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北京高學歷人口佔比最高

2021-01-12 新浪財經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

原標題:全國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大專以上約佔15%,北京高學歷人口佔比最高

統計數據顯示,最近10年,我國人口的學歷正在快速提升。

中國統計年鑑顯示,2009年,在6歲及6歲以上人口中(以下均如此),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佔比為7.29%,這一數據到2014年提升為11.53%。到2019年,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佔比較2009年提升一倍,達到14.58%(數據來源為201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抽樣比為0.780‰)。

在整體學歷提升的背後,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北京的高學歷人口佔比最高。

2019年,北京大專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超過50%,其中本科以上的人口佔比超過35%,在我國31個省區市中排名第一。上海大專以上人口佔比超過30%,其中本科以上佔比超18%,排名第二位。

此外,天津、內蒙古的大專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超過20%。相比較而言,廣西、西藏、貴州大專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不足10%。

這造成了兩大現象:首先,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為代表的頂尖大高校留京率持續下行;其次,不少中西部地區開出優惠條件吸引高學歷畢業生。

「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在2002年時是15%,到2019年,這一數據已經達到51.6%,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階段。」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對21世紀經濟報導表示。

熊丙奇表示,高等教育普及化是提高國民素質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美國在2010年本科以上學歷佔總人口比例是24%。不過,需要注意兩點,首先是高等教育結構是否合理,其次是高等教育的質量如何。

人口受教育程度快速提升

近年10來,每年有600-900萬左右的高校學生畢業,且人數逐年增長,我國高學歷人口的比例正在快速提升。

2009年,中國統計年鑑的人口調查數據顯示,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佔比為7.29%(這一數據為2009年全國人口變動情況抽樣調查樣本數據,抽樣比為0.873‰)。2019年,我國大專及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4.58%。

如果拉長時間線,1999年,我國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佔比僅為3.09%,到2009年這一數據提升了4.2個百分點,而到了2019年,這一數據較2009年提升7.29個百分點。非常明顯的是,過去十年和1999年到2009年這十年相比,我國人口受教育程度提升更為快速。

華南城市研究會會長、暨南大學教授胡剛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首先,目前普通本科院校的招生不斷擴大,不少高校也在辦分校區或者合作辦學,高校招生數量快速增長。而不少重點大學則在研究生招生上「大步向前」,研究生整體數量達到甚至超過本科生的數量。其次,很多人出去工作之後,也有提升學歷的需求,尤其是不少企業的招聘對學歷的要求提升,導致從就業上說,普通人也有提升學歷的動力。

「從全球來看,我國近年來高學歷人口的佔比提升也是非常快的。」胡剛說。

不過,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發現,從不同地區來看,高學歷人口佔比的差距較大,其中北京、上海和天津是我國31個省區市中高學歷人口佔比最高的地區。

數據顯示,2019年,北京大專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比重超過50%,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36個百分點,也高於排名第二的上海接近20個百分點。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本科以上學歷佔比達到35.3%,其中研究生學歷佔人口比重高達8.42%,遠遠超過全國平均水平0.64%,也明顯超過第二名上海的2.80%。

在北京之外,上海人口的學歷水平也很高。數據顯示,2019年底,上海的6歲及6歲以上人口中,30.73%有大專及以上學歷。

天津的整體人口學歷也比較高,28.97%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其中1.52%為研究生。

內蒙古則有20.55%的人口具有大專及以上學歷,但研究生學歷佔比僅為0.44%。

此外,江蘇、遼寧與浙江也頗為重視教育,大專以上人口佔比達到17.56%、17.15%和16.45%,人口素質突出。

相比較而言,廣西、西藏和貴州的大專以上學歷人口佔比不足10%,但這些地區近年來也在積極吸引和留住高學歷人才,尤其是西藏在2014年大專以上學歷佔總人口比僅為2.60%,這一數據到2019年已經提升到8.50%。

避免盲目學歷「競賽」

整體學歷的提升,一方面帶來人口素質的逐步提升;但另一方面,又需要避免學歷提升的盲目性。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很多業內人士頗為關注過度教育的現象。

熊丙奇指出,在高等教育進入普及化時代後,繼續以學歷為導向辦學,必然會出現高職擴招、專升本擴招、研究生擴招、博士擴招。而讀完博士,從事的工作可能就是之前研究生或本科生就能勝任的工作。出現這種局面,無疑就是教育浪費和人才浪費。

「可以看到,目前學歷所帶來溢價在減弱。」胡剛說,「現在研究生的數量在逐步上漲,相對來說本科生的競爭力在下降。而大城市本來就是高學歷人才聚集的地方,必然出現高學歷人才更多的現象。」

胡鋼表示,人們認為教育是對能力的一種培養,因此從薪酬上看,博士生的薪酬一般比碩士生高,碩士生的薪酬也會比本科生高,這促使了人們追求高學歷。但一些目前由博士擔任的職位,可能本科生就可以幹。

是什麼導致了這一現象?

熊丙奇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是高等教育質量問題。「目前大家過度以學歷為導向來發展高等教育,結果導致地方本科院校紛紛增加碩士點、博士點,擴大招生,但是由於師資建設、課程建設跟不上,就導致了人才培養質量不足。」

他認為,當前必須解決的是高等教育的結構和質量問題,不要盲目追求學歷提升,如果只是有學歷而沒有人才培養,那麼學歷的提升並沒有起到推動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作用。

胡剛也表示,目前的高等教育發展很快,但在快速發展的背後,教學質量很難跟上,導致研究生本來應該是一個導師帶一兩名學生,現在是一個導師帶很多學生。而在本科生中,高校一般30人一個班比較合理,現在經常出現七八十人一個班。

「所以,現在很多人學歷提升了之後,在工作崗位上並沒有很好的發揮出來。我認為,未來高校的教學質量還是需要專門的教育機構去加強督導,嚴格把關。」胡剛認為,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也是重要的一環。

「不是所有人都需要去搞研究,但我們的教育觀念現在有偏頗,認為職業教育比普通高校低一等,其實醫科大學、師範大學也是職業教育,職業教育的面很廣,我國應該在這一塊加強投入,不要讓教育與就業需求脫節。」胡剛說。

熊丙奇也認為,我國高職院校一心想升本,升本後的地方本科院校一心想舉辦研究生教育,舉辦研究生教育的學校不重視本科教育,這些都源於「學歷層次代表辦學水平」的教育觀念。「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必須有與普及化時代相適應的教育觀。」

相關焦點

  • 美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10個州,堪稱最佳留學目的地!
    為了確定美國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州,華爾街24/7根據2019年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的教育數據,以該州擁有學士及以上學位的25歲以上成年人的佔比進行排名。結果顯示,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州集中在東北地區,受教育程度最低的州主要集中在南部地區。
  • 中國人口大遷移的新趨勢
    2000-2019年,33個都市圈土地面積僅佔全國16.2%,其常住人口合計佔比由47.8%提升至51.7%、GDP合計佔比由63.2%提升至65.7%,人口、經濟進一步向都市圈集聚;2001-2010年、2011-2015年、2016-2019年人口淨流出的都市圈分別有6、9、10個,近4年人口流出都市圈主要分布在東北、山東半島、京津冀等地區。
  • 控不住的人口:從國際經驗看北京上海等超大城市人口發展趨勢
    從當前情況估算,北京水資源可支撐人口增至3000萬人以上。北京上海人口發展存在的突出問題。1)老齡化嚴重。當前北京、上海戶籍65歲及以上比重分別達16.5%、21.8%,遠高於全國的11.4%。大量年輕外來人口湧入使得兩地常住人口老齡化程度大幅下降至10.9%、14.3%。從全球角度看,國際大都市區的老年人口比重多明顯低於本國平均水平。2)人口分布失衡。
  • 深思:為什麼東北人平均學歷全國「最高」?其中的秘密在哪兒?
    前言雖然說全國人民一家親,但是對於受教育程度方面,在全國還是有地域的差別,比如說在全國,東北地區,就是被稱為「東北人」的群體,他們的平均學歷是全國最高的,那麼今天要和大家來分析的就是,什麼樣的原因導致東北人的平均學歷在全國普遍較高呢
  • 提升學歷?很簡單的啦~
    21世紀,科技迅速繁榮,教育事業也擺脫了過往的陰影開始蓬勃發展,眾多高等學府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全民的教育普及程度也達到了空前的高峰。雖然人們都在說現在大學生太多導致學歷含金量不比從前,但事實卻是自1977年恢復高考以來,擁有大學學歷的人群僅有1.3億左右,僅佔全國14億人口的9.2%,擁有本科學歷的人群更是僅有5330萬人,僅佔全國人口的3.8%!也就是說,只要你擁有了大學學歷,你就超過了90%的人!
  • 深圳人口圖鑑:86%的人在打拼 外省人中湖南佔比最多
    深圳也是全國「最年輕」「最拼」的城市,常住人口平均年齡只有33歲,就業人員佔常住人口比例超86%,其他一線城市均在56%-60%之間。深圳年齡結構總體呈現「兩頭低、中間高」的特徵,人口增長空間仍然較大。從人口紅利轉為人才紅利 人才佔比從1%上升到45%過去,深圳享受人口流動帶來的人口紅利,快速崛起成經濟總量領先的超一線城市。
  • 民政部:華北地區因災死亡失蹤人口佔全國總數近3成
    民政部:華北地區因災死亡失蹤人口佔全國總數近3成 原標題: 張一辰 攝  中新網7月26日電 國家減災辦副主任、民政部救災司副司長楊曉東今日指出,6月以來的全國災害損失佔今年以來災害總損失的6至9成;從區域上看,受災最嚴重地區主要集中在華中、華東和華北,華東地區倒塌房屋數量和直接經濟損失佔全國總數的3成以上,華北地區死亡失蹤人口佔全國總數近3成。
  • 李曉壯:社會治理北京人口結構的變遷及優化
    1952年,常住人口達到248.8萬,比1949年淨增45.7萬。(2)第一個五年計劃時期(1953~1957年)。這一時期以社會主義工業化為中心,集中一切力量搞工業化建設,城市對勞動力需求大增,全國層面上由「鄉-城」遷徙十分活躍。1957年,北京出現建國以來第一次人口生育高峰。受這兩方面因素影響,1957年底,北京常住人口達到401.2萬。(3)「大躍進」時期(1958~1960年)。
  • 人口大遷徙:杭州新增55萬、北京少了6千
    二、北京流出人口都去哪了?過去一年,北京常住減少了6000人,降至2153.6萬人,連續第三年負增長,但降幅收窄。北京人口增長的拐點是2015年,這一年新增18.9萬人,仍處在快速增長區間。顯而易見,離開北京的名校學生,更喜歡去大灣區和長三角,特別是青睞於深圳。作為首都,北京對全國人才具備無可匹敵的虹吸能力,如果不主動控制人口,北京的城市規模只會越來越龐大,幾乎永無止境。在此意義上,北京主動做減法,也有利於全國的均衡發展,特別是有利於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縮小和北京的差距。
  • 西安邁入「超大城市」圈 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922.82萬人
    ,即人口再生產類型由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較高自然增長率的「過渡型」向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長率的 「現代型」演變。  去年全市高校在校生127.13萬人  是新中國成立初期的925倍  新中國成立以來,西安市始終堅持「教育奠基,科技興市」的方針,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全市形成了多種類、多層級的教育體系,使西安市人口文化水平繼續向更高層次邁進。主要表現在:  ——受教育程度持續提高。
  • 美國學歷最高的州排名,這些地方堪稱最佳留學目的地
    但從總體上看,這種學歷差異在美國的各個州和地區中都非常明顯。根據一項調查,在美國的幾個州,25歲以上的成年人中有40%已經大學畢業。其他州平均不足四分之一的人口擁有本科及以上學歷。為找出美國教育程度最高的州,華爾街24/7以2019年美國人口調查局的教育數據為基礎,將該州25歲以上具有學士以上學位的成年人的比例進行排名。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州集中在東北地區,而教育程度最低的州集中在南部地區。
  • 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珠三角4市成「人口...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經濟發展的差異帶動了人口的變化,儘管兩者變動並不完全同步。2009年,僅有6座城市: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和廣州的人口超過千萬,但這一數據在2019年實現翻番,達到12座。另外,在2019年,800萬人口以上至10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快速增長達到11個,這些城市都有在未來10年衝擊人口千萬大關的可能,中國已經進入「大城市時代」。
  • 經濟強市10年人口版圖:合肥等新一線城市崛起 北京人才高端化
    21世紀經濟研究院認為,經濟發展的差異帶動了人口的變化,儘管兩者變動並不完全同步。2009年,僅有6座城市:重慶、上海、北京、成都、天津和廣州的人口超過千萬,但這一數據在2019年實現翻番,達到12座。另外,在2019年,800萬人口以上至1000萬人口以下的城市快速增長達到11個,這些城市都有在未來10年衝擊人口千萬大關的可能,中國已經進入「大城市時代」。
  • 南京和廣州深圳的距離,不在於高學歷人口,而是沒三和大神打地基
    南京和廣州深圳的距離,不在於高學歷人口,而是沒三和大神打地基?一種觀點認為,南京和廣深的距離,不在高學歷人口上,而是在吸附低學歷人口的能力上,沒有呼之則來揮之則去的廉價勞動力三和大神打地基,金字塔想往上蓋難之又難。
  • 經濟學家:中國人口大遷移!東北97.7%區域人口外流
    2)小學生數據來自教育部門,準確度較高,不僅代表著年輕人口潛力,也代表著背後的家庭,可通過地區與全國比較、城市分組大致控制人口結構、入學政策等差異,從而對比分析人口流動。小學生人數為教育機構的登記上報數,一般比較準確。中國學齡兒童入學率先後於1987年、1994年超過97%、98%,1999年後基本在99%以上,2018年達100%。
  • 2020第七次人口普查的三大數據,對所有人影響深遠,值得了解
    全國第七次人口普查接近尾聲,有三個重要數據可能會影響到所有人,尤其是最後一個! 3.人口向南移已經成為一個趨勢 從數據來看,人口流入最多的十座城市,有八座都在南方,而北方像人口大省,東三省,連續三年呈現人口淨流出狀態。人口的流動帶來的就是經濟的差距。第三季度的GDP,前十大城市,北方城市裡面只有北京上榜了。所以未來十年,不管你是上學還是創業還是就業,能往南方走就儘量往南方走。
  • 建議先放開三胎:中國人口報告2020
    2019年中國出生人口降至1465萬,65歲及以上人口佔比達12.6%,人口總量在「十四五」時期將不可避免進入負增長。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按照當前趨勢,隨著全面二孩政策效應徹底消失、受教育水平提高、城市化推進等,未來總和生育率將從2019年的1.5下滑至1.0-1.2左右。
  • 第七次人口普查接近尾聲,三個重要數據影響所有人,尤其最後一個
    在十九屆五中全會中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其中有關人口政策的內容如下:「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制定人口長期發展戰略,優化生育政策,增強生育政策包容性,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發展普惠託育服務體系,降低生育、養育、教育成本,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提高人口素質。」
  • 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將要開始,人口到底能夠決定什麼
    然而,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剛剛進入21世紀,世界人口的增長率又突然出現了大幅度的下降。現在,全世界的人口增長率只有高峰時期的一半左右。  聯合國對未來的世界人口增長率有高、中、低三個假設,高增長水平的假設不大可能發生,更可能的是中等水平或低等水平。這意味著到本世紀末,全世界的人口增長率會達到零。
  • 雲頂之弈:8人口秒變9人口,只需一個方法,上場人口數輕鬆加一
    雲頂之弈S3賽季更新之後,玩家們又掀起了一陣下棋熱潮,"銀河戰爭"賽季充滿了更多的快樂與樂趣,相信不少玩家都已經登上了雲頂之弈的高分段行列之中。在雲頂之弈S3賽季中,由於升級經驗和金幣利息機制的改變,有限提升等級和上場人口可以更快地達成羈絆,儘早建立優勢。