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緊時機觀展!——《美在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即將撤展

2021-01-16 澎湃新聞
抓緊時機觀展!——《美在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即將撤展

2021-01-11 19: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金昌市博物館《美在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展出近四個月,目前撤展工作已進入倒計時。

該展覽由阿拉善盟文化旅遊廣電局、金昌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阿拉善博物館、金昌市博物館承辦,阿拉善右旗文物局、額濟納旗居延遺址保護中心協辦。展覽分四個單元,展出巖畫實物39件,草原石雕6件,居延漢簡55枚,巖畫拓片40幅。展覽於2020年9月15日正式對外開放,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一致好評。按照展覽協議,該展覽將於1月下旬撤展。歡迎尚未觀展的市民和遊客儘快來館一睹風採,以免留下遺憾。

展覽一角

巖畫作品

巖畫拓片

居延漢簡

草原石雕

遊客觀看宣傳片

END

來源:金昌市博物館

監製:張永紅

總編:王振德

原標題:《抓緊時機觀展!——《美在阿拉善——巖畫與居延漢簡藝術展》即將撤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抖音阿拉善是什麼梗 抖音阿拉善女主是誰資料介紹
    抖音,大家現在都很愛刷視頻的一個款app,裡面有各種各樣好玩的事情,那麼最近大家都在抖音搜阿拉善,那麼抖音阿拉善女主是誰?一起來看看吧!抖音阿拉善是什麼梗  國慶假期結束之前,很多網友都在問阿拉善是什麼梗,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又發生了什麼好玩的事情嗎?原來真相是這樣子的!
  • 地灣漢簡的發現及價值
    1930年,中瑞西北科學考查團成員、瑞典考古學者貝格曼在居延考古發掘的近三十個出簡遺址中,地灣遺址是其一。當時,貝格曼將此地標為A33,開挖十八個地點(見《居延漢簡甲乙編》下冊第314頁)。出土漢簡兩千三百八十多枚,是當年居延漢簡的組成部分。  此次居延發掘歷時十一個月,從1930年4月27日到1931年3月27日。
  • 阿拉善新發現吉如肯札德蓋巖畫遺址點
    阿左旗烏力吉蘇木溫都爾毛道嘎查傳來好消息,阿左旗駝峰文物保護隊隊員發現一處新的巖畫遺址點。新發現的這處巖畫遺址點被命名為吉如肯札德蓋巖畫,位於阿左旗烏力吉蘇木溫都爾毛道嘎查東部山區。吉如肯札德蓋巖畫題材十分豐富,有巖羊、盤羊等動物圖案;有背著弓箭騎馬狩獵的人;有類似太陽神的人面像;還有蛇的圖案和牧羊人的圖案。這些巖畫十分精美、形象,人面像和動物圖案居多,大部分巖畫為磨刻巖畫,具有分區域成片分布的特點。其中一幅「騎駱駝的人」的畫作,繪製手法細膩,形象生動,在吉如肯札德蓋巖畫中具有代表性。
  • 中國特色美食——內蒙古——阿拉善
    阿拉善地區是遠古人類的發祥地之一,據考古證實,舊石器時代今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就有人類存在。舊、新石器過渡的代表—細石器文化的賦存和發現,進一步證明古居延地區是東、西石器文化的連接點。新石器、青銅、鐵器時代,歷代北方遊牧民族在賀蘭山、曼德拉山、龍首山等處刻制了數以萬計的古代巖畫,成為研究古代遊牧民族早期宗教信仰、生活習俗和經濟生活的重要實物資料和珍貴的文化遺產。1、風味肉食手扒肉風味肉食手扒肉手扒肉是草原牧民最常用和最喜歡的餐食,也是他們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食品。
  • 漢簡中的「河西四郡精兵」
    如居延漢簡反映出漢代額濟納河流域漢塞設置的情況。在額濟納河下遊,居延都尉管轄甲渠候官、卅井候官、殄北候官;在額濟納河中遊,肩水都尉管轄廣地候官、橐他候官、肩水候官。額濟納河流域漢塞不僅有大量戍卒烽火警備,還有不少田卒從事屯田勞作,軍事防禦與農業生產相結合,形成居延邊塞規模不小的屯守體系。又如敦煌漢簡反映出疏勒河流域塞防設置的情況。在疏勒河下遊,敦煌玉門都尉管轄大煎都、玉門候官。
  • 來看看居延漢簡和文物吧
    在介紹今天的主題內容之前,我們可以先看一個和娛樂活動有關的志怪故事:《太平廣記:居延部落主》。這個浪漫的小故事背後,有著血腥而殘忍的歷史,也許歷史上真的有人在居延塞挖出了當年的邊軍簡牘,解讀了簡牘記載的某些故事,並結合史實編出了這個令人感慨的段子。1.
  • 居延新簡·《蒼頡》篇
    1974年出土於居延甲渠候官。竹簡1枚(簡號EPT50:1),正反面書寫。簡長23釐米,寬1.1釐米,厚0.3釐米。該簡是目前河西漢簡中所見最為完整的《蒼頡》篇首章部分文句。簡末二字「賞賞」可能是習字者隨意所書。簡文共59字。
  • 夜讀丨阿拉善,我痴情地追逐著你的足跡
    經過四個月的公開徵集、組織評選等工作,備受關注的「阿拉善農商行杯」建盟40周年阿拉善文學大賽評獎結果於日前揭曉。阿拉善日報官方微信「今日阿拉善」陸續發布此次大賽獲獎作品,為您奉上每日晚間讀物,豐富每日精神生活。敬請關注!
  • 對話|從敦煌漢簡到武威三簡,簡牘何以持續成為國際性顯學
    甘肅簡牘博物館共收藏文物50129件(組),包括秦、漢、魏晉簡牘39465枚以及與簡牘相伴出土的其他相關文物,主要包括放馬灘秦簡、居延新簡、肩水金關漢簡、地灣漢簡、敦煌馬圈灣漢簡、懸泉漢簡和臨澤晉簡,以及紙張、紡織品、木器、漆器、鐵器、骨器、陶土器等。其中一級文物1679件(組),二級文物3160件(組),三級文物27096件(組)。
  • 網絡預約,免費觀展!上海博物館「江南文化藝術展」開幕
    5月25日,「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在上海博物館開幕。清 王翬等 康熙南巡圖卷(粉本 局部)南京博物院藏江南文化藝術展是典型的主題性展覽,展覽以清代王翬《康熙南巡圖粉本》開篇,強調江南的重要地位與影響力,繼而引出五大板塊,每個板塊又分為若干小主題,以此來講述崇勇尚智又文秀典雅的江南、安禮樂儀又曠達灑脫的江南,治平濟世與明德修身的江南,陽春白雪與市井浮生的江南,抱誠守真與海納百川的江南
  • 眼前的居延海,碧波蕩漾,水鳥低翔,夕陽下,波光人影,美不勝收
    >圖文/玉文葉子雙行記只見眼前的居延海碧波蕩漾、水鳥低翔、蘆葦搖曳。水面上,鳥兒在任性自由的流連嬉戲,時而在蘆葦上空盤旋,時而在水面覓食,時而展翅滑翔,時而引頸長鳴,在居延海,鳥兒,正演繹著一曲曲快樂和諧的生態美音符。夕陽西下,晚風乍起,居延海被夕陽覆蓋,太陽的餘暉把居延海慢慢的染成了金色。「居延」是西夏語流動的沙漠的意思。
  • 走出阿拉善,讓希望在這一刻永恆
    歡迎回歸自然,感受自然之秘,森林之靜,生命之美。——自然清涼太陽即將落山,沙拐棗結的正好。晚上,我們在這個教室裡,正式開營。首先,與大家說明這次遊學的大體安排,以及我們的任務。我們不是要獲得什麼,而是要感受什麼。然後寫出我們這次遊學要遵守哪些規則或規定。
  • 居延海 漾清波(大江大河·黑河(下))
    一個川妹子,為啥來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巴彥陶來蘇木定居,還當上了昂格茨音陶來嘎查的黨支部書記?令人好奇。  「因為喜歡這裡天大地大,20多年前,我選擇留在這兒。近些年,黑河年年有水,胡楊越長越好,旅遊收入逐年提高,我要帶著農牧民一塊兒賺錢。」廖雲坤乾脆利落的話語,透著她爽快的性格。用她的話說,黑河水帶來了好生態,成為當地人增收致富的幸福之源。
  • 銀川市—賀蘭山巖畫
    1/銀川市—賀蘭山巖畫—【寧夏】銀川市 2018.07.16行程:銀川市—賀蘭山巖畫—【寧夏】銀川市裡程:120公裡今天7點從銀川出發,大約8點到達賀蘭山巖畫,開始遊覽,門票:60元/人。
  • 于右任書法特展即將截止,請大家抓緊時間觀展!
    據了解,平涼市博物館新館2019年9月建成以來,除了常設特色主題展覽,還引進舉辦了故宮博物院《精英瑞彩——宮廷琺瑯器特展》,甘肅省博物館《回家過年——國寶省親系列之平涼出土文物精品展》,以及敦煌研究院《飛天神韻·莫高精神——敦煌石窟文化藝術展》等重量級展覽。
  • 沙漠綠洲看最美日出,「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王維的《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蕭關逢候騎,都護在燕然。這首著名的詩說的就是居延海!居延海位於內蒙古自治區阿拉善盟額濟納旗北部,形狀狹長彎曲,有如新月,額濟納河匯入湖中,是居延海最主要的補給水源。所謂「海」就是一個巨大的湖泊,沙漠中的巨大綠洲。
  • 大漠孤煙居延城
    歷史的記憶是永恆的,想必千年前的唐代詩人王維,出任監察御史奉命赴邊疆慰問將士,途徑居延大同城(今內蒙古阿拉善盟額濟納旗)時,正是看到了眼前這壯闊豪邁的塞外景色,才會留下「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這「千古壯觀」的名句。「居延」為匈奴語,意為天池,先秦時期,匈奴居延部落居於額濟納,部落名稱逐漸演變為地域名稱。
  • 弱水清泓居延城(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使至塞上王維(唐)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徵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暮色下的居延海,微風蕩起陣陣波紋,蘆葦紛紛為之輕輕搖曳。遙望遠方天空,一輪紅日透過雲層灑下縷縷金光,照在漢代烽燧與荒涼的塞牆上。轉眼間,紅日緩緩落下,慢慢消失在這蒼茫大漠與廣袤天際間。
  • 中國阿拉善瑪瑙鑑賞(第一季)
    綠花乳白色阿拉善瑪瑙阿拉善瑪瑙之筋脈石,因其表面紋路如筋脈狀。因此稱作筋脈石。是阿拉善瑪瑙的一朵奇葩,而這些五顏六色精美筋脈石卻是外蒙所產,通過二連浩特口岸進入國內,再由內蒙石販子賣向全國石友手中。阿拉善瑪瑙筋脈石原石,脈紋清晰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