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鑄造錢幣的歷史非常悠久,可以追述到商周時期,數千年的時間裡留下了數以萬計的錢幣種類,讓一些剛入局的泉友望而生畏,有沒有一種方式能快速理清歷朝歷代的錢幣發展脈絡呢?以下內容是文瀚樂拍依據個人理解歸納的結果,只針對銅錢,僅供參考。
首先從形式上來說,大致可以分成三個階段,一是百花齊放的商周時期,包括先秦時代;二是從秦漢直到隋唐時期,以秦半兩錢和漢五銖錢為主幹的銅鑄幣時代;三是從唐宋一直延續到明清的年號錢,這個時期也是各種字體書法在錢幣上盡情展現的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很多中原王國都已經開始確立了金屬鑄幣體系,主要流通的是布幣、刀幣、蟻鼻錢、圓形錢這四大類。
戰國時期中原的趙、韓、魏三國和洛陽周邊地區,主要流行布幣,這個時期布幣的形制主要是平首布,後來擴展到楚國和燕國周邊。齊國和燕國主要流通的是尺寸更長一些的刀幣,三、四、五、六字的刀幣主要來源於這些地區。西邊的秦國使用的是圓形的環幣和方孔「半兩」錢。南方少數民族建立的楚國,比較流行蟻鼻錢,這是從銅鑄的貝幣演化而來,此外在當時楚國還流通黃金製作的鑄幣。
秦朝統一全國以後,開始統一貨幣,這既是政治需要也是經濟需求,根據相關規定,黃金作為上幣,以鎰為單位,以圓形方孔銅錢為下幣,以重量的半兩來表示單位,錢文與實重相符。從此開啟了圓形方孔錢的新時代。
西漢武帝時,首創了五銖錢,他下令廢除漢初郡國制幣權,由中央統一鑄幣,從此以後歷經西漢、新、東漢、魏、晉、南北朝、隋共計700多年的歷史,鑄造的都是各種規則的五銖錢。
其中西漢晚期時候,王莽建立了新朝,他改革幣制,創造出了新的貨幣,比如「大泉五十」裡面,泉是錢字的借用。同時創造了新的幣形,把古代刀幣和圓錢結合,創造出世界上第一枚雙色金屬錢幣一刀平五千。不得不說,大泉五十和刀平五千等官行幣的製作非常精美,天然就具備了防盜鑄私錢的能力。
到了繁華的盛唐時期,唐高祖武德年間開始鑄造「開元通寶」錢,結束了自秦漢以來用重量命名的錢幣體系,開創了唐宋以後以「文」為單位的年號。開元有創始首創的含義,通寶指的就是流通的寶貨。
到了兩宋時期,可以用三個詞來概括:年號錢、御書幣、紙幣。南北宋的時代以採用年號為顯著特徵,這個時期鑄幣的特點是銅錢鐵錢並行,需要注意的是銅比較貴,銅器的價格也遠遠高於銅錢的價格,以至於出現了用鐵錢換銅錢,然後將銅錢融化了做銅器的現象。
明朝的和清朝都是以銅錢和紙幣為主體,貨幣制度上,清代沿用了明朝的相關制度,主要鑄造小平錢。在清王朝的眾多錢幣中,鹹豐時期的錢幣種類最複雜,有通寶、重寶和元寶的概念。民間的商業交流中是銅錢和銀兩並行的,數額小的時候用銅錢,數額大的時候用銀兩。
值得注意的是,清朝後期開始出現了機制幣,用銀元來代替銀錠。我國最早的機制幣銀元是光緒年間的「光緒元寶」,幣圈市場上因為銀元背面有龍,因而稱其為龍洋,與此同時,還出現了用機器製作的銅元,就是俗稱的銅板。文瀚樂拍覺得,機器製作銀幣和銅元的出現,基本上就等同於為我國傳統的銅錢鑄幣和銀兩結算畫上了休止符,自此以後鑄造的銅錢就徹底退出了歷史的舞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