慈欣事後懊悔不已:「當時我的其他作品還有人來問,有的還轉讓出去了,但是《三體》無人問津。」一時衝動,他低價出讓了《三體》的版權。而撿了大便宜的買,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導演,根本無法將恢弘的《三體》完全影視化。
  • 自古帝王多無情 魏徵生前得到皇帝重用 死後墓碑直接被李世民砸掉
    但是很多人並不知道,魏徵去世後,他的結局似乎並不是很完美。魏徵死後,李世民悲痛萬分,下令廢朝五日,親自替魏徵撰寫碑文。但是僅僅過了半年,李世民又親自砸掉了魏徵的墓碑。這又是什麼原因呢? 直接原因是太子李承乾的謀反,魏徵生前曾向李世民推薦杜正倫和侯君集二人,認為他們有宰相之才。後來二人得到重用,成為了太子的心腹。
  • 李世民如此英明仁厚,麾下名將是什麼結局?
    想想看,進凌煙閣二十四功臣的武將,該算是李世民難得的幹臣了吧? 然而,後來的經歷,也大多曲折。 李靖在貞觀九年平吐谷渾後,回來就遭彈劾——雖然是誣告——從此閉門不出了。他多聰明啊,知道多少雙眼睛盯著自己。 至於徐世績——也就是評書裡的徐茂公——太宗自己駕崩前,還跟徐世績玩了個小花樣: 外放了他,還告訴兒子李治,如果徐世績有所遷延,殺了他;如果徐世績聽話走人,那就召回他,重用他。
  • 為什麼李世民喝下了太子的毒酒吐血沒死呢?魏徵說出了真相!
    歷史上有一個故事是非常的出名的,那就是玄武門之變,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這個故事的主人公就是李世民了。因為那次的政治改變,李世民當上了皇帝,自然也是李世民發動的,李世民是對他自己的大哥李建成動手了,其實他們兩人之間,不管什麼時候都會有一場對決,自然是有一方敗,有一方勝利當上皇上的。根據歷史上的記載,李世民在發動兵變之前,還被他自己的大哥邀約到府上喝酒,李世民回到家後酒的毒性就發作了,差點就死了。
  • 魏徵之後再無魏徵
    同安和李績、魏徵,還有被竇建德攆著跑的李神通,在黎陽,沒來得及談接收地盤的事,外面竇建德的部隊就到了,發動猛攻後,黎陽陷落,這四個人,全都成了竇建德的俘虜。這時候的魏徵,在兩家大公司中工作過,能力和名聲都不錯,竇建德也沒為難他,給了一個起居舍人的工作,類似於秘書,起居麼,就是記錄皇帝日常生活的,會見了什麼人,發布了什麼命令等等。
  • 李世民砸魏徵墓引發的思考:到底應該怎樣跟上司交流?
    這兩種說法固然有一定的道理,但究其根源卻不排除是因為魏徵屢次過火的「犯顏直諫」,使唐太宗產生「逆反心理」,推倒墓碑不過是唐太宗因為長期受到壓抑,而表現出來的一種歇斯底裡的發洩。《史記》云:千人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儘管魏徵句句金玉良言,但他屢屢挑戰九五至尊的天子威嚴,這大概是李世民積怨曠久導致魏徵身後受辱的真正原因吧。
  • 包拯因上諫升官,魏徵因上諫出名,諫官好當嗎?
    不知道大家是如何看待諫官的,相信很多人都會想起他們,拿著板子破口大罵。不管是官員還是皇帝他們都敢罵,誰來勸都沒用,總之他們就是專門罵人的。而皇帝看到這些諫官也會恐懼,其他大臣也害怕自己有什麼錯被這些人抓住。
  • 「你工作很累,但我做家務也很累」對象的淚水,讓他後悔不已
    阿傑每天下班回來之後就是往沙發上一躺,等著妻子叫他吃飯,他覺得妻子辭職之後他的日子幸福了許多,每天什麼家務也不用做,家裡就是個可以盡情享受的地方。妻子在廚房忙碌著,她心裡開始想念上班的日子了,當一個家庭主婦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天雖然不用上班了,但是作息時間卻跟上班時候沒什麼兩樣,甚至早上還要早起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